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从牛河梁走向世界.doc_第1页
黄帝从牛河梁走向世界.doc_第2页
黄帝从牛河梁走向世界.doc_第3页
黄帝从牛河梁走向世界.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帝从牛河梁走向世界作者:雷广臻 岁月悠悠,文明绵长,先祖巍巍。如果问:黄帝是谁?妇孺皆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如果问:黄帝最初是生活在黄河边?还是最初生活在辽河边?人们选择前者居多,原因是那里搞了多年的祭陵、祭祖活动。其实,众人一时认可的并不一定是历史真实,黄帝最早活动在辽河流域,是从辽河边、从牛河梁走向世界的。综合近期的关于红山文化的研究成果,可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经多人撰写集成的古书山海经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篇记述的是中国北方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区域的物事。由此进一步推断地处北方的红山文化区域(主要是辽河区牛河梁)是黄帝、颛顼部落活动区。一、解开五帝之谜 为什么人们,尤其是海内外华人华侨对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一直热衷呢?人们希望解开五帝(主要是黄帝)之谜。 一是传说中的黄帝是否确有?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第一始祖,先秦文献国语、左传、逸周书、易系辞、老子、庄子、管子、韩非子、商君书、吕氏春秋、竹书纪年、世本、战国策等等,都记述了他的事迹。司马迁撰史记,坦言“神农以前吾不知已”,故不记燧人、伏羲、神农传说之事,而从大戴礼记中之五帝德、帝系姓与调查研究相印证,作五帝本纪,篇首列黄帝。至于山海经记述黄帝的事迹就更多了。西山经记有白玉、玉膏, “黄帝是食是飨”,又“取峚山之玉荣”;大荒东经记“黄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又记黄帝得“夔”;大荒西经记“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大荒北经记“黄帝女魃”助他杀蚩尤,又记“黄帝生苗龙”;海内经记“黄帝妻雷祖,生昌意”,又记“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对黄帝言之凿凿,然而有何实物?有何明证?中原的所谓陵、庙、故里等,又多是后人附会。传说中的黄帝是否确有?人们一直想解开这个谜。 二是牛河梁红山文化是否与黄帝有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朝阳市牛河梁和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有了惊人发现,大型积石冢与祭坛、女神庙、金字塔式巨型建筑址、四万平方米的人工平台以及大量精湛玉器、陶器,令世人目瞪口呆,接下来人们思考的问题是:什么人创造了这样的奇迹?那个时侯海内外的学者就猜测,这样的高于中原同一时期考古文化的遗址,肯定与五帝中的某一个“大人物”有关。这个“大人物”是谁呢? 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局元老干志耿先生提出,那里生活的是女娲呀, 女神崇拜就是女娲崇拜嘛!中国考古界泰斗苏秉琦也这样认为, 牛河梁和东山嘴那里有中华民族的始祖和共祖! 吉林大学资深学者蔺新建先生提出, 牛河梁和东山嘴宗教祭祀很盛大,那是进行过宗教改革的颛顼遗址!还有人说那里帝辛氏高禖活动区!甚至有人提出那里是蚩尤大展宏图的地方! 山东大学田昌五先生、天津市博物馆韩嘉谷先生以及苏秉琦、郭大顺先生,这些国内外知名的大学者都认, 牛河梁和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可能与黄帝有关。苏秉琦先生有一句名言: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只有黄帝时期与之相应。历史本来面目如何,人们期望有一个圆满的答案。重大历史课题是由历史本身提出来的。人们既然有了这么多的猜测,自然就要有人来求证。作者花了26年的时间做了这样的求证工作:破译红山文化的密码,求证红山文化辉煌的创造者。二、求证前人学术观点 求证前人的猜测,引进了新方法,开辟了新途径,且有了新的进展。把化石研究成果引入红山文化研究,这是红山文化研究的首创。自然历史遗物化石, 在冀北(主要是丰宁)、内蒙古(主要是宁城)、辽宁(主要是朝阳)都有发现,而这一地区正好是红山文化核心区。十分巧合,热河生物群化石的一个重要产地与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重合。尘封了红山文化遗址的泥土同时尘封了热河生物群。记述远古物事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宝库和文明宝典之一山海经“海外西经”称:“龙鱼陵居在其(诸夭之野)北,状如狸(鲤),一曰嘏(鲵),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这是说这里发现有外形像鲤鱼,也可以叫作“鲵”的鱼类化石“龙鱼”。这是中国人对化石的最早记载。古人把石头大的山称为“山”,小而尖的山称为“岭”,夹在大山中间的小土山称为“丘”,大土山称为“陵”,众所周知,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正处在一个大土山上,称其为“龙鱼陵居”是最贴切不过的事情了。牛河梁等地有红山文化遗址、有“龙鱼陵居”(化石产地),那么牛河梁等地红山文化遗址与记载“龙鱼陵居”的典籍山海经肯定有一种内在联系。 确定山海经之“海”的地理方位,这是红山文化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山海经是一部后人记述先人记忆的著作,主要是新石器开始之后到国家形成之间古代先民对其生活状态及其环境的记忆遗留。这些关于先人的神话传说式的记载,暗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所以研究红山文化时期的地理、民族以及其图腾、文化意识离不开山海经。而且更关键的是:山海经之“海”,如果能确定其地理方位,就能破译红山文化、其他史前文化的密码,也能基本破译这本承载史前信息经书的密码。经作者多年研究,认定山海经之“海”指的是渤海。由此推原山海经“海外西经”篇记述的就是大凌河、老哈河红山文化区域在古代红山先民时期发生的物事。首先,“海”,指渤海在古文献中是约定俗成的。其次,围“海”而成南、西、北、东四个方位(即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在中国版图上只有渤海能形成这样的方位格局。第三,山海经“海外西经”篇所记述的物事与大凌河牛河梁等红山文化区域的古人文、古地理相符。大凌河牛河梁等红山文化区域是恐龙和鱼化石的重要产地,这与山海经关于“龙鱼”-状如狸(鲤),一曰嘏(鲵)等记载相符;山海经记述“刑天与帝争神”(蚩尤与黄帝战争)在这一带发生,与其他史书所记一致,即发生在与大凌河牛河梁毗邻的河北北部。山海经又记这里有轩辕之丘、轩辕国,这些事项在牛河梁都对上号了。冀北、辽西位于渤海之西,古人用“海外西经”来记其物事是自然的事情。由此也可以反证,山海经之“海”为渤海。 确定山海经之“大荒”的地理方位,是红山文化研究取得突破的又一关键。山海经之“大荒”,如果能确定其地理方位,也能破译红山文化、其他史前文化的密码,也能基本破译这本承载史前信息经书的密码。经作者多年研究,认定山海经之“大荒”指的是红山文化遗址所围绕的位于内蒙古中部的科尔沁草原(沙地) 。首先,红山文化主要遗址赤峰红山后、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巴林右旗那斯台、巴林左旗尖山子、敖汉旗四家子、建平县五十家子、围场县下伙房、锦西县沙锅屯、喀左县东山嘴、建平与凌源交界牛河梁、阜新县胡头沟、盘锦市郊、康平县郊、开鲁县坤都岭、科左中旗新艾力等,都是围绕科尔沁草原(沙地)分布的。据说文解字,草掩地为“荒”,远古先民对草原的概念,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对“大荒”的记忆。第二,山海经在展开“大荒西经”记述之初,首先陈明“大荒”在“西北海之外”,这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方位信息,如果“海”指渤海,那么“西北海之外”一定是指“红山文化区”,(因为只有“红山文化区”在“西北海之外”)。第三,以“海”为视点和以“大荒”为视点所视之区域为同一区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从渤海看和从科尔沁草原(沙地)看,西部(或西北部)是同一区域,即红山文化区。这可以从山海经之“大荒西经”所记物事与“海外西经”所记物事基本重复现象得到证明。“海外西经”记“夏后启”,“大荒西经”记“夏后开(启)”;“海外西经”记“三身国”“一臂国”、“奇肱国”、“无右臂”人, “大荒西经”记“三面一臂人”、 “一臂民”、“有人反臂”、“长胫国”; “海外西经”记“女祭女戚”、“女丑之尸”“女子国”,“大荒西经”记“女祭女 ” 、 “女丑尸”、“女娲之肠”、 “女子国”; “海外西经”记“丈夫国”,“大荒西经”记“丈夫国”; “海外西经”记“轩辕国”、“轩辕之丘”,“大荒西经”记“轩辕国”、“轩辕台”; “海外西经”记“巫咸国”有“群巫”,“大荒西经”记“灵山”有“群巫”,而且能列出名称;“海外西经”记“诸夭之野”有“凤鸟”、“百兽”,“甘露,民饮之”,“大荒西经”记“沃民沃野”,有“凤鸟”、“百兽”等,“甘露,是饮”; “海外西经”记“白民国”,“大荒西经”记“白民国”;等等,内容基本一样。发生这样的情况,只能解释为“海外西经”与“大荒西经”记述的是同一文化区域的物事,只是有的稍多,有的稍少,名称、术语有点区别。依上所述,推原“大荒西经”篇记述的就是西拉木伦河、大凌河、老哈河红山文化区域在古代先民中发生的物事。三、黄帝从牛河梁走向世界 证明山海经之“海”与“大荒”的地理方位,尤其根据山海经关于“龙鱼陵居”(化石产地)、黄帝战蚩尤战场的定位,可初步确定红山文化区即为黄帝、颛顼部落活动区,但还需要提出进一步的证据。首先,红山文化玉器种类多,证明红山先民尚玉;传说黄帝用玉作兵器,黄帝妻嫘祖养蚕,红山文化出土文物有蚕玉器、玉兵器;山海经注重玉器探求,传说、实物、典籍三者在尚玉、用玉上相符,可证明三者具有同质信息,由此可为红山文化区系黄帝、颛顼部落活动区提供一个“玉证”。其次,治玉难于治衣,治玉技术高超的红山先民服饰技艺也一定相当高超,甚至可以说已趋于成型。在这一点上,传说、实物、典籍三者也具有同质信息。传说黄帝染五色衣裳,服饰多样化;黄帝号轩辕、居轩辕之丘,张晏解释轩辕:“作轩冕之服。”说黄帝坐好车、穿华服。牛河梁出土了穿短靴的陶塑人像(人像高12厘米),其短靴有一定厚度,前有花纹,相当精美,说成是当代雕塑也不为过。红山文化东山嘴遗址出土了人像腰部带饰,前边有结,说明那时人们已经与现代人一样会用腰带了。实物与关于黄帝的传说一致。这可为红山文化区系黄帝、颛顼部落活动区提供一个“衣证”。第三,山海经在“大荒西经”中多处提到颛顼,一处提到“颛顼之子”(淑士国),一处提到“颛顼生老童”(日月山),一处提到“三臂人”是“颛顼之子”(有人焉)。颛顼活动区在哪里?宋、元时期的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明确说到朝阳“城东九十里,棘城,即颛顼之 ”棘城,在今锦州义县北。有我国一部重要历史文化典籍明确记载了“颛顼之 ”, 这可为红山文化区系黄帝、颛顼部落活动区提供一个“旁证”。 如果证明了红山文化区系黄帝、颛顼部落活动区,那么就证明了黄帝是从牛河梁、从辽河边走向世界的。红山文化的源头是查海文化(阜新)、兴龙洼文化(赤峰),更近一点的源头,或者说有密切关系的文化是沈阳新乐遗址,在辽宁大地、辽河流域遍布红山文化遗址,红山文化甚至发展到燕山以南的河北、北京、天津地区, 这说明黄帝、颛顼部落活动范围非常之大。黄帝、颛顼从牛河梁、辽河流域迁冀北、京北,在阪泉、涿鹿先后与炎帝族、黄帝族发生冲突和融合。阪泉、涿鹿所在的沙城小平原是中华民族的融合地域,是黄帝南下中原的休养栖息地域和中转站。 黄帝由东北而南下,已被众多学者认可,那么怎么理解黄帝在中原留下的陵、庙、故里一类的文化现象呢?也就是说,一个黄帝生命不过百年,怎么能跨越这样大的时空呢?从重要文化典籍大戴礼记五帝德篇中得到解释。两千多年前就有人怀疑黄帝是一个人。孔子的学生宰我就此事问过孔子:以前我听荣伊说: “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是人呢,还是“非人”呢?凭什么能到三百年呢?孔子很不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我们可以说,黄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的名称,或是部落联盟的名称,或者是一个族名。这样,黄帝先活动在辽河流域,继而活动在冀北,继而活动在黄河流域。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