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首记.doc_第1页
中风后遗症首记.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韶关市中医院病历姓名 XX 针推科 XX 床 住 院 号 XXXX 首 次 病 程 记 录XXXXXXX XX:XX 患者XX,X性,XXX岁,因“头晕伴X侧肢体乏力X个月”由门诊拟“中风恢复期”于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入院。病例特点1. 患者于X个前无明显诱因下头晕,伴X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当时于XXX治疗,诊断为“脑梗塞急性期”,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现患者仍偶有头晕,伴X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入院症见:头晕,伴X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神清,纳眠可,二便调。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及其他重大病史。青霉素过敏,否认其他药物、食物过敏史。2. T:XXC,P:XX次/分,R:XX次/分,BP:XXXmmHg。X侧肢体活动受限,X侧肢体肌力约X级,X侧肢体肤温感觉XX,肱二头肌肌腱反射XX,膝、跟腱反射XX。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心肾阳虚)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气虚血瘀型)3.辅助检查:XX辨病辩证依据: 患者XX,病后导致脏腑气机衰减,损伤心肾阳气,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心阳为气血运行、津液流注的动力,故见头晕,伴X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四诊合参,本病当属中医“中风恢复期”范畴,证属心肾阳虚之证。病位在心肾,本虚之证。(心肾阳虚)患者XX,病后导致脏腑气机衰减,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而瘀滞。估见面色淡白,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皆为气虚之证,瘀血内阻,血行缓慢,瘀阻络脉,故可见面色晦滞,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四诊合参,本病当属中医“中风恢复期”范畴,证属气虚血瘀之证。病位在脏腑,本虚标实之证。(气虚血瘀)西医诊断依据:1. XXX,慢性病程。2. 入院症见:头晕,伴X侧肢体乏力,吞咽乏力,神清,纳眠可,二便调。3. X侧肢体活动受限,X侧肢体肌力约X级,X侧肢体肤温感觉XX,肱二头肌肌腱反射XX,膝、跟腱反射XX。4.辅助检查:XX鉴别诊断:本病与脑出血相鉴别,两者均可有头晕头痛伴上肢乏力等症状,而前者一般无外伤史,后者可有外伤史,予头颅CT可鉴别初步诊断:中医:中风后遗症 XXXX证西医:脑梗塞恢复期诊疗计划1. 针推科级护理,低脂饮食。2. 完善各项检查:如三大常规、血生化检查、胸片、B超、心电图及头颅CT等。3. 局部理疗如低频脉冲电、中药熏药、TDP、按摩等。3. 5%GS250ml+舒血宁针2ml*10支 ivgtt 40gtt/M qd 以活血化瘀,5%GS100ml+参麦针100ml ivgtt 40gtt/M qd益气养阴对症治疗。5. 中医以滋阴补阳,熄风开窍为法,方用地黄饮子加减,中药拟下方:生地30 黄芪30 山萸肉12 巴戟天12肉苁蓉12 石斛12 远志10 菖蒲10麦冬10 牛膝10 五味子6 制附子6 4剂 水煎温服 日1剂(心肾阳虚)中医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为法,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中药拟下方: 黄芪35 丹参20 鸡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