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伤寒杂病论_经方特殊溶媒考述.pdf_第1页
_伤寒杂病论_经方特殊溶媒考述.pdf_第2页
_伤寒杂病论_经方特殊溶媒考述.pdf_第3页
_伤寒杂病论_经方特殊溶媒考述.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OI 10 13288 j 11 2166 r 2015 19 002 基金项目 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ZYSNXD CC ZDYJ041 通讯作者 wxpglj 163 com 021 51322206 伤寒杂病论 经方特殊溶媒考述 陆来安 文小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 1200 号 201203 摘要 伤寒杂病论 共载经方 300 余首 所载特殊溶媒近 30 种 对经方中的特殊溶媒做了系统的总结 并对其中典型的特殊溶媒 如麻沸汤 沸汤 热汤 甘澜水 清酒 白酒 酒 苦酒 白饮 浆水 醋浆 水 清浆水 麦粥 大麦粥汁 小麦汁 蜜进行了相关的考证及经方应用情况的梳理 进而探讨其功效及应 用规律 旨在完善对经方的认识 以期对中医临床有所启发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经方 特殊溶媒 伤寒杂病论 所载特殊溶媒近 30 种 如麻 沸汤 沸汤 热汤 甘澜水 潦水 泉水 井花 水 酒 清酒 白酒 苦酒 白饮 粥清 粥饮 浆水 醋浆水 清浆水 麦粥 大麦粥汁 小麦 汁 蜜 枣汤 生姜汁 童便 猪膏 猪脂 马通 汁 鸡子白 鸡子黄等 其中有部分溶媒名称实为 一种物质的不同称谓 宜合并在一处讨论 这些特 殊溶媒原本为经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既是后世探 讨其制方思想 用药宜忌 护理原则的线索 更是 确保其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因此 有必要进行较 为全面的总结 1麻沸汤 沸汤 热汤 沸 指滚烫的液体 如 荀子 议兵 曰 以卵击石 以指挠沸 若赴水火 汤 指热水 沸水 如 论语 季氏 曰 孔子曰 见善如 不及 见不善如探汤 由是言之 沸汤 即沸 水 经方中除 沸汤 之名外 尚有 麻沸汤 热汤 的称谓 其含义略同 或认为此三者指多 次煮沸的水 其气薄 性温 味甘 1 麻沸汤应用于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方 中 其原文皆曰 以麻沸汤二升渍之 须臾绞去 滓 即这两首方剂在应用大黄 黄芩 黄连等药 物治疗 心下痞 时 并未采用常规的煎煮方式 而是用沸水浸泡药物片刻 去滓温服 殆取诸药清 扬之气 以利于清心下热结而消痞 2 沸汤应用于理中丸 文蛤散 治食犬肉不消成 病方中 皆用于 和丸 或 和散 即用沸汤将 丸剂或散剂溶解开来 以便服用 实际相对于白 饮 枣汤 酒等用于和药的特殊溶媒而言 以沸汤 作为溶媒和药 是其中最普通的方式 不具有特殊 意义 热汤应用于瓜蒂散 外台秘要 走马汤 附 方 方中 瓜蒂散原文曰 以香豉一合 用热汤 七合 煮作稀糜 去滓 取汁和散 即用热汤煎 煮香豉 取香豉汁和散 这里或许亦取热汤气薄清 扬之性 有助于此方涌吐 用治 宿食在上脘 而 当吐 者 外台秘要 走马汤原文曰 上 二味 巴豆 杏仁 以绵缠 捶令碎 热汤二 合 捻取白汁饮之 即以热汤烫药取汁 此种取 药方式或许意在减轻巴豆的毒性 而又不失其攻下 的作用 用治 中恶心痛腹胀 大便不通 2甘澜水 2 1按经方条文作解 伤寒论 金匮要略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 汤 条文下 并有甘澜水做法 伤寒论 中为原 文 其名称文字 太阳篇 作 爛 简化作 烂 发汗后篇 作 瀾 简化作 澜 金匮要略 中则为注文 其名称文字亦作 瀾 简化作 澜 然而其做法是一致的 即 取水 二斗 置大盆内 以杓扬之 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 相逐 取用之 若作此解 则甘澜水当最早载于 灵枢 邪 5261 中医杂志2015 年 10 月第 56 卷第 19 期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 Vol 56 No 19 客 曰 其汤 即半夏汤 方 以流水千里以外 者八升 扬之万遍 取其清五升煮之 此处其做法 虽与经方中基本相同 却并未以 甘澜水 名之 甘澜水应用于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中 用治 发汗后 其人脐下悸者 欲作奔豚 其病机为 心阳不足 下焦寒饮欲逆 前贤多以取类比象的思 维方式 揣测甘澜水的功效 或认为其 不助肾 气 如李时珍 本草纲目 曰 劳水即扬泛水 张仲景谓之甘烂水 盖水性本咸而体重 劳之 则甘而轻 取其不助肾气而益脾胃也 或认为其 动而不已 如李中梓曰 用甘澜水者 取其动 而不已 理停滞之水也 吴鞠通 温病条辨 更 用之煎煮三仁汤 取其性速走而不守 达到宣上 畅中 渗下的效果 3 现代研究认为 在甘澜水制作过程中 水在外 力作用下 水分子簇结构大小被改变 更易与细胞 膜上水通道蛋白结合而进入细胞内 参与机体各种 新陈代谢 从而提高了水的生物学利用率 更加有 益于人体 3 或认为此是以物理方法使水中含有 大量细小的溶解氧 甚至使其含量达到饱和状态 以利于中药在煎煮过程中的氧化分解 4 又或据 灵枢 邪客 中 以流水千里以外者 的描述认 为 长流水中亚硝酸盐和细菌含量要较长期静止不 动的存放水低 5 2 2按名称文字作解 从字面上还原甘澜水 澜 此处应为去声 广雅疏证 卷八上 释器 曰 泔 潘 澜 也 淅米汁也 这里泔 潘 淅米汁皆指淘米 水 如此说来 甘澜水则是淘米水 另外 金匮要略 治啖蛇牛肉食之欲死方 其二 原文曰 以泔洗头 饮一升 愈 由是 观之 淘米水在经方中有 泔 之专名 似不应 再以甘澜水名之 3潦水 泉水 井花水 3 1潦水 潦 礼记 曲礼上 曰 送葬不避涂潦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 曰 天雨 廷中有潦 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 由此等记载可知 潦水即 地面所积之雨水 唐代王勃 滕王阁序 中更有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的佳句 潦水应用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中 用治 伤寒瘀热在里 身必发黄 其病机为湿热内蕴 熏蒸肝胆 兼风寒束表 前贤多以为此证湿热为 患 取潦水无根易涸之象 揣其味薄而不助湿气 故用之 如成无己曰 取其味薄 则不助湿气 6 中国医学大辞典 曰 甘 平 无毒 并宜 煎调 脾 胃 祛 湿 热 之 药 此 水 微 薄 而 不 助 湿 热 7 唐代韩愈诗曰 潢潦无根源 朝灌夕已 除 即言潦水无根易涸的特征 然详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黄疸诸方证 其 病机或为湿热 或为寒湿 皆有湿邪 何以惟此方 用潦水 而余方不用 从治疗角度来讲 黄疸其 黄 或从大小便去 或从汗去 前者如茵陈蒿 汤 栀子柏皮汤 消石矾石散 栀子大黄汤 猪膏 发煎 茵陈五苓散 大黄硝石汤 后者如麻黄连轺 赤小豆汤 千金要方 麻黄醇酒汤 显然 潦水 适宜用在欲去 黄 于汗于表的方剂中 而欲去 黄 于大小便于下者 自不宜用之 3 2泉水 泉水 即是一种地下水 泉水应用于百合地黄 汤 百合知母汤 百合鸡子汤 滑石代赭汤方中 其煎药法前半部分皆曰 上以水洗百合 渍一 宿 当白沫出 去其水 更以泉水二升 煎取一 升 去滓 即先用泉水煎取百合药汁 其煎药法 后半部分 四汤方分别为 内地黄汁 合煎 别 以泉水二升煎知母 取一升 去滓 合煎 内鸡 子黄 搅匀 合煎 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 代 赭 取一升 去滓 合煎 四汤方皆用以治百合病 其病机为心肺阴虚内 热 用泉水煎药 是取其清凉甘润之性味 以清润 心肺 下热气 利小便 增强百合等药物的作 用 8 46 48 或认为泉水中含丰富的矿物质盐 具有 安神定志的作用 9 3 3井花水 井花水 多认为此即井华水 本草纲目 有 将旦首汲曰井华 的记载 所言井华水即天将亮 之时从井中打上来的第一份水 其性味甘 平 无 毒 主治 酒后热痢 目中肤翳 人大惊 九窍 四肢指歧出血 口臭 又令人好颜色 镇心安神 可用于炼诸药石 煎补阴药 煎一切痰火气血 药 10 308 井花水应用于风引汤方中 原文曰 上十二 味 杵 粗筛 以韦囊盛之 取三指撮 井花水三 升 煮三沸 即以井花水煎煮已制好的粗散 风 引汤原文用治 热瘫痫 注文用治 大人风引 少小惊痫瘛瘲 脚气 其病约相当于今之阳热 炽盛 血热上升所引起的中风瘫痪 癫痫 小儿惊 6261 中医杂志2015 年 10 月第 56 卷第 19 期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 Vol 56 No 19 风等病 8 67 井花水之用 大约取其清凉清洁之意 有助于 滋阴潜阳 通窍解热 9 另外 后世苏合香丸 紫金锭 百一选方 所载者 等方研服时 亦用 到了井花水 则主要取其清洁 开窍之意 4清酒 白酒 酒 苦酒 酒类溶媒共应用于 32 首经方中 且大部分集 中在 金匮要略 杂病方中 相比其他特殊溶媒 酒类溶媒在经方中应用的频次最高 经方中关于酒 有 清酒 白酒 酒 苦酒 4 种称谓 分别 应用于 21 5 2 4 首经方中 4 1清酒 白酒 周礼 天官 酒正 曰 辨三酒之物 一 曰事酒 二曰昔酒 三曰清酒 汉代郑玄注曰 事酒 其酒则今之酒也 昔酒 今之酋久白 酒 所谓旧者也 清酒 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 唐代贾公彦 周礼义疏 曰 云昔酒今之酋久白 酒者 言昔为久 酋亦远久之义 故以汉之酋久白 酒况之 但昔酒对事酒为清 若对清酒则为白 故 云酋久白酒也 云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 者 以昔酒为久 冬酿接春 明此 清酒久于昔 酒 自然接夏也 中山 郡名 至于制作这些酒的方法 郑玄又注云 作酒 既有米 曲之数 又有功沽之巧 即将米 酒曲 按一定比例配比 依特定方法制作而成 由注疏可 知 周礼 之事酒 是酿成即用的新米酒 其昔 酒 是冬酿至春的陈米酒 汉代改称为白酒 其清 酒 是冬酿至夏 较昔酒更为陈久而清纯的米酒 汉代仍称为清酒 伤寒杂病论 成书于东汉末 年 故经方中的清酒 白酒当与此略同 11 清酒应用于炙甘草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 汤 芎归胶艾汤 鳖甲煎丸 其中炙甘草汤是 以清酒七升 水八升 煎药 用治 伤寒脉结 代 心动悸 又治 虚劳 肺痿 当归四逆加 吴茱萸生姜汤是 以水六升 清酒六升 煎药 用治 内有久寒 芎归胶艾汤是 以水五升 清 酒三升 煎药 用治虚寒性的妇人下血 鳖甲煎 丸是以清酒浸灶下灰 煮鳖甲 绞取汁 再煎诸药 末为丸 用治疟母癥瘕 总体看来 清酒一般应用于血脉的病变 一者 借其清纯温通之性 用以助药力温养阳气 通达血 脉 并使虬结 离乱之血行恢复正常 二者借其辛 香温散之性 用以煎煮补养阴血之品 可使补药药 力得以散布 而不至于壅滞 白酒应用于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 2 首经方中 均与其他药物 同煮 瓜蒌薤白白 酒汤用至 七升 用治胸痹 喘息咳唾 胸背 痛 短气 瓜蒌薤白半夏汤用至 一斗 用治 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 其证更重 胸痹病机 为 阳微阴弦 即上焦阳气不足 胸阳不振 又 兼阴寒邪盛 痰饮内停 8 110 用白酒煎药 意在使 药势直趋上焦 更助诸药温通阳气 4 2酒 经方中的酒类 尚有未指明 清酒 或 白 酒 而仅称 酒 者 大约是一种泛指 临证或 可酌情选用清酒或白酒中的一种 酒应用于红蓝花 酒 下瘀血汤 防己地黄汤 白术散 侯氏黑散 薯蓣丸 天雄散 土瓜根散 治食郁肉漏脯中毒方 其一 紫石寒食散 当归芍药散 治尸蹶方 其三 九痛丸 肾气丸 崔氏八味丸 大黄 虫丸 当归散 长服诃黎勒丸 赤丸 治马坠及一 切筋骨损方 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方 救卒死 方 其五 21 首经方中 其中红蓝花酒 下瘀血 汤 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方用酒煎药 防己地黄汤 用酒渍药取汁 余下 17 首经方多为散剂或丸剂 散剂则用酒和服 丸剂则用酒送服 4 3苦酒 苦酒 通常认为即醋 其说始自梁代陶弘景 其文曰 酢酒为用 无所不入 愈久愈良 以有 苦味 俗呼苦酒 其后明代李时珍亦从此说 然 南北朝时期著作 齐民要术 并载有 作苦酒法 作酢 今醋字 法 又据 金匮要略 黄芪芍 药桂枝苦酒汤煎服法后注文 一方用美酒醯代苦 酒 美酒醯即醋 12 再据 伤寒论 第 233 条 原文 和少许法醋 中 醋 的专称 可知苦酒 与醋并非一物 至于汉代苦酒究系何物 今已难以 考证 或认为 苦酒尚在民间有所传承 如今之四 川江安等地 尚有用糯米 白曲等原料制作的苦味 酒 并作药用 13 苦酒应用于乌梅丸 苦酒汤 黄芪芍药桂枝苦 酒汤 救卒死方 其三 饮食中毒烦满治之方 其一 5 首经方中 乌梅丸中苦酒用于炮制乌梅 并未作为溶媒 原文作 以苦酒渍乌梅一宿 用苦酒更增乌梅酸 苦之性 以利于安蛔止痛 苦酒汤以鸡子壳为容 器 以苦酒 鸡子白为溶媒 煎煮半夏 取药汁 少少含咽 以治少阴病咽中生疮 用苦酒合半 7261 中医杂志2015 年 10 月第 56 卷第 19 期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 Vol 56 No 19 夏 辛开苦泄 加强涤痰敛疮之力 黄芪芍药桂枝 苦酒汤中 以苦酒一升 水七升 合煎诸药 用 治黄汗 用苦酒以行药势于肌腠 有助于和营卫 散水湿 救卒死方 其三 中将苦酒 猪脂 煮 沸 灌喉中 饮食中毒烦满治之方 其一 将苦 酒 苦参煮沸 服之取吐 二方皆用于急救 然难 揣苦酒所用之目的 记此以作参考 5白饮 齐民要术 卷九 曰 折米白煮 取汁为 白饮 即是说白饮是把米煮熟后得到的汤汁 即 米汤 另外 今江西南昌附近的方言则直接把米汤 称作 饮 或 饮汤 并把用米汤浆洗衣被等物 的行为 也叫做 饮 由以上可知 饮 即是 米汤 言 白饮 不过是为突出其颜色而已 14 又如 论语 雍也 中 一箪食 一瓢饮 人不 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之 饮 或亦指此 白饮应用于五苓散 白散 半夏散 四逆散 牡砺泽泻散 5 首经方中 且全部为散剂 纵观 伤寒论 中第 7 条出现五苓散的条文 知其病机 大致为过汗 误下后 脾胃功能受损 以致水液吸 收障碍 造成渴欲饮水 小便不利等外证 然饮水 之后 渴并不为之消 反蓄积而为水饮之邪 与五 苓散 健运脾胃 发越水邪 白饮在此当取其甘润 之性 以助脾胃健运 白散用于寒实结胸 其取效 途径在于吐或利 皆有伤脾胃 故用白饮顾护脾 胃 半夏散用治少阴咽痛 此处用白饮或在于减少 药物对咽喉的刺激 并延长药物在咽喉部停留的时 间 四逆散用治少阴四逆 其病机略为脾胃阳气被 郁 不得外达 用白饮其意亦在于助脾胃健运 牡 蛎泽泻散用治大病差后 腰以下有水气 白饮意在 助脾胃健运以利水 值得一提的是 在白虎汤 白虎加人参汤 白 虎加桂枝汤 竹叶石膏汤 桃花汤 附子粳米汤 麦门冬汤 7 首经方中 皆用到了粳米 除竹叶石膏 汤是先煎其余诸药 去滓 再纳入粳米 煮至米熟 汤成外 余下 6 首方中皆是粳米与其余诸药共同煎 煮 至米熟汤成 这些汤方中将粳米煎至 米熟 汤成 得到的米汤 实际亦相当于白饮 其功用 与以上略同 另外 救自缢死方中用于 濡喉 的 粥清 以及诃黎勒散方中的 粥饮 或亦 是白饮 存疑待考 6浆水 醋浆水 清浆水 浆水所指何物 历来争议较大 归纳起来 大 致有以下三种认识 一是指粟米蒸熟后自然发酵所 得的酸浆 如 本草纲目 引陈嘉谟语曰 浆 酢也 炊粟米热 投冷水中 浸五六日 味酢 生 白花 色类浆 故名 10 316 二是指淘米水自然发 酵所得的酸浆 如徐大椿 伤寒论类方 曰 浆 水即淘米之泔水 久贮味酸为佳 15 三是指河南 南阳地区用小麦 绿豆或红薯等发酵所得的酸浆 其做法 小麦浆水是将小麦粉和成面团 放入清水 中不停地抓挪 将面筋挪出 绿豆浆水是将用水浸 泡过的绿豆磨碎 红薯浆水是将红薯磨碎 过滤取 汁 三者分别取上清液放置 1 2 天发酵 按 当 加入含酵母菌的 引浆 即得到三种浆水 16 我们认为 前两类浆水皆是自然发酵所得 质 量并不易于控制 且平时未备 而第三类浆水是河 南南阳当地自古就有的一种食材 常用做浆面条 等 平时易于取用 且张仲景亦为此地人氏 故此 说更为可信 其发酵后所得浆水的上层 质清 常 用作 引浆 者 或即经方所谓 清浆水 而经 方所谓 醋浆水 殆突出其酸味 并非别有一种 浆水 浆水应用于赤豆当归散 蜀漆散 矾石汤 半 夏干姜散 4 首经方中 其中赤豆当归散用治狐惑病 目赤 甚至目眦黑 而脓已成者 并治便血 为先 血后便之近血 其病机皆是湿热毒邪造成的局部痈 肿化脓的病变 用浆水送服散剂 增强其清热解毒 之力 蜀漆散用治寒多热少之牝疟 殆因方中蜀漆 即常山幼苗 有致吐的毒副作用 又兼云母 龙 骨为矿石类药 故用浆水送服散剂 顾护胃气 防 止呕吐 矾石汤用治脚气冲心 即脚气病在腿脚肿 痛 或麻木无力的基础上 更见心悸 胸闷 气 急 呕吐等症 属脾肾两虚 以致湿浊内盛 上乘 心阳 用浆水煎矾石外用浸脚 以燥湿降浊 清热 解毒 8 73 半夏干姜散用治干呕 吐涎沫 用浆水 煎散内服 取浆水甘酸而和胃止呕的作用 7麦粥 大麦粥汁 小麦汁 麦粥 或谓此即大麦粥 应用于枳实芍药散方 中 用治 产后腹痛 烦满不得卧 并治 痈 脓 病机皆属气血郁滞 麦粥送服 以其和胃安 中 可防止破气之品耗气伤中 8 307 大麦粥汁应用于硝石矾石散中 用治女劳疸 因硝石 矾石皆为矿石类药物 有碍胃气 故用之 和胃安中 另外 大麦汁尚见于白术散加减法中 原文见上醋浆水段 用于和胃除烦止渴 8261 中医杂志2015 年 10 月第 56 卷第 19 期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 Vol 56 No 19 小麦汁应用于厚朴麻黄汤方中 用治 咳而 脉浮 即寒饮夹热之咳喘 其原文曰 上九味 以水一斗二升 先煮小麦熟 去滓 内诸药 煮取 三升 即以小麦汁煎其余诸药 此或用之养心护 胃安中 8 102 另外 小麦汁亦见于白术散加减法 中 其用意与此略同 8蜜 蜜作为溶媒应用于乌头汤 乌头煎 乌头桂枝 汤 甘遂半夏汤 大半夏汤 甘草粉蜜汤 猪肤汤 7 首经方中 亦称作 白蜜 乌头汤是先以蜜煎乌头 去滓取蜜汁 再以水 煎其余诸药 去滓取药汁 最后将蜜汁 药汁合煎 而得 用治寒湿历节疼痛 不可屈伸 脚气疼痛 不可屈伸 乌头煎是先以水煎乌头 去滓取药汁 再加蜜同煎至 水气尽 而得 用治寒疝 乌头 桂枝汤是先以蜜煎乌头 去滓取蜜汁 再将之与桂 枝汤混合而得 亦用治寒疝 以上用乌头三方 皆 是以蜜之甘缓 减轻乌头毒性 并使药效和缓而持 久 甘遂半夏汤是先以水煎诸药 去滓取药汁 再 加蜜共煎而得 用治留饮 用蜜缓和甘遂毒性 使 逐水而不伤正 9结语 经方疗效的发挥 除药物配伍外 尚有许多不 可忽视的因素 如煎服方法 药后护理等 特殊溶 媒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然而在现今的中医临床处 方过程中 对特殊溶媒的选用关注较少 究其原 因 一方面 是因为对特殊溶媒的认识模糊 另一 方面 则是有些特殊溶媒难于制备和获取 但若想 进一步完善 提高经方的临床疗效 特殊溶媒的研 究和选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胡臻 张仲景运用 热汤 的规律探讨 J 河南中医 药学刊 2000 15 1 6 2 熊曼琪 伤寒学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152 3 丁慧登 范永升 从甘澜水之古今观浅谈汤药煎服方 法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 16 5 425 426 4 贾孟辉 贺晓慧 经方用 甘澜水 别识 J 河南中 医 1992 12 5 212 5 李宇涛 由甘澜水引发的思考 J 江西中医学院学 报 2008 20 1 4 5 6 成无己 注解伤寒论 M 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4 141 7 谢观 中国医学大辞典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 1994 1045 8 范永升 金匮要略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9 李玲 马新红 张仲景煎药溶媒初探 J 中医药学刊 2006 24 5 915 916 10 李时珍 本草纲目 M 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1 郝万山 经方中的白酒与清酒 J 中医杂志 1991 32 5 59 12 孙启明 苦酒非醋说君知 J 家庭中医药 1995 3 6 53 13 赵伯州 苦酒正误刍言 J 新中医 1985 16 2 55 14 高福生 读 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 札记 J 江 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 24 3 98 15 徐大椿 伤寒论类方 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84 43 16 黄蕊 金匮要略 浆水 功用谈 J 云南中医中药 杂志 2011 32 11 99 100 esearch on Special Solvents in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in Shanghan Zabing Lun 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伤寒杂病论 LU Laian WEN Xiaoping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ABST ACTThere were more than 300 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