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魏晋文论 第一节曹丕 典论 论文 一 文气说 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 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 曲度虽均 节奏同检 至于引气不齐 巧拙有素 虽在父兄 不能以移子弟 文以气为主 是一句内涵丰富的判断 它 直接触发到了文学的最根本问题 徐复观 中国文学中的气的问题 何谓 气 说文 气 云气也 象形 饶炯云 山川初出者为气 升于天者为云 气 的概念最初是指充满于天地间的某种有质无形之物 因为它介于有 无之间 中国传统上往往将某些虚化而实存的状态用 气 来表达 形容 比如人的生理特质 左传 昭公十年 凡有血气 皆有争心 礼记 乐记 民有血气心知之性 论语 季氏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钱穆 论语新解 血气 人之生理之随时有变者 因此 血气 乃指组成人或动物之生理生命的要素 如孟子云 气 体之充也 赵歧注 气所以充满形体为喜怒也 公孙丑上 管子亦云 气者 身之充也 心术下 气 显然指充盈于人体的一种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生命力 礼记 祭义 气也者 神之盛也 郑玄注 气谓呼吸出入者也 郑注嫌不够准确 曹丕提出 文以气为主 即指文学创作当以真实饱满的现实生命为基底 曹丕的时代 是 才性论 大行的时代 品鉴人才 一般皆从自然生成之性的角度着眼 刘劭 与曹丕同时代 人物志 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 其 九徵 篇云 人物之本 出乎情性 刘昞注 性质禀之自然 情变由于染习 是以观人察物 当寻其性质也 情性 在此指人天赋禀有的本性 生而即有 及此 性 在后天的诸种情态表现 九徵 又云 凡有血气者 莫不含元一以为质 禀阴阳以立性 体五行而著形 苟有形质 犹可即而求之 元一 在此指宇宙最基本的物质元素 阴阳 亦指物质世界最原初的气 但较之 元一 更为明确 五行 指金 木 水 火 土 分别更细 内容更为具体 总之 皆落在有形层面 九徵 论人的质性 乃是从人所体现出的具体情态或姿态方面评鉴 论人性从具体质性着手 而不是从超越具体质性之良知着手 这是魏晋以来的一个基本潮流 魏晋时代能成就偏重气质的风采 从个体气质方面理解 气 并视此为文之 主 这表明 真实的现实生命 此生命在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 是文学活动的根源 一切的观念 思想 都要通过现实生命的真实感受与体验来验证 表达 牟宗三论及 人物志 云 每一 个体的人 皆是生命的创造品 结晶品 他存在于世间里 有其种种生动活泼的表现形态或姿态 直接就这种表现形态或姿态而品鉴其源流 这便是 人物志 的工作 借用牟宗三的这个评价 可以说 曹丕之论 气 也就意味着 文学创作乃以生命活动的种种表现形态或姿态为基础 没有现实世界中真实的人生感受与活动 便没有文学 曹丕对 气 又有更为具体的区分与认识 所谓 气之清浊有体 指人之才性 自然禀赋有或清 阳刚 俊秀朗畅 或浊 阴柔 迂缓凝重 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不同作家身上有不同体现 王粲长于辞赋 徐干时有齐气 然粲之匹也 陈琳 阮瑀之章表书记 今之儁也 应玚和而不壮 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 有过人者 然不能持论 理 不胜词 以至乎杂以嘲戏 及其所善 扬班俦也 典论 论文 伟长独怀文抱质 恬谈寡欲 有箕山之志 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著 中论 二十余篇 成一家之言 此子为不朽矣 德梿常斐然有述作之意 其才学足以著书 美志不遂 良可痛惜 孔璋章表殊健 微为繁富 公干有逸气 但未遒耳 元瑜书记翩翩 致足乐也 仲宣独自善于 辞赋 惜其体弱 不足起其文 至于所善 古人无以远过 与吴质书 此上数子 生命姿态各异 而皆有独偏之善 诚可谓 自骋骐骥于千里 补充 魏晋人物之感兴率性 羲之幼讷于言 人未之奇 年十三 尝谒周顗 顗察而异之 时重牛心炙 坐客未啖 顗先割啖羲之 于是始知名 及长 辩赡 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 为古今之冠 论者称其笔势 以为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 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 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 然闻信至 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 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 访之 乃羲之也 遂以女妻之 性爱鹅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 善鸣 求市未能得 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 烹以待之 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 养好鹅 羲之往观焉 意甚悦 固求市之 道士云 为写 道德经 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 笼鹅而归 甚以为乐 其任率如此 尝诣门生家 见棐几滑净 因书之 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 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 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 但言是王右军书 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 人竞买之 他日 姥又持扇来 羲之笑而不答 晋书 王羲之传 又其子徽之 字子猷 史载 性卓荦不羁 时吴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 欲观之 便出坐舆造竹下 讽啸良久 主人洒扫请坐 徽之不顾 将出 主人乃闭门 徽之便以此赏之 尽叹而去 尝寄居空宅中 便令种竹 或问其故 徽之但啸咏 指竹曰 何可一日无此君邪 尝居山阴 夜雪初霁 月色清朗 四望皓然 独酌酒咏左思 招隐诗 忽忆戴逵 逵时在剡 便夜乘小船诣之 经宿方至 造门不前而反 人问其故 徽之曰 本乘兴而行 兴尽而反 何必见安道邪 晋书 王羲之传 魏晋人物行事任性率真 乃天性气质近此 不受世俗约束 一秉己心所尚 如王羲之为老姥题扇 本无可无不可 兴之所至则题之 待无兴致 即求之亦不题 这是典型的只重己心的例子 钱穆云 时人不论是非 只问自己心下如何 国史大纲 论魏晋人 可谓中的 王羲之 兰亭集序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接教材P90所引材料 此序所述 重在生命之感兴 生命自足 乃魏晋时人的基本认识 或得或失 感慨系之 皆才性生命之内事 老庄思想犹有一生死 齐万物之意 乃是超越世俗生命而归向道体 魏晋时人之崇尚自由虽同 而个体生命之意义则前所未有地得以突出 个体生命各具一偏之性 此一偏之性 成就异彩 魏晋风采 要从这种地方追寻 二 批评论曹丕对文体的划分有了新的认识 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 故能之者偏也 唯通才能备其体 本 究竟何谓 一般多理解为 文章的性质 蒋凡等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文章的本质 即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一定的思想或感情内容 张少康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人们思想意识的表现 敏泽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等 笼统的说 这种理解亦无不可 以曹丕论文之整体思路来看 文 之根本乃在人之材质 性情 人皆有材质性情 本 但各人之具体表现 末 又必然相异 故曰 文本同而末异 如 气 与 清气 浊气 之关系 具体表现有 清 有 浊 因此 在文学领域即各有擅长 雅 者宜于 奏议 理 者宜于 书论 实 者宜于 铭诔 丽 者宜于 诗赋 由于人之生成 往往各得一偏之性 故而在诸种文章类别中 难以诸类皆善 这就是 能之者偏也 唯通才能备其体 认识到由人之不同材质 性情产生不同的文章形态 风格 由此开始分体文学观的形成 文体问题的日益突出 对文学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盖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类 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特质才能日益显明 曹丕在深切理解 文本同而末异 的基础上 对具体作家的批评能作持平之论 一方面 曹丕认为 文人相轻 自古而然 文人相轻 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 伯仲之间耳 而固小之 与弟超书曰 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 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 而文非一体 鲜能备善 是以各以所长 相轻所短 里语曰 家有弊帚 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气禀各偏 长短相形 此必然之势 客观公允的评价应是理解并尊重此一基本事实 而各予恰当之批评 曹丕对 建安七子 之评价 就是这样的 他既称赞七子 于学无所遗 于辞无所假 咸以自骋骐骥于千里 同时也一一指点各人气禀之优劣长短 材料见前 这就是 审己度人 的正确批评态度 三 价值论 材料见教材P102 文学之根本在人之材质 性情 这尽管不曾从道德伦理层面立论 但就文学之价值而言 曹丕还是体现出对传统观念的皈依 左传 云 大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 立言不朽 的观念 在先秦并不指文学而言 但曹丕将 文学 包括进 立言 的范围 这是有开创性意义的 另外 文学虽然出于材质性情 但文学并不仅仅是吟风弄月 陶冶性情 文学亦有经国安邦之大意义 参马英九观点 这是传统观念的潜在影响 第二节陆机 文赋 文赋 是一篇以赋为主体 而可以旁通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意味精深 组织严密的文学批评著作 它全面的反省了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汉赋创作 尽可能的描述了文艺创作的心理历程 除最后一部分谈到文学的功用外 主要关注的是文学的艺术特性 把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特征凸现了出来 文赋 序云 见教材P107 一 论艺术构思 文赋 从艺术思维活动前讲起 佇中区以玄览 颐情志于典坟 遵四时以叹逝 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 喜柔条于芳春 心懔懔以怀霜 志眇眇而临云 詠世德之骏烈 诵先人之清芬 游文章之林府 嘉丽藻之彬彬 慨投篇而援笔 聊宣之乎斯文 艺术思维的发动 主要有两个动机 一是作者情感因自然 四季的变迁 或社会遭际等而受到触发 二是在阅读他人作品时产生感慨 前一个是主要的 最有力的动机 这一点先秦两汉都有相当多的论述 第二个动机对第一个形成辅助性作用 阅读他人作品 培养自己的写作才能 有此才能 在有外物感发 他人作品的激荡的情况下 诗人 慨投篇而援笔 聊宣之乎斯文 创作开始 接着 文赋 谈到艺术思维活动的整个过程 其始也 皆收视反听 耽思傍讯 精骛八极 心游万仞 其致也 情曈昽 欲明也 而弥鲜 物昭晰 明也 而互进 倾 罄 尽 群言之沥液 漱 荡口 借为玩味 六艺 六经 之芳润 浮天渊 天汉 以安流 濯下泉而潜浸 二句言措意置境 当极其高深 于是沉辞怫悦 形容吐辞艰涩 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 深 浮藻联翩 鸟翔之姿 喻断续而迅疾 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收百世之阙文 采千载之遗韻 谢朝华于已披 启夕秀于未振 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 此二句描写在酝酿中完整把握到题材的精神状态 艺术思维活动的特点 一是在艺术思维活动的全过程 都要 收视凡听 空明其心 进入虚静澄明之境 先秦诸子对此多有论述 陆机继承和发展 了前人的相关思想 二是艺术思维活动的范围极为广泛 不受时间 空间的限制 三是作家的思维活动伴随着情感和形象 构思中作者的情感活动非常强 而情感活动的强烈 正是文思通畅的表现 伴随情感和形象的思维活动是艺术家与主要运用理性思维的普通人的区别之一 四是艺术形象的塑造完成 往往是一瞬间的事 酝酿成熟后 一个完整统一的艺术形象呈现在心里 只能是观之于须臾 抚之于一瞬 时间稍久 就可能分散 消失 苏轼有诗 作诗火急追亡逋 清景一失后难摹 即此之谓 此外 艺术思维活动还有时起时伏 难以例拘的特点 材料见教材P110 此处所论 实是所谓 创作灵感 的问题 陆机很感性地触摸到了这个问题 但却还无法给以理性地回答 这个问题 要留待后来刘勰等人来进一步探讨 二 论文体风格 文赋 谈文章体貌风格的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认识到由于作者个性 审美爱好不同 造成作品风格的多样 体有万殊 物无一量 二句言文体之多 纷纭挥霍 形难为状 二句言文体之变 辞程才以效伎 文辞是度量作者之才而效其技巧 意司 契而为匠 作者之意是主持一篇的纲要而成为构造成篇的工匠 故夫夸目者尚奢 惬心者贵当 言穷者無隘 论达者唯旷 二是不同的体裁 其体貌风格各异 诗缘 循 顺 情而绮 色之美 靡 声之美 赋体物 表现物 与物合一 而浏亮 明朗 碑披 开 指开视 文以相质 文质彬彬 诔缠绵而悽怆 铭博约而温润 箴顿挫而清壮 颂优游以彬蔚 论精微而朗畅 奏平徹以闲雅 说炜晔而谲诳 虽区分之在兹 亦禁邪而制放 要辞达而理举 故无取乎冗长 曹丕分 四科八类 指出每科的总体风格 陆机分得更细致 有些观点的影响也更大 但尽管风格各异 又有共同的根本原则要遵循 三 论文章的审美标准 文赋 体现了西晋以来文尚华美的文学思想 其为物也多姿 其为体也屡迁 其会意也尚巧 其遣言也贵妍 暨音声之迭代 若五色之相宣 遣言贵妍 是一个时代风貌 音声迭代 五色相宣 讲声音的变化 可以 说是首次明确提出对文辞声音之美的要求 文赋 论及创作弊病时曾以音乐为喻 逐层提出 含清唱而靡应 虽应而不和 虽和而不悲 虽悲而不雅 既雅而不艳 五者皆非理想的作品 理想之作 应是应 和 悲 雅 艳五者具备 五者具备 作品才会既有真切 充实的内容 又有文丽丰满的辞藻 第三节刘勰与 文心雕龙 一 刘勰生平及思想简介 刘勰 字彦和 东莞莒人 祖灵真 宋司空秀之弟也 父尚 越骑校尉 勰早孤 笃志好学 家贫不婚娶 依沙门僧祐 与之居处 积十余年 遂博通经论 天监初 起家奉朝请 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 迁车骑仓曹参军 出为太末令 政有清绩 除仁威南康王记室 兼东宫通事舍人 昭明太子好文学 深爱接之 初 勰撰 文心雕龙 五十篇 论古今文体 引而次之 既成 未为时流所称 勰自重其文 欲取定于沈约 约时贵盛 无由自达 乃负其书 候约出 干之于车前 状若货鬻者 约便命取读 大重之 谓为深得文理 常陈诸几案 梁书 文学传 刘勰写 文心雕龙 以儒家思想为主 予生七龄 乃梦彩云若锦 则攀而采之 齿在逾立 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 随仲尼而南行 旦而寤 乃怡然而喜 大哉 圣人之难见哉 乃小子之垂梦欤 自生人以来 未有如夫子者也 敷赞圣旨 莫若注经 而马郑诸儒 弘之已精 就有深解 未足立家 唯文章之用 实经典枝条 五礼资之以成 六典因之致用 君臣所以炳焕 军国所以昭明 详其本源 莫非经典 序志 这是对儒家圣人的推崇 乃形诸梦寐 由此可见刘勰思想的总体方面 虽然他不免时代学术风气的影响 但是 在写作 文心雕龙 时 刘勰完全站在儒家的立场 这是理解 文心雕龙 的一个根本前提 二 文心雕龙 的理论体系刘勰的 文心雕龙 是在自觉的理论体系建构意识的指导下 精心撰著的一部 体大虑周 的文论著作 他不满于文学的零散议论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 至如魏文述典 陈思序书 应瑒文论 陆机 文赋 仲洽 流别 弘范 翰林 各照隅隙 鲜观衢路 或臧否当时之才 或铨品前修之文 或泛举雅俗之旨 或撮题篇章之意 魏典密而不周 陈书辩而无当 应论华而疏略 陆赋巧而碎乱 流别 精而少功 翰林 浅而寡要 又君山 公干之徒 吉甫 士龙之辈 泛议文意 往往间出 并未能振叶以寻根 观澜而索源 他则要经过冷静思辩 全面系统地探讨文学地相关问题 在 序志 篇中 刘勰就他所讨论地问题以及由此形成地理论体系 作过说明 盖 文心 之作也 本乎道 师乎圣 体乎经 酌乎纬 变乎骚 文之枢纽 亦云极矣 若乃论文叙笔 则囿别区分 原始以表末 释名以章义 选文以定篇 敷理以举统 上篇以上 纲领明矣 至于剖情析采 笼圈条贯 摛 神 性 图 风 势 苞 会 通 阅 声 字 崇替于 时序 褒贬于 才略 怊怅于 知音 耿介于 程器 长怀 序志 以驭群篇 下篇以下 毛目显矣 文心雕龙 全书理论体系可分文学本原论 文之枢纽 文体论 论文叙笔 创作论 剖情析采 批评论 才略 知音 程器 和文学发展论 时序 五个部分 1 文之枢纽 文学本原论 文之枢纽 是 文心雕龙 的理论核心 谈本原问题 包括 原道 征圣 宗经 正纬 辨骚 五篇 原道 立全书之首 讲文之 本 源于 道 道 不可见 而表现于圣人之言行 故需 征圣 宗经 此三篇自成一体 原道 篇云 爰自风姓 暨于孔氏 玄圣创典 素王述训 莫不原道心以敷章 研神理而设教 故知道沿圣以垂文 圣因文以明道 文学的本原在 道 文学的特征却在情感和辞采 故需借鉴 纬 骚 奇正相参 华实结合 文学才能健康发展 2 论文叙笔 文体论包括自 明诗 到 书记 共20篇 刘勰从各体文章的起源来阐释它的特点 所谓 原始以表末 释名以章义 选文以定篇 敷理以举统 这一部分不仅是文体论 也可以说是分体文学史 3 剖情析采 创作论包括自 神思 到 总术 的19篇 讨论创作心理 创作方法 语言表达 主体修养 文体风格等问题 这是刘勰的理论体系中最为精彩的一个部分 4 时序 与 知音 文学发展和批评鉴赏论包括 时序 物色 才略 知音 程器 五篇 前两篇谈文学的发展与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天地万物四时更替的关系 其余三篇谈批评的标准和方法 三 文心雕龙 的理论成就1 神思论材料见教材P118神思即驰神运思 它的基本特点是超越时空 始终与客观物象相结合 与感情波澜相联系 艺术构思的最高境界就是 神与物游 神 指人之神 即作家写作灵感的独特性 是一种看不见 摸不着 又能确切知道其作用的微妙的直觉心理活动 物 指客观外物 即作家审美感知的对象 游 指 神 对 物 的意识活动 即审美活动 其特点是 游移不定 有意无意 不是认识 而是心理体验 在提出 故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 之后 刘勰进一步认为 神居胸臆 而志气统其关键 物沿耳目 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 则物无隐貌 关键将塞 则神有遁心 这就是进一步思考 神思 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及解决方法 是以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 疏瀹五藏 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 酌理以富才 研阅以穷照 驯致以绎辞 然后使玄解之宰 寻声律而定墨 独照之匠 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 谋篇之大端 刘勰认为 解决 神思 的问题 主要从两个方面下手 虚静 和 博练 虚静 即 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 疏瀹五藏 澡雪精神 博练 则体现在 积学以储宝 酌理以富才 研阅以穷照 驯致以绎辞 中 即 以学问蓄积创作的材料 辨析义理以增强创作才能 范注 才富而正 始称妙才 穷览文章以究尽文体变化的现象 不断练习以提高表达能力 有了这样两个方面的功夫 陆机所感到的 虽兹物之在我 非余力之所戮 的疑惑 恒患意不称物 文不逮意 的困境 均可迎刃而解 刘勰接着又说 方其搦翰 气倍辞前 暨乎篇成 半折心始 何则 意翻空而易奇 言徵实而难巧也 是以意授于思 言授于意 密则无际 疏则千里 这里牵涉到思 意 言的关系的问题 刘勰在言意关系问题上 儒家色彩更重 虽然他也说 思表纤旨 文外曲致 言所不 追 笔固知止 但这种 意 本就是任何言也难以表达的 除此之外 无 言 不可达之 意 关键在于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 他的积学储宝等等 就是要帮助解决这个难题 2 体性论 体性论 主要讨论作家的性情和文学作品的体貌风格之间的关系 体 主要有二义 体裁 体貌 性 指作家才能 个性 情动而言形 理发而文见 盖沿隐以至显 因内而符外者也 刘勰认为 文之 体 与人之 性 有紧密的联系 所谓 辞理庸俊 莫能翻其才 风趣刚柔 宁或改其气 是也 刘勰分文体为八 若总其归途 则数穷八体 一曰典雅 二曰远奥 三曰精约 四曰显附 五曰繁缛 六曰壮丽 七曰新奇 八曰轻靡 体性 这是八种基本状态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 八体 可以做多向度的变化 从而使得文章风格千姿百态 吐纳英华 莫非情性 文体既然和性情密切相关 则提高文章品位 最好从提高性情品位入手 刘勰将 性情 的内容具体分为四个因素 才 气 学 习 才有庸俊 气有刚柔 学有浅深 习有雅郑 前两者是先天的 后两者是后天的 并情性所铄 陶染所凝 这四者的不同 是造就文体多变的根本原因 刘勰举了一些文士的例子来说明才性和文体的关系 是以贾生俊发 故文洁而体清 长卿傲诞 故理侈而辞溢 子云沈寂 故志隐而味深 子政简易 故趣昭而事博 孟坚雅懿 故裁密而思靡 安仁轻敏 故锋发而韵流 士衡矜重 故情繁而辞隐 触类以推 表里必符 在这四个因素中 先天的才性 血气 在创作中居于重要位置 但是 不像曹丕 刘勰充分肯定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总体看法是 后天的学习可以内化到人的性情中 成为性情的一部分 从而对先天的禀赋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刘勰看重学 习 就在于它的这种作用 才由天资 学慎始习 斫梓染丝 功在初化 器成采定 难可翻移 故童子雕琢 必先雅制 沿根讨叶 思转自圆 八体虽殊 会通合数 得其环中 则辐辏相成 故宜摹体以定习 因性以练才 文之司南 用此道也 3 风骨论 风骨 始见于魏晋人物品评 世说新语 注有 羲之风骨清举 语 宋书 武帝纪 刘裕 身长七尺六寸 风骨奇特 两晋以后 骨 骨气 风骨 开始运用到书画评论上来 王羲之论书说 凡书 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骨 喻笔画的内在力量 他又要求运笔 藏骨抱筋 也指劲健藏于笔墨之中 王僧虔论郗超书 紧媚过于父 骨力不及也 论王献之书 骨势不若父 而媚趣过之 刘勰是受到了这些影响 从而首次在文学批评领域提出他的 风骨 论 风骨 篇材料见教材P122 风 属于情感范围 但它不是泛指的情 而是指一种浓郁的充满力量的感情 这种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鼓动力 骨 指由结构严密的言辞表现的事义所具有的力量 骨是由言辞表现出来的 但又不是言辞 风骨 是刘勰对文章精神风貌美的一种要求 它和辞采应当兼备 若风骨乏采 则鸷集翰林 采乏风骨 则雉窜文囿 唯藻耀而高翔 固文笔之鸣凤也 风骨 篇中 刘勰还探讨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何使自己的文章具有风骨 是以缀虑裁篇 务盈守气 刚健既实 辉光乃新 若夫熔铸经典之范 翔集子史之术 洞晓情变 曲昭文体 然后能孚甲新意 雕画奇辞 若能确乎正式 使文明以健 则风清骨峻 篇体光华 能研诸虑 何远之有哉 这是 研练风骨之正术 黄侃 也即从人格修养的提升入手 洞鉴心性奥区 养成文明刚健的人品 这样写作之时 才能有一种真切诚挚 正义凛然的风骨之美 4 通变论 通变 讲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 1 变则其久 通则不乏 文学自觉之后的反思随着文学的自觉 创作上开始出现了新的变化 如何评价这些新变现象 复古 论 裴子野 雕虫论 自是闾阎少年 贵游总角 罔不摈落六义 吟咏情性 学者以博依为急务 谓章句为专鲁 淫文破典 斐而为功 无被于管弦 非止乎礼义 裴子野以宗经 复古论文 排斥绮丽的文学 力主质朴 新变 论 萧纲 与湘东王书 以当世之作 历方古之人 远则扬 马 曹 王 近则潘 陆 颜 谢 而观其遣辞用心 了不相似 若昔贤可称 则今体宜弃 强调一代有一代文学 肯定文学抒写个人情思 文辞华美的特征 复古论者着目在文学发展中的一些弊端 故主张质实的文风 但全面否定新变 观点保守 新变论者相反 肯定辞采之美和纤弱绮靡的情感倾向 对文学的思想内容有所忽略 通变 论 刘勰 文心雕龙 通变 通变 即会通古今而变化之 主张 变 但 变 是在继承优良传统 即 通 的基础上进行的 夫设文之体有常 变文之数无方 何以明其然耶 凡诗赋书记 名理相因 此有常之体也 文辞气力 通变则久 此无方之数也 名理有常 体必资于故实 通变 无方 数必酌于新声 故能骋无穷之路 饮不竭之源 文学的健康发展包含两个方面 资于故实 酌于新声 也即在通则与新变的辨证统一中向前发展 刘勰所处的时代 审美意识的自觉蔚为风气 追求文学的抒情性和辞采之美 成为时代的普遍趣尚 鉴于文学的发展 刘勰对这种新现象持清醒的 肯定态度 一方面认识到文学新变的无限性 认为文学创作 必酌于新声 才能 骋无穷之路 饮不竭之源 另一方面 他又反对 竞今疏古 惟新是尚 要求 参古定法 以 矫讹翻浅 从而使文学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 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 文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时序 篇 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 古今情理 如可言乎 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序 歌谣文理 与世推移 风动于上 而波震于下者也 影响文学发展的社会因素 政治的兴衰 唐尧虞舜之时 政阜民暇 所以 心乐而声泰 而 幽 厉昏而 板 荡 怒 平王微而 黍离 哀 帝王的影响 汉高祖 戏儒简学 故 诗 书 未遑 汉武帝尚儒术 文学就进入 礼乐争辉 辞藻竞骛 的蓬勃发展阶段 社会心理的变化 社会心理的变化往往决定文学风格的变化 以建安文学为例 观其时文 雅好慷慨 良由世积乱离 风衰俗怨 并志深而笔长 故梗概而多气也 学术文化思想的变化 楚辞具有 炜烨 奇意 的特点 是受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诡辩风气的影响 所谓 出乎纵横之诡俗也 魏晋玄学盛行 影响到文学 就是玄言诗的出现 自中朝贵玄 江左称盛 因谈馀气 流成文体 是以世极迍邅 而辞意夷泰 诗必柱下之旨归 赋乃漆园之义疏 5 批评论 知音 专论批评 准确公允的批评甚是不易 知音其难哉 音实难知 知实难逢 逢其知音 千载其一乎 鉴照洞明 而贵古贱今者 二主是也 才实鸿懿 而崇己抑人者 班 曹是也 学不逮文 而信伪迷真者 楼护是也 酱瓿之议 岂多叹哉 如何正确地进行批评 从两个方面下手 端正态度 提高鉴识能力 知多偏好 人莫圆该 但是作为批评者个人而言 应该正视这个局限 排除以己衡人的心理 以公允之心态来批评 无私于轻重 不偏于憎爱 圆照之象 务先博观 这就要求批评者努力提高个人的鉴识能力 做到 阅乔岳以形培塿 酌沧波以喻畎浍 这两个方面的努力 就具备了 平理若衡 照辞如镜 的前提条件 对于具体的文学批评而言 刘勰又提出了 六观 的问题 是以将阅文情 先标六观 一观位体 二观置辞 三观通变 四观奇正 五观事义 六观宫商 斯术既行 则优劣见矣 补充 原道 之 道 原道 居全书之首 准确地理解该篇 是把握全书大旨的关键 纪昀评 原道 时说 文以载道 明其当然 文原于道 明其本然 识其本乃不逐其末 又说 彦和以此发端 所见在六朝文士之上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原道第一 则认为 彦和之意 以为文章本由自然生 故篇中数言自然 盖人有思心 即有言语 既有言语 即有文章 言语以表思心 文章以代言语 惟圣人为能尽文之妙 所谓道者 如此而已 此与后世言文以载道者截然不同 又说 纪氏又傅会载道之言 殊为未谛 范文澜 文心雕龙注 原道第一 彦和所称之道 自指圣贤之大道 黄侃出于反对桐城派之成见 否定古文传统的 文以载道 旁及 文心雕龙 的研究 也刻意抹杀刘勰之 道 的儒家含义 道德意味 徐复观 文心雕龙的文体论 上海书店版 2004年 一文 已经说到过 P157 原道 之 道 当指儒家意义上的 道 原道 开篇讲 文 与天地并生 玄黄色杂 方圆体分 日月叠璧 以垂丽天之象 山川焕绮 以铺理地之形 此盖道之文也 这就是儒家 文犹质 质犹文 的思路 有 道 质 就有 文 这是水到渠 成的事情 刘勰 心生而言立 言立而文明 自然之道也 正应该这样来理解 在这一点上 黄侃的确解释的很精到 再者 龙凤以藻绘呈瑞 虎豹以炳蔚凝姿 云霞雕色 有逾画工之妙 草木贲华 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 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 调如竽瑟 泉石激韵 和若球锽 故形立则章成矣 声发则文生矣 道家之 自然 素朴无为 绝少这样华美之饰 这也应从儒家重文的性格中去理解 谈到人文 道 是儒家之 道 的意思完全明确了 人文之元 肇自太极 幽赞神明 易 象惟先 庖牺画其始 仲尼翼其终 而 乾 坤 两位 独制 文言 言 之文也 天地之心哉 谁其尸之 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 文字始炳 炎皞遗事 纪在 三坟 唐虞文章 则焕乎始盛 逮及商周 文胜其质 雅 颂 所被 英华日新 至若夫子继圣 独秀前哲 熔钧六经 必金声而玉振 雕琢性情 组织辞令 木铎启而千里应 席珍流而万世响 写天地之辉光 晓生民之耳目矣 这完全是对儒家人伦之道的赞美 这样 刘勰从 天地之道 自然产生 天地之文 说到 人道 人伦 也自然产生 人文 人文 是 人道 的寄托和显现 所以贵文 崇文就是推崇人道 这是刘勰要 雕龙 于 文心 的深远的人文依据 这也使全书体现出浓厚的人文色彩 元人钱惟善 文心雕龙序 说 自孔子没 由汉以降 老佛之说兴 学者日趋於异端 圣人之道不行 而天地之大 日月之明 固自若也 当二家滥觞横流之际 孰能排而斥之 苟知以道为原 以经为宗 以圣为徵 而立言著书 其亦庶几可取乎 呜呼 此 文心雕龙 所由述也 佛老之盛 将靡民财而弊民生 程器 篇 雕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汽车驾驶与维修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级卫生职称-主治医师-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通信专业技术-通信专业技术(中级)-中级通信专业技术(设备环境实务)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汽轮机本体检修工-汽轮机本体检修工(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供水供应工-供水供应工证(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综合评标专家-湖北-湖北综合评标专家(交通运输厅)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热电厂锅炉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 烟草公司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烟花爆竹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酒店开业客房筹备倒计时模板
- NBT《核动力厂场内应急设施设计规范》
- 2024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带答案(黄金题型)
- 模块化建筑的结构设计与BIM技术应用研究
- GB/T 43681-2024生态系统评估区域生态系统调查方法
- 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 消防安全常识口袋书
- 工业自动化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架构
- 学校驻校教官培训方案
- 高职应用写作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