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略体制与经济发展 主讲人:林毅夫 时间:2001/12/27 14:00 所谓当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不过如此而已。(听众笑)这次如果我讲得不好,大家觉得不过如此而已,那么这句话就有点功效。有人说:“他都可以称得上是著名经济学家,那么将来我努力一点的话一定可以超过他。” 我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交流一些我对理论方面的一些看法。很多同学和老师都知道我最近在倡导一个观点,就是二十一世纪一定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但我认为二十一世纪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它也是中国社会学家的世纪。为什么要这样说,原因是这样的。我们知道理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理论事实上是在解释现象,理论是对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的一套简单的逻辑体系。在这套逻辑体系当中保留下几个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即何为“因”何为“果”。实际上理论的贡献并不在于逻辑体系的复杂性,理论的重要性取决于它解释的现象的重要性。这一点是我在观察一个现象时归纳出来的,因为我本人是学经济的。 大家知道现代经济学的创立是在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国富论之后。从亚当斯密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出自英国或在英国工作。例如:亚当斯密、马克思,一次世界大战至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的经济学家开始逐渐出现在美国。那么为什么经济学家会有这种相对的时间、空间性呢?这是因为工业革命以后直到一次世界大战,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是英国。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的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经济理论是在解释经济现象,但是一个理论的贡献的大小不是从它数学和逻辑的复杂性来判断,而是从它解释的经济现象的重要性来判断。什么叫做重要的现象,我想是发生在最重要的经济体制中的经济现象。以前在美国经济最强的时候,国际上有这样一种比喻:只要美国经济打个喷嚏世界上其它国家的经济就要痪重感冒了。事实上现在也是这种情况,当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美国的经济开始进入衰退期时。全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基本上也都开始衰退。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一种理论能够解释这种现象,那么它的贡献是最大的。 通常一种理论是如何提出的呢?很多现象大家都看到了,例如美国经济的衰退。但你怎样把这个现象提升为理论呢?不能太复杂,只能在这个理论模型中保留几个简单的重要社会经济变量,提出理论的关键是必须生活在所处的经济圈子中,否则只能是隔靴搔痒。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的改革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现象。但如果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来解释中国的改革,可能我们听起来都是似是而非的。原因是他在提出这些理论时,不能把握住一些看起来很细微但影响到这个现象的重要因素。那么这样讲起来我们相信中国的经济在二十一世纪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当然将来如果有时间我还会专门来谈中国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快速增长。我相信如果中国能够保持这种速度,那么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中国会变成世界最大、最强的经济体系。发生在中国的经济现象会成为发生在全世界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 美国曾经有一本杂志专门办了一个讨论会来讨论我的一篇论文。这对一个初出茅芦的学者来说确实是很少有的,但这并不代表我的文章写得很好也不是我的理论很有说服力。归根结底是中国的经济越来越重要。我认为这个道理不能仅仅归纳于经济学范畴,仔细想一想这对任何社会科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想想看,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上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出自英国和欧洲。现在著名的法学家、制度学家都出自美国。虽然做为经济学家为了鼓励我的学生我说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前提是中国经济必须成为全球最强的经济体系,但我认为这个道理对我们法学界、社会学等等也一样适用。 这些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说对我们教师和同学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从目前学科的发展来看,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本人是研究制度经济学的,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我发现各学科之间有很多方面能够交融在一起,而且彼此之间吸取养份。例如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外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从法学和历史学中吸取了很多养份。当然我个人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那时候我刚刚回国,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了一段时间。当时研究地大部分都是与改革发展有关的现实问题。因为我个人比较偏好理论,因此在研究现实问题时难免把它抽象化为理论。在工作期间,我个人吸取和总结了一些东西。今天想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下。另外,如果大家顺着这个思路去研究是否能对中国法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呢? 我今天想讲的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逻辑是什么,用什么理论去研究更好。相信读过本科的人都学过政治经济学,政经包含一套无论在国内、国外大家都普遍接受的理论。但我仔细分析后,觉得那不是最好的理论。我想先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提出一种理论并不是做逻辑游戏。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并不是为了逻辑而逻辑,而是为了让这种理论更有生命力、更能解释一些重要的现象。 另外,我提出一种新的理论。那么这个理论是否能更好的解释我国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关于传统计划经济体系的形成,我记得教科书上是这样说地:从中国来讲,计划经济体制是在49年建国以后。从工业方面是照搬苏联的经验而来,那么苏联的经验又是从何而来?苏联是在斯大林领导之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就是所谓社会主义按比例、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来制定制度。一般来说是从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出发来制定社会主义运行机制的。这是我读书的时候课本上的内容。但是后来我慢慢发现这套理论可能不是最适合的理论。不适合的原因是从这个理论的逻辑本身来讲看不出什么毛病,我对这一理论产生怀疑是在1988年到印度开始的。印度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我到印度后奇怪地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们知道,中国一般大学的校内设备,好像除了殡仪馆之外什么都有。印度也是这样,更有趣的是我还被安排去和印度纪委进行座谈,然后印度纪委的代表问了很多中国纪委的情况,结果发现基本上都是基于同一个样板。当时我在想如果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传统计划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思想体系。那么像印度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他的体制方面、资源配置、纪委的投资等等为什么都和中国一样。 经过仔细的考虑,我发觉我们传统的计划体制形成的原因是在资金非常稀缺的农业经济中去优先发展资金非常密集的重工业而必然形成的一种体制。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呢?我们知道,在六十年代前还没有信息产业的情况下一个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是重工业。我是在台湾出生、成长的,在我小时候就听说大陆要建设新中国。当时在我的印象里建设新中国就是所有的工厂的烟囱都冒着黑烟。另外毛主席讲过:没有重工业就没有国防,没有国防就要挨打。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重工业有三个特性:1、重工业建设周期长;2、如果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重工业发展早期机器、设备、原材料基本上都要从国外进口;3、一次性投资很大。 我们再来看看,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他的国民经济也有三个特性:1、资金非常稀缺;2、农业剩余少导致资金稀缺;3、农业剩余不但很少而且分散。我想这些是在一个农业国家普遍反应出的特性。可是政府要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建设周期很长,如果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利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它无法介入建设周期长的产业。我们简单算一算,首先如果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月利是2.5%,那么年利就是30%。一个时间为十年的重工业建设项目,从现在开始借一元钱每年收30%的利率。十年以后建成投产连本带利要还将近14元钱。我相信全世界没有获利这样高的项目,这样来看重工业是不适用于市场经济的。第二、进口机器设备如果在外汇非常短缺的情况下,那么机器价格就会很贵。每一次投资规模都非常大,可是剩余很少又非常分散,如何来动员资金呢?将资金投资在一次性投资很大的领域。在这种状况下,这种项目是没有自生能力的。我是如何定义自生能力的呢?自生能力的概念是这样的。在一个开旷的、竞争的市场中,一个企业如果不需要政府的扶持就可以获得市场上允许的利润率,那么这样的企业和项目就具有自生力,反之就不具备。 事实上社会主义体系的根源就是要解决建设项目的自生能力而去运行。那么它是如何解决地呢?这当然是要靠行政力量。首先,如果你的建设周期很长就不得不实行高利率。政府基本上要人为的把资金价格压低。第二、进口设备价格昂贵怎么办?扭曲汇率,抬高本地价格。第三、如何解决资金动员的问题。有些经济学家提出运用税收的手段,因为当时主要的生产是在农村,因此主要的剩余在农民手里,可以采用税收的方式。但税收的方式遭遇到一些困难,第一、税收有一个收税能力的问题。如果农民是千家万户那么政府派人去收税的成本就太高了,这个成本不可行。第二、反弹情绪非常大。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赢国民党,当初有种说法:共产党会多,国民党税多。开会可以、交钱不行,在这种状况下用收税来动员、集中农民手中的剩余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其实不仅是中国,我在研究国际贸易时发现有很多同样的情形,但世界上许多国家很少使用价格补贴的方法,基本上使用的是扭曲汇率。 那么怎样来克服项目巨额资金的问题,当时提出的办法基本上是压低已建成项目的投入要素价格。如果这样做,这个企业就会有很大的利润和剩余,然后再把这些剩余集中起来做为下个项目的资金。投入要素包括原材料及工人的工资,但如果压低工人的工资又会连带另一个问题,给工人定工资前提是必须能够保证他们的生活。那么接下来所有与生活相关的必须品的价格都会普遍降低,其中包括房租、医疗保险、粮食等等。这样就形成了宏观政策环境。这种宏观环境是一种体系,它是解决没有自生能力项目问题的途径。它可以通过压低利率、汇率、投入要素价格、生活必须品价格等方式来动员资金。 如果把刚刚提到全部扭曲,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就必然会出现资源短缺的状况。为什么?我想大家都有一点基本常识,如果把利率压低就不单是重工业需要资金了,这样就会使资金的需求量加大。但问题是把利率价格压低后利率的利润就减少了,资金的来源就相对减少了。一方面资金需求多了,另一方面资金来源少了,这样就出现了短缺的情况。在这种短缺的状况下如果靠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又怎能保证这些资金被用在优先发展的项目上。同理压低汇率也会造成上述情况,如果压低外汇价格那么进口设备的价格就会相对低一些,但怎能保证这些稀缺的外汇被用在进口设备上。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就不能让市场进行配置。这就是说第一必须先由国家计划,把这些产业按照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排成等级。然后再用行政的方式按照国家优先计划的顺序把这些资金、原材料等分配到这些产业中。事实上整个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功能被计划、行政所取代了。详细分析后大家会发现计划经济就是把价格扭曲后,为了保证这些稀缺的资源用到国家战略目标而必然形成的一种经济体系。同样在资本主义国家压低价格也是这样做的,二战时英国把战时经济的生活必须品的价格压低采用了计划分配这种方式。 为了解决自身的自生能力问题首先扭曲宏观环境,然后再用计划、行政资源配置的机制来取代市场机制。事实上不仅是这样,它还会影响到微观经济。为什么呢?在前面所讲的宏观政策环境与资源配置的这种体制下,已经建成的这些企业如果他们拿到一些廉价原材料,那么利润是非常高的。国家为什么让这些企业有高利润呢?是靠这些方式把剩余集中到企业里。如果这些企业是私人拥有,那么企业就能对这些剩余享有支配权。这些私人资本家即使有支配权也没有这么大的胃口把所有的剩余吃光,因此就采用投资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他们投资的目标是轻工业,因为轻工业投资周期短并且在那么种体系下轻工业产品都是短缺产品,在这个领域投资利润比较高。这样看来这些企业就不能让私人拥有。我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建国以后实行新民主主义,在社会主义经济之下私营经济的民族资本家至少应该有五十年的黄金时代,但是中国从1953年开始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没过多久就开始公私合营又逐渐过渡到国有化。事实上国有制也不是完全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国有制也是为了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 不仅是在所有制体系中,在那种扭曲环境的状况下一个企业获利与否和他的经营管理基本上没有关系。假如你的企业的产品是重工业的最终端产品那么价格就会订得非常高,那么就会获利。例如六十年代国民经济有一半都在辽宁省,因为辽宁省有很多重工业。那么有一些产业,如果产出被认为是重工业的投入品,在这种状况下他的价格就被人为压低当然投入品价格可能也很低,这样就必然造成企业的亏损。所以在这种状况下,一个企业的经营好坏相当大的程度决定于他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同时,在所有的物质都是计划分配的情况下就不会有市场竞争。并且不会形成一个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亏损率。在这种状况下,如果让国有企业有高度自主权,就相当于给这些国企领导很多多吃、多拿的机会。因为企业的赢利情况是不清晰的,那么他们就可以虚报赢利情况;反之,他们也会虚报亏损情况以便得到更多的国家扶持。 那么所谓经济学中的“次优”就是在现实条件下把所有的厂长、经理的自主权都剥离掉。我们知道苏联革命是从城市开始的,但是斯大林从1929年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后就开始不相信这些企业的厂长和经理了,并且突然间剥离了他们的自主权。这是因为在政策扭曲的环境下,如果给予他们高度自主权,就难免会出现多吃、多占的现象。因此,在工业方面形成了为保证剩余价值而国有化并剥压企业厂长、经理的自主权。 在这样的一个战略环境下,不仅影响到工业的微观管理而且也会影响到农村的微观经营。为什么呢?原因是这样的。在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体系中,主要的经济生产和剩余在农村里。早期的工业剩余都在农村,但怎样把农村的剩余集中到城市,我刚才提到用税收的方式是不可行的。那么采用什么方式呢?采用的是低价的方式。例如主要的矿产品和农产品在农村。我们现在想要工业、企业的产品有很高的利润,因此就要把投入要素的价格压低。在农村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高价买进投入要素,然后低价卖给城市中的这些企业。这样政府就必须用财政来补贴,但政府又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这个方法是不可行的。第二种方式是以低价在农村购买,然后再以低价卖到城市的工业、企业中。可是政府有什么办法以低价从农村购买,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只有在垄断的状况下才有能力购买,否则就只能按照市场竞争。陈云在1953年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时遇到的问题和1929年斯大林遇到的问题很相似。他在一次会上发言时说:“现在的农民变了。过去共产党讲什么农民都非常响应,但从1953年开始农民不把粮食卖给政府。”我认为这不是农民变了,是共产党的政策变了。因为在1953年没有优先发展重工业之前农村的收获基本上是按市场价格卖,那么在这种状况下农民当然高兴把这些粮食、原材料卖给政府。但是1953年以后随着城市工业化优先的到来形成了“农村低价买、城市低价卖”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只能把粮食卖给出价高的私人粮商。所以从1953年开始针对农村就出现了一套叫做统购、统销的制度。制度规定必须在完成政府的收购以后,农贸市场才允许开放。那么政府就成了唯一的垄断收购者。而且不仅是这样的体制,做为一个垄断者可以把农产品的价格压低,但这样做的结果将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降低,农产品产量减少、政府收购相对减少。可是城市正处在工业化中,随着城市工人的数量增多对各种原材料和生活必须品的需求也增加了很多。但政府也不愿在这方面多投资、多补贴,政府还要把资金用在发展重工业方面。后来就想出一个“不花钱生产的办法”,这种办法有点类似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规模越大、生产成本越低。马克思在资本论里也谈了很多这方面的概念。所以共产党人非常相信规模经济。于是在农村展开了合作化。 基本上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我们平常所看到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最初没有一个蓝图设计,无论在中国还在苏联都是一并发展起来的。发展成熟后必会产生一种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就是在发展战略与发展阶段之间造成了你要优先发展的产业和企业是没有自生能力的。为了把这些产业建立起来,与其相关的体制不能说没有成就。我想这种成就大家应该很清楚,中国可以在很低的发展状况之下做出令世界震惊的大事(六十年代成功试爆原子弹、七十年代卫星发射成功)。从某种程度来说传统计划体制也是很有效的。 从一个资源稀缺的环境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计划经济体制应该说是很有效的。当然,它也出现一系列的连带问题,这些问题总体来看有两方面:第一、产业结构问题。结构可以从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来看。产品结构出现了在1978年所讲的“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从就业结构来看,如果从产业结构来讲当时工业占了国民经济比重的一半、工业中的重工业占了一半。从这种工业比重来看,应该说中国当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是从就业的角度来看,中国80%的劳动力集中在农村。如果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按照刚才提到的产业结构,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应该占全国30%以下。所以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本身就是不平衡的,因此这种不平衡就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无效性,这是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激励机制积极性的问题,如果说剥夺所有企业中的厂长、经理的权利,那么在这种状况下工人的工资如何订呢?为此实行了八级工资制。八级工资制的工资标准评估与工人工作的直接表现无关,它是根据性别、学历、工种规定地,而每个地区还要进行差价调整。由于实行了这种制度,就产生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大锅饭”的局面。这是传统体制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我提出的理论是可以解释这些的。而且根据我提出的这套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在传统体制之下,工人虽然当家作主了,但工农的积极性很低。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有很多非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中南美洲等。印度基本上是一个民主体制,是一个以市场为主体的体制。但你可以发觉在中国所采取的这些政策、措施,我想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样的。我们再看中南美洲,中南美洲是标准的军事独裁、标准的资本主义经济。但重工业发展在中南美洲称作进口替代战略。中南美洲原来主要出口资源产品,然后进口工业品和生活必须品。但中南美洲后来意识到出口资源处在被剥削的位置,于是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它同样形成了对资金价格的压低、对外汇的高估等。为了让城市的工业发展比较低又同时压低了生活必须品的价格。这样政府就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从这一点上来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理论无非是解释现象的,我们是从一个简单的前提出发形成了因果关系来解释我们所要解释的现象。同时我们希望一个理论解释一个现象,不希望每个现象都靠一个理论来解释。 从发展战略、资源状况、自生能力问题这一套体系。不仅是帮助我们了解过去,更富有意义的是能够利用这套理论来帮助我们解决现在的问题。从1978年年底开始,我们开始推行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二十三年了。在这二十三年中成就是非常多的,第一、经济增长率很高。过去二十三年中GDP平均起来每年的增长率是9.6%,现在是1978年年底的7.5倍。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第二、开放。改革二十三年来,对外贸易的增长率达到了14.6,比GDP的增长率高出5个百分点。二十三年来对外贸易增长了20倍,这一点我印象是比较深刻的。1987年我回国参加的第一个政治辩论就是当时讨论“大进大出”战略,讨论的主题是象中国这样的经济贸易纯度最高能达到多少。因为贸易纯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标准,贸易纯度是进口加出口除GDP,78年是9.9%。在87年讨论的时候当提到中国参加国际大循环的问题时,关于对外贸易纯度我提出了一个预测:大概可以达到25%。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个推测太天真,美国长期以来的贸易纯度大概只有15%左右、日本长期以来的贸易纯度只有16-17%。当时在做这个推测时我并不时空口无凭,我是以印尼为例。在86年印尼的贸易纯度是22%,我认为中国人如果努力一点应该比印尼干得好,因此我就做了这样一个推测。但是中国去年的贸易纯度已经达到了45%,可以说成绩是很大的。 但问题也很多。不久前我在凤凰卫视曾经谈过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包括几方面:第一、过去二十多年来我们确实发展得不错,但国民经济体系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金融体系比较脆弱;第二、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贪污腐化的现象非常严重,目前中央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了。第三、国有企业的问题。国企的重要性从理论上来讲既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就必须有国企。我个人认为国有企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还雇佣着城市中大概50%的劳动力,另外国企资产还占了整个工业固定资产的60%。但是目前的国有企业的情形已经是每况愈下,并且已经成为政府的财政负担,如果政府负担不起将会造成城市人口大量失业。第四、地区收入差距。前面讲过改革二十多年来发展得非常好,可是在全国来说并不是平均分配地。78至84年农村收入增长很快,城乡差距在减小。84年以后城乡差距在逐渐拉大,直至90年代初城乡收入差距比78年以前还要严重。这个问题关系到经营系数的衡量方法,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这个系数中国已经达到了0.5,一般情况下,国际上认为警界线是0.4,中国目前已经超过了警界线。那么这种地区收入差距关系到更深层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在这种地区收入差距很大的情况下农村人口会大量向城市流动,如果流动出来的人口能够找到工作当然是好事。但是一旦经济脚步放慢,城市中的企业就要裁员,而这些农民是首先被裁掉的对象。目前流向城市中的农民大概在1亿左右,如果这1亿人中有一部分在经济缓慢的情况下变成失业人口,那么将会发展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确实存在,而且政府也在想方设法解决。93年时曾经有一个五大改革,包括:工农体系改革、外贸体系改革、外汇体系改革、工资物价等等一系列改革。其中,首先是金融改革。可是从94至95年这一年中一直无法推行。原因是什么?事实上以上讲的一系列问题都与国有企业没有自生能力有关。传统体制的形成是因为建立了一些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改革以后这些问题与国企自生能力问题没有解决同样有关。例如金融,金融表现出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呆账、坏账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因为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就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为什么需要贷款呢?因为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获利、生存,因此他必须靠政府的补贴。83年之前国企是靠财政拨款补贴,当时是不需要利息的。83年以后改为有息贷款,但是如果让一些资金密集的大型国企按市场利率来付利息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按低息来补偿。可是这些国企拿到钱后,同样是经营不好、没效率,因此就无法还钱。所以说这些金融体系的问题事实上反应了国企经营不好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贪污腐化的问题,当然贪污腐化有很多原因。反应政府权力的地方就给了政府官员贪污的机会。在中国这么普遍是因为对价格信号的扭曲以及对市场行为的扭曲,对价格信号的扭曲我认为是这样的。例如银行主要贷款给国企,银行的贷款利率要比市场利率要低。贷款利率大概是5%左右,可是民间贷款大概是15%,这里就出现了10%的逆差。现在每年的商业贷款是7万亿元,那么就会有7千亿元的逆差。大家知道这部分逆差是由谁来分配吗?是由少数银行官员分配地。因此为了得到那7千亿元的逆差,就会有很多人为了拉拢政府官员而行贿、受贿。另外,在市场中有很多行动性的垄断,也就是说你要进入某个行业就要有政府的批准。这样说来那个专门负责审批的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可是政府为什么要控制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青岛市白酒代理合同范本
- 2025汽车美容保养合同协议书
- 资料翻译服务合同范本
- 景观标识设计合同范本
- 借软抵押合同范本
- 承包鱼塘水源合同范本
- 软件制图交易合同范本
- 书店桌椅购买合同范本
- 门面毛坯出租合同范本
- 汽车油气销售合同范本
- 多媒体教室使用的课件
- 2025年军队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工程机械驾驶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下半年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2025年粉笔辅警考试题库
- 水声传感器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25年小学教研室教学计划
- 2025年上海市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模板
- 手术室护理业务学习
- 贩卖人口罪与强迫劳动罪
- 新员工入职职业道德培训
- 婚内债务隔离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