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记货殖列传时代略论李埏【内容提要】史记货殖列传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时代。这个时代始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季年,止于公元前2世纪末汉武帝元鼎年间,历时四百载。这个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而西汉文景时期则是高峰之巅。至汉武帝时,由于政府实施了打击商贾的政策,致使盐铁等商品的生产和流通逐渐走向衰落。【关键词】史记;中国古代;时代特征;商品经济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中,记述商品经济者极为鲜见。史记有货殖列传一篇是绝无而仅有的古代商品经济史专著。它的产生当然首应归功于太史公的天才卓识,但还有一个同等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时代的赐予。没有时代提供素材,那么太史公的如椽大笔也不可能写出货殖列传那样的瑰玮篇章。因此很有必要参看一下它的时代背景。一、货殖列传所覆盖的年代货殖列传是一篇列叙人物的传记。史记太史公自序明说,货殖列传写的是“布衣匹夫之人”,因此,其所列叙人物从事货殖之年就是它覆盖的时代。它列叙人物又是以那些人物的时间先后为序的,所以它的始、末年就是最早和最后见于“传”中者。这样说来,最早见于货殖列传中之人是齐国的太公望,那么货殖列传是不是始于西周之初呢?不是的。上引太史公自序就已明言选取人物的标准和范围是“布衣匹夫之人”,太公望不属于此。依此标准,不唯太公望不是首选的,管仲也不是。他们是统治者,他们曾制定有关货殖的政策和法规,但不是亲操货殖之业的人。计然也不是第一人。“计然”是一个人,还是一部书,尚未能决。(注:先师钱宾四先生所著:先秦诸子系年据晋人蔡谟之说,谓“计然”为范蠡所著书名。孙开泰君则力辩其为人名而非书名。)即令是一个人,那也只是个市场管理的理论家,而不是从事货殖之人。正式选取而为之立传的第一人是陶朱公,即范蠡。他曾为越王勾践的谋臣,但他从事货殖之始即已彻底抛弃官僚身份,“变名易姓”,转变为一“布衣匹夫之人”。此人当是货殖列传中太史公为之立传的第一位货殖者。他离开勾践始事货殖之年,为公元前473年。货殖列传中名次亚于范蠡者为子贡。子贡为孔门高弟。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他少孔子31岁。假若依照礼记“二十而冠,始学礼”之说,那么他师事孔子之时,孔子已年逾知命,进入暮年了。孔子殁于公元前479年,即勾践灭吴前6年,年73岁。这样,孔子说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的时间当在公元前5世纪初年,可能略早于范蠡去吴适齐之年。子贡和范蠡实为并世的货殖者。货殖列传的时代当是自他们始,模糊一点说,那就是公元前5世纪初叶。至于货殖列传时代止于何时,那是很明确的,止于汉武帝朝。太史公大约卒于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注:据肖黎:司马迁评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2页。)史记成书当然在此之前。至于货殖列传于何年搁笔,不可考。鄙意以为它的内容可能止于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杨可告缗之时,说详后。杨可告缗结束了货殖列传的时代,要写已无可写的了。如此说来,货殖列传的时代是,始于公元前5世纪初的春秋季年,讫于前2世纪末的武帝元鼎年间,历时约四百载。二、货殖列传时代的特征这四百载作为一个时代,一个经济史上的时代,有些什么特征?下面试略述之。第一,这是一个生产力大发展,生产工具革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充当革命的中军主力的是铁器,所以这也是中国古代的“铁犁和铁斧的时代”。铁,恩格斯指出,“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它“使更大面积的田野耕作,广阔的森林地区的开垦,成为可能。”(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第163页。)他又说:“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第149页。)我国自来以农立国,就更是如此。铁器的革命作用当然表现于各行各业中,不只是农业,但以农业中为最大,影响最为深远。何兹全著中国古代社会说:“铁农具的出现,是农具史上的革命,也是耒、耜形制和使用上的革命。铁,使耒耜合一,由两种农具合为一种农具。”那就是犁。我在农活实践中认识到,铁犁质坚而重,能深入土中,人力小,难于牵引,必须配以更大的动力,乃便运作。牛,力大而驯顺,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最佳的役畜。因此,铁犁牛耕配套出现于史。上引何著第121页指出,“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的一个飞跃发展。这个飞跃发展的时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的使用,使广大荒野、森林地区的开垦成为可能。春秋战国之际,很多森林、池沼地带被开发出来变成良田,各国人口大量迅速增加,所有这些都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的使用、耕牛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论断与实际相符,是完全正确的。上述农业生产工具的革命有待于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为之先驱。不言而喻,铁犁之类的铁农具,农民是不能耕且为的,必须手工业提供,所以手工业的进步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关于这个时期的手工业进步情况,治先秦史的学者多有共识。例如杨宽教授的战国史便言之綦详。秦汉,较之战国又更进一步,出现了许多民营手工业的大企业家,如史记货殖列传所选载的猗顿、郭纵、寡妇清、程郑诸人便是。总而言之,这样一个时代不唯前古所无,即汉武帝以后千年之久也是不曾有的,因此可以说,上述农业、手工业的飞跃发展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第二,这是一个社会大分工突飞猛进的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必然促使分工发展。依照恩格斯的理论,人类社会在早期的历史上有过三次意义重大的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农业和牧业的分工;第二次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第三次是商业和农业手工业的分工。(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第161页,第163页。)这三次社会分工,在我国古代都已经发生。第一次的农牧分工,很早就已出现,后来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分工:北边主要为牧区,黄河、长江等流域则为农业地区。第二次的农业和手工业分工也早已出现了。据考古发现,公元前2千年左右,今甘肃的广河县齐家坪已有冶铜手工业。(注:参看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120页。)降及商周时代,青铜冶铸高精的技术令人惊叹。这样的手工业不和农业分工,不专业化,是无从进行的。不宁唯是,他如制漆、髤染、刺绣、陶冶,也是有待于社会分工,方能善其事的。这些情况说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古人早已有之。但是为什么农业一直逗留在使用耒耜之类的木石工具阶段,迟迟未能同步发展呢?这是因为生产关系的阻滞,政治制度的束缚。古代的专业手工业生产者叫做工匠。工匠是完全由官府控制使用,没有人身的自由。奴隶他们在工作上生活上都与外界隔绝。官府的作坊实质是一些牢狱。因此,他们以及他们掌握的生产技术几乎与外部世界绝缘,对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未能起到巨大影响。到了西周末造,王纲解纽,统治松驰,工匠及其技术才稍稍流入民间。民间蕴蓄的潜力是巨大的。在不长的时间内,便出现“百工居肆”的局面。铁,也能冶铸了。从冶铸青铜器进到冶铸铁器要突破升高炉温的瓶颈难关,工匠也把它突破了。进入春秋以后,铁器逐渐流入农村,使农业生产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农业生产发展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深化而扩大了。于是不能不导致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城市手工业自始就是商品生产。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有余粟,女有余帛”,农民也有了用以“易械器”和手工业品的商品。交换日益扩大,农工之间,百工之间,都需要交换,所以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正如恩格斯说的,“又加上了一个第三次的、有决定意义的重要分工:它创造了一个不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产品交换的阶级商人。”(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第166页。)这个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春秋时代已经有所发展,到战国,也即是到史记货殖列传所述时代之初,达到了完成的阶段?。商人,亦于此时形成一个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不过,货殖列传的“货殖”一词不仅指专事产品交换的商人,也包括从事手工业生产而兼售自己产品的企业家。以现今划分阶级的准则来说,那就是工商业者。货殖列传对我国古代第二、第三两次社会大分工及分工后产生的代表人物作了很好的反映。货殖列传一开篇就对当时的社会大分工有所论列。它首先指出,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北各有特产,钢铁则山出棋置。这些物产,“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但人民只有“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方能获得。更引周书以明其重要,“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屡不出收财匮少。财匮少则而山泽不辟矣。”太史公最后强调指出:“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这些话言简意赅,把三次社会大分工及其社会功能都包含进去了。“商而通之”就是说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没有这一分工,没有商人任交换之事,那么农便不出,工虞商便乏其食;虞不出,则工无原料而乏其事;工不出则,农商虞无械器、无舟车而三宝绝了。在以上引文里,太史公用了一个“通”字和一个“绝”字,最能说明因分工而发生商品交换的关系。“通”是商品流通,“绝”是商品不流通。我们知道,产品一经交换就成为商品;商品交换须货币,货币一旦作为交换之媒介,就成为商品流通。史记平准书说:“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太史公自序说:“维币之行,以通农商。”读此,通绝之义就很明确了。对社会大分工和商品流通如此重视,阐释得如此明确,在我国古代史上,太史公是绝无而仅有的。第三,这是商品经济兴旺活跃的时代。在封建社会中有两种经济形式:一是自然经济,一是商品经济。自然经济是自耕而食、自织而衣的自给自足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我国古代,由于社会分工发展的迟缓,商品经济一直是社会经济的附庸。进入春秋之后,才有较快的进展。到战国,发展加速,不久便附庸蔚为大国,成为社会经济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汉代文景时期,发展达到最高点,我尝称之为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史记货殖列传是一篇专门论述商品经济史的著作。从这篇著作里,我们清晰地看到,当时商品经济之盛确乎是我国历史上鲜见的。下面试据货殖列传所述,对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略作申解。这时期的商品生产从商品种类之多便可见其盛况。货殖列传一开篇指出的山西、山东、江西、北边的特产为数达30余种,“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这些特产是作为商品的。因为只有经过交换,方能满足人民的喜好,因此这些特产的生产当是商品生产无疑。但这些特产许多还只是一些原材料,还须经过特殊的劳动分工,甚至许多的个别分工,方能制成可以满足人民消费需要的商品。这样,商品的种类就很多了。货殖列传接下去在列叙人物的传记中,在论述可与千户侯相比的“素封”之家时,都提到许多商品。商品生产的种类为数更多。计有冶铁、制盐、采丹、采金、畜牧数十种。这些生产适应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不仅有多种手工业的生产,而且有农林牧副渔的生产。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货殖列传中提及的这类生产全属民营;其产品主要是供民用。这种现象,春秋之前是看不到的。春秋后短短二三百年间就有如此景象,衡以中国古史进展的速度,其迅猛也是罕见的。再从商品流通方面看。商品流通不可没有货币和市场,这时期的货币,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金属铸币刀、布、圆钱取代贝币,在各地似雨后春笋般地迅猛发展起来。虽然刀、布、圆钱等还只是贱金属的铜质铸币,但从贝币进到铜币实是具有阶段性的一大跃进。大较言之,形似农具铲子的各种布币流行于魏、赵、韩三国地区;形似腰刀的各种刀币流行于齐、燕、赵三国地区;似环的圆钱流行于东西两周及秦一带;似贝的铜贝流行于楚。这些铜币的铸造发行是不统一的。各国首都和许多地方的官府都在铸造发行,加以私铸,所以形制、单位重量多种多样。这说明商品流通遍及七国各地,对货币的需要量很大,铸造货币有厚利可图,所以人们竞相铸造。到秦始皇统一全国时,货币也才统一。秦制虽规定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但平常交换主要仍用铜钱。汉兴,循而不改。后来国家对货币的控制还逐渐放宽。至文帝时,竟放弃铜钱的铸造和发行权,“令民纵得自铸钱”。铜钱的数量多到无法估计,国库贮藏的铜钱多到“贯朽而不可校”,但是物价并不见腾踊。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商品流通的数量是如何的庞大,商品经济遭逢它从未有过的黄金时代。下面,略说市场。假若我们把货币比作一群鲜鱼,那么市场就是它的池塘了。鲜鱼是不能生存于涸辙之中的,货币也不能没有市场。货币的发达标志市场的繁荣。这时期的市场与上述货币的发展相应,确是空前繁荣了。市场,依其规模的大小,可分为若干层级。最小者为农村集市,即易经所说的“日中为市”的那种市场。最大者为货殖列传所说的“都会”,这是战国时代兴起,至汉而日臻极盛的大市场。从这些市场的出现可以窥知当时商品经济的进展,所以关于都会的记载是很可宝贵的。货殖列传中的都会计有邯郸、燕、临淄、陶、睢阳、吴、寿春、番禺、宛等。此外,虽未称为都会,但也是大市场的名城,如长安、洛阳;还有转运枢纽、商品集散中权的市场,如杨、平杨、陈、温、轵等。若参以它书所载,则还不止此,兹不备举。这里只是据以说明商品经济之盛而已。第四,这时代是平民走到历史前台,创造历史的伟大时代。货殖列传的最大特点是平民的历史,平民是它的主人公。太史公自序说:“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由此可见,太史公选取什么人入传的第一个标准是“布衣匹夫之人”,而不是贵族官僚之辈。它开头提到太公望、管仲、勾践,并不是为之立传,只是举例说明货殖可以富国而已。计然也不是从事货殖的人,只是借用他的理论说明市场规律。正式入传的人物当自范蠡始。那些入传的人,若不遇伟大的、富于人民性的良史太史公,那么早已和草木同朽,哪能著名竹帛,垂于后世呢。太史公生当这个时代之末,目击时代帷幕的急遽降落,对这个时代是亲见亲闻的。这个时代赖有太史公而不泯灭,太史公赖生值这个时代而能成其名著。这真是旷世少有的机遇!这个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基础发生变革,社会的上层建筑也随之变动。突出的现象是西周建立的等级秩序日愈动摇混乱,到战国则完全破坏了。等级制度在古代是最重要的制度,共产党宣言说:“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2版第272页。)列宁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阶级都是“等级的阶级”。(注: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93页。)可以说,它是整个社会制度的脊梁,一旦遭破坏,整个社会便要发生激烈的动荡。西周之世,从王公贵族至平民百姓,都生活在各自所属的等级里,不能越出半步。到春秋,形势丕变。所谓“王纲解纽”、“王制大坏”、“礼法失坠”、“君不君,臣不臣”说的都是等级旧制的破坏。在这以前,农民终年在田野劳动,“死徙勿出乡”,世世代代被封闭在井田之中;“工商食官”,“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只能为官府工作,人民群众完全被束缚在等级制度的栏栊中。不宁唯是,就是贵族、国人也只能生活在他们的等级里。谁要是超越他的等级特权,那就是“越礼犯分”,绝对不容许的。现在,周制动摇、破坏了,人民群众可以越出栏栊,走到外部世界了。他们蕴藏着的伟大力量也越来越显著地表现出来。到战国后期,其杰出人物纷纷走到历史的前台,演出许多威武雄壮的名剧。在政治上,平民为天子,为王侯、布衣卿相;在学术文化上,诸子辈出,万家争鸣;在经济上,与千户侯等,与王者同乐的素封之家,在伟大的历史杰作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都有记述他们业绩的篇章。由此可见,货殖列传之为时代产物,绝非偶然。三、货殖列传时代的终了前面说过,货殖列传的内容可能只写到杨可告缗之时。为什么这样假定呢?原因是杨可靠缗之后已无可写了。杨可告缗是武帝朝的一件大事。其始末具见史记平准书。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复行算缗令,对贾人末作等征收财产税,其内容是,“诸贾人末作贳贷卖买,居邑稽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以一算,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5年后,命杨可主持告缗事,结果是“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杜周治之,狱少反者。乃分遣御史廷尉分曹往,即治郡国缗钱,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这是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年轻的商人阶级怎么能经受如此沉重的打击!中家以上都大率破产了,哪里还有“与千户侯等”、“与王者同乐”的“素封”之家?太史公即令享年更永,也没有可写的了,怎么能不搁笔呢?还有,武帝朝对盐铁铸钱的营造之权完全收归国有,这也沉重地打击了商人阶级。史记平准书写道:“大农上盐铁丞孔仅、东郭咸阳言:山海,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辣椒种苗售卖合同范本
- 护理专业操作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租售儿童服装合同范本
- 礼品回收寄售合同范本
- 物业维修劳保合同范本
- 连合出资种植合同范本
- 配合业主验收合同范本
- 衣柜拼装出租合同范本
- 酒店地产购买合同范本
- 水利安全生产面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地产公司安全管理课件
- 《环保节能培训》课件
- 多系统萎缩鉴别及治疗
- 《数字化投资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11000字(论文)
- 【MOOC】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室内体育课-运动损伤与预防-2024-2025学年初中主题班会课件
- 商混站(商品混凝土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完整版
- 2(2024版)生物制药研发与技术转让合同
- 2024年XX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报帐会议记录
- Unit4+My+space++Reading++The+1940s+House+课件高中英语沪教版(2020)必修第一册
- 2024年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图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