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明视眼镜有限公司/培训课 基础知识培训课程 /验光第六章 验 光 屈光检查分主观验光法和客观验光法两种。主观验光法是以被检查者的知觉能力和判断力来选择合适的矫正镜片以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目的的检查方法。包括插片法、散光表法、交叉柱镜检查法、雾视法、两色试验法和针孔法等。客观验光法是依照验光人员利用仪器来判断被检查者屈光不正性质和程度的检查方法。包括视网膜镜检影法、电脑验光仪法、角膜计检查法等。第一节 验光基础知识 一、验光条件的要求 (1)被检眼应平视远视力表5.0行; (2)被检眼角膜顶点至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m,验光室不足5m时,可采用平面镜反射法(2.5m);(3)验光室应宽敞洁净,通风良好;(4)必须使用经检定合格的灯箱视力表、检眼镜片箱。 二、视力与视力表视力表从用途分,有远视力和近视力表两种,从记录方法分,有小数视力表和对数视力表两种。1一分视角一分视角就是人眼视网膜细胞分辩最小物体连线之间的夹角。当外界目标投射在两个受刺激的圆锥体之间,并在这两个受刺激的圆锥体之间,还夹着一个不受刺激的圆锥体时,才有可能将两个刺激点分开,这种能够辨认两个目标撮小视角就是一分视角。通过测算可知,一分视角相当于一个圆锥细胞直径的大小,见图6-1-1。 图6-1-1最小视角(一分视角) 图6-1-2“E”字形与视角的关系2视力表制作视力表的理论依据为一分视角。每个视标都是由5个小方格组成,每个小方格等于设计上的一分视角。视标的线条宽度与空格均为一分视角。若在5m处以5.0这排视标为标准视力,则一分视角的线条宽度,为1.454mm,见图6-1-2。1875年,法国的Monoyer提出采用视用的倒数作为视力的记录方法(见图6-1-3)。1955年,我国屈光专家许广弟教授,设计了与当时通用的国际标准远视力表相对应的标准视力表(见图6-1-4)。1985年,我国的缪天荣教授创造了五分钟制对数视力表(见图6-1-5)。1990年5月1日起,五分制对数远视力表替换了以前的国际视力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使用。图6-1-3国际标准视力表 图6-1-4标准近视力表 图6-1-5对数视力表三、屈光不正性质的判断一般情况下,屈光不正患者的裸眼视力与人眼的屈光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裸眼视力方面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1远近视力均等于5.0者这种情况的患者应考虑为:(1)正视眼;(2)青年人的轻度远视眼;(3)轻度远视散光。因调节力的作用,可将轻度远视眼、轻度远视散光的远视力,调节到正常范围。2.远视力小于5.0,近视力等于5.0这种情况的患者可考虑为:(1)近视眼;(2)由睫状肌痉挛引起的假性近视。3远视力等于5.0,近视力小于5.0。这种情况的患者可考虑为:(1)正视眼的老花眼40岁以后,正视眼的老花眼,远视力正常,视力可达5.0,但看近处时,因调节力减弱,难以满足看近处时所使用调节力的需要,所以近视力低于5.0。(2)青年人的轻、中度远视眼青年人的轻、中度远视眼,视远时,经过调节,视力可达5.0,但看近处时需要更多的调节力,虽然使用了调节力,视力仍然达不到5.0。4远近视力均小于5.0这种情况下患者大多为远视、远视散光或轻度近视散光加老花。四、配镜原则1远视眼的配镜原则远视眼的配镜原则是用最好视力的最高度数的凸(正)球镜片。例:装用镜片视力裸眼4.7(0.5)+0.504.9(0.8)+0.755.0(1.0)+1.005.1(1.2)+1.255.2(1.5)+1.505.2(1.5)+1.755.1(1.2)+2.005.0(1.0)上述情况,正确的选择是+1.50D2近视眼配镜原则近视眼的矫正原则是选择最好视力的最低度数的凹(负)球镜片。例:装用镜片视力裸眼4.3(0.2)-1.004.8(0.6)-1.755.0(1.0)-2.005.1(1.2)-2.255.2(1.5)-2.505.2(1.5)-2.755.2(1.5)在上述情况,正确的选择为-2.25D,如选择-2.50D的矫正镜片,虽然也能看清楚5.2(1.5)行视标。但要比选择-2.25D的透镜多使用0.25D调节。五、视力与矫正镜片的关系近视眼裸眼视力与矫正镜片大体有以下关系,见表6-1,但此表仅供验光时参考。图6-1 近视眼裸眼视力与矫正镜片的关系视力屈光度/D视力屈光度/D4.0(0.1)-2.504.7(0.5)-1.254.3(0.2)-2.004.8(0.6)-1.004.5(0.3)-1.754.9(0.8)-0.504.6(0.4)-1.505.0(1.0)0.00六、屈光不正与眼病的区别裸眼视力不好者,可用小孔镜进行视力测定,裸眼视力较差时,使用1mm的小孔镜,视力很差时,可用0.5mm的小孔镜,见图6-1-6。 1裸眼使用小孔镜后 图6-1-6 小孔镜(1)视力上升,一般为屈光不正,可以矫正。(2)视力无变化或是下降,用眼镜不能矫正,应找眼科大夫检查。2用镜片矫正达不到正常视力的这种情况可在矫正镜片上加入小孔镜继续测定视力如:(1)视力上升,则怀疑矫正有问题,需再次慎重检查;经矫正达不能针孔视力,一般为不规则散光。用Placido角膜计进行检查,确定为不规则散光后,劝其使用隐形眼镜。(2)视力无变化或是下降,除了屈光异常,不规则散光外,另有其他病因,应找眼科大夫检查。 七、双眼的视力平衡调节平衡例如:某人右眼戴-2.00D的镜片,远视力可达5.0(1.0),左眼完全矫正戴-2.50D的镜片,视力为5.2(1.5)。则有:(1)视力平衡 如双眼均戴-2.00D的镜片,可使双眼视力平衡,均为5.0(1.0),但戴用这样的眼镜注视近处目标时,左眼比右眼要多用0.50D的调节力。(2)调节平衡 右眼戴-2.00D的镜片,左眼戴-2.50D的镜片,注视近处目标时,可使双眼使用的调节力相同。因此,当双眼视力不同时,应尽量保持双眼调节平衡状态;在完全矫正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工作性质和舒适程度对镜片度数加以调整,如需要减少镜度时,两眼减少的镜度应当一致。第二节 裸眼及矫正视力检查一、裸眼视力的检查操作步骤(1)遮盖被检者一眼,令其另一眼注视远视力表。(2)由上到下,即由视标大到小,先纵(行)后横(列)依次让被检眼辨认各个视标的方向,并作记录。(3)待到被检眼无法辨认某行视标时,则给被检者一张近视力表,同时询问能看到第几行视标,并作记录。(4) 根据纪录结果,即可对被检眼的屈光状态作出初步性的判断。 (5)重复(1)(4)步骤,对前被遮盖眼进行视力检查。 二、戴原镜的矫正视力检查: (1)用光焦度计对被检查者所戴眼镜的球,柱顶焦度,轴位,光学中心水平距,光学中心垂直互差进行测定。(2)令被检查者戴上原镜,用遮板遮住一只眼,用另一眼看远视力表,按裸眼视力检查方法中的操作,得出该眼此时的矫正视力。(3)按裸眼视力的检查法对另一眼进行矫正视力的检查。 三、裸眼视力检查方法1.右眼分开检查,不检查眼用黑片挡住(注) 用黑片挡住的眼睛绝对不能受到压迫。 如有试镜架即用黑片加入架内。在5米处能看到的最小视力表,可以作为裸眼视力。记录方法:右眼视力=1.0 左眼视力=0.5 Vd=1.0 Vs=0.5 (德语) RV=1.0 LV=0.5 (英语)如5米外看不清0.1视力表时,可以向前走,直到看清0.1视力为止。用能看清视力表0.1的最长距X米,再和5米相比,求出视力。 视力=0.1(例)在3米处能看清0.1视力表时视力等于0.1 =0.06,用此方法可测定0.01的视力。 4如果视力更糟,那么在被检查者的眼前伸出手指头,以测定能数清手指头数的最远距离。 记录方法:右视力=30cm指数 Rv=fingeis at 30cm(英语) Vd=30cmn d (德语)5连指头数也数清的,就在被检查者眼前晃动手臂,看能否判断手在晃动 记录方法:右眼视力=眼前手的晃动(注)手在离眼50公分处左右,上下晃动,如果晃得太急,就可根据感觉到有风判别了。6连手晃动也判断不出来时,便在暗室里,看能否判断有无光感 记录方法:右眼视力=有光感7连光的感觉都没有的时候 记录方法:右眼视力=零 RV=0(英语) Vd=0(德语)四、注意事项 1视力表必须标准(或采用小数视力表,或采用对数视力表)。照明也必须标准,其表面照度不小于400LX。 2测试距离与各级视标大小必须比例匹配,例如:测试距离为5m,那么视力表中1.0(或5.0)的视标应为7.27mm;0.1(或4.0)的视标应为72.7mm。 3被检眼不能眯,应该自然睁开进行测定。 4裸眼视力的标准:辨别0.1-0.4视力表的视标,要求每一个视标(一行中的)都能正确辨别,方算该行视力通过。辨别0.5-0.6视力表视标时,每一行视标中允许有一个看错,仍算该行通过;辨别0.7-1.0视力表视标时,每一行视标中允许有二个看错,仍算该行通过。第三节 客观验光一、 电脑验光仪验光(一) 电脑验光仪的基本原理电脑验光仪是使用红外线光源,通过光学系统采用窄缝成像法,在被检者的视网膜上投影,利用计算机监察系统等进行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该仪器的基本原理包含了焦度计原理、谢纳原理。1.谢纳原理谢纳原理即Scheiner盘原理。Scheiner设计了一个小盘,小盘是一个不透明的薄片,薄片有两个直径约1.00 mm的小孔A和B,两小孔中间距离为24 mm,比瞳孔直径小(见图31)。经过Scheiner盘两束红外光线射入瞳孔区,若被检眼为正视眼,可在视网膜聚焦为单像,若被检眼是近视或远视时,与视网膜不成共轭关系的物体呈现的不是模糊而是双像,分别成像在视网膜前和视网膜后,在视网膜上均为双像(见图32)。电脑验光仪的光学系统即在红外光通路上,有两个相隔距离小于瞳孔直径的针孔,其在视网膜上的成像,通过谢纳原理不难理解。(二) 电脑验光仪的原理和评价 为了保持较大瞳孔,现代电脑验光仪使用红外线光源,即波长为800950 nm的红外光。检测视标和检测光线采用不可见光波,有助于克服测量视标引起的调节。自动他觉验光仪在红外线下,将光标调整到被检眼的视网膜上,完成屈光测定只需0.210s时间,同时红外线被眼内组织吸收比可见光少,经眼底反射光线较多,更有利于屈光介质有中、轻度混浊眼的检测,如玻璃体混浊、高度近视眼、白内障初期等。(三)电脑验光仪验光操作步骤(1)消毒颌托和头靠。(2)调整座椅高度和仪器的高度,使被检者和检查者的位置舒适。(3)指导被检者将下颌放在颌托上,额头贴紧头靠;要求测量过程中被检者保持头位不动,并正视前方;任何头位和眼位的倾斜,都有可能使结果偏差,尤其是散光的轴向和散光度数的偏差。(4)选择测量的项目,通常包括屈光度、角膜曲率。(5)指导被检者正视前方注视验光仪内的光标。(6)通过仪器的监视器来观察右眼的位置,并使用操纵杆前后调焦使图像清晰。上下左右移动操纵杆,当角膜反光点光标位于瞳孔中心,显示屏上环形标志最清晰时迅速按操纵杆的按钮,测量屈光度或角膜曲率,如果选择自动模式,对焦和定中心完成后,仪器自动测量3次。(7)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左眼的屈光度或角膜曲率。(8)如果测量角膜直径,完成步骤3后,通过控制按钮对准角膜鼻侧和颞侧边界,按动操纵杆上面的按钮,测量角膜直径。(9)打印或记录测量结果。(10)电脑验光结果的解读。(四)打印结果分析:RSCA右眼屈光度散光度轴-5.12-0.2550 -5.12D-0.25Dc50S.E.-5.12 屈光度均值-5.12LSCA左眼屈光度散光度轴-4.87-0.25170 -4.87D-0.25Dc170S.E.-5.00 屈光度均值-5.00PD:66 瞳距66mm RDMMA右眼角膜屈光度角膜曲率半径轴H44.007.675水平角膜曲率44.00D7.67mm5V44.257.6495垂直角膜曲率44.25D7.64mm95AVE44.127.66 均值44.12D7.66mm CYL:-0.255角膜散光-0.25Dc 5LDMMA左眼角膜屈光度角膜曲率半径轴H43.877.69 水平角膜曲率43.87D7.6920V44.377.60 垂直角膜曲率44.37D7.60110AVE44.127.65 均值44.12D7.65 CYL:-0.2520角膜散光-0.25Dc 20(五)注意事项(1)令被检者头必须放正,少眨眼,眼调节应尽量松弛;(2)电脑验光测量结果只能作为验光的初始数据,而不能作为最后的处方,需结合主觉验光和试戴的结果。(3)电脑验光时由于存在近感知性调节或器械调节,往往使近视度数偏大,可以把电脑验光的球镜结果适量减少负度数,增加正度数,作为试镜的起点。(4)电脑验光有散光时,球、柱镜正、负符号不同,屈光度相近,应变换散光轴,可按散光键,尽量变成复性散光形式。(5)如果可信度低于80%,需重复测量。如果测量过程中,几次测量结果相互偏差较大时,需重复测量,选三次最接近数值。(6)由于各种验光仪品牌规格、型号繁多,特性各异,在操作使用前应按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程序进行操作;(7)电脑验光仪也是一种计量仪器,故也应先送检,再使用;(8)保持仪器的清洁,防震,发现故障或错误,立即进行维修;(9)测量过程中,显示屏上出现“E”或“ERROR”的字样,说明所显示的测量数据的置信度小于70%,经常由被检眼的不规则散光,白内障或眨眼造成;显示“AAA”即因被检眼移动眼位或瞳孔过小而无法测定;显示“OOO”或“OUT”则说明被检眼屈光度超过检测范围。(10)如被检者已作过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应在电脑屏上选择“IOL”项。(六)相关知识1概述电脑验光仪起源于美国,由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发明制作用于检查宇航员视力,1974年获美国最佳100项工业产品之一的称号,改为民用。它是集光、机、电、计算机于一身的高科技产品,对验光设备的划时代革新,美国最早的电脑验光仪品牌有博士伦、爱克迪6600、AO、地奥邦及汉弗莱等,后来居上者为日本。70年代后5年,日本拓普康、尼康、尼德克、佳能、多美、新日本、贵兰都精工等公司推出的多种型号的电脑验光仪图6-6-1 双目电脑验光仪抢占了我国大部分电脑验光市场,目前的验光仪不仅有台式,而且还有手提便携式(如尼康Retinomax)及双目电脑验光仪(如贵兰都精工WV-500),不仅能在大范围内(S:-25D+22D,C:08D)进行屈光测定,而且还可对其角膜曲率半径、瞳距、角膜直径进行测定,最小测量瞳孔已达2.0mm,测量时间已少至0.005s/次。2简单原理各类电脑验光的工作原理不外乎3种,即谢纳原理、焦度原理和检影镜原理。所谓谢纳原理就是将二束红光射入被检眼瞳孔区,若被检眼为 图6-6-2 谢纳光学原理示图正视眼,则可在视网膜上成一单像,若在被检眼视网膜前或后成像,均为双像(见图6-6-2)。 此时电脑中的监察系统即令伺服电机带动光学镜片组移动位置,以改变二束红外入射光的聚散度,使被检眼视网膜上获得的单一像,这一工作原理的关键是在入射红外光的通路上,有两个相隔距离小于瞳孔直径的针孔。焦度计原理是根据牛顿公式,通过被检眼的屈光不正所需补偿的镜度与电脑中的可移动透镜的位移量成线性关系的原理,在被检眼视网膜上获得清晰的像,即利用计算机监察系统对被检眼视网膜的监察驱动可移动透镜进行被检眼屈光状态所需的透 图6-6-3 焦度计光学原理示意图镜位移,从而达到测定被检眼屈光状态的目的(图6-5-3)。该法又称图像分析法。 检影镜原理:以此种原理设计的验光仪由三部分组成:检影镜,跟踪和调整装置,以及光信号接收记录装置。其关键在于红外光源由不同的M、N组成,光信号接受器也由不同的M、N组成,当被检眼为屈光不正时,光信号接受器中M、N所成之像(即视网膜反射像)不能重合,只有当调整了裂隙的前后位置(图6-6-4)才能获得清晰重合的像。图6-6-4 检影镜光学原理图二、检影验光(一)检影验光简介 检影全称视网膜检影(retinoscopy或skiascopy)。检影验光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发现。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时,无意间发现一种由眼底反射出来,并有特殊运动的光。经过研究,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用于临床。1884年Smith建议使用检影(shadow test)一词。1881年由Parent提出了视网膜检影一词。顾名思义,视网膜检影实际上是利用光线经过视网膜反射后形成影像的明暗及运动规律来判断屈光状态的一种验光方法。(二)学习目标 在基本了解检影原理的基础上基本掌握映光四要素,能使用检影镜和检影验光的基本手法对被检眼的近视眼、远视眼(初级验光员)及散光眼(中级验光员)的量进行客观测定(三)操作步骤1.使用工具检影镜、试镜片箱、远处注视的目标(如小红灯)2.环境要求必须有使被检者双眼能注视无限远的无反射光的暗室3.操作步骤4.操作前准备(1)检查者与被检者相对而坐。(2)调节座椅高度,使检查者与被检者的视轴在同一水平面内且其夹角不得大于15。(3)确定检影距离。(4)检查者与被检者的眼调节应尽量放松,除要求被检者双眼注视5M以远的小红灯目标外,两人的双眼在检影的全过程中要做到自然睁开,不要眯,更不能闭。(5)调节试戴架使其在被检者脸前的位置:瞳孔中心分别对准试镜架两镜圈的几何中心;试镜架至被检眼角膜顶点距离约12mm;试镜架镜平面与镜腿的夹角为80左右。5.检影(1)一手持检影镜在眼检影的前方,使检查者视轴恰对准检影镜的观察孔。(2)开启电源,使点(带)状光束射入被检眼瞳孔区(3)转动眼前的检影镜,观察被检眼各子午线上的视网膜反射映光的动向、亮度、速度和形状(起始时至少在水平、垂直、45、135四个方向上观察映光要素)。(4)凡见映光顺动,即在被检眼前加置正性球面试镜片;凡见映光逆动,即加置负球面试镜片,并不断增加试镜片的顶焦度,直至映光不动、最亮和最圆为止。(5)若在检影过程中,在某子午线上的映光已呈不动状,而与之垂直的子午线上仍显逆动状(或顺动状),则应加置负柱镜(或正柱镜)试镜处,其轴放在光带(或椭圆长半径)的子午线上,并不断增加其顶焦度,直到此子午线上的映光呈不动状为止。若用带状光检影镜检影,则拟加置负球镜(或正球镜)试镜片,并不断增加其顶焦度,直至此子午线上的映光呈不动状为止。(6)若被检眼为高度屈光不正,可将推板开关推至顶端作汇聚入射光检影。若此时映光的顺动,则加置负球镜试镜片中和之。6.记下检影结果()试镜架上的试镜片的全部顶焦度再加上检影距离的倒数既是检影的结果。如试镜架上的试镜片顶焦度为-3.00-1.00180,检影距离为0.67m,则检影结果应为:-3.00-1.00180 -1.50,即:-4.50-1.00180(四)注意事项1.被检眼在检影过程中应使眼调节尽量松驰,故必须做到:(1)始终注视5 m以远的目标小红灯;(2)始终不要眯眼,并正常眨眼2.检查者在检影过程中也应使眼调节尽量松驰,必须做到:始终双眼睁开,不要闭一眼,用另一眼观察;3.为使检影结果误差最小,必须做到:(1)在检影过程中检影距离应始终保持同一,如要采用0.67 m,就一直是0.67 m,直到检影结束;(2)被检眼与检查眼的视轴夹角应尽量的小,以不大于15为宜;(3)检查者若有屈光不正,应予完全矫正;(4)在检影过程中,检影环境应较暗,从而提高其亮度对比,无多余光源及反射光,以减少干扰。4.带状检影镜检影(1)入射光带应位于各子午线上,而移动检影镜的方向始终应在与入射光带呈垂直的子午线上。例:入射光带置于45,则移动检影镜的方向应在135。(2)仅需观察映光的动向、速率和亮度(3)用入射光带来定被检眼散光的轴位(用点状检影镜检影时是用圆柱透镜试镜片的轴位来定被检眼散光轴位的)(4)在计算被检眼屈光顶焦度时,应以第一次某子午线映光呈不动状时加置的试镜片顶焦度加工工作距离焦度作为被检眼的近视(或远视)屈光不正度数,当第二次使垂直映光呈不动时所加置的球面试镜片顶焦度与第一次加置,球面试镜片顶焦度之差即为被检眼的散光度数。其轴位也在第一次映光呈不动状时的子午线上。第四节 主观验光一、插片验光法(一)试镜片箱1.概述试镜片箱是验光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试镜片箱内,装有各种验光方法所需的镜片。箱内的各种镜片的顶焦度,光学中心,三棱镜度,都应该是非常标准的,也就是说它的误差要比眼用镜片小得多,这样,才能为验光师获得准确的验光结论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所以它是测量屈光不正的基准。2.试镜片箱内各类镜片及其用途(1)正负球面透镜片(D.S)正球面透镜:(+D.S)范围+0.12.+20.00D.数量各顶焦度2片,共约34对,68片。递量+1.00,为+0.12D;+1.00D+4.00为+0.25;+4.00+6.00.为+0.50D;+6.00+12.00为+1.00D;+12.00+20.00为+2.00D。用途矫正远视屈光不正和老视,在中和法中中和负球面透镜。负球面透镜片:(-D.S.)范围-0.12-20.00D。数量各顶焦度2片,共约34对,68片。递量-1.00,为-0.12D;-1.00D-4.00为-0.25;-4.00-6.00.为-0.50D;-6.00-12.00为-1.00D;-12.00-20.00为-2.00D。用途矫正近视屈光不正,在中和法中中和正球面透镜。(2)正负柱面透镜片(+D.C.)正柱面透镜片:(+D.C.)范围+0.12D+6.00D。数量各顶焦度2片,共24对48片。递量+0.12+1.00为+0.12;+1.00D+4.00D为+0.25;+4.00+6.00为+0.50D。用途矫正远视性散光屈光不正,在中和法中中和负柱面透镜。负柱面透镜片:(-D.C.)范围-0.12D-6.00D。数量各顶焦度2片,共24对48片。递量-0.12-1.00为-0.12;-1.00D-4.00D为-0.25;-4.00-6.00为-0.50D。用途矫正远视性散光屈光不正,在中和法中中和负柱面透镜。(3)三棱镜(P.)单位为范围0.5010。数量14片。递量6,为2。用途移心,眼肌操练及测定集合力,矫正斜视,隐斜视。(4)马氏杆片:为透明玻璃圆柱状的细杆排列而成,用于对斜视,隐斜视的定量分析。(5)双三棱镜片:系两个等量的底相对的三棱镜所组成,主要用于对回转性斜视的定量分析(6)交叉柱镜片:由两个项焦度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且轴位互相垂直的柱镜片组成,用于对球柱镜度及其轴位的精调。其镜柄装在与两轴分别为45的方位上。(7)红、绿色片及钻蓝色片:主要用于精调球面镜度。(8)裂隙片:在不透明的圆片直径上有一条宽度为0.5(0.75)mm或1.0mm裂隙的片,用于散光屈光不正的镜度与轴度与轴位的测定。(9)针孔片:在不透明圆片中心有一个直径为0.5mm或1.0mm小孔的片,主要用于鉴别被检眼是否存在屈光不正。(10)十字线片:在透明的平光圆片上刻有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刻线,用于寻找被检查瞳孔中心位置及测量瞳距。(11)遮片:黑片圆片,遮盖非检眼用。(12)磨沙片:用于无晶体眼试镜。(13)平光片:识别伪盲用。(二)验光步骤1.检查前准备(1)受检者先客观进行检查(用电脑)(2)受检者测好瞳距2.调整(1)坐姿调整(2)水平调整(3)镜眼距调整(4)瞳距调整3.遮盖左眼4.单眼裸眼视力检查5.确定球镜6.确定无散光7.确定轴向8.确定散光度数9.确定球柱替代10.视力确认11.左视亦作同样检查(重复步骤4-10)12.双眼平衡13.试戴:调整(根据实际配戴情况微调)插片验光经过上述步骤,可得出准确的结果,对无散光者,可得出准确的结果,对无散光者,可免去6-9步骤。可查出准确度数。验光应达到完全矫正,在开放处方配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微调。(三)验光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1.两眼要分开检查,一般先查右眼,后查左眼,不查暂时用黑片遮住;2.更换镜片后,眼镜要有稍长时间的适应对程3.提醒被检查者在整个试片过程中,不能眯眼4.若用综合验光仪进行试片的操作,那么最后必须用试镜架试戴。5.无论是在试片前,还是在试戴时,试镜架必须戴在被检查者眼角膜顶前12mm处,其镜圈几何中心分别对准双眼瞳孔中心,而镜面与镜腿间的夹角为80 左右。6.换片级距:尽可能小一些,尤其是当矫正远视力已达到0.7以上时只能加-0.25D.S./次。7.对远视性屈光不正的被检眼,必须遵循如下换片规则,即“先放上后取下”,先放上所需加置的正性镜片再取下原有的镜片,在整个试片过程中,被检眼前一定不能出现“无片状态”。8.戴镜镜度规则近视性屈光不正眼所戴镜度应是最佳视力的最低镜度。远视性屈光不正眼所戴镜度应是最佳视力的最高镜度。9.在试片时是两眼分别,对不试片的眼必须用黑片遮盖。二、两色试验1.两色试验的原理 由于光的波长不同,可产生各种颜色感觉。白光如日光通过透镜后可散开为七种不同的颜色光,此种现象谓“色散”。这表明白光系由七种不同色光混合而成。不同色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等,但进入较密介质中则速度各异。红色光波长长、折射率小、速度最快;而紫色光波长短、折射率大、速度最慢,故其分别结焦于光轴上不同点,红色光焦点最远,蓝色光焦点则最近这种在轴上成像的位置叫做轴上色像差。两色试验广泛用于球面屈光不正和散光最小弥散圈位置的检查。由于日常白光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各种色光将成像于不同位置(见图6-3-1);图6-3-1 两色试验原理 (1)黄光成像于视网膜上,所以,正视眼看黄光最清楚;(2)红光成像于视网膜前且离视网膜最近,近视眼看红光最清楚;(3)绿光成像于视网膜后且离视网膜最近,远视眼看绿光最清楚。2两色试验的应用以两色试验的红绿视标为例,见图6-3-2。在5m远处看视标,如:(1)红色背景和绿色背景上的圆球看得同样清楚,则可判定为正视眼。(2)感觉红色背景比绿色背景上的圆环看得鲜明,则 为近视眼,应加凹透镜片,使红色背景上的圆环看得同样清楚为止。 图6-3-2两色视标(3)感觉绿色背景上的圆环看得鲜明,则可判定为远视眼。应在眼前加凸透镜片,使红色背景和绿色背景上的圆环看得同样清楚为止。3.注意事项1.色觉异常患者慎用,如红绿视标分置左右,可令其从左看到右或相反,而并非看红绿部分2.照度至少在200Lux以上,且保持恒定。因视觉细胞在不同亮度下对各单色光敏感度不同。如在标准光源下锥体细胞最高视敏度波长是555nm(接近黄色的黄绿光)如果亮度渐弱,则锥体细胞对光线敏感的波长渐向短波方向移动,双色试验结果就将有差异。3.青少年由于调节处于不稳定状态,要慎重分析该试验结果。4.某些病人对此检查不敏感,总是倾向于选择红色或绿色部分,可放弃双色检查。5.如红、绿双色视标缺如,可代之红绿滤光片交替置于矫正试镜片前,但红、绿两种色光互补性能必须良好。 注:视力表的照明强度、验光室照明强弱会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三、雾视验光法1.操作步骤(1)用客观验光法(检影或电脑自动验光仪)测出被测眼的基本的屈光度,在双眼前加上这一屈光度的镜片。(2)先检查右眼,将左眼加黑片。(3)在右眼基本屈光度的基础上,加减球镜度数,使右眼达到最佳视敏度,此时,在部分的被测眼可以达到0.8以上。然后逐渐加上正镜片,使该眼雾视。每次+0.25D,直到视力下降到0.2或大致看清0.2。如果是近视眼,也可以每次减少-0.25D,直至视力下降至0.2。(4)此时右眼已经基本雾视,加黑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左眼雾视。(5)左右眼完成单眼雾视的基础上,再作双眼雾视。方法是去除黑片,要求双眼注视并努力看清0.2的视标,310分钟。(6)若在雾视过程中被测眼逐渐清晰分辨雾视视视标,则可对双眼酌情递增0.25D0.50D雾视透镜,使双眼处于大致看清0.2视标的状态。2.注意事项(1)雾视法的原则是使被测眼处于“人工近视状态”,即使物像聚集于视网膜前。如果有散光,则2条焦线也必须在视网膜前。但不是使用任意镜度的正透镜,也不能对所有的被测眼采用同样镜度的雾视透镜。已知在雾视过度的情况下,由于被测眼没有注视目标,缺乏将注视目标看清楚的努力,则反而产生刺激性的调节。(2)调节是双眼同步的,在单眼被遮盖的情况下,雾视眼的调节松弛会受阻碍,因此需进行左右眼轮换充分的雾视镜度,和双眼雾视,才能使双眼充分松弛。(3)采用镜片箱进行雾视法时,须遵循“先加后换”的原则,即先加上新雾视透镜再撤去原雾视透镜,避免在间隔时失去雾视效果。采用综合验光仪改变雾视镜度时,操作比较简便。(4)采用雾视法缓解被测眼的调节张力,不如睫状肌麻痹剂来得彻底可靠。(5)如果被检眼有较在的散光时,客观验光法所得出的散光的轴位和镜度是否可靠,对于雾视法的效果有一定影响。(6)雾视镜片的度数应保持远视力4.0(0.1)左右,如度数过高雾视作用弱。(7)注视远处视力表4.0(0.1)视标20min左右,使调节力松弛。3雾视法的优缺点(1)优点:可在不使用麻痹剂的情况下消除调节,特别适合于不能使用麻痹剂的(如青光眼等)远视或远视散光患者(2)缺点:此法较费时间,对调节力较强的青年人,较难确定其球镜度数。因此,年轻人的远视眼、应散瞳验光为好。4.相关知识(1)定义:采用光学镜片使平行光线入射被测眼后,焦点或焦线转移到视网膜前方,从而缓解眼的调节张力的方法称为雾视法。(2)屈光不正眼的调节张力 A远视眼在看远时,由于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可诱使调节。在看近时需要进一步的调节。久之则产生一定量的调节张力,即使在导致调节的因素去除后,该调节力在短时间内还不能松驰。B近视眼在看远时,由于物像落在视网膜前后,因调节可使物像更模糊,故近视眼在看远时不能调节。但是,近视眼在戴上充分矫正的负透镜时,则在看近时须会出大致与正视眼看近时相应的调节。即使停止近读作业,调节张力在短时间内还是不能松弛。(3)雾视法的实施分析A屈光不正眼的调节张力,因其难以定量且活跃多变,故对眼的屈光定量分析构成干扰。通常使近视眼的测定结果偏深,远视眼的结果偏浅。B实施雾视法时,通过镜片使平行光线聚集于视网膜前方,形成“人工近视”,此时注视眼理论上不能调节,因为调节可以使近视程度进一步加深,导致视标的清晰度下降。为了看清远视标,注视眼被迫逐步放松原有的调节张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调节张力对屈光测定的干扰。四、散光表与裂隙片的应用1.操作程序(1)用散光表测试被检眼的规则性散光度及轴位。前提:一般在矫正视力达到小数视力0.7时,即可使用散光表的操作,进行,有无散光,散光度数及轴位的测定。A令被检眼注视远处散光表,同时问:散光表中的一条条辐射线的深浅,浓淡是否均匀一致?如答:均匀,无深浅,浓淡之分。则判断:被检眼无散光,如答:不均匀,有深有浅,则判断:有散光。B对无散光的被检眼可继续进行球面镜的插片验光工作。对有散光的被检眼,此时应该继续提问:请指出散光表中哪一条(或几条)放射线最深,最浓?若答:3、9点钟放射线最浓最深。则可判断:被检眼的散光轴位在6、12点方向上C加置散光试镜片-0.590于被检眼前,再问:散光表上的放射线还有深浅浓淡吗?若答:没有深浅了。则可判断:此时被检眼的散光屈光不正已被矫正,即:-0.50散光,轴位在90方向上。若答:仍有深浅,最深的仍是3、6点方向。则可判断:此时被检眼还存在未被中和的散光,应继续加深散光度。D改置柱镜试镜片-1.0090于被检眼前,再问:散光表上的放射线还有深浅浓淡吗?若答:均匀了,则可判断:此时被检眼的散光已被完全矫正,其散光屈光不正为-1.00D.C.,轴位在90散光测试程序结束若答:还有深浅,则可判断:被检时仍有未被中和的散光存在,要加深散光度。E.改置更深的柱镜式镜片,直至被检者答放射线均匀无浓淡了为止。(2)远用裂隙片测定被检眼的散光度和轴位前提:在矫正视力达到0.7时即可进行裂隙片测定。A遮住一眼,在另一眼前加一裂隙片,并令裂隙片测定。B边转动裂隙片从0到180边问,在转动过程中视力表是否有时清晰些,有时模糊些。若答:无,则可判断,被检眼无散光屈光不正。若答:有时清晰或有时模糊,则继续问:(同时边转动裂隙片),请告知最清晰位。C若被告之最清晰位在75时,即裂隙所指方向,此时在眼前先加置正球镜片,若称更模糊,再换至置负球镜片,并逐渐加深镜度使视力逐渐提高,达到最达止(若可能到1.0最好)。并记下此时所加负球试镜的顶焦度(如:-0.50D.S.)。D然后去除加置的负球镜片,再转动裂隙至165方向上,此时被检者必称视力最模糊E先加置正球面试片,若称更模糊,再改置负球试镜片,并逐渐加深镜度,使视力逐渐提高,最好能直至1.0止,若此时所加镜度若为-1.50D.S.,则可知该眼的屈光不正为-0.50/-1.00752.注意事项(1)应用散光表测定散光度数及轴位的方法有其局限性,因为在操作时是将被检眼视力矫正或提高到0.7后才令被检眼看散光表的,所以高度的散光屈光不正患者,尤其是散光度数与近视度数相相近时,用此法更难取得良好效果。(2)用散光表所能测定的散光仅指规则散光。(3)由于被检者观察所见散光表上的清晰位与被检者眼球中真正存在的清晰位正好是左右相反且对称,所以当被检查者观查到的散光表上的清晰位与被检者真正存在的清晰位就为180-15=165,由此可知,加置的散光视镜片的轴位应与165垂直即75方向上,而不是与15垂直的105方向上(散光轴为何与清晰位方向垂直,详见本单元相关知识)(4)散光表所能确定的轴位方向是概略的,不甚精确,这是由散光表本身的结构不够精确造成的。(5)裂隙片测试散光片度数及轴位时,是分别写下清晰位及模糊痊上的散光度数,然后再运用光学十字示图求出被检眼的屈光不正中的球镜、柱镜及轴位等参数,如:清晰位为30,散光度为-1.50D.C.,模糊位一定在120,散光度为-2.50D.C.,即-1.50D.C120-2.50D.C30所以该被检眼的屈光不正应为:-1.50D.S./-1.00D.C.30(6)裂隙片测试散光时,必须分别在清晰位、模糊位先加置正球试镜片,待得知模糊后,现改置负球试镜片,以免将混合散光中两子午线上的正负散光度绝对值相仿时的这种屈光状态误判为无散光(7)用裂隙片非但能对规则散光作测定,对圆锥角膜剪动的散光轴位也能较满意确定,但对小瞳状态下的浅度的远视散光的轴位确定就较困难。3.相关知识(1)散光表散光表的式样较多,但总起来说可分为固定式与活动式两大类,固定式已介绍过,最简单的活动式是在一刻度盘的上面再以刻刻度盘的圆心为圆心装上一个可转动之圆盘,在圆盘上划有两互相垂直的直径,且在一条直径的一顶端两边划两短线,使它们与该直径的顶端均成约30夹角(见图6-3-3)不论固定式还是活动式,它们的角度刻度最好与通常之TABO轴向标示法或试光镜架刻度相反,即角度随顺时针方向的变化而从0180。活动式较固定式为好,因为它可以通过微调以得到更准确的散光轴位(见图6-3-3)是最简单的一种活动式散光表,它的使用原则与固定式散光表一样,只须注意:A必须将带两短线的长线对准患者说的清晰位; 图6-3-3 简单活动散光表B加问:此时两条短线哪一条较清晰?如答一样清(或糊)则轴位已准。如答:某一短线较清晰,则判断,原轴位不准,必须调整:将活动盘向模糊短线一边转动若干度(如35)散光表的光表的测试原理由眼镜光学可知:C 柱镜(散光)轴位与其焦线平行,如焦线在水平方向,轴位也在水平向;D 镜轴(散光轴)与柱镜屈光力(散光力)所在的方向互相垂直,如:轴在水平向,则力在垂直;E 当互相垂直的两子午线的曲率不同,并且能当平等光线入射曲率不尽相同的曲面时,若该曲面上的对入身的平行光线屈折出射后形成互相垂直的前后两焦线,这个由光线的汇聚和发散所形成的锥体称为史氏光锥(见图6-3-4)图6-3-4 史氏光锥由图可知,球柱面透H-V的水平曲线H大于垂直V,当平行光从透镜的左方入射,通过H-V透镜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屈光力的屈折在透镜的右方形成一系列的像。其中最清晰是前后两条互相垂直的焦线,还有一系列长半径在垂直方向上的椭圆,一系列长半径在水平方向上的椭圆以及一个处于中国位置的最小弥散圈。在这里我们应该记住这些像之间的相互位置。假如目标是由点构成的十字线,见图6-3-5a,通过一单纯性近视散光为-1.00180的患眼,在视网膜上和视网膜前分别成为两条互相垂直的焦线,垂直在视网膜上。根据史氏光锥的原理,视标十字线被垂直向拉长而成为一条宽而模糊不清的水平线,见图6-3-5b,而垂直线因每点也被垂直向拉长而垂直重叠变得黑且清晰,这是因为直线由无数点排列组成,每个点通过患眼会形成一个史氏光锥,因此该患眼在观察散光表时,感觉到垂直方向上的线特别粗且色浓,于是就不难得出加散光镜片,其轴位在水平方向上的结论了。图6-3-5 轴在水平向的散光眼所观察的目标和所成之像(2)裂隙片A裂隙片的裂缝宽度所谓裂隙片就是在不透明的金属或塑料圆片的直径上开一条槽,然后安装试镜片框中。裂隙片的裂缝宽度有0.5mm,也有0.75mm,1.0mm,1.5mm和2.0mm等四种。若宽度小于0.5mm(也有说0.75mm),在转动裂隙片时,非但不易对准被检眼的视轴,而且还会因缝太狭而过多的阻挡光线的通过,使视力表的对比度降低,从而不易辨别哪个方向(子午线)最清晰;若裂缝大于2mm宽,则又与人眼瞳孔的直径相近,那么裂隙片就失去了阻断与裂缝所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光线的能力,因而也就不成为裂隙片了,所以裂隙片的宽度以0.5mm为宜(也有说为1mm的)。B原理由于裂隙片的裂缝宽度仅为0.51.0mm,相当于针孔片上小孔的直径,所以列隙片兼有针孔增加焦深的作用,只是还具有方向性。如:放置的裂隙片兼有针孔增加焦深的作用,只是还具有方向性。如:放置的裂隙片的裂隙缝位于垂直方向,那么对于水平的光线就起着针孔的作用。若以单纯性近散-1.00180的散光眼为例,在注视力表时,由于后焦线位于其视网膜上,所以视标都在垂直方向被拉长,使横向开口的视标均无法判断。当在该眼前放置一块裂隙片,且使裂隙位于水平方向时,对垂直方向有针孔片的作用,从而看清视标,使视力上升。例与法则:一被检眼为复性近视散光,当在其前加置一裂隙片,旋转到裂隙位于165时,被检者称最清晰,远视力约0.6,在前面又加-1.00D.S.后,远视力即达到1.0;取下-1.00D.S.,远视力也达1.0,由此可知该眼的屈光不正以下两个散光组成,即:-1.0075也即:-1.00/-0.50165。 五、交叉柱镜检查法1交叉柱镜的构造(1)交叉柱镜是由两个屈光度相等,符号相反,镜轴互相垂直并重叠的柱镜组成的,见图6-3-6。图6-3-6 交叉柱镜组成0.25D的交叉柱镜是由+0.25D和-0.25D的柱镜重叠而成的,即+0.25DC180-0.25DC90转化球柱透镜为+0.25DS-0.50DC90或-0.25DS+0.50DC180。0.50D的交叉柱镜是由+0.50D和-0.50D重叠而成的,即 +0.50DC180-0.50DC90。转化球柱透镜为+0.50DS-1.00DC90或-0.50DS+1.00DC180。2交叉柱镜的使用常用的交叉柱镜有0.25D和0.50D两种(见图6-3-7)。屈光度一般标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训文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火灾逃生知识培训课件
- 桶装纯净水知识培训
- 2025年面试技巧与题库解析企业产品经理岗位招聘备考宝典
- 2025年大数据工程师招考笔试练习题及解析手册
- 2025年家庭照护者、健康照护师岗位专业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5年外贸业务专员高级英语面试题解析
- 2025年教育心理学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湖南省衡阳市重点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篮球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壁挂炉购销合同-合同范本
- 陈腐垃圾施工方案
- 渤海大学《软件工程》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税务会计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4年
- ICD-10疾病编码完整版
- 消防设备设施操作讲解培训讲课文档
- 内分泌科医疗管理制度
- 临床开展十二项细胞因子检测临床意义
- FlowmasterV7中文技术手册
- 房屋承包出租合同
- 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