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2010届高考模拟试卷语文.doc_第1页
天津市南开中学2010届高考模拟试卷语文.doc_第2页
天津市南开中学2010届高考模拟试卷语文.doc_第3页
天津市南开中学2010届高考模拟试卷语文.doc_第4页
天津市南开中学2010届高考模拟试卷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市南开中学模拟卷)语文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市南开中学模拟卷)语 文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卷1至5页,第卷6至13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卷注意事项: 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有两个错误的一组是A谙练(n)麇集(qn)巨擘(b)幡然悔悟(fn)B证券(qun)罹难(l)抵毁(d)提纲挈领(qi)C赝品(yn)纰缪(p)眩晕(xun)分道扬镳(bio)D翩跹(qin)庚毙(y)香蕈(xn)循私舞弊(xn)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这篇社论指出:要得到人民群众的 和支持,不是发出几个号召就能解决的,必须有正确的政策。扮演屈原的那个演员,无论是表情还是服装都很 屈原的身份。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近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瓦斯治理 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就不能接收, 将对国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A拥护 吻合 遏止 对于否则 B拥戴 吻合 遏止 关于因为C拥戴 契合 遏制 关于因为 D拥护 契合 遏制 对于否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投资做生意者,也许今天身无长物,明天却摇身一变而成为暴发户,但商场失意、血本无归、倾家荡产者也不乏其人。B贪官们在贪污之初往往心有余悸,半遮半掩;趟惯了浑水,很快就厚颜无耻了。C每次返校前,父母总要给够一周用的零花钱,可他并不是一个能够从长计议的人,常常不到周四钱就花完了。D中国在渤海湾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喜讯传来,人们无不拍手称快。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B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C青年作家残雪认为鲁迅的作品实现了一种“突破”,而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则使这种创造达到了登峰造极。D滨江市金龙娱乐城火灾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普通话”,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等词语,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是“乌呼哀哉!”的时代。几年前,我就曾撰文,主张不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此次万众瞩目的“胡连会”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认”,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出现的“体认”、“愿景”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普通话”吗?事实说明,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词汇。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彼此的语言视为有害的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这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幸事。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5与文中画线句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A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力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B“外来语”更多的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C作为“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的“港台腔”时常受到不平等的责难,有时甚至引来尖锐的批评。D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语言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中发展变化的。B从语言演变的历史看,登上大雅之堂的“官话”“普通话”全都来自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C随着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大陆,和台湾的语言相互渗透影响,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D只要能使我们的语言更生动、新鲜、丰富、精确,不管是西方来的外来语,还是其它地域的方言,我们都应以宽舒的心态认同、接受。7下列推论与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语言在交流、演变中的“功利性”是客观规律,我们只能接受它、利用它,而不能人为地去改变它。B对语言的演变现象不妨持豁达的态度,不必动辄大惊小怪、批评指责,过分地强调“正统”是有害且不识时务的。C作者提倡并鼓励用字、用语自由化,因此与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求相悖。D只有不断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和国际政治地位,才有可能使汉语在与外来语的交流过程中处于更有利地位。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神之饯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某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若付陈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使还,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 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令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同为侍读。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丈。(节选自旧唐书)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天令怀素按鞫。按:查办B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 典:主管C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受:同“授”,接纳。D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 讽:用含蓄委婉的话暗示。9下列各项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 B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C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 D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马怀素处事平恕的一组是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凄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陛下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怀素家境贫寒,他白天砍柴割草,在晚上燃柴读书,终于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章写作。B马怀素用汉朝不给向被处死的彭越奏事的栾布判罪,说明判处给被流放的朋友送行的崔贞慎等人是不恰当的,从而使武则天改变了初衷。C张易之诬陷崔贞慎和独孤神之,武则天让马怀素按照诬辞审问,但马怀素坚持正义,最终使崔贞慎和独孤神之获免。D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忌,请求怀素假以官府的名义行(他们的私事),但怀素没有阿谀顺迎他们。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市南开中学模拟卷)语 文第卷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2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3本卷共14小题,共117分。题 号四五六七八总 分得 分得分评卷人四、(22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3分)译文: (2)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3分)译文: (3)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2分)译文: 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终南别业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你是如何理解颔联中的“独”与“空”字的内涵的?(4分) 答: (2)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4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 。(2)寄蜉蝣于天地, 。(3)扪参历井仰胁息, 。(4)千载琵琶作胡语, 。(5) ,水随天去秋无际。(6) ,时矫首而遐观。得分评卷人五、(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文化我们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并不是为书法下定义,只是一个范围的界定。时下人们为“中国书法”已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表述的方式各不同,但使用的一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是一样的,那就是“艺术”。特别是几位著名的学者提出书法是“艺术”,甚至是“纯粹艺术”、“最高艺术”等等,影响甚大。人们把中国书法定义为艺术是基于中国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把汉字的字形放在“中国书法”作为文化层次的结构中来审视,就会发现,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是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体现的。在整体的书法文化或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字体书法形态属于物态文化层,这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部分。当人们对汉字结构的科学性、艺术性及书写出来的笔法、字法、章法给予充分的估量和赞美的时候,我们看到研究者往往只限于对“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并且往往忽略字体得以显示的“物器”、材料本身的质地、色调因素;忽略一件书法“作品”的美是在书体形态与材料形态有机融合中显示出来的这一重要事实,所以人们对书法“物态层”的研究与描述也往往是不全面的。在多层次结构的书法文化中,只就其表层结构进行分析,把它当作书法“本体”、全体,并由此概括其性质并作定义。这种研究思想和方法都值得斟酌。在对一种文化形态作文化结构的观察中,我们,分出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文化层次,以求全面认识其内部结构中的各个文化层次并非具有同等的意义。其中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这个核心部分体现着该文化形态被创造的目的。因而也集中体现着该文化形态的价值、功能。就具体的书法作品来说,展示汉字字迹的形态不是目的,展示出一定的文字的内容,以实现文字的记录、传播功能才是目的。各种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体现着作者、书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展示出蕴含着经济、政治、宗教、家族、社会风习等内容的无比丰富的“意义世界”。如果说在对“书法”这种文化现象的考察中,对物态丈化层次专注而对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在物态文化的体现可能有所忽略的话,那么忽视书法“作品”文字内容的考察、认知则是完全不应该的。文字内容属于书法文化的“心态文化层”,是体现“作品”价值的核心部分,丢弃了文字内容而只专注文字的物态形式,这还是一个完整的书法“本体”吗?如果我们从“汉字”与“书法”的关系方面作观察,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中国书法与汉字密切相关,而汉字同其他文字一样,有形、音、义三要素。书写者总是为显“义”而构形,而并非为构“形”而构“形”,为书写而书写。现在的问题是,“书法”研究者仅着眼书写者的构“形”和接受者的识“形”、观“形”,把书写者显“义”和接受者会“义”的目的丢掉了。这样,研究者尽管把汉字的“形”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抽掉了汉字“文化”核心内容,也便不能认识汉字及其显示形态的功能价值。一些论者强调汉字字形独立的审美动能,对“形”本身的艺术价值扩大、拔高,其基本论据是将汉字与绘画相比符。这是违背文字的务质规定的。汉字是一种符号而不是图画,符号是约定的,其“形”与其表示的“义”次有必然的联系。作为符号显示的汉字字“形”,其本身的文化意义、审美意义是稀薄的,不确定的。一个个汉字字“形”并非一个个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且字“形”方面所显示出的点画(笔法)、结体(字法)、布局(章法)虽然可能显示出某种“形式美”,但它在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中毕竟属于“形式”,从根本上说都服从于表达内容的需要,并受到这种目的的制约。那些被称为中国古代书法的各种书迹,都是具有“郑重的用途”(启功语)的实用性书写,绝不是书写者自由“创作”的“为艺术的艺术”。只用“艺术创作规律”和“艺术发展规律”,难以讲说这些书迹的产生与变化发展。(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19期,有删减)15第段,作者认为,一些书法研究者对书法作品“物态文化层”的分析说明是不全面的,其理由是:(2分)答: 16第段,“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中的“结论”是指什么?(2分) 答: 17作者反对一些书法研究者强调汉字字形独立的审美功能。下列各项中,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汉字是符号,不等同于绘画,不能与图画的审美相比。 B一什完整的书法作品,才能显示出审美意义。 C古代书法的各种书迹,都是实用性书写,不是为艺术的艺术。 D个体汉字的字形,不具有审美意义和独立的文化意义。答:【 】18对全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提出书法是一种文化,既是对其范围的界定,也是为其下定义。 B字体书法的形态,是书法“本体”结构的“外显”的表层部分。 C书法作品的外在“形式”,从根本上说是服从于表达内容的需要。 D汉字符号的审美效果,是体现在书法文化结构的物态文化层面的。 E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层次,在文化结构中具有同等意义。答:【 】【 】得分评卷人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彼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板,读到的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曳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酶,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阚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19“闲读梧桐”,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征是:(不超过10个字)(2分)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是:(2分) 答: 20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4分) 答: 21(1)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 。(2分)(2)写落叶似乎是在为女孩“伴奏”,这样写要表达的意思是 。(2分)(3)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意在表明 。(2分)2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A梧桐不为时光的流逝感到落寞,也不为暴风夺走了它茂密的叶子而自责伤感:它只是感到寂寞。B母亲的来信,在文中不仅起到了引出下文的过渡作用,而且表现了母爱的细腻,增加了主题的厚度。C作者写夜风中的梧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D文章通过从梧桐到外祖父的联想,深情地赞颂了外祖父从容豁达、淡泊功利、忠心报效祖国的光辉一生。E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梧桐由外到内的读解,表达了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悟。答:【 】【 】得分评卷人七、(7分)23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老师们说过这样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得超过20个字)(4分)24仿写句子,注意除“它就是”外,不要用例句中的词语,要有寓意。(3分)例句:时间,抓住它就是黄金,抓不住它就是流水。答: 。八、(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作文。(60分) 作家冯骥才说:“各国的博物馆都收藏中国的文物,惟有中国博物馆不收藏外围文物,中国人在博物馆里看来看去全是自己。造成这种现象的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封闭观念:不看别人的,便认为自己最好。”有人联想到:打开的窗户越大,进来的阳光越多,进入视野的内容就越丰富,从而认识就越全面。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感受或体验呢?请以“封闭与开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作文评分表(供评卷人填写)等级类别一等(2017分)二等(1612分)三等(117分)四等(60分)总分评卷人内容(20分)表达(20分)特征(20分)无标题、错别字、字数不足、标点错误 减分 400 600 800 1000 1100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市南开中学模拟卷)语文参考答案一、(12分,每小题3分)1B 2D 3A 4A二、(9分,每小题3分)5C 6B 7C 三、(12分,每小题3分)8C 9B 10C 11D四、(22分)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