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23例疗效分析.doc_第1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23例疗效分析.doc_第2页
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23例疗效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23例疗效分析冯卓慢性结肠炎属临床多发性疑难病之一,特发于结肠黏膜、黏膜下层的炎症溃疡改变。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为特点。以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粪质稀薄迁延不愈超过3周和反复发作为特点 1。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肠道感染、神经精神因素、过敏因素、自体免疫等有关;中医学认为是由外邪伤脾、湿热蕴结,脾失健运、湿浊内阻等所致气血凝滞,雍而为脓为癖,致腹痛、痢下赤白粘冻等症状2。作者对23 例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收集门诊自2008年11月2010年8月患者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者58岁,2030岁4例,3040岁6例,5060岁13例;病程:3个月1年7例,12年11例,2年以上5例。1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便次数在38次/日,左下腹部或脐周部压痛,多数有黏液血便及有“腹痛排便缓解”的规律。食少,脘腹胀痛不舒,神疲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细无力。1.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常规(11.925.1)109/L,其中13例(56.52%)血白细胞数增高,出现核左移。大便潜血检查均为阳性,查有红细胞8例(34.78%),白细胞11例(47.83%)。细菌培养阴性23 例(100%)。乙状结肠镜检查:结肠有不同程度黏膜充血水肿,多数小出血点及小溃疡形成,以直肠黏膜最为显著。符合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2.1 本病按发病急缓可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以自拟升清降浊汤和四神丸为主方化裁治疗,随证加减。2.1.1 发作期:证见腹痛下坠,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大便泄而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方药:黄芩12g、黄连9g、黄柏9g、葛根15g、炙甘草6g、茯苓6g、白头翁9g。2.1.2 缓解期:证见虚寒怕冷,五更泄泻为主,选用四神丸处方加减,方药:党参9g、肉豆蔻9g、五味子6g、补骨脂15g、吴茱萸9g、生姜6g、大枣7枚、白术9g。2.2.1 随证加减 证见形寒肢冷,遇寒即甚者加干姜10g,肉桂10g,补骨脂10g;湿热重者加白头翁9g,秦皮9g;情绪变化后腹泻甚者,可合用逍遥散;大便滑脱者加乌梅15g,诃子15g。23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的相关诊断标准。治愈:用药3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6个月内无复发,结肠镜复查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肠镜复查肠黏膜病变显著减轻;无效:经治疗厚临床症状无裱花,结肠镜复查无改善或加重。2.4 治疗结果经治疗,治愈13例(56.52%),好转8例(34.78%),复发2例(8.70%),总有效率91.30%。3典型病例患者,女,53 岁,公务员,2008年3月2日来我院门诊部就诊。主诉:大便质烂不成形近三年。曾服用氧氟沙星等多种抗生素,缠绵不愈。现证:日行56次,夜间及每年夏秋季节症状加重。证见肠鸣腹泻,大便稀溏不成形,伴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白腻,脉沉细。肛指检查无异常。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电子结肠镜检查示:结肠镜检查至盲肠,距肛缘18cm粘膜充血水肿,可见散在糜烂灶,未见溃疡,余大肠无异常发现。诊断:慢性结肠炎(泄泻)。辨证分型:脾虚湿盛型。治则:温中益气,健脾化湿。方药组成:太子参9g,生白术12g,生白芍12g,茯苓9g,陈皮6g,淮山药15g,莲子肉9g,薏苡仁30g,葛根15g,桔梗6g,炙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煮取汁300ml,分2次早晚空腹内服。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之品。上药共服6剂后患者主诉症状明显好转,大便日行23次,质软成形,大便镜检未见脓细胞。后随证加减继服中药汤剂3个月,大便日行次数减少到12次,质软成形,肠镜复查粘膜未见明显充血水肿。2年随访未复发。4讨论和体会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明确,特发于结肠部位的自身免疫机制低下、黏膜和黏膜下血管、神经变性、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炎症性功能性并存或交替出现的症候群4,治疗以激素及水杨酸制剂为主,尚能控制病情,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高5。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泄泻”、“肠癖”、“肠风”、“痢疾”、“血痢”、“休息痢”、“内痈”、“内疡”等范畴,病位在肠,与脾胃密切相关,病机为脾虚湿胜,清浊不分。景岳全书泄泻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矣。”可见,素体脾虚为主要致病原因,水谷停滞,日久遂成泄泻。对该病在不同的时期选用不同方剂治疗,发作期治宜清热利湿,以消除湿热疏导肠腑。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方中三黄清泻里热,坚阴止利;重用葛根以升发脾胃清阳之气。缓解期以健脾阳、益中气为主,燥湿为辅,方用四神丸加减,方中重用补骨脂以补肾助阳,温脾止泻;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生姜大枣补脾益胃。同时治疗期间及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证加减,收到了较理想的疗效,并将复发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给治疗慢性结肠炎提供了一定的临床诊疗思路。【参考文献】1李江,李向波.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体会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707-708.2邓国良.慢性结肠炎的中医疗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5):18-19.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