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切题导入,启发质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2.(出示故居的图片,教师在轻音乐中解说)这就是宋庆龄的故居。它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1948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5年之久。看,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家。她不肯,说: 。(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谁来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宋庆龄对樟树的喜欢、不舍) 师:请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有感情朗读) 3.读了这句话,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树?) 二、文本细读,走近樟树 板块一:品读樟树外形之美 1.为什么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让我们先走近它们。自由读读课文的4、5小节,想一想: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出示:这是两棵 的樟树。) 2.交流:你读出了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枝干粗壮、枝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相机出示: (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出示枝干粗壮的图片)师:看,谁来读这个词?还不够粗壮,谁再来读? (出示樟树全景图片)看,它就像什么?(撑开的绿色大伞、一个大绿蘑菇) 师:请你读出这把大伞的粗壮、浓郁。 (2)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师:看,这个字认识吗?(出示古文的“稠”字)“稠”字的左边是“禾”,表示禾苗,右边是“周”,表示种植庄稼的田地,“禾”加“周”就是表示在田里种植禾苗,稠字的本义也就是指(生说:植株密集) 师:“稠”是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师生书写“稠”)在这句话中,“稠密”是什么意思呢?(树叶密集) 绿叶密密层层,可多了,谁来读出绿叶的多?(指名读) 师:老师能听出绿叶很多,但还不够亮,谁能再读出绿叶的亮?(指名读)(点评:这一个“亮”聚集了多少生命的能量啊!) (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说到夏天,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冬天呢,你又会想到哪些词语? (出示对比图)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别的植物都已无精打采,但樟树生读: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师:冬天,大雪纷飞,万物凋零,但樟树生读: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师: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樟树都能那么蓬蓬勃勃,更别说是草长莺飞的春天、金风送爽的秋天了。谁来读出樟树的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突出了“无论总”这对关联词。(凸显“无论总”) 你们自己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赞一赞樟树吗? 出示: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小结:一个“无论总”让我们感受到樟树的蓬蓬勃勃。(板书:蓬蓬勃勃) 3.让大家一起读出自己眼中的樟树。(配乐朗读) 4.指导背诵。 5.如果你家门前也有这样的樟树,你舍得离开它们吗?为什么? 6.在烈日下,在严冬里,樟树依然长得蓬蓬勃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顽强) 板块二:品读樟树品质之美 1.师:你觉得这还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出示: (1)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樟树四季常青,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而这句话中,却说它(“枝枯叶落”)谁来读这个词? 枝已经枯了,叶已经落了,谁再来读? 师:枝枯叶落,其实就是说樟树已经(死了、凋零了、枯萎了) 在它枯萎的时候,在它死亡的时候,在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引说:)这就是永久保持的香气啊! (2)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师引说: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个月,虫类就怕它一个月。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虫类就怕它一年。 如果存在一百年呢?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板书:香气永久可贵) 有了这种香气,它就有了什么样的功能?(拒虫) 师:是的,樟树的这种香气,人闻了,心旷神怡。可是害虫闻了,就躲得远远的。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樟木箱图片)人们用它存放衣物,虫子就不敢来破坏了。人们还会将樟木制作成各种摆设或挂件(出示摆设、挂件),置于室内,能起到防虫、净化空气的作用。此外,用樟木制作的各种拖鞋、凉鞋(出示樟木拖鞋图),穿着舒适自如,有健足强身之效。 师:别的树木有这种香气吗?它们有自己的气息,但这种气息容易招虫。比如说出示: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指名读) 课文明明是写樟树香,能驱虫,为什么还要写别的树木容易招虫呢?(学生讨论后得出,通过对比反衬出樟树的高贵品质。) 师:怎么个对比法呢?我和你们比比看。(师生对比读) 出示:别的树木没有香气,而樟树却有 。 容易招虫,而樟树却能 。 樟树的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而石榴树存在一天,虫类就 。 2.师:学完课文4、5小节,你们知道宋庆龄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了吗?请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因为樟树 ,所以 。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读书、思考,知道了宋庆龄不肯搬家,舍不得这两棵树,是因为这两棵樟树不仅一年四季蓬蓬勃勃,精神顽强,而且具有一种拒虫的永久香气。 三、资料拓展,感悟人物 1.过渡: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一同走过了风风雨雨。直到34年前,宋庆龄去世。在这三十多年里 (出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指名读。 2.读了这句话,你们又有什么新问题想问吗? 3.看来,宋庆龄和樟树之间不仅仅是她喜爱樟树这么简单。这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资料。自由读一读,你觉得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她和樟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资料一: 宋庆龄,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民主革命事业。孙中山逝世后,她继承他的事业,战斗不止、顽强不屈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革命事业。 师:你觉得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发现,她和樟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宋庆龄奶奶正如樟树一样蓬蓬勃勃、精神顽强。 资料二: 1936年,宋庆龄得知国民党反动派非法关押了七位著名的爱国人士,十分愤怒。在那炎热的7月,她不顾疲劳,带着十几位救国会的同志,来到苏州高等法院,自请入狱。敌人一个个被吓得狼狈不堪。宋庆龄的一身正气,让敌人敬畏,他们被迫当场释放了七位爱国领袖。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一身正气、保护人民) 是啊,这一身正气就好比是樟树的香气,樟树的香气能拒虫,宋庆龄的一身正气能保护人民。宋庆龄和樟树之间有着这么多相似之处!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课题,本文的作者仅仅是在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吗?你觉得还在写什么? 师:对,课文表面是写樟树的顽强精神和可贵品质,实际上是赞美宋庆龄用自己的一身正气把敌人拒之门外,保护人民。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师:樟树是宋庆龄的象征,难怪人们(出示最后一小节,齐读) 人们觉得“人如树,树如人”,与两棵樟树留影,就是与宋庆龄留影。让我们带着崇敬与怀念的心情,再齐读这一小节。 四、迁移运用,学习方法 1.师:像这样借助物的品性来赞美人精神的文章还有很多,比如: (出示) 青 松 陈 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师:你读出了这是怎样的青松吗?它是谁的化身? 师:一齐读,读出陈毅爷爷的坚强不屈。 师:像这样借物喻人的诗和文章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可搜集一些来读。 2.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