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五层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建筑学论文|3.设计任务书3.1 工程概况工程地点在昆区阿尔丁大街七号街坊,建筑面积4800 平方米。拟建建筑物层数为五层,框架结构,型式应与原有办公楼协调统一。外装修采用外墙涂料及石材,窗户采用平开铝合金窗,门采用实木门。建筑物应设计为智能化、节能化建筑。3.2 地质、水文及气象资料地形:地形较为平坦。自然地坪以下1.9m2.3m 为细砂层,承载能力标准值f180kpa;2.3m3.9m 为砾砂层,承载能力标准值f210kpa;3.9m6.9m 为圆砾层,承载能力标准值f350kpa,二类场地。地下水位:场地地下水位在自然地面以下9.5511m。地下水性质:对各种混凝土无侵蚀性。地震烈度:8 度,近震。最热平均温度:27.3C(绝对最高气温39C)最冷平均温度:-10C(绝对最低气温-25C)主导风向:北风、西北风基本风压值:0.45kN/m2基本雪压值:0.25 kN/m23.3 施工技术条件及建筑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条件及预制构件的能力,按包头市地区条件,建筑材料供应,以本地区原材料为主,外地材料为辅。3.4 设计内容及要求3.4.1 建筑设计部分建筑部分完成图纸2-3 张(1图)内容包括: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纵横剖面图立面图3.4.2 结构设计部分1)任务:根据所提供的原始资料及初步设计,要求作出全部结构方案,其中包括:结构布置,拟定结构构件初步尺寸。根据所采用的结构方案对主要承重结构(框架、基础、楼板、楼梯)进行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及截面设计。2)工作量绘制标准层楼面配筋图、钢筋表(1图)框架配筋图(2 张1图)基础平面布置图及配筋图(1 张1图)楼梯配筋图及节点构造(1 张1图)结构计算及说明书一份。3)要求: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说明书书写工整,计算部分尽可能表格化。上机与手算结合。设计图图面整洁匀称,设计正确,构造合理,尺寸齐全,字体端正。17.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1结构工程师实务手册,李守臣、上官子昌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李国强等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 混凝土结构,第二版,赵培明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其它参考文献:专业教材: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二版,赵明华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7房屋建筑学,第三版,同济大学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建筑类专业外语,第三册,王翰邦、刘文瑛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建筑工程制图,第三版,同济大学陈文斌、章金良主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结构力学,第四版,湖南大学结构力学教研室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段兵廷主编,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董军主编,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3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梁兴文、史庆轩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专业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设部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设部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设部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设部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设部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摘要:为了合理引导用电、降低能源消耗,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并将大量配置相应的负荷管理系统。作者在分析传统负荷管理的基础上,就开展需求侧管理(DSM)的主要措施,面向DSM 的负荷管理系统及其与电网调度、电力营销、和信息管理的系统集成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1 引言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无论装机容量、发电量或是联网规模,从全球来看均已名列前茅。但差距也很明显,除人均装机和用电量较低外,发电煤耗、输配电网损和变电用电能耗均较先进国家为高,其中尤以用电能耗最为突出。椐报道,我国的能源消费强度为世界经合组织国家均值的4.6 倍。以单位GDP 产出能耗计,日本最低,为1;美国为2.67;而我国为11.5。 为实现 2020 年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我国电力工业的装机容量将较2000 年翻两番而达到900GW,但用电能耗必须控制在仅翻一番的水平,否则将危及到全面小康的实现。因此,这就提出了用电负荷的管理问题。 一提到负荷管理,在我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过去缺电时期采用“拉闸限电”来进行负荷控制。其实,市场环境下的负荷管理,包括供电侧的负荷管理(Lond Managemens,LM)和需求侧的用电管理(Demand Side Management,DSM)都不仅是应对缺电的临时措施,而是具有降低能耗、平衡发电投资等战略目标的长远措施。如美国较早实施LM 和推行DSM 计划,效果显著:2000 年人均GDP 比1973 年增加74%,但能耗几乎相等。2020 年原需新增发电容量400GW,但通过DSM 可望减少260GW。可见,我国当前正在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展的负荷管理,具有保证电力可持续发展、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在回顾我国负荷管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就市场环境下开展LM 和DSM 的理念、实施内容、与调度运行和电力营销的系统集成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2 负荷管理 我国过去在缺电时期“拉闸限电”所采用的负荷控制具有垄断经营的特点。尽管其间也引进过一些先进国家的负荷管理系统模式,但由于历史和技术等原因没能吸收其先进的负荷管理理念,而形成了至今供需双方均普遍接受的按负荷重要程度分轮、依次遥控切除有关负荷的管理机制。 负荷管理的先进理念1,主要是通过降压减载或对用户的可中断负荷(空调、热水器等)进行分批编组、按批短时轮控,使之成为不影响生产和基本生活、用户不感觉停电的负荷管理。当然,其中也包括紧急状态下的负荷控制在内。 (1)降压减载 电压和功率之间的平方关系使得电压的变化对功率影响很大。而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的不等式约束条件,容许电压额定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这就为实现降压减载提供了可能。经验表明,电压下降1%即可减少1%的负荷。 实施降压减载必须与馈线末端的电压遥测相结合,用以监视该点电压不低于容许的最小值。运行时,线路电压调整器按控制中心发出的命令分步控制输入分接头的动作。如设置分别为1.5%、3.0%、4.5%、6.0%、7.5%的5 步调整段,正常时复归到0。这种负荷管理方式不涉及用户负荷的拉闸限电问题,但供方的投资较多。 (2)用户可中断负荷的周期控制 用户可中断负荷的周期控制是对用户可控负荷(空调、热水器、储热系统、冷藏库等)最灵活而有效的负荷控制方式。由主站和具有双向通信能力、寻址范围高达200 万点以上的负控终端来实现。 负控终端除具有三个分时电能和一个总电能累加寄存器外,还有两套三分时的电能累加寄存器,分别记录峰、平、谷不同时段内被控和未被控的电能数量,供负荷控制使用。此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如64 个)组地址,用以成组接收工作日和节假日的分时周期以及减负荷间隔(如5、10、20、30min 甚至60min)等主站发出的命令。控制是按组进行的,当负荷超过预定的过负荷值时启动。至于主站每隔多久发出一次命令,则由一个称之为执行周期(Duty Cycle)的百分数来决定。如间隔选为5min,执行周期为20%,控制周期即为(5´100)¸20=25min,也就是说每隔25min发出一次控制命令。终端接到命令后,事先设定好的负荷即行跳闸,减负荷间隔5min 到了以后自动恢复供电,过25min 又将收到命令。周而复始,直到系统负荷降到预定的复归值为止。 实际执行时,还可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化,以使负荷尽可能均衡。如上述的负荷组由5 个可控点组成,即可每隔5min 向每个可控点发出控制命令,而不是每隔25min才同时向5 个可控点发出控制命令。 (3)切除用户可中断负荷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减负荷措施,由单向通信的负控终端即可完成。 该负控终端一般具有几个(如 3 个)可单独寻址的继电器和组地址,并可通过现场更换地址插销的办法来实现各种地址组合,如同一地址控制两个继电器等。此外,这种终端还可以带有由命令按地址设定的减负荷间隔计时器,以便满足不同负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