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0912的工程测量复习内容.doc_第1页
路桥0912的工程测量复习内容.doc_第2页
路桥0912的工程测量复习内容.doc_第3页
路桥0912的工程测量复习内容.doc_第4页
路桥0912的工程测量复习内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测量复习题(参考)填空、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考查教材基本概念的知识点,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如下例子: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考查10道题,每题1空格)1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处处与水准面正交的铅垂线。2 野外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3 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坐标北方向和磁子午线方向。4 象限角的取值范围是:0-90。5 经纬仪安置通常包括整平和 对中 。6 水准路线按布设形式可以分为闭合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 和水准支线。7 等高线的种类有_首曲线_、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四种。8 地面点的位置通常用平面坐标和 高程 表示。9 单导线的布设形式有_附合导线_、闭合导线和支导线。10 水准测量中常用的两种检核方法是 双面尺法 和变更仪器高法。11 在球面上用地理坐标表示点的平面坐标时,地面点的位置通常用 直角坐标 表示。12 水准仪主要由基座、水准器和 望远镜 三部分构成。13水准测量时对某一水准尺进行观测时的基本步骤是粗平、瞄准、_精平_和读数。14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_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步_和步步有检核。15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大地水准面 的铅垂距离。16 水准测量时对前后视距的要求是 尽量相等 。17 经纬仪用测回法进行水平角观测时,某一方向上盘左读数和盘右读数的关系是 相等 。18 经纬仪十字丝板上的上丝和下丝主要是在测量 视距 时使用。19 光电测距仪按照测量时间的方式可以分为 相位式 和脉冲式测距仪。20 当用视距测量方法进行倾斜距离测量时需要读取上下丝读数和 竖盘读数 。21 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对大地水准面采用一个规则的数学曲面进行表示,这个数学曲面称为参考椭圆。22 光电测距仪按照测定时间的方式可以分为相位式测距仪和 脉冲式测距 23地面点的位置通常用_直角坐标_和高程表示。24 直线定向是 确定一条直线与一基本方向之间的水平角。25 水准仪是指能够提供 一条水平视线 的仪器。26 经纬仪测回法测量垂直角时盘左盘右读数的理论关系是 相差180 。27水准测量中为了进行测站高程检核,往往在一测站需要测量和计算两个高差,通常采用的两种检核方法是双面尺法和_变仪高法_。28.用经纬仪观测竖直角,盘左读数为921812,盘右读数为2674124则该仪器指标差为 -12 ,竖直角为 -2 18 18 。(经纬仪为顺时针注记)29.在水准测量中尺垫的作用是 防止水准尺下沉和高程传递的转点上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考查15道题)1. 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 )。A 180 B 0 C 90 D 2702. 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D )。A 5 m B 0.1 mm C 5 cm D 50 cm 3. 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C )。A 高差测量 B 距离测量 C 导线测量 D 角度测量4. 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 )。A 220 B 40 C 南西50 D 南西405.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A )。A 总为0 B 与路线形状有关 C 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D 由路线中任两点确定6. 点的地理坐标中,平面位置是用( A )表达的。A 直角坐标 B 经纬度 C 距离和方位角 D 高程7. 以下哪一项是导线测量中必须进行的外业工作。(A )A 测水平角 B 测高差 C 测气压 D 测垂直角8.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B )的铅垂距离。A 坐标原点 B 大地水准面 C 任意水准面 D 赤道面9如图所示支导线,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160,转折角如图,则CD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B )100301303010030DCBAA40 B50 C60 D7010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 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B 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B、C、D、E五级C 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D 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11根据两点坐标计算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的计算称为(D )A 坐标正算; B 导线计算;C 前方交会; D 坐标反算12. 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相关参数将其在实地标定出来的工作是(B )A 导线测量; B 测设; C 图根控制测量; D 采区测量;13.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B )。A 法线 B 铅垂线 C 经线 D 任意直线14. 1:1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C )。A 1 m B 1 cm C 10 cm D 0.1 mm15. 经纬仪不能直接用于测量(A )。A 点的坐标 B 水平角 C 垂直角 D 视距16. 已知某直线的方位角为160,则其象限角为(C )。A 20 B 160 C南东20 D南西11017.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B )A 反号平均分配 B 按角度大小成比例反号分配 C 任意分配 D 分配给最大角18. 分别在两个已知点向未知点观测,测量两个水平角后计算未知点坐标的方法是( B )。A 导线测量 B 侧方交会 C 后方交会 D前方交会19. 任意两点之间的高差与起算水准面的关系是( A )。A 不随起算面而变化 B 随起算面变化 C 总等于绝对高程 D 无法确定20用水准测量法测定A、B两点的高差,从A到B共设了两个测站,第一测站后尺中丝读数为1234,前尺中丝读数1470,第二测站后尺中丝读数1430,前尺中丝读数0728,则A、B两点高差为( C )米。A-0.938-0.466 0.466 0.93821已知A点坐标为(12345.7,437.8),B点坐标为(12322.2,461.3),则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D )。A45 315 225 13522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要求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是为了(D )。A 消除或减弱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旋转轴误差影响B 消除或减弱仪器升沉误差的影响C 消除或减弱标尺分划误差的影响D 消除或减弱仪器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的误差影响23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B )。A. 等高线平距 B.等高距 C基本等高距 等高线间隔24下面关于高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 高程是地面点和水准原点间的高差B 高程是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C 高程是地面点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D 高程是地面点到平均海水面的距离25. 1:10000地形图上一段1.23cm线段对应的实地距离是(B )。A 1230 m B 123 m C 12.3 m D 1.23m 26. 经度和纬度用于表示点的(A )。A 地理坐标 B 直角坐标 C 高程 D高差27. 水准测量时在后视点A上的读数为1.456,在前视点B上的读数为1.212,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为( D )。A 2.668m B 1.456m C 0.244 m D 0.244m28. 已知线段AB方位角为220,则线段BA的方位角为(B )A 220 B 40 C 50 D 13029. 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30. 闭合导线在X轴上的坐标增量闭合差(C )。A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B 与导线形状有关 C总为0 D 由路线中两点确定31. 测量工作主要包括测角、测距和测( A )。A 高差 B 方位角 C 等高线 D 地貌32. 已知某直线的象限角为北西30,则其坐标方位角为( B )。A 30 B 330 C 150 D 21033. 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是(A )。A 反号按距离成比例分配 B 平均分配 C 随意分配 D 同号按距离成比例分配34. 通常所说的海拔高指的是点的(A )。A 相对高程 B 高差 C 高度 D绝对高程35下面关于铅垂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A 铅垂线总是垂直于大地水准面B 铅垂线总是指向地球中心C 铅垂线总是互相平行D 铅垂线就是椭球的法线36. 大地水准面是通过( C )的水准面。A 赤道 B 地球椭球面 C 平均海水面 D 中央子午线37. 导线计算中所使用的距离应该是( C )。A 任意距离均可 B 倾斜距离 C水平距离 D 大地水准面上的距离38地面两点A、B的坐标分别为A(1256.234,362.473),B(1246.124,352.233),则A、B间的水平距离为( A )mA14.390207.070103.535 4.51139.水准管轴是 ( D )。A 过零点和球面中心的连线B 过水准管零点的法线C 过水准管零点的切线D 水准气泡中点的切线40.我国位于北半球,x坐标都为正,y坐标有正有负,为避免Y坐标出现负值,故将投影带的坐标原点( C )。A 东移500 KMB 西移500 KM C 南移500KMD北移500 KM41.下列图示中,C )为测量坐标系。 x y x y II I II I IV I IV I y x y x III IV III IV III II III II A B C D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考查5题)如:1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距离测量中误差。( )2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是以往测高差的符号为准。( )四、计算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考查4题)1、一般应用题:重点考查课间实验所学的测量数据处理。如例1.在某测站上用微倾式S3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员观测得读数如图所示,试将这些数据填入下表中,并进行测站计算检核。(12分)黑上 1197 黑上 0363 中 1384 红中6171 红中5239 中 0551 下 1571 下 0739K1=4787 K2=4687测后下丝前下丝站尺上丝尺上丝方向标尺读数K黑高差编后距前距及减号视距差d累计d尺号黑面红面红中数1.1970.363后11.3846.17101.5710.739前20.5515.239-10.832537.437.6后前0.8330.9321-0.2-0.2此类考查题重点复习教材相关的列表计算内容,并参考平常实习操作的填表计算内容。如水准测量方面的内容为:复习教材P20表2-1(普通水准测量)、P23的符合水准路线测量(包括闭合路线和附合路线),如大家所做的作业、P29三四等水准路线测量(如上例);又如下例属于符合水准路线测量:例2在水准点BM10与BM20之间进行普通水准测量,所测得的各测段的高差和水准路线长如下图所示。已知BM10高程为15.614m,BM20高程为15.401m,试将有关数据填在水准测量高差调整表中(见下表),最后计算出水准点1和水准点2的高程。BM20+0.421(m)+0.217(m)-0.836(m)21BM101.9(km)1.0(km)1.1(km)水准测量高程调整表点 号路线长(km)实测高差(m)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 程(m)BM1015.6141.90.21711.1-0.83621.00.421BM2015.4014.0-0.198-0.213 每公里改正数= 合格角度测量:P45的测回法测水平角、P47的方向观测法测多个水平角及P49竖直角的测量填表计算,大家可根据教材的数据或作业进行复习。如下:例3由下表列出的水平角观测成果,计算其角度值。测站竖盘位置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草图0盘左A002180BAB362954盘右B2163024A1800236控制测量:P112的表7-5的闭合导线的计算,P114的附合导线的计算及作业表7-12。重点考查此类计算表的部分内容,如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内容的角度调整,方位角的推算,或坐标的的调整推算。如:例4已知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见下表,并且在表中计算(1)角度闭合差;(2)改正后角度值;(3)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点号角度观测值(右角) ( ) 改正数 ( )改正后角值( ) 坐标方位角 ( ) 1 112 15 23 123 10 21 2 67 14 12 3 54 15 20 4 126 15 25 12 例5据表中数据计算导线点1、2的坐标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考查导线测量的内业)点号增量计算值(m)改正后增量(m)坐标值(m)XYXYXYA+24.74-25.15+24.73-25.13400.00400.001+31.43+13.71+31.42+13.722-56.13+11.40-56.15+11.41A辅助计算fD=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导线全长D=126.50m 允许相对闭合差K=1/20002、重点考查工程测量的基本测量原理和测量知识的工程中的综合应用。如下:例1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高程是20.016m当后视读数为1.124m,前视读数为1.428m,问A、B两点高差是多少?B点比A点高还是低?B点的高程是多少,并绘图说明。 此题考查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例2已知B点高程13.510米,设A点高程为12.890米,后视A点读数a=1.945米,则B点尺子的读数为多少才能得到B点? a b B A 此题考查水准测量的应用,点位的高程施工放样(测设)。例3丈量直线AB,往测量得距离364.887米,返测量得364.845米,求精度K和直线AB的距离。(K允=1/3000) 此题考查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例4下图表示的某公路闭合水准成果,已知水准点19的高程为80.330米,闭合水准线路的总长为6.174公里。(注:允许高差闭合差:)。8站42311站9站12站11站+1.227+1.422-1.781-1.722+0.918119请通过计算判断其测量成果是否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此题考查水准测量的应用,水准测量的成果处理,即精度判断。例5已知12边的坐标方位角为A1-2及各转点处的水平角如图,试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A127518N12345210151522718253例6地面有A、B两点。已知A点坐标为XA=300.00m,YA=300.00m,AB的方向为,AB的距离DAB=390.47m,求B点的坐标。 此题考查点位坐标的计算原理,即坐标正算。上题也可不给出,给出B点的坐标,再求B点的坐标。则题目不但考查了坐标正算,也考查了坐标反算。例7在某点A摆站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位置,求测设数据和D。已知XA=929.42m, YA=10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