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九.doc_第1页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九.doc_第2页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九.doc_第3页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九.doc_第4页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九.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九年轻女性 谨防宫颈癌 谈谈:如何预防子宫颈癌 程广源 提示:全球每年有近50万名宫颈癌新发病例。我国每年宫颈癌发病人数达13 .15万,几乎占全球新发病人数的1/3。三大妇科恶性肿瘤即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是严重危及妇女健康与生命的主要顽症。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尤其是年轻妇女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卵巢癌则是妇科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患者不仅存在恶性肿瘤患者共有的身心问题,而且由于这些肿瘤发生于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所以可能存在特殊的心理障碍,而成为“女性之敌”。实践证明,控制癌症重在预防,开展初筛普查和早诊早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国癌症预防和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强调将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作为我国提高五年生存率及降低死亡率的主要策略之一,宫颈癌可通过开展筛查和早诊早治达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宫颈癌有两个高发年龄,一个是30多岁,另一个是60岁以后,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临床30多岁宫颈癌病例较多见,并可以见到低于30岁的患者。宫颈癌危害有多大?子宫颈癌是危害妇女生命与健康的一种常见病,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居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87.5%93.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近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有23.3万妇女死于该病。目前需要警惕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高发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并不明显,二是新兴城市(如深圳)出现发病率快速上升之势。根据19901992年我国死因抽样调查结果,子宫颈癌占女性死亡率的3.89/10万,占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的1.75%,占女性的4.86%,居第六位。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15万人,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我国每年约有5.3万女性死于子宫颈癌。值得注意的是近4、5年来子宫颈癌发病率出现较明显的上升,并出现明显年轻化趋势。一哪些人易患子宫颈癌? 1.近年来的研究与调查认为,子宫颈癌的发病与早婚、早育、多产及多配偶、宫颈糜烂、性交过频及配偶性混乱等因素有关。研究资料证实子宫颈癌与过早的性生活有因果关系,女性18岁前结婚者,发病约比一般人高3.9倍。初产年龄在18岁前要比正常年龄生产者增加3.2倍,且发病率随多胎妊娠次数而上升。北京市宫颈癌防治协作组报告显示,20岁以前结婚的患病率比2125岁组高3倍,比26岁以后结婚者高7倍。同时宫颈癌的发生率随产次增加而递增,7胎以上比12胎的妇女高10倍以上。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性伴侣数10个者在宫颈癌新发病例中占36,说明多个性伴侣与宫颈原位癌及宫颈癌均有明显的相关性。这是因为精子进入阴道后产生一种精子抗体,这种抗体一般在4个月左右方能完全消失。如果性伴侣多,性交过频,则会产生多种抗体(异性蛋白),更容易患宫颈癌。2.与子宫颈慢性病有关。宫颈炎症,宫颈糜烂,宫颈撕裂和外翻等与宫颈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北京市普查发现,宫颈糜烂的女性,其宫颈癌的发病率比宫颈光滑者高2倍。这些均可以引起子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而导致癌变。因此,宫颈不典型增生者特别是中度和重度患者,若不积极治疗,要警惕可能转化为宫颈癌。3.与个人不注意经期卫生,滴虫、霉菌病及男性的含有致癌物质的包皮垢刺激有关。调查表明,夫妻一方性生活混乱,性生活不洁,性伴侣多的家庭中,子宫颈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4.与性传播病毒有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可以通过性接触而潜入子宫颈部。男性生殖器官上病毒的存在可以使女方宫颈受感染的危险性增加9倍。在只有一个性伴侣的妇女中,有1721的人在宫颈或者外阴被检测到该病毒,而有5个以上性伴侣的女性,感染率则高达6983。目前流行病学研究认为HPV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持续感染HPV的妇女有更高的风险患宫颈癌。有资料表明,有3的HPV感染者在她们一生中会发展为宫颈癌,平均潜伏期为20年以上。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女性一定要自己爱护自己。5.年龄:20岁以前的女性患宫颈癌概率较低,2050岁为宫颈癌高发人群。宫颈癌二子宫颈癌发病年轻化原因何在?近年来子宫颈癌发病年龄较20世纪90年代早、中期降低了近10岁,明显呈现年轻化趋势,社会经济地位、早婚、早育、多产等传统的发病因素在宫颈癌的发病中仍居不可忽视的地位,而性行为的改变及人HPV长期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据调查,小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20年前占全部宫颈癌患者的比例仅为5,目前则为34。这主要是因为性传播疾病上升及性交年龄提前等所致。HPV已成为继乙肝病毒之后又一重要的病因病毒。发现在子宫颈浸润癌患者中,HPV病毒感染率为100%。在各种致癌或促癌因素协同作用的长期刺激下,子宫颈局部组织开始发生炎症性改变,进而发生部分质变,称为“宫颈间变或非典型增生”,导致癌变。由于HPV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都有这种病毒。HPV是一种性传播病毒,所以,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将HPV带入生殖道内。医学工作者曾对1828岁的女性进行过普查,发现HPV感染者并非少见。专家推测:就女性而言,HPV的终身感染积累率可达6070。也就是说607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HPV,但这种感染通常是一过性的。大多数女性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消灭掉,只有少数免疫机能比较弱的女性,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造成HPV持续感染(大约812年)才可能发展成子宫颈癌。三. 什么人、什么时间,应该检查HPV-DNA(人乳头状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为什么HPV只引起女性子宫颈癌呢?这是因为:首先,女性的子宫颈细胞对这种病毒易感。用医生的话说,就是子宫颈是这种病毒的靶器官,HPV容易在子宫颈细胞内生长繁殖。那么,既然这种病毒是通过性生活传播,为什么男性就不遭其害呢?道理很简单:男性只要经常洗澡,就能及时把这种病毒清除掉。女性则不同,子宫颈深藏于体内,一旦病毒进入,就不易清除。女性应该什么时间开始查HPVDNA呢?由于临床上发现的子宫颈癌患者差不多都是30岁以上的妇女,由此,女性可以在30岁以后开始进行HPVDNA检查。检查结果为阴性的,说明你没有被HPV感染,因而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患子宫颈癌的危险。所以,可以隔3年再作此项检查。检查结果为阳性的,也不一定就会发展成子宫颈癌,因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可能将病毒消灭掉。但毕竟有发展成子宫颈癌的可能,所以,首先应该再作一个子宫颈涂片检查,看目前有没有已经异常的子宫颈细胞。如果没有,应每年复查这两项检查。一旦发现异常马上进行治疗,这样就可以将子宫颈癌消灭在萌芽状态。检查HPV-DNA前的准备:3天内不做阴道冲洗或使用阴道内药物。 24小时内不要有性行为。应在非月经期进行检查。四宫颈癌有哪些表现?临床上将子宫颈癌分成五期:零期、一期、二期、三期、四期。零期:即HPV感染、癌前病变及原位癌时期,此期可长达520年,患者可以毫无症状。此期治疗,治愈率几乎可达100。一期、二期(早期):出现非月经期出血、行房后出血、停经后出血、出现异常带血分泌物。三期、四期(晚期):癌细胞已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如盆腔、膀胱、大肠、肺部,患者出现相应的转移症状。宫颈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部分早期和中晚期宫颈癌常见症状是: (1)阴道出血:约有80%的宫颈癌患者有此症状,常表现为性交后,排便活动和妇科检查后出血或绝经后再现阴道流血。(2)白带增多,呈米汤样并混有血液。(3)疼痛:表现为间隙性腰痛,逐渐向下肢延伸。(4)压迫症状:多为晚期患者,临床表现有尿频、尿急以及肛门下坠,里急后重,粘液血便等。五如何预防子宫颈癌?1.预防胜于治疗。为此要强调洁身自爱,避免不正常性交,杜绝多个性伴侣,注意性器官卫生和清洁,无疑是避免子宫颈癌的关键一环。大力提倡计划生育、晚婚、优生,完全可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至子宫颈癌前病变,其发生要经过数年甚至十余年的时间,由子宫颈癌前病变到子宫颈浸润癌,还要经过一段过程,在这段时间里,对高危者行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可以起到预警作用。现在可以确切地说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基本因素,杜绝及根除HPV感染就可阻断子宫颈癌的发生。美国已研究出一种新型疫苗,能够使妇女百分之百预防导致子宫颈癌的特定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16(HBV16)”的感染。在美国16家医学中心对近2400名年龄在1623岁的女青年进行试验后发现,接受了新疫苗注射的试验对象无一例感染“HBV16”,而对照组中该病毒的感染率达到3.8。HPV疫苗通过诱导机体产生高水平中和抗体来预防HPV的感染,使宫颈癌在许多发达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这项结果让人们看到了战胜子宫颈癌的新希望。2.定期参加宫颈癌普查。普查能查出癌前病变、原位癌、早期癌,如治疗及时,可大大提高宫颈癌的疗效。女性的其他癌症(如卵巢癌及子宫内膜腺癌等)也可以同时得到早期发现。因此,2070岁的妇女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的细胞学检查,高危人群,如性紊乱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应每年检查一次。宫颈细胞发生变异到发展成为宫颈癌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由于宫颈癌有一个较长期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阶段,早期筛查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妇科检查和宫颈涂片检查是常规的检查内容,若怀疑患有宫颈癌,应行阴道镜或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由于子宫颈原位癌(病灶限于上皮内,又称零期癌)的发病平均年龄最少在浸润性癌前10年,病变必定是长期的,如定期普查,进行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早期“侦察”到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早期癌,并及时治疗与宫颈癌有关的宫颈慢性病,可防止恶变。3.“三级阶梯”检测可早期发现子宫颈癌。人们最早采用的技术是巴氏涂片法,但该技术的假阴性率高达50,漏诊情况较为严重。近年来研发的薄层液基细胞学筛查技术,将筛查技术的灵敏度提高到了8590,比巴氏涂片提高了15。而薄层液基细胞学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的联合筛查,其灵敏度可高达98。人类究竟有没有办法遏制子宫颈癌?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医学对子宫颈癌防治的研究取得了三大突破性进展:子宫颈癌病因学方面的进展。子宫颈癌是目前惟一病因明确的癌症,确认了女性患宫颈癌是子宫颈被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确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子宫颈癌检测方法上的进展。子宫颈癌是可以早期发现并预防的癌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HPVDNA的新技术提高了识别病变的敏感度,对子宫颈癌的检出率可达95;若将此法与目前临床妇产科普遍应用的子宫颈涂片法结合使用,对子宫颈癌的检出率可达98。预防方法研究的进展。HPV预防性疫苗已获准进行三期临床试验。子宫颈癌是可望被彻底消灭的癌症。而要想实现这一理想,关键是早期发现子宫颈癌。而“三级阶梯”检测,确保早期发现子宫颈癌。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筛查子宫颈癌的方法是子宫颈细胞涂片法。具体地说,就是在女性子宫颈部位收集细胞标本涂在玻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用肉眼观察,看有没有变异的子宫颈细胞。这种方法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开始应用,在降低子宫颈癌对妇女健康的危害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以目前的医学水平来看,这种方法是从细胞水平上看子宫颈是否正常,一些由此发现问题的患者可能已经进入晚期。另外,此法还受操作者水平的影响,所以一般检出率为7075。也就是说,即使在不出差错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也有近1/3的患者被漏诊。组织学检查,即活组织检查,是直接从患者子宫颈上取一块组织作病理学检查。这是确诊子宫颈癌的“金标准”,但这种检查往往是在肉眼已经发现异常时才使用,对早期发现子宫颈癌来说几乎没有意义。刚刚开始进入临床的HPVDNA检测法,实际上是针对引起子宫颈癌的病因人乳头状瘤病毒进行检查的。也就是说,只要一旦感染HPV,就能通过这种方法检测出来。而女性的子宫颈从感染HPV到发展成子宫颈癌,需要近10年的时间。显然,用这种方法发现异常,能够为患者赢得足够的预防和治疗时间。这也正是此种检测方法的可贵之处。因此,为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应该采取“三级阶梯”检查法:即细胞学及HPVDNA检测、阴道镜检及子宫颈活组织检查。WHO对发达国家(19601980间)统计资料表明,这些国家子宫颈癌死亡率之所以有明显降低(下降30%),应归功于实施了有效的早期筛检普查工作。美国连续4年防治普查,使子宫颈癌发生率下降了58.15%,死亡率下降了63.65%。上海纺织系统坚持23年(19581980)普查普治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使子宫颈癌发病率下降了91.6%。北京市对已婚妇女防癌普查使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大大下降,宫颈癌检出率从1980年的20.19/10万下降到1995年1.84/10万。六根除宫颈癌不是梦?人乳头瘤病毒(HPV)是最重要、明确的致癌病毒之一,“宫颈癌疫苗”其实就是HPV疫苗,原因是99以上的宫颈癌患者都存在HPV感染,可见HPV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已经确定的HPV类型大约有110余种之多,与宫颈癌及宫颈间变或非典型增生发生相关的以HPV16和HPV18为“首恶”。科研结果证明: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HPV疫苗研制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两类。目前研究最多的是HPV病毒样颗粒(如图),具有类似于病毒的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而不含DNA,不会在机体内引发因为接种疫苗而导致的病毒感染,可以达到很好预防HPV感染的效果,因而也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 .HPV病毒样颗粒 HPV疫苗目前,世界上开发成功的宫颈癌疫苗主要是预防性疫苗:针对引起子宫颈癌的两个HPV高危型16、18和引起生殖道尖锐湿疣的两个HPV低危型6、11。临床试验结果鼓舞人心,英、美、德、巴西、新加坡等国家已接种疫苗的妇女不但可以预防持续和暂时的HPV16感染,而且还可以预防与HPV16相关的癌前病变。HPV16持续和暂时感染的保护率分别为100和91,癌前病变的保护率为100。这种疫苗不仅可以预防疾病的发展,而且还可以阻止病毒在妇女生殖道的繁殖,阻止传染给新的性伴侣.HPV主要是通过性行为进行传播,相信,对那些1415岁的年轻女孩(在她们尚未发生性行为前)进行HPV疫苗接种,是一种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全球首个子宫颈癌预防性疫苗于2006年6月8日美国FDA宣布:6型、11型、16型和18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生殖器疣的疫苗。该疫苗被批准用于926岁的女性。据报道对33个国家的2.7万名受试者长达10年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由美国研制的宫颈癌预防性疫苗对HPV6,11,16,18型相关宫颈癌前病变和生殖器病变的预防作用达到100。2006年第42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报告, 对3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