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税合并”前后的政策效应分析尹利锋1 王玉涛2 邓奕红3(1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42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北京 100081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4)An Analysis on Policy Effects After the Unification of Two Sets of Corporate Income Tax LawsYin Lifeng1 Wang Yutao 2 Deng Yihong3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2. School of Accountancy,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3.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作者简介尹利锋(1975),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博士,研究兴趣:管理会计、公司治理、企业税收筹划。王玉涛(1977),男,汉族,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博士,研究兴趣:会计与资本市场、公司估值、审计、分析师行为。邓奕红,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博士生,研究兴趣:税收政策、分析师行为。通讯作者王玉涛: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邮编:100081;手机Email: ; ;本研究得到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资助。“两税合并”前后的政策效应分析尹利锋1 王玉涛2 邓奕红3(1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42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北京 100081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4)【摘要】本文以两税合并前后各三年(2005-2010年)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和分析了两税合并前后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两税合并的改革整体上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所得税税收负担,为企业发展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税收环境;第二,两税合并主要是减轻了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税收负担,改善了内资企业的税收环境,对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影响不大;第三,两税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显著缩小了内外资企业之间实际税负差异,实现了内外资企业之间同等的国民待遇。这些结果表明,两税合并的改革具有非常积极和显著的政策效应。【关键词】 两税合并 内资企业 外资企业 实际税负一、引言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有利于引进技术、促进对外经济合作、扩大技术交流为目的,我国形成了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并存的局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我国经济的市场化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两税并存”所造成的对内外资企业的歧视性待遇之弊端日益显现,所以“两税合并”的呼声日益高涨 安体富、王海勇论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的合并税务研究2005年第3期:4552。,并最终于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两税合并”。由于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负(以下简称“实际税负”)反映了企业经营的实际所得税税收成本,同时也体现了企业经营所获利润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因此实际所得税税负对于国内外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2008年完成的两税合并后的政策效应如何,是否显著缩小了内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差异,是非常重要的的研究问题,但目前尚无实证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另一方面,由于实际所得税税负由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税率决定,两税合并产生的税率变化并不必然导致实际税负产生相同的变化,因此研究两税合并前后我国内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变化则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本文试图解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两税合并后,是否显著缩小了内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差异?因为两税合并的核心变化内容即为统一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和相同的名义所得税税率、统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和对各种税收优惠进行整合等,其政策施行的理论结果必然是内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趋于一致。但我们知道,在实务操作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出于发展经济、增加GDP等动机以各种方式继续给外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等一些因素的客观存在,导致外资企业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仍有可能享受超国民待遇,其实际税负因此仍有可能显著地低于外资企业。因此,两税合并是否显著缩小了内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差异仍是一个需要检验的问题。第二,两税合并后,内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是否显著降低?两税合并前,企业名义所得税税率为33%(外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之前);两税合并后,企业名义企业所得税率降至25%。这有利于企业实际税负的降低。但同时,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在两税合并中得到了统一,各种税收优惠也进行整合,有的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而有利于企业实际税负的降低(比如,内资企业由合并前的计税工资制调整为“合理的工资薪金,准予全额税前扣除”),有的提高了应纳税所得额而不利于企业实际税负的降低(比如,外资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职工工会经费”由合并前的“经核准后可以全额税前扣除”调整为“在工资薪金总额的14%、2.5%和2%的限额之内税前扣除”)。因此,我们并不确定企业实际税负是否在两税合并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证检验。本文以两税合并前的三年(2005-2007年)和两税合并后的三年(2008-2010年)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和分析了上述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在两税合并后显著降低,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在两税合并前后变化并不显著,而内外资企业之间的实际税负差异在两税合并后显著缩小。这说明,两税合并的改革具有非常积极和显著的政策效应,改善了内资企业的税收环境,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两税合并前对内外资企业的税收歧视性待遇。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国内外投资者及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两税合并和研究假设(一)两税合并的主要内容对比分析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我们可以归纳总结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法的核心变化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两税合并”前后企业所得税法的核心变化内容核心变化内容“两税合并”后“两税合并”前外资企业内资企业统一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居民企业(无论外资还是内资)的税率统一为25%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仍实行20% 符合条件的部分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居民企业的税率统一为33% 这里的税率指的是名义所得税税率。“两税合并”前外资企业享有多种税率优惠,我们把它归结于33%的名义税率处理。,非居民企业实行20%的税率(减按10%征收)。统一实行33%的税率,微利企业实行24%或27%的优惠税率。统一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1)合理的工资薪金,准予全额税前扣除;2)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职工工会经费在工资薪金总额的14%、2.5%和2%的限额之内税前扣除;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4)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在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限额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5)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准予扣除;6)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1)合理的工资薪金,准予全额扣除;2)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职工工会经费经核准后可以全额税前扣除;3)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全年销货净额在1500万元以下的,销货净额的5;全年销货净额超过一千五百万元的部分,该部分销货净额的3;全年业务收入总额在五百万元以下的,业务收入总额的10;全年业务收入总额超过五百万元的部分,该部分业务收入总额的5;4)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准予全额税前扣除;5)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专项资金不得税前扣除;6)公益性捐赠支出准予全额税前扣除。1)计税工资制:工资薪金扣除限额为每人每月1600元 2006年7月1日前为每人每月800元。;2)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职工工会经费在工资薪金总额的14%、2.5%和2%的限额之内税前扣除;3)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在1500万元以下的,销售(营业)收入的5;全年销售(营业)收入超过一千五百万元的部分,该部分销售(营业)收入的3;4)广告费不得超过销售(营业)收入的2%扣除 部分行业有特殊规定,详见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业务宣传费在销售(营业)收入5的限额内据实扣除;6)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特定捐赠支出能够在更大的比例限额内甚至是全额税前扣除,详见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各种税收优惠进行整合1)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详见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和经批准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一至三年免征,四至六年减半征收;3)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4)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100%;5)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6)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当年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7)居民企业转让技术所有权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1)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生产性外资企业,经济特区企业,浦东新区和沿海港口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的特定企业 详见外国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适用15%的税率;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城区的生产型外资企业,适用24%的税率;2)经济特区和经批准的其它地区的企业, “一免两减半”;生产性外资企业,西部地区的特定行业企业,特定开发实验区的企业,“两免三减半”;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五免五减半”;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延长三年减半征税;3)再投资退税(40%或100%)优惠;4)购买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以从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所得税额抵免,当年不足抵免可在5年内延续抵免。1)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自投产2年内免征;2)特定第三产业可按产业政策在一定期限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详见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3)利用三废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企业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4)在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的企业经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5)技术转让及相关所得年收入在30万元(含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超过30万元的部分,依法征税;6)乡镇企业按应缴税款减征10%;7)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特定企业,适用15%的税率,部分适用“两免三减半”;8)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以从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所得税额抵免,当年不足抵免可在5年内延续抵免。(二)研究假设之前“两税合并”的呼声日益高涨,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两税并存”所造成的对内外资的歧视性待遇的弊端日益显现(安体富和王海勇,2005)。因此,在两税合并前,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要高于外资企业,导致内资企业不能在同等的税收环境下与外资企业进行公平竞争。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假设1:两税合并前,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显著高于外资企业。另外,从上文详细介绍的两税合并的主要内容来看,内资企业的名义所得税税率由原来33%降至25%,而税前扣除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其他政策变化并不大。因此,我们有理由预期,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会在两税合并后得到显著的降低。所以,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假设2:两税合并后,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显著降低。两税合并的改革初衷就在于消除之前对内外资的歧视性待遇。所以,假定两税合并的政策改革是富有成效的话,我们有理由预期,内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差异将在两税合并后得到显著的缩小,甚至不显著。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3:假设3:两税合并后,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差异不显著。(三)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为检验以上三个研究假说,拟构建如下回归模型:其中,企业的实际税负(TB),定义为企业的所得税费用除以利润总额;境外投资者(Forgn)为一个哑变量,如果境外投资者(包括境外非流通股、H股和其他境外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5%,则为1,否则为0,与两税合并前定义为外资出资比例不低于25%的企业为外商投资企业并适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是一致的;两税合并后(Post)也是一个哑变量,如果公司处于2008年及其以后,则为1,否则为0,因为两税合并后的新税法从2008年开始生效;Forgn*Post为Forgn 和Post的交叉项,用来在回归分析中来分析两税合并前后对内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的影响。在回归分析中,我们还进一步控制了公司规模(LogTA,定义为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公司的流动比率(CR)和资产负债率(Debt)等杠杆程度指标、公司的盈利能力(ROE,净资产收益率)和行业(Ind Dummy)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变量的定义详见表2。表2 变量定义汇总变量变量定义TB实际税负,等于所得税费用除以利润总额Forgn如果境外投资者(包括境外非流通股、H股和其他境外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5%,则为1,否则为0Post两税合并虚拟变量,如果公司处于2008年及其以后,则为1,否则为0Forgn*PostForgn 和Post的交叉项LogTA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CR流动比率Debt资产负债率ROE净资产收益率Ind Dummy表征行业的哑变量三、两税合并的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一)样本描述和变量定义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选取了2005-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共有8690个观测值,剔除了金融行业公司和相关变量缺失的观测值后,最终得到的研究样本共有7972个观测值。样本筛选过程如表3所示。表3 样本筛选过程筛选过程观察值1、20052010年所有公司样本86902、删除金融行业公司1433、删除相关变量的缺失值5754、最终研究样本7972(三)描述性统计及分析图1描述了两税合并前后(2005-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变化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基本呈现出一种持续下降的趋势,从两税合并前的2005年的25%左右稳步下降到两税合并后的2010年的18%左右,表明两税合并的改革的确降低了企业的所得税税收负担,为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税收环境。图1 企业实际税负变化进一步区分内、外资企业来看(如图2所示),内资企业的上市公司实际税负稳步下降,由两税合并前的超过26%逐步下降到18%左右,与本文的研究假设2一致,而外资企业的上市公司实际税负变化并不大,平均基本维持在16%-20%之间。这说明,两税合并主要是减轻了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税收负担,改善了内资企业的税收环境,对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影响不大。这与两税合并试图消除内外资企业的差别待遇的改革初衷是一致的,也表明两税合并的效果是显著的。图2 内外资企业实际税负对比表4进一步对上图的现象进行统计检验,即考察两类公司在两税合并前后实际税负对比情况。从Panel A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均值检验还是中值检验的结果都表明,两税合并后所有样本公司的实际税负均值(均值为19.60%,中值为17.03%),都要显著地低于两税合并前的实际税负(均值为23.75%,中值为20.24%)。进一步区分内资和外资企业,从Panel B中可以看出,均值检验和中值检验的结果都说明,内资企业在两税合并后的实际税负显著降低,均值由24.03%下降为19.67%,中值则由20.67%降至17.09%,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2;而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在两税合并前后变化并不显著。这与图2和图3给我们的直观印象是一致的。表4 内外资企业在两税合并前后实际税负对比类型说明Obs.MeanMedianT valueZ valuePanel A: 所有样本ALL两税合并前35110.2375 0.2024 12.14*11.35*两税合并后44610.1960 0.1703 Panel B: 分内资和外资企业国内企业两税合并前33340.2403 0.2067 12.34*11.81*两税合并后42720.1967 0.1709 外资企业两税合并前1770.1855 0.1510 0.40.75两税合并后1890.1806 0.1613 表4总体上对比了样本总体和内外资企业合并前后的变化,为了进一步说明两税合并前后各年度两类企业税收负担差异的变化,我们进一步做了表5的检验。从表5可以看出,总体来说,两税合并前,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均值为24.03%,中值为20.67%)要显著地高于外资企业(均值为18.55%,中值为15.10%),与研究假设1一致;两税合并后,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均值(19.67%)要低于外资企业(18.06%),但中值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分别为17.09%和16.13%),与本文的研究假设3一致。分年度比较可以看出,内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在两税合并后的差异并不显著,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在2009年稍高于外资企业,而且差异的显著性水平也不太高,两类企业的实际税负差异在2008年和2010年都不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两税合并的政策改革的积极效果。表5 各年度内外资企业实际税负对比类型说明Obs.MenaMedianT valueZ valuePanel A: 分两税合并前后两税合并前内资33340.2403 0.2067 5.39*4.66*外资1770.1855 0.1510 两税合并后内资42720.1967 0.1709 2.15*1.23外资1890.1806 0.1613 Panel B: 分各年度2005内资9690.2610 0.2260 3.37*3*外资530.1933 0.1510 2006内资10950.2422 0.2088 2.14*2.37*外资560.1976 0.1518 2007内资12700.2228 0.1898 4.18*2.72*外资680.1694 0.1495 2008内资11560.2032 0.1801 1.11.03外资550.1820 0.1498 2009内资13470.2025 0.1773 1.9*1.66*外资560.1679 0.1542 2010内资17690.1879 0.1633 -0.05-0.59外资780.1887 0.1704 最后,我们对内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进行了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Forgn 和Post的回归系数都是显著为正,表明整体来说,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两税合并前后要低于内资企业,两税合并后的企业实际税负要显著低于两税合并前。但不论是否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Forgn*Post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两税合并主要是显著降低了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在一定程度上显著缩小了内外资企业之间实际税负差异,实现了内外资企业之间同等的国民待遇。表6 实际税负的回归分析VARIABLES(1)(2)Constant0.240*0.204*(94.33)(6.321)Forgn-0.0548*-0.0382*(-4.827)(-3.605)Post-0.0436*-0.0357*(-12.82)(-11.06)Forgn*Post0.0387*0.0358*(2.456)(2.453)LogTA-0.00392*(-2.635)CR0.000247(0.393)Debt0.123*(11.93)ROE-0.438*(-25.54)Ind DummyYesObservations7,9727,972R-square0.0220.164四、结论本文以两税合并前的三年(2005-2007年)和两税合并后的三年(2008-2010年)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和分析了两税合并的政策效应。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两税合并的改革整体上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所得税税收负担,为企业发展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税收环境;第二,两税合并主要是减轻了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税收负担,改善了内资企业的税收环境,对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影响不大;第三,两税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显著缩小了内外资企业之间实际税负差异,实现了内外资企业之间同等的国民待遇。我们相信,两税合并有利于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内外资企业税负公平和共同竞争的环境,因此极大地刺激了国内资本的实业投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金融危机后解决我国国内资本流动性严重过剩的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启示我们,如果能够有序、持续推进我国税收体制改革,发挥好税收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就一定能够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做出突出贡献。主要参考文献安体富、王海勇 论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的合并, 税务研究 2005年第3期。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统一所得税不增加外企负担,副财长:产业优惠将取代部分税务优惠, 平安研究精粹 2005年第423期Fullerton D., 1984, Which Effective Tax Rate? , National Tax Journal, 37An Analysis on Policy Effects After the Unification of Two Sets of Corporate Income Tax LawsYin Lifeng1 Wang Yutao 2 Deng Yihong3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2. School of Accountancy, Ce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