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循环法检测及其进展.pdf_第1页
酶循环法检测及其进展.pdf_第2页
酶循环法检测及其进展.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8 6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生 旦笙 鲞笙 塑 堡 竺 鲤 生 呈 酶循环法检测及其进展 宁勇 邹光楣 关键词 酶 循环 法 NAD P 氨基 酸 氧化还 原 酶类 1 9 6 1年 L o wr y OH 等应用两 种工具酶 建立循 环酶测定 方法 即 6 一 磷 酸 葡萄糖 脱 氢酶 谷 氨酸 脱 氢 酶的催化特性及酶偶联反应 的原理 使反应体系中 NAD P 一 NAD P H 循 环 变化 对 循环 中生成 大 量 的 6 一 磷酸葡萄糖 酸 用指示 酶 6 一 磷 酸葡 萄糖 酸脱 氢酶催 化 检 测 终 产 物 NAD P H 从 而 提 高 检 出 能 力 C h i MMY等改 进 L o wr y OH 酶 循 环法 即酶 双循 环 法 其操作方法包 括 待测样 品酶循 环 工具 酶 灭 活 加 入 指示酶双循 环 及对终 产 物检 测 本文 对酶 循 环 动 力 学研究 临床生化检验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作一介 绍 o 6 P 6 P O NADI r G L U N I d d K G 图 1 酶 循环 荧光 法 分 光法 测定 原理 G 6 一 P 6 P G NADP 十 NA DP H I 鏖I 哇监 P MS 图 2 酶 循环染 料 比色 法测 定 原理 酶循 环法原理及方 法 1 酶循 环 法 是 采 用 两 种工 具 酶 进 行 的 循 环 反 应 使被测物放大扩增 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的酶学 分析方法 1 9 6 1年 L o wr y OH 等将 葡萄糖 6 一 磷 酸脱 氢酶 g l u c o s e 一 6 一 p h o s p h a t e d e h y d r o g e n a s e G6 P D 催 化 6 一 磷 酸 葡 萄 糖 G6 P 脱 氢 生 成 6 一 磷 酸 葡 萄 糖 酸 6 P G 和 还 原 型 辅 酶 NADP H 谷 氨 酸 脱 氢酶 g l u t a mi c d e h y d r o g e n a s e GL DH 催化 谷氨酸 氧化脱 作者单位 4 3 0 0 6 4武汉 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系 继 教 园 地 氨 谷 氨酸 氧化 型辅 酶 1 I NADP 一NH a 一 酮戊 二酸 NAD P H 此 反应 的平 衡点 偏 向 于合 成 谷氨酸 的反应性 质及特 点 建立 可 以提 高检 出能力 的 酶循环法 酶循 环荧 光法 分 光法 测定 原理及 酶循环 染料 比色法测定原理见 图 1 图 2 2 酶双循 环法 在实 验 中发 现 酶循 环放 大 能 力 实际只有 2 3 倍 达不到理论所讲循环 1 h可扩大 1 5 0 0 0倍能力 这是 因为反应 体系 中 NADP含 量低 属 一 级酶促反应 反应体系 中需 加 大工具 酶酶 量 以保 证 检定能力 加 大工 具酶 G6 P D酶 量 增 加 与 NADP 结合 能 力 的 同时 也 会 增加 对 NAD PH 的 结 合 能力 因为 G6 P D对 NADP 及 NADP H 的 K 相 同 分 别 为 K 一1 O mo l L及 K 一1 O mo l L 在酶 循 环过 程 中 有 时 还 出 现 酶 对 NADP H 结 合 率 大 于 对 NADP 的现象 这是 随循环 时间延 长 反应速 度 明显 下降的原 因 即使在合适 的实验条件下 循环反应 1 h 反 应 速 度 会 下 降 5 2 以上 Ch i MMY 等 改 进 L o wr y OH 提 出 的酶 循 环 法 即酶 双 循 环 法 d o u b l e c y c l i n g 酶 双 循 环 法 试 图 克 服 酶循 环 中 动 力 学 弊 病 将酶循 环反应 分成 四个 步骤 两种 工具 酶酶 循环 酶循环后 工具酶灭活 加入指 示酶 双循 环及对终 产 物 检 测 1 酶 循 环 样 本 与 酶 循 环 试 剂 在 3 7 反应 1 h 反 应 放 大 为 每 摩 尔 NADP 可 生 成 1 7 0 0 0 too l 6 P G Hi n t z CL等 推 荐 酶 循 环 试 剂 组 成 咪 唑一 HC 1 缓冲液 p H7 0 G6 P a K G M 醋酸铵 小牛血清与 足够 的工具 酶 2 灭活 有碱 灭活 加热 灭 活及 去垢 剂灭活方 法 加碱法 加 Na OH 中和 H 并 形成 过量 oH一 随之 8 0 加热 2 0 mi n 加 热失 活法 Ts u n a wa k i S等 采 用 加 热 1 O 0 C 3 rai n Hi n t z CL 等 以 9 5 5 mi n即可 去垢剂 灭活法 由十二 烷基 硫酸 钠 s o d i u m d o d e c y l s u l f a t e p o l y a c r y S DS 或 S D H2 02组 成 灭活 试 剂 S D S H O 灭 活试 剂 效 果 满 意 操 作 简 便 易 于控 制 适 于手 工 及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上 进 行 3 酶双循环 加入指 示 酶 G6 P D 催 化酶 循环 生成 的 G6 P 后者再反应扩增 为 NAD PH Ch i MMY等推荐 二次 循 环 试 剂 咪 唑一 缓 冲 液 p H7 0 醋 酸 铵 Mg C1 2 E DTA NAD P G6 P D组成 4 产物 检测 维普资讯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堂 生 旦箜 鲞箜 塑 坠 望 坠 型 兰 对生成的 NADPH 可 采用 荧 光 紫 外分 光光 度 比色 法测定 动力学研究 微 量底物在快 速 酶循 环 反 应 中酶 活性 的选 择 是 一 项非常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这种动力学参数为表现 一 级反应 速率常数 K 由于 K V K 故 K K 即转 换 率 V 即表 示 两 种 工 具 酶 分 别 为 NAD P NADP H 饱和 时 的最 大 反应 速 度 当 反应 达 到 稳 态 时 NADP 和 NADP酶循 环 中发生氧化 还 原反 应的 反应速度相等 即 K NA D P 一K E N AD P H K K 表示 E E 的表现一级 反 应速度 常数 将 两 种工 具酶的总量控制在 1 0 g ml 两 种工具 酶 按不 同用 量 比可 以通过理论计算或实验发现 最佳工具酶用量 G6 P D2 2 g ml GL DH7 8 g ml 温 度 在一 定 范 围 内升高 延长循环时 间会 增加 反应循 环次数 阴离子 明显抑制酶循 环反应 抑制 机理 为使 G6 P D的 K 升 高 不 同阴离 子 可 以使 K 出现 1 8 2 0 0 m 变化 在 p H 7 4时 循环率明显下降 下降原因为酸性条 件使 NAD PH 变 性 酶 循 环 中 激 动 剂 有 E DTA ADP Mg C l 2 及 Tr i t o n X 1 0 0 酶循环 法应用 1 酶循 环法应 用 郑海 霞 等建立 酶循 环法测定 血 清 NAD P 和NAD PH 血 样 用 碱 性 处 理 除 出 NAD P 而保 留 NAD PH 用 酸 性 处 理 除 出 NADP H 而保留 NA D P 将 酸碱 处理 的血样与 N A D P 和 NAD PH标 准液分别进 入酶循 环反 应 反应终 止 时检 测 5 7 0 n m 反应生成 的蓝 色 甲欣 F o r mo s a n s 实验结 果表明 酶循环法具有准确 重复性高 操作简便等特 点 其灵敏度显 著提 高 检 出限为 1 0 mo l 酶循环法 测定 血 中总 胆 汁 酸 利 用 3 a 一 羟类 固醇 脱氢酶 3 a H S D 的可逆性催化胆汁酸与 3 一 氧代胆汁 酸互 变的特 点 建立 的酶 循 环法 顺 反 应 催 化胆 汁 酸 脱下 的氢 由硫 代 氧化 型 辅 酶 t h i o NAD 接 受 生 成还原型辅酶 t h i o NA D H 而逆反应催化 3 一 氧代 胆汁酸从 NADH 得到氢生成 NAD 和胆汁酸 酶循 环中生成大量 的 t h i o NADH 在 吸收峰 3 9 0 4 1 0 n m 处的检测 换算出微量胆汁酸含量 一 氧化氮合 酶 NOS 催化精 氨 酸 NAD PH 氧 反 应生成胍 氨酸 NA DP 一氧化 氮 NO S活性 测定 的 方法主要有测定胍氨酸 一 氧化氮 由于方法学 的弊病 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Wa n g W 等对组织细胞的 N O S催 化生成 NAD P 测 定 将 N ADP 经 酶循 环法 循环放 大 成为 NAD P H 在 3 4 0 n m下检测 以吸光度 的变化换 算 为 NOS活性 其放大倍数 为 1 0 0 0 4 0 0 0 2 酶 双循 环法 的应用 Ts u n a wa k i S等应 用 酶双 2 8 7 循环 法 测 定 血 中 巨噬 细 胞 N AD P NA D P H 及 N A D P H NA D P 比值 作为巨噬细胞捕 杀血 中入侵 的微生物 对抗肿瘤细 胞能力 的指 标 取 含 巨噬细 胞 1 0 j 个 ml 大鼠外周血 在细胞溶解剂作用下使 巨噬 细胞溶解 细胞溶解样品分别经 6 0 放置 1 0 mi n 维 生素 C酸性 处 理 样 本 分别 保 留 NADP NADP H 对 含 NAD P NADPH 样品分别进行 酶双循 环 可测 定 巨噬 细 胞 NAD P NADP H 及 NADP H NADP 比值 NADP 与 NADP H 的放 大倍数 为 1 6 7 1 0 Te u t s c h HF等用 酶 双循 环技 术测定 大 鼠不 同 区 带肝细胞中 G 6 P D的活性 先制备不 同区带肝细胞 样 品 分 别 与 G6 P D 试 剂 AMP缓 冲液 小 牛血 清 NADP G6 P 2 5 反 应 1 h 生成 微 量 NADP H 对 生成微量 的 NADP H 行 酶双循环放 大测定 与 同时进 行的空白 标准比较 计算扩增 N AD P H含量 再换算 出各区带肝细胞中 G 6 P D的活性 L e w i s B L等利用双循环法原理 对样本 中含有 p mo l f mo l NA D P H 在 离心 式 全 自动 生化 分 析 仪 C F A 中测 定 C FA可 自动 进行 开 始 分 析 终止 及 数据处 理 测定 时 取 5 t d样 本 2 p 1 稀 释 液 2 O l 循环酶试剂反应 1 h 然后加入灭活试剂 1 h后加入指 示 酶试 剂 0 5 s 后 开始记 录 3 4 0 n m 吸光度 改变 每隔 7 s 记 录 1次 共 3 O次 由 f AA F F一1 s Vs 计算 NADP H 量 S为 比色皿 底 部 面积 Vs为 比色 容积 6 2 2 1 0 mM c m一 则 F一8 0 3 8 5 8 Yo u n g D等利用 酶双 循环 在分 离式 自动生 化分 析仪 C F A 一 型 中测定牛晶状体 N AD激酶 NA D 激酶可 以催化 NA D 生成 NA D P 该酶在组织中 分布 广 大 鼠脑 猴 豚 鼠视 网膜及红 细胞 中 具有重 要生理功能 该酶催化反应能将戊糖旁路代谢途径 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联系起来 检测方法为两个阶 段 第 一 阶 段 由 NA D 激 酶 催 化 NA D 转 变 为 NADP 第 二 阶段采用 酶双循环 法检测 NADP 量 Yo u n g DA 等采用 酶 双 循 环法 对 肌 细 胞 中 I MP 进行检测 I MP是体 内 AMP和 GMP 的前体 物 对 肌纤维运动具有调节作用 I MP检测原理 第一阶段 使 I MP反应生成 R 一 1 一 P I MP P i 核苷磷酸化酶 二 竺 重 竺 堕 I R P i I R L C 十 一 R 一 1 一 P 第 二 阶段 对 生成 的 R 一 卜P行 酶双循环放大 酶双循 环原理 见 图 3 R 1 P p P G M 磷酸化磷酸葡萄糖转位j G岳P R I 一5 P P G M 脱 磷 酸 磺 酸 葡 萄 糖 转 化 酶 人G 1 6 1 G6 P NAD P 四q 6 P d NA DP H 2 图 3 酶双循 环 法原 理 3 酶循环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 下转封三 维普资讯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 0 0 4年 5 月第 2 5 卷第 3期 S e c t C l i n B i o c h e m L a b Me d F o r e i g n Me d S c i Ma y 2 0 0 4 V o l 2 5 N o 3 输血疗 法 基本技能是指相关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能力 输 血 医学 中血 型 的检验 血液 安 全性 指 标 的测 定 成 分 的制备等均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进行 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才能使输血发挥最大疗效 如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 应首先将其在 3 7 水浴条件 下不断摇动中融化 并在短时间内进行输注 2 4 h内 如果不按照要求在 3 7 水浴条件下融化 而是在室温 下自然融化 就会有大量纤维蛋 白析 出 融化后的血 浆如不尽快 输注 血浆 蛋 白将 会 变性 不 稳定 的凝 血 因子也会丧失 活性 输血 医学教 学应 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输血 医学 是一门实践 性很 强 的学 科 在 教学 中应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如血小板在临床上的应用 过去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患者都是输注全血 但 全血 中血 小板 含量低 疗 效 差 从 全血 中分 离制 备 的 浓缩血小板因含量高 对治疗 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 血患者具有 良好疗效 明显优于输注全血 因此 人们 逐渐放弃输全血来治疗血小板减少导致 的出血 后来 发 现手工法制 备 的血 小板 中可 混入 较 多 的 白细 胞 和 红细胞 而且临床应用时需多个供血者的血小板才够 一 个治疗量 可产生 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血无效 如采用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 的血小板则可改善疗效 现在可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供者的血小板 由于其 混入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均得到了 良好的控制 血小板 质量明显提高 且单个供者的血小板就能满足临床需 要 疗效好 由此可以看 出 血小板制剂每一次输注 方式的变革都来源于医疗实践 临床应用过程 中的 需要对输 血医学 提 出 的新 问题 不 断促 进 了输 血 医学 的进步和发展 丰富了输血医学研究的内容 总之 输血医学是一门实践和临床 紧密结合 实 践和理论并重的学科 教学中既应注重学生基础理论 和基本知识的掌握 还应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和训练 收稿日期 2 0 0 4 0 4 1 8 本 文编辑 杨 庆华 上接第 2 8 7页 境污染对生物体造成极大 的影响 污染物影响生物体 活性大 分子 并且 以食物链 方式 危及 人类 健康 通过 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活性物质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