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范文五.doc_第1页
防灾减灾范文五.doc_第2页
防灾减灾范文五.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灾减灾范文五 二0一一年的三月,日本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3月11日当地时间14:46分,一场里氏9.0级的大地震突袭了日本东北地区。地震引发的海啸吞噬了宫城县、福岛县等沿海的多个港口和村镇。地震不仅重创了索尼、丰田、本田等日本知名企业设在日本东北地区的工厂,而且对日本电力能源供应等多方面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影响,此次大地震和海啸为日本一个多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自然灾难。然而,在关注媒体对于日本大地震的报道中,临震不乱的日本国民秩序以及其社会各方面有序的救灾表现等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大地震,这里的民众依然保持了同往日一样有条不紊的秩序,感受不出大灾之后即将出现的诸如哄抢物资、秩序混乱等“大乱”现象;面对大地震,日本的新闻媒体反映和报道最多的是有关灾情信息和实用信息,很少有反映地震现场那残墙断垣和受害者的采访报道。尤其是在这次大地发生后,日本的首都东京及一些城市虽然陷入交通瘫痪、通讯不畅的局面,但在人员的避难与疏散过程中并未造成明显混乱和人员伤亡。作为人口以及高层建筑密集在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型都市,能取得这样的防震减灾的效果确实难能可贵,其防震减灾的经验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经济学角度看,有计划地做事不仅能够节约成本,更能够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防震减灾管理。因此,又有“防范胜于救灾”之说,意即如果我们把减灾分成防灾、抗灾、救灾的话,防灾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正所谓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而要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就需要把更多的工夫下在灾前和平时,亦即学会防灾,让防灾成为常态。事实证明,只要这样做了,即使面对的是地震这样破坏力极大的天灾,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这方面,邻国日本给我们做了可学习、可借鉴的榜样。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防震减灾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首先是防灾教育深入人心,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防灾课程,许多社区都有防灾教育学习设施。不仅全国各地经常进行有市民和消防队参加的防灾训练,而且每年1月17日阪神大地震发生日,首相要在东京亲自参加消防厅组织的灭火消灾训练,并对消防队员进行防灾训示。其次是通过法律形式把各种建筑物的抗震标准提高到最高水准,民众对防震的重视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家具被牢牢地固定在墙上,床边总是摆放防灾背包,里面装有足够的食品饮料以及手电、口哨、收音机等必要的求生物品。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度7.2级大地震,如此强烈的地震仅有数十人死亡,上百人受伤,“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次地震强度和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相当,但受灾程度远远低于当年。这与他们渐渐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防灾救灾程序,深入人心的防灾避灾意识,以及灾难突然袭来时所具有的镇定、自信和正确应对大有关系。 地震无法阻挡,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经验却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应对灾难。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死亡和失踪14万余人,是日本近代最惨烈的地震,许多人因地震引起的火灾等二次伤害致死。为了纪念这次天灾,日本于1982年5月将这天确立为“防灾日”。同样,我国在汶川大地震次年确立了自己的“减灾防灾日”。“减灾防灾日”的设立固然有纪念和哀悼之目的,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唤醒民众觉悟,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