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然的灵魂.doc_第1页
寻找自然的灵魂.doc_第2页
寻找自然的灵魂.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寻找自然的灵魂杭州的雨一下就是半月多,身心似乎要发霉。跟生命总有突破的缝隙一样,太阳在周五的下午破云而出,给我周末出去晒太阳的希望。周末一定要出去,身心一定要晾晒,身体的干爽、心理的舒畅可都是关乎生命质量的基础指标,而在自然里寻找自然的灵魂也是人的思想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途径。出去,是一定要出去的。起先,只是将身心放进自然,自然容我身心,自然乃大,我容自然入心,我心乃阔。但走走看看,发觉要做为有思想者,其标准似应与一般的风景流浪汉不同,我要寻找到自然的灵魂。自然确实有魂啊,就如我在抱朴道院所拍的下面一张照片,周肯堂书“父母者有形之天地也;天地者无形之父母也”,这是典型的道教思想,而道教正是道法自然之“道”哉。道教在论证自然有魂方面是做得最好的宗教了。我看到自然与篱笆的和谐统一,修直而富气节的竹子与人为的篱笆相得益彰,篱笆也成风景了。规则实在是个悖论的东西,规则一方面阻止着对象,就象篱笆给竹子划了界限,但规则也是一种扶持,可能是一种界定上的资源,要求我们不应做什么的同时告诉我们应做什么。身份与学问具有一定关系,而学问在古代的故事里,与打柴之类的穷酸小子生计也偶尔撞腰。抱朴道院因道教炼丹派葛洪而起,这个将道教发扬光大的道仙,幼时也正是个极端穷的穷小子,靠砍柴为资购纸抄书学习。在抱朴道院西北角,我本是拍那几株芭蕉,那簇芭蕉在这个时节依然鲜活,将肥硕与散逸组织成婆娑的洒脱,如诗如画,由风景而入心境,但拍好后,却发现下面垒成的柴堆,让我想到葛洪的阅历。于是想到学问的做法。历史的沧桑融进自然,于是成为自然的部分,与柴堆一样给我这种感觉的,还有脚下的石阶。在道院的不远处,一块刻着“葛仙染业”的店址碑已经沦落为垫脚石而嵌在石阶里。不知是哪个年代的石碑,也不知那家染业店的命运如何,但存历史的想象,不必要生历史之苍凉,因为历史就是这样,历史的人事物非是规律吧,因此人也是自然的组成。不必要对生命有何抱怨,道理也不必要说,看看山上的树吧,一切都在不语的物象里了。树远比人更被动地接受着天生的命运,但它们因为无法选择便学会了适应,而且适应得可以成为我们的格言。这里选三幅树的照片,一株被人扭曲成辫,一株枝干开裂,一株生在巨石的夹缝里,组成自然的魂灵。正是这三株树,将我这次的进入自然启发为寻找灵魂的活动。到宝石山顶,居高临下,是又一种看风景的角度。这个角度看,保俶塔不高大了,有种我似乎也可被称为塔的感觉,而断桥在山的秋色衬托下,成为人间楼宇和自然秋景之间的和谐一抹,断桥非断,只要心情不断,人与自然之间的感悟连接就不会割裂。所以,人总爱往高处的,但登高有自然之心的登和功利之心的登,而合乎自然的状态乃是自己成塔时,不忘记俯视下面的人间与自然之间的那座联系的桥,虽然被人们呼为断桥,其实非断的。处自然与人之间,多美啊。下了山,看北山路上的梧桐秋叶,满目如火的黄秋而又没火的浮躁,这该是人生的积累所至吧。照片里也有断桥边的黄荷,于是照片全是黄的,但黄得很潇洒,很有思想和风度。走近那片残荷,放在双手构成的方格里,无论怎么都是线条形的抽象派画,自然和人抽象到这种地步,都很简练了,简练成线,似败非败。也许具有“败象”也是一种高修养呢,我们见过几个参透苍生的高人身体与表情穿着华丽的装饰呢,嘴巴说些臃肿的赘语呢?走到风波亭,让儿子给我留张像。这个风波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