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安丧葬习俗内容摘要:丧葬是一种传统庄重的仪式,暗含着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敬重。本文介绍笔者的家乡南安的丧葬习俗,从发丧、收殓、入殓、出殡、下葬等步骤略微的介绍丧葬制度。关键字:南安 丧葬 习俗 小时候就听大人提起“生宜在苏杭二州,死宜在福建泉州”。苏杭二州往往把孩子的出生看成是生命的延续,因此要举行容重的庆典活动。而泉州人却是对老年人的去世非常重视。不管是官宦世家还是普通百姓都极尽铺张之能事,让死者走得体面。不管是古时还是当代,人们都崇尚灵魂不死的观念,遵循儒家倡导的孝道,又盛行鬼神迷信,因此泉州的丧事都是礼节繁缛,隆重纷繁。南安作为泉州较发达的县市,丧事自然是草率不得。 南安人忌讳说自己亲人的死亡是死,而是称为老了或过身。人死而不言死,意味深长地表达了南安人对“死”这个传统观念的独特看法,死去的只是死者的肉体,活着的则是死者的灵魂。死者的灵魂居住在另一个世界地府,过着和活人没有两样的生活,逢年过节还要“回到”原来的家里到处走走看看 。 在南安,长辈寿数将尽,家属们要日夜守护在病榻前,子孙即使在他乡也须回来送终。病危者若为女性,还须及时通知娘家人。老人濒危时,要立即净厅,即用红布把供有祖龛(内置祖先灵位)和神龛(内直神明像)遮盖起来,俗称“遮神”。逝者的房门要用红布遮起来。儿孙们要赶到病榻前,聆听遗嘱,死者临终前要有儿孙到齐才算“有福气”。老人断气后,儿孙要不断呼唤老人,期望通过呼叫将死者的灵魂招回阳间,俗称“精神”或“叫精神”。呼叫一段时间老人无反应,才可确信已经去世。 在死者咽气后, 家属(俗称“孝男”)要在尸体未变冷之前及时为死者合闭双眼,把四肢和头部与身体摆直。要用新布沾水给死者擦洗身体,然后替死者梳头、整理面容。接着给逝者穿寿衣,寿衣以“重”(件数)计,上身七重,下体三重,都是逝者生前最好的衣服,最外面穿着绣着“福寿”的枣红色的特制寿衣,一般是生前定制好的。男的穿长衫马褂,女的则披凤衣裙,脚上都穿着黑布鞋。最后死者被从头到脚盖上一条中间缝着红绸布的白被单,俗称水被,头下的枕头被换上了白枕头。死者脚边点上了白蜡烛或油盏,称为“长明灯”为他照亮了通往阴间的黑暗的路,驱赶恶鬼,所以它不能被熄灭。逝者头边又供上一碗饭,插上一双筷子,放着几个包着红纸的芋仔,这碗饭就叫“枕头饭。孝男们要去外头拔稻草,散乱的放在逝者的房间里,供孝男们跪着哭号,称为“温狗窝”。丧家跪在死者脚边,边嚎哭,边不断地烧银仔纸(阴间用的纸钱),供死者在去阴间的路上用。孝男们都要披麻戴孝,穿着白色孝服,男的腰间绑着稻草,挂着一双草鞋,女的要穿白色长裙,男的头上绑着白布,而女的要戴着用白布做成的斗笠状,用没有线头的白线缝成的“头白”,没参加过丧事的孩子“头白”上缝一块红布,以减少丧气。孝男们的鞋子上,要用白胶带粘成“一”字形,代表家里有丧事。大门被斜贴上白色的长纸条, 若死者的配偶尚健在,则只贴一条白纸成“”状,双亲既亡则贴“”状。父丧贴左边,母丧贴右边,双亲皆已亡的左右都贴,这叫挂孝。大门外还摆上一顶半人高的纸轿,供死者乘着去阴间,叫做过山轿。轿前轿后都立有纸做的轿夫。放置纸轿时,要串上几串银仔纸,给轿夫挂上,作为工钱。纸轿夫背后写有张三李四之类的姓名,类似对死者呼唤。过山轿是丧家最显著的标志,又显示死者的性别 。男性的过山轿为绿色红顶,女性的过山轿为白色红顶。大门上有挂着纸糊的白灯笼,白底黑字,称为“孝灯”,一边写着姓,一边写着“某某代大夫(大母)”,以有几代男性计,有孙男称“四代”,有曾孙男称“五代”。丧家除了挂白灯笼,置过山轿外,还要派人把死讯迅速报告与死者有关的亲属。死者是已婚女性的,一定要报告女方家庭,俗称外家。“外家人”未到,或到后未作许可,逝者不可殓葬 。南安人俗语说:死老爸扛去埋,死老母请外家来。报告死讯的使者一般走得飞快,行色匆匆,称为报死。报死者抵达目的地后,不能进人家家门,只能在外呼叫,待人家出门来才报告死讯,随即离开 。死者已出嫁的女儿接讯后,要立即奔丧,在接近家门的街头巷口,要边走边放声大哭,叫着哭路头。大门门楣上挂头布白,门上的对联都要撕掉,丧家在门前摆放供桌,上摆逝者的黑白遗像,用黑纱布绑成一朵花挂在像上,桌上致桌头炯一对,点燃白色的蜡烛和线香,有两个纸糊的小人偶,看守逝者,有两个白色的小灯笼为逝者照明。桌上还摆放着瓜果,如果死者有抽烟,还需摆上烟。来者必先拜忌,然后入内抚慰丧家。灵堂内哀乐奏响,与孝男们的哭声混合一起,使人好不心酸啊!一家有人逝去,同宗族的人都要来帮忙。布置灵堂,招待吊丧者,给邻居门上栓红绳子辟邪,煮甜鸡蛋给逝者的亲属吃,晚上还要守护着灵堂,甚至到天亮。丧家还要请一个得道高僧来给逝者超度,请一个儿女双全子孙满堂的“好命人“来主持丧事,带死者”去死“。死者入殓前,执事人等开具死者生死时日,请和尚为其推算何时入殓,名叫“开斗书”。和尚为其写讣告,讣告一般采用竖式书写,告诉亲朋好友,何时逝去,何时下葬。死者逝去后,家属每日三餐都要在灵前叫茶敬饭举哀,叫做“捧饭”。捧饭的日数以死者穿几重寿衣而定,如果七重则七日,到期“散饭”。丧家要给女儿家,米龟、芋仔,红枣灯一对,装热炭烘炉一个,都要用红纸包着,合称“烘炉火饭”。亲友们要丧家送为慰问金,俗称“金文钱”,来吊丧的亲友要跪拜,灵前设有跪拜用的草垫。吊客一到,孝帐内的家属放声痛哭,丧家点燃两只香递给吊客,让其祭拜逝者。死者人棺大殓之前。要举行辞生的祭祀。辞生要备12碗菜肴供祭死者,荤素各6碗。若死者是信佛者,则12碗全是素菜。祭时由好命人逐一拿起每一碗菜,口中说着好话,边用筷子夹起菜肴,做出喂食的样子,将12碗菜一敬献给死者。辞生是死者灵魂辞别人世的最后的盛宴。祭后请和尚诵经,叫做念铺前经。死者遗体入棺之前要举行放手尾钱的仪式。好命人将12枚硬币经由死者的手,溜放入米斗,再将硬币撒在地上,由死者的遗属去拾 。同时,好命人高喊;放手尾钱,子孙富贵万万年!表示死者将财富留给了后代子孙 。获得手尾钱的子孙得将铜钱用带子穿过,系在手腕上,孝男用麻带,其他用红带叫做结手尾钱,既是带孝,又感激死者将富贵的吉兆传给了自己。死者遗体入棺前, 孝男们要由“好命人”带领,拿碗或桶到溪边、水井去舀水,碗里放着两个硬币。舀水前要烧香跪拜,把硬币扔进水里,并念到“向你买水了”,据说是向龙王或土地公“买水”,这些水是极其神圣的,可助死者顺利的通过轮回。孝男把“买”回来的水,由“好命人”用白布沾水给死者揩脸,并象征性地为死者擦拭身,一边要口说话,大概意思是死者已净身,将与祖宗见面等等。 在大殓之前由孝男们往死者口中放进假珍珠,称为“衔宝”,塞珍珠的时候还要说话:“衔宝代代好” 。接着是“压财”,将装有豆谷等种子的米斗放在死者的肚脐(闽南话音财)上。孝男们要在棺材底铺上厚厚的纸钱,俗称“金文”。尸体必由孝男扶头,媳妇女儿扶脚,其他人扶双手,放入棺中,将新的衣服、被褥、纸锭等塞入棺中。给男死者带上帽子,手持拐杖,脚着黑布鞋;女死者手上戴满假的戒指手镯。然后裹上“水被”。盖棺前“好命人”口念吉词,拎着小香炉在死者遗体上绕圈以驱逐邪魔,为死者净身;又将香炉在棺材内绕数圈以祛除里面的邪秽。和尚要在旁诵经做功德,为死者在阴间开路。丧属在棺前烧香跪拜,“好命人”在吉时将棺盖盖上。 接着,孝男们手持“长明灯”,拿着屋里的稻草和死者生前所用之药瓶、草席、碗筷等日常生活用品,送到郊外去焚化,俗称“送草”,一路上孝男们要痛哭流涕,让其他人知道家里有亲人丧生。遗体入棺大殓之后,门外放置的过山轿燃化掉,让死者灵魂乘轿前往阴间报到。晚上,丧家们都要为死者“守灵”,两个穿着古装孝服、画着浓妆的“哭者”,拿着麦克风为逝者哭丧,哀婉幽怨,令人不胜唏嘘。南安人把出葬称为“出山”。“出山”之日,送葬的亲友到齐,胸前佩戴着白花送上花圈,花圈上写着驾鹤西归”、“登极乐界”、“万古流芳”等等,都有敬逝者的落款。临近出山的时刻,孝男们跪抚棺木痛哭,叫哭棺材头。这种号哭要哭到给棺材绑上杠之前才结束 。时刻一到,棺材抬出门,这叫转棺。转棺之后,举行俗称启灵”祭典 ,即送棺出葬之祭 。在灵前排起供桌,排列着丧家五牲(鸡鸭猪牛鱼)全席,次为女婿的牺牲祭品,其他亲戚的祭品摆在最外面的供桌上,点烛烧香。丧主(孝男头)先三跪九叩地跪拜,接着丧家本家人跪拜。当这些外亲跪拜时,由好命人号令祭拜,并代他们读祭文。祭文读完后,和尚拿着装着盐米的盆,边念着经文,边把盐米洒向大地。启灵祭拜之后,举行钉棺盖的封钉仪式。封钉时,死者子孙一齐跪在棺尾端,每钉一钉时都由好命人念四句,祝福点斧:一添丁、二进财、三子子孙孙好运来“,最后一颗钉只是象征性的钉一下,意味着“出丁”。跪在两旁的丧属停止啼哭,按各自的称谓呼叫死者:“,闪(躲避)钉啊!”。同时丧乐队的乐器有节奏的敲击,丧家子孙排成长串,在好命人的前导下,绕棺三周,这叫旋棺。施罢,孝男们又痛哭号叫着,扑向棺木。紧接着是绞棺。工人将棺木用绳绑在俗称独龙杠的长长的木杠上,木杠两端又连着小杠,每端一般由4人抬,共8人。由宗族青年抬棺。绑好独龙杠后,罩上棺罩。棺罩旁边是彩扎的宫殿和古装人物,棺罩的顶上,安上了五彩斑斓的彩塑龙头,木杠尾端上龙尾弯翘,象征着死者不死的灵魂,将由象征吉祥的龙陪伴着乘龙西去,直抵极乐世界。这些都是闽南民间姣好的传统手工艺。起行了,出殡队伍以一对丧灯开路。丧灯以白纸扎成,一面写着丧家的姓氏,一面写着“代大父(或大母)。然后由“好命人”一路撒着纸钱,给小鬼做买路钱,逝者的大孙子手持死者的遗像跟在后面,第二个孙子拿着供桌上的小人偶,第三个孙子拿着小灯笼。一个个花圈绑在车上,缓缓的跟着。西洋乐器队、锣鼓唢呐队,混合的奏响,一路上纷纷扰扰,吸引着路人的目光。两条由龙棺拔出来的长长的白布条,由亲属们挽着,分别走在两旁,称“拔龙须”。龙须最前两人则为女婿或孙婿,称为“龙目”。八人或十六人抬的棺材,缓缓的走在大部队的后方,最大的孝男手持柳枝,走在前头,其他人手扶棺材,一路嚎啕大哭。最后是送葬的亲友们,胸前佩戴着小白花,跟在后面。整个“出山”队伍蜿蜿蜒蜒的如同长龙,延伸至几条街。 随着经济的发展,旧时的土葬,已被现在简洁的火葬所取代。出山完后,亲友们一般“不辞而别”,孝男们带着棺材到殡仪场。等到吉时火葬时,要拿水泼向棺材,一边喊着“XX,快逃啊,火烧啦!”带着骨灰盒回来的路上,孝男们遇桥喊“过桥”,遇水喊“过水”,似乎逝者就在孝男身边。回来后,丧家还要由和尚主持,祭拜逝者。和尚拿着盐米,洒向房间的各个角落。整个仪式结束后,丧家要宴请宗族人,感谢他们这几天的帮忙。 这只是南安丧葬习俗的一部分,随后人们还要做功德、做七日、做百日、做对年、做三年、做忌日,礼节相当繁琐复杂,由于时间的缘故,笔者就不一一介绍。在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与挑战
- 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物联网基础设施融资策略探讨
- 实践中的智慧教育机器人技术助力教学
- 动态学习评估与教育心理学的结合
- 教学机器人在数学辅导中的卓越表现
- 销售技巧培训课件名称
- 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公平的探索
- 药店pop海报培训课件
- 面向未来的智能型教学互动机器人研究
- 教育技术对办公效率的革新与提升
- 年产5万吨趣味酥性饼干生产车间设计
- 钢化炉作业指导书
- 吊顶工程施工培训讲义内容详细
- RFJ013-2010 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
- 柳州某医院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设计案例
- 天门山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妇产科学 妊娠合并心脏病
-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扇形统计图 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 -卫生资格-副高-疾病控制-副高-章节练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试题(单选题)(共1125题)
- 骨质疏松病人的护理
- 高中英语全国高考考纲词汇3600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