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3汉代河南南阳 画像砖袖舞图 从汉代舞蹈文物中看 袖舞 的表演形态 王岩 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山东济南2 5 0 0 1 4 摘 要 汉代 袖舞 是继承了战国楚舞袅袅长袖 细腰欲折的传统 成为汉代最流行的一种舞蹈 也是汉代舞蹈 文物中表现最多的题材之一 几乎是无舞不舞袖 虽然古籍中没有 袖舞 一词作为舞蹈的专名 但描写舞袖舞态的 文字和文物图像却十分丰富 因此 汉代 袖舞 是一个值得着重研究的舞蹈形式 关键词 舞蹈文物 袖舞 翘袖折腰 中图分类号 J 7 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2 2 2 3 6 2 0 0 7 0 5 0 0 8 4 0 7 袖舞 是汉代著名的舞蹈 但舞袖的历史却由 来已久 早在公元前1 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已有 以舞 袖为容 的六小舞之一的 人舞 据记载是专门供贵 族子弟学习的一种舞蹈 用于祭祀星辰或宗庙 战 国 韩非子 五蠹 载 鄙 谚曰 长袖善舞 多钱善 贾 可见战国时 长袖 舞己盛行于世 在出土的 战国文物中也可见到袖 舞的形象 如洛阳金村韩 墓出土战国 长袖曲裙衣 舞女玉雕 图1 细腰长 袖 裙带飘逸 优美舞态 可见一斑 另外在河南信 阳出土的战国刻纹宴乐画像椭杯中有两个舞人 图 2 长袖细腰 飞袖对舞 这些舞蹈形象 印证了史书 中战国 女乐 曳长袖而舞的记载 可见袖舞是始于 先秦而盛于两汉的 以先秦时期的小舞 人舞 发展 演变而来 它凭借长袖交错飞舞的千姿百态来表达 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 而汉代 袖舞 正是继承了战 国楚舞袅袅长袖 细腰欲折的传统 成为汉代最流行 的一种舞蹈 也是汉代舞蹈文物中表现最多的题材 之一 几乎是无舞不舞袖 但古籍中却没有 袖舞 一 词作为舞蹈的专名 由于描写舞袖舞态的文字和图 像十分丰富 我们暂且将这种运用舞服长袖舞蹈的 形式称为 袖舞 长袖 是汉代舞蹈中必不可少的助舞道具和艺 术特色之一 长袖样式也各不相同 多种多样 汉代 舞蹈文物中的长袖形状主要有三种 一种为上下同 宽的狭长袖 类似 如今藏族 弦子 舞 的袖式 如南 阳汉代早期画像 砖 图3 砖中部 一细腰舞者 头梳 高髻 穿长袖舞 衣 头侧低 注视 着地上的球 右臂 扬袖 舞袖下垂 左臂舞袖甩后 再如北京丰台区大葆台西汉墓出土 的玉雕舞人 图4 长裙 左右两袖延伸连接 左手 图1战国洛阳金村 韩墓玉雕舞女 图2战国河南信阳舞人刻纹椭杯宴乐图 8 4 图1 0西汉山东临沂金雀山帛画袖舞图 图1 1汉代江苏沛县留城纺 织乐舞画像石袖舞图 图9汉代山东滕县袖舞 画像石 摹本 图5汉代山东曲阜东安汉里画像石袖舞图 拓片 图6汉代山东戴氏享堂百戏画像石袖舞图 拓片 图4西汉北京丰台区 大葆台玉雕舞人 高扬 甩长袖 绕身于后 姿态极其优美 充分表现 出长袖善舞的华夏舞风 山东东安汉里画像石中有 一舞者 图5 头戴小帽 或头饰 穿长 袖彩衣 双臂前后甩 长袖似随风 摆动 另有山东戴氏享堂 乐舞杂技画像石 图6 图 中的女舞者 也是穿这种 袖管狭长的舞衣 以上这些汉代舞蹈文物所呈现的 袖式均属于上下同宽的狭长袖 再有一种袖式为上 下同宽的宽长袖 如西安汉 墓出土的拂袖舞女俑和拱 手舞俑所穿的长袖舞衣就 属于这种袖式 拱手舞俑微 屈膝拱手 图7 所呈现的 舞态就象舞蹈开始或结束 时向观众行礼的动作 拂袖 舞女俑 图8 舞女右手扬 起 飘拂的长袖落在右肩 上 左手长袖已残断 整个 俑的动态呈现悠扬的姿态 另外还有一种袖式为细腰 长裙 宽袖齐腕再由腕内延 伸出一段窄长袖 有点象戏 曲中的 水袖 后来成为 中国古典戏曲不可缺少的 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这种袖 式在山东 江苏出土的舞俑 和画像石中比较多见 如山 东滕县汉画像石中的两位 戴冠 图9 长袖飘曳 相对 而舞的舞者所穿的舞衣 山 东临沂金雀山汉墓出土的 帛画中 图1 0 背身甩袖而舞的 舞者所穿的舞衣 以及江苏留城汉 画像中在一矮榻 上 两袖翻卷回 旋 而 舞 的 舞 者 图1 1 都是这种 宽袖齐腕再由腕内延 伸出一段窄长袖的细 腰长裙 由于画像石 刻纹所呈现的画面有 时远不如绘画和陶俑 细致清晰 往往巾 袖 难分 似袖似巾 袖是 手臂的延伸 巾是袖 的再伸展 其目的都 是为了增强舞蹈的美 感和表现力 如上述 南 阳 汉 画 像 石 中 的 巾舞 个别的也可 图7汉代陕西西安 拱手舞俑 图8汉代陕西西安拂 袖舞女俑侧面 8 5 图1 2汉代甘肃武威磨子咀漆撙袖舞图 图1 3东汉四川彭山女舞俑 图1 4东汉四川乐山女舞俑 图1 5东汉四川重庆女舞俑 图1 6西汉三峡女舞俑 图1 7东汉四川丰都舞俑 图1 8东汉四川重庆踏鼓舞俑 能是舞袖 甘肃武威磨子咀汉墓出土漆樽上的舞蹈 画面 图1 2 舞者手中飞舞的长带从宽大的袖子里 延伸出来 就类似舞巾 所以 笔者认为 巾舞 也可 能是由 长袖舞 演化而来的 即把长袖加长 变为巾 舞 其舞名亦随之改称 长巾舞 舞袖 是我国古老的传统 汉代舞俑有极丰富 的舞袖形象 如四川出土的多个舞俑 姿态大都相 近 舞俑头部所占身体比例较大 舞姿通常是一手举 袖 一手提裙 身着斜襟长袍 束腰 宽袖内伸出狭长 袖 有的面带笑容起舞 有的脚踏鼓起舞 有的微曲 身 举袖款款而舞 图1 3 1 7 其中四川重庆出土的 一个舞俑 图1 8 很引人注意 一手卷绕长袖 一手 持带 两脚之间还夹有圆物 似踏鼓而舞 江苏 陕西 出土的袖舞舞俑则另具特色 大多面容文静 体态修 长 略呈S形曲线 舞袖或扬或垂 款款而舞 舞姿婀 娜 优雅华美 雕塑者巧妙地利用舞俑曲线体态和喇 叭口形裙底稳定了 俑体重心 如陕西西 安出土的拂袖舞女 俑 图1 9 舞女一手 扬起 飘拂的长袖落 在肩上 一手随乐曲 向后摆长袖 双腿似 踏着鼓点扭着轻盈 的腰肢 舞女梳着汉 代 盛 行 的 长 发 中 分 尾部挽成扁平式 发髻 面貌俊美秀 雅 流露出甜蜜的微 笑 内穿交领长袖舞衣 外罩宽袖舞袍 袍袖随乐曲 摆动 俑的动态都带有悠扬的旋律感 舞女的形体婀 娜多姿和神情娴雅恬静 如江苏徐州出土的一舞俑 图2 0 倾身低头 双臂展开 体如游 龙 袖若惊鸿 造型 生动 令人惊叹 堪 称汉代舞俑中的上 乘之作 而甘肃武 威出土的汉代长袖 木俑 图2 1 则豪放 刚健 一臂高举冲 天 一臂下垂如柳 忽如烟起 忽如虹 飞 舞姿雄健 气宇 图1 9汉代陕西西安拂袖舞女俑 图2 0江苏徐州舞俑 8 6 图2 7汉代河南陶俑 图2 1汉代甘肃武威磨 子咀单人木俑 图2 2汉代河南南阳崔庄乐舞画像石袖舞图 图2 3汉代江苏沛县乐舞 画像石袖舞图 轩昂 就 舞袖 而言 袖舞 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独舞 对 舞两种 对舞在此类舞蹈中 十分常见 汉代的对舞包括 女子长袖对舞 男女长袖对 舞 男子宽袖长袍对舞等 其 形式呈多样化态势 长袖 细 腰的舞人表演 长袖舞 的形 象资料 在各地出土的汉代 舞蹈文物中有丰富的遗存 如河南南阳石桥镇汉画像 石 有一细腰舞人轻舒长袖 而舞 双手斜分 一手在上 一手在下 同时作向上跳跃的动作 体态轻盈舒展 右边吹排箫的乐人身体前倾 作聚精会神地吹奏 状 1 P 4 另外在河南南阳崔庄乐舞画像石上 图 2 2 一短袍细腰舞人 腿成弓步 左右手向同一方向 分别作扬袖 拂袖 拧身而舞的姿态 以上两幅画面 所呈现的均为女子长袖独舞形象 女子长袖对舞见 于江苏沛县画像石 图2 3 二舞人细腰长裙甩袖而 舞 面目相对 上 身稍有倾斜 动作 配合协调 优美 左旁有四人奏乐 有竽 瑟 排 箫 等 乐器 右旁二人似 在拍手歌唱 女子 长 袖 对 舞 姿 态 在 出 土 的 汉 代 彩 绘 舞俑中可见一斑 图2 4 舞人身穿花舞衣 舞衣长及 地且紧紧裹住身体 突出了长袖和细腰 显出舞者亭 亭玉立的身姿 舞者一手上扬 一手在旁 舞袖折叠 露出纤纤玉手 这幅画面明显地向我们展示出这是 重在表现上肢和身段的舞蹈 男女长袖对舞画像见 于江苏沛县画像石 图2 5 其中一幅画像上一女子 细腰长裙 侧身扬袖而舞 对面一男子扎腰 短袍着 裤 垂袖与之合舞 形态典雅优美 旁有建鼓 竽 瑟 排箫等乐器伴奏 另一幅是河南南阳汉画像 图2 6 一戴尖顶帽的细腰舞人 短袍着裤扬袖起舞 右边一 戴面具着三角帽的舞人 裸上身 身体后仰作滑稽 状 男子对舞的形象在汉代出土文物中也有不少 如 河南出土的陶俑 图2 7 二人相 对做弓箭步 二 人一进一退 一 逼一让 生动有 趣 同时双手抓 袖而舞 这个舞 姿很像现在的东 北秧歌 以上列举的这些 长袖舞 的表现形式 仅仅 是汉代出土舞蹈文物中袖舞的一少部分 还有很多 就不一一描述了 在此 只列出部分形象资料作为例 证来说明汉代 长袖舞 的多种表现形式 除了单人 双人的袖舞外 还有多人表演的袖 舞 如山东梁公林汉画像石上 原石在曲阜 图2 8 图2 4汉代彩绘舞俑 图2 5汉代江苏沛县乐舞画像石袖舞图 图2 6汉代河南南阳乐舞画像石袖舞图 8 7 图2 8汉代山东曲阜画像石蹴鞠袖舞图 图3 0汉代陕西王得元墓舞人画像石 摹本 图2 9东汉河南新野画像砖群舞图 图3 1西汉甘肃摇钱树舞人图 摹本 三位舞者头梳高髻 身穿窄袖长裙露足 正一面左右 穿行 甩动长袖而舞 一面欲蹴鞠 长袖成半环形飘 绕在舞者的身侧 姿态优雅别致 旁有乐队伴奏 这 是一幅袖舞和蹴鞠相结合的汉画像石 从画面来看 其主题应是以蹴鞠为主 蹴鞠之戏 汉代就已流行 这种古老的足球在汉代常与乐舞相结合 是汉代人 们游戏或娱乐的方式 很是有趣 河南新野出土的 东汉画像砖 图2 9 三个细腰长袖的女子 戴头饰 配耳环 头向一侧 姿态一致 似倾身而舞又似漫步 前移 亭亭玉立 优雅别致 陕西王得元墓汉画像 石上 图3 0 中刻一亭 亭中二贵族饮宴 亭两侧均 有十余人的乐队 大多面向亭子 长裙曳地 抱手而 立 其中三人举手张臂 长袖飘拂 作 顺风旗 的姿 态 脚下长裙两边上翘 酷 似 今 日 陕 北民间社火中 的 荷花灯 又称 磨影子 又 甘肃出土的西汉 摇钱树上 图3 1 也有类似的舞人形象 古今舞蹈相 互印证 可知今日享誉世界的 荷花舞 其艺术根源 可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 真使人赞叹不已 2 P 6 0 汉代出土文物中还有 长袖舞 女子群舞的场景 如 山东济宁出土的一幅乐舞纹画像石 图3 2 画面分 三层 上层为五个长裙及地 斜身向前 走向 姿态 动势完全一致的细腰舞人 正以轻盈 整齐划一的舞 步 优雅柔曼的舞姿徐徐前进 长裙飘曳的方向衬托 出舞蹈的步伐是一致的 中层似为歌唱者 下层似 为乐队伴奏者 汉画像石所刻画的群舞场景印证了 傅毅 舞赋 中供欣赏娱乐的女子群舞的描写 于 是 合场飞进 按次而俟 摘其行列 经营切拟 仿 佛神动 回翔竦峙 安徽宿县褚兰镇出土的东 汉墓群舞画像石 图3 3 右端房脊上左右两边有两 只鸟 屋内主人凭几而坐 手持便面 自在地在观赏 舞蹈 室外 有一横排整齐的舞女 左边一组有十位 舞者手似执一道具起舞 右边一组有十位舞者举袖 起舞 此画像石所刻绘的场面是迄今所见的汉画像 石乐舞形象中 队伍最为庞大 排列最为规范的群舞 图3 2汉代山东济宁画像石群舞图 8 8 图像 从数以千计的汉代舞蹈文物中 简单列举了以 上少数较有代表性的长袖舞的形象资料 从此可以 看出 长袖舞 舞蹈者均着长袖舞衣 腰如束素 个 个杨柳细枝显得灵巧飘逸 长袖随着舞者变换动作 飘绕缠绵 或柳枝低垂 或回雪漫卷 或飞扬于空 舞 姿飘绕萦回 变幻莫测 如浮云 似流波 令人陶醉 使人神移 舞人的服饰虽然随舞蹈节目的不同而有 所变化 但大都是长袖束腰 长裙拽地 给人一种飘 然欲仙的感觉 另外 汉代舞蹈文物所呈现出的 长 袖舞 是一种男女皆宜的舞蹈 并且在广场 庭院 殿 堂均可表演 舞蹈表演时 有歌有音乐伴奏 音乐中 既有旋律 又有打击乐 充分显示了长袖舞的扬奋 向上 活泼 轻快的舞蹈风格 另外 我们从汉代舞蹈文物中还可以看出 汉代 长袖舞 的舞容有柔婉 健朗 诙谐等多种 女子长 袖舞动起来 多显得轻盈飘逸 男子长袖舞则显得豪 迈雄健 表演多表现对称和变换之美 形式多种多 样 有踏鼓长袖舞 蹴鞠长袖舞等 既可单人独舞 双 人对舞 也可多人群舞 如文物所呈现男女对舞的表 演 女舞伎大都身姿秀美 动作轻盈柔曼 为站立舞 姿 其身旁的男舞者 则都头部夸张 表情滑稽 体态 粗壮且半蹲 这种谐趣气氛的表演 一高一低的舞 姿 与我国民间流行的 秧歌 花灯 等舞蹈动作十 分相似 而历史文献和舞蹈文物所呈现的群舞场景 则向我们展示出 汉代已有编排有序的群舞 且具有 一定的艺术水平 当时的群舞注重队形的整齐 动作 的规范 整体感强 大多运用 大齐舞 的编导手法来 处理群舞场面 舞者排列有序 伴着舒缓 悠扬的节 奏深情而舞 使观者可在有规律的摆动节律中 感受 到无声的音乐 汉代 袖舞 群舞场面中 舞者表现出 的整齐划一 优雅委婉 款款而舞的姿态 与青海大 通出土的彩陶盆上的舞蹈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出土汉代舞蹈文物中的 长袖舞 的形象还可 以看出 汉代舞者腰部刻画得都很细小 这与当时的 审美情趣有关 舞人以腰细为美 是受楚国风尚影 响 韩非 二柄 载 楚灵王好细腰 国中多饿人 这虽说是统治者个人的好尚 却影响了人们的审美 意识 飘绕的长袖和袅袅的细腰是汉代 长袖舞 的 特点 细腰柔曼 宛若游龙登云 长袖飘举 恰似杨柳 当风 长空出岫 这一特色的形成 自与楚人崇尚浪 漫多幻想的审美观念和社会风尚有着密切关联 楚 王好细腰 楚人也无不以小腰秀颈 长袖拂面作为 判断美女的标准 汉高祖刘邦极其喜爱源于楚国的 长袖舞 他无论悲喜 都善于运用楚歌楚舞来抒发自 己的情怀 展现他对楚歌楚舞的迷恋 汉代正是由于 君王的喜爱 后妃的倡导 皇亲国戚的推崇 使得长 袖舞在西汉风靡一时 影响深远 所以在出土的汉代 舞蹈文物中 长袖舞 形象地显示了源于楚人的这种 审美特征 印证了东汉张衡在 舞赋 中对这种长袖 舞姿的形象描述 罗衣从风 长袖交横 绰约闲靡 机迅体轻 汉代长袖舞最显著的特点应在翘袖和折腰上 舞者身穿薄如蝉翼的长袖舞衣 腰肢纤细 双手甩动 长袖 使袖子在空中翻腾飞舞 舞动起来轻盈舒展 流动起伏 产生动律 正如汉代史籍所描绘 振飞縠 以舞长袖 袅细腰以务抑扬 3 P 4 5 5 抗修袖以翳面 兮 搦纤腰兮互折 4 P 7 6 0 西京杂记 载 汉高祖 宠姬戚夫人多才多艺 善为翘袖折腰之舞 关于汉 代史籍所描绘的这些长袖细腰 翘袖折腰等优美柔 曼的长袖舞的形象资料 在山东 河南 四川 江苏等 地出土的汉画像砖 石及汉墓出土的俑 玉器 陶器 漆器 铜器 壁画等舞蹈文物中都有丰富的遗存 如 河南南阳出土的画像石 图3 4 画面的右方有两个 图3 4汉代河南南阳画像石蹴鞠折腰舞图 图3 3东汉安徽宿县褚兰镇画像石群舞图 8 9 图3 5汉代山东微山县两城山宴乐百戏画像石翘袖折腰图 细腰舞人在乐队的伴奏下并列作翘袖折腰的舞姿 舞人的脚下有球形物 这可能与汉代的蹴鞠有关 舞 者一边作着翘袖折腰 足不在体下的优美舞姿 一边 还要踢着球 表演技巧是何等的熟练 高超是可想而 知的 在同一石上 紧挨舞人有倒立者 倒立的同时 身体作波浪形的弯曲 功夫熟练 在左旁有四位乐人 为舞蹈伴奏 一人吹笙 一人吹埙 两人吹排箫并摇 鼗鼓 翘袖折腰之舞还见于山东微山县两城山出土 的一宴乐画像石 图3 5 在贵族宴饮的厅堂下 有二 舞者在琴声的伴奏下 一人翘袖折腰而舞 一人倾身 向前 翘袖而舞 二人舞姿各异 却相互呼应 构图别 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幅汉画像石上 翘袖与 折腰出现在同一画面上 为我们探索戚夫人擅长的 翘袖折腰之舞 提供了可靠的形象资料 再如山东 嘉祥出土的画像石 一乐人抚琴 一乐人挥袖下腰 从以上这三幅画像石上 翘袖折腰 的舞姿形象来 看 所谓 翘袖折腰 看来并非某一舞蹈的专名 而是 以舞袖 折腰为主要动作并且有楚舞姿态的一种表 演性舞蹈 是注重腰功与袖式变化的舞蹈形式 汉代 出土文物所见舞姿 多为舞袖 折腰 可见这是当时 常用的舞蹈动作 另外 从这三幅画像石的画面所呈 现的舞姿中 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 这种 折腰 不 是我们通常所见的 下后腰 而是折旁腰作九十度 角 两上臂平抬 两臂与折下的上身平行 两袖平飞 翘起 面向观众 这个舞姿十分别致 且有相当的难 度 可见汉代的舞者是很讲究基本功的 有口皆碑的 戚夫人擅长的 翘袖折腰之舞 一定更有其独特的魅 力 楚歌楚舞为汉高祖宠妃戚夫人所擅长 西京杂 记 云 高帝戚夫人 善鼓瑟击筑 帝常拥夫人倚瑟 而弦歌 毕 每泣下流涟 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 歌 出塞入塞望归之曲 侍婢数百皆习之 后宫齐首高 唱 声入云霄 这种翘袖折腰之舞与上述汉画像石 中所呈现的舞姿十分相似 戚夫人的表演当比一般 舞者更高一筹 戚夫人本山东定陶人 自幼生活民 间 虽是小家碧玉 却秀丽聪颖 一如空谷幽兰 入宫 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化学选修一课件
- 2025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 基础知识综合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 高一功率课件
- 竞业禁止协议执行中补偿金调整与争议解决合同
- 章珊情感破裂离婚协议书: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约定
- 离婚房产分割协议书中的共有权转让与变更合同
- 老旧小区改造简单承包拆迁及物业管理合同
- 离婚房产分割保障未成年子女教育、医疗、生活协议
- 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报告
- 仪表设备检修预案
- 护理不良事件警示教育(新)
- 人生规划和人生定位课件
- 陕09J01 建筑用料及做法图集
- 教育行政学课件
- 30题工程造价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维生素C】大剂量协助你改善各种疾病-钱学森保健、贾平凹乙肝
- 产品研发管理手册:免修版模板范本
- MOOC创新创业与管理基础(东南大学)
- 项目策划编制指南(最终版本7.22)
- 【高中班会】鸣警钟勿忘国耻+悼先烈砥砺前行+课件+高一上学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 资源调查与评价-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