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动词重叠考察.pdf_第1页
《红楼梦》中的动词重叠考察.pdf_第2页
《红楼梦》中的动词重叠考察.pdf_第3页
《红楼梦》中的动词重叠考察.pdf_第4页
《红楼梦》中的动词重叠考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红楼梦》中的动词重叠考察.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红楼梦 中的动词重叠考察 姓名 李华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汉语言文字学 指导教师 兰宾汉 20070401 中的动词重叠考察 李华 摘要 本文选择了清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品 红楼梦 以下简称 红 对 红 中的动词重叠式进行了穷尽性研究 并对它们在某些方面的语法表现作出 了尽可能合理准确的解释 通过与 红 之前文献的比较 探寻动词重叠在清代 发展的某些特点 阐述了 红 中的动词重叠在汉语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以期对近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进一步研究 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 引言 主要阐述了动词重叠在汉语语法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回顾了 语法学家对动词重叠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分析了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并对研究方 法和语料的使用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 红 中动词重叠格式 使用频率以及动词重叠的条件 从单音节和 双音节两个类别进行讨论 对于单音节动词重叠 分为 从 和 A A 两类 来讨论 双音节动词重叠主要从 A B A B 和 A A B B 两类来讨论 对 红 中 动词重叠在格式上的特点做了简要分析 同时 对 红 中动词重叠的历史地位 作一个客观评价 列出了动词重叠的条件 对可重叠动词的种类进行归纳 第三章 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两个方面对 红 中的动词重叠作详尽分析 选取了A A A A A B A B A A B B 四种代表性重叠式 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 义 语法功能进行了详细描写和分析 以 量 作为动词重叠的基本语法意义 从充当句子成分 适用句式及前饰 后接成分等方面来考察动词重叠的语法功能 第四章 对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进行分析 认为陈述句和祈使句是动词重叠 出现的典型句法环境 从已然 未然两个角度分析了 红 中的动词重叠的表达 功能 第五章 承传关系 本章主要分析了 红 中的动词重叠对于前代动词重叠 的继承和向现代汉语过渡的情况 从重叠格式的扬弃 代词宾语的后置化及句法 功能等方面 探寻 红 中的动词重叠承前启后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动词 重叠 语法 传承 发展 T h eV b r bR e d u p I i c a t i o n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i nH o n gL o uM e n g L iH u a A b s t r a c t H o n gL o uM e n g 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ko fQ i n gD y n a s t y i s c h o s e ni n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 t h es h o r t e n e df o r m H o n g i su s e di nt h e f 0 1 1 0 w i n gs e c t i o n s a n da l s o t h e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i n i t8 r er e s e a r c h e d i na na 1 1 一r o u n dw a y I n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t h ea u t h o rg i v e sar e a s o n a b l e a n da c c u r a t ee x p l a i n a t i o no ns e v a r a lg r a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 so ft h ev e r b 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a sf a ra sp o s s i b l e C o m p a r i n gw i t ht h ef o r m e rw o r k s t h i s d i s s e r t a t i o nd i s c u s s e st h ef e a t u r e so ft h e 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i nQ i n g D a n a s t y a n d t h e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t u so ft h e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i n H o n g w h i c hi sac o n n e c t i n gl i n kb e t w e J e nt h ep r e c e d i n g1 i t e r a t u r e sa n d t h ef 0 1 l O w i n go n e s s oam o r ed e e p 色n i n gc o g n i t i o nc a nb eo b t a i n e do nt h e m o d e r nC h i n e s ev e r b 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 F i r s t l y t h i sc h a p t e r c h e i f l yp r e s e n t st h ei m p o r t a n ts t a t u s0 ft h eV e I b 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i nt h eC h i n e s eg r a 咖e rs y s t e m a n da l s ot h eh i s t o r ya n d D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w o r ko ft h ev e r br e d u p lic a t i o nd o n eb yt h eg r a 舢a r i a n s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e r ao f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T h e nt h ea u t h o r o u t l i n e ss o m ee l e m e n 协r yc o n c e p t so ft h er e s e 甜c h e r s e x p e c i a t e st h e n e c e s s i t yo f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 s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a n dg i v e sas i m p l e e x D l a i n a t i o no nt h ec o r r e l a t e dm a t e r i a l sa n dr e s e a r c ht e c h n i q u e s P a r tI I t h e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c o n c r e t ef o r m s t h ed a t aa n a l y s i so f i t su s i n gf r e q u e n c ya n dt h e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i n H o n g a r e d i s c u s s e d T w oc a t e g o r i e s t h em o n o s y l l a b l ea n dt h ed o u b l es y l l a b l ea r e d i s c u s s e ds e p a r a t e l y F o rt h em o n o s y l l a b l e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 ad e t a i l e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i sc a r r i e do nf r o m 从 a n d A A F o rt h ed o u b l e s y l l a b l e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 ad e t a i l e d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i sc a r r i e do nf r o m A B A B a n d A A B B T h ea u t h o r g i v e sa no b j e c t i v er e m a r k o n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t u so ft h e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i n H o n g 1 i s t st h e c o n d i t i o sO ft h e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a n dc a t e g o r i e st h ev e r b sb e i n gu s e d i n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 P a r tI I I A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i si sg i v e na b o u tt h eg r a m m a rm e a n i n ga n d I I g r a 衄a r f u n c t i o nO ft h e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 F o u r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f o m a t s A A A A A B A B 从B B a r ec h o s e nt od e p i c ta n da n a l y s i s t h eg r 姗a rm e a n i n ga n dg r a 岫a rf u n c t i o no ft h em o n o s y l l a b l ea n d t h e d o u b l e s y l l a b l ei n群H o n g 一 T h eg r a 皿a rf u n c t i o n so ft h e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 a er e v i e w e d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a s p e c t s w h a ts e n t e n t i a lc o m p o n e n t st h e y s e r v ea s w h i c hk i n d so fs e n t e n c ec a nt h e ys u i tf o r a n d p r e 一 a n d D o s t 一搿c o m 口e n t se t c A 1 s ot h e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 从 a n d A A a n d A B A B a n d A A B B i sc o m D a r e di nd e t a i l P a r tI Vm a i n l yi n v e s t i g a t e se x p r e s s i o nf u n c t i o no ft h ev e r b r e d u D l i c a t i o n T h ea u t h o r 髓k e sa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d e c l a r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a n d i m p e r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a r e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s y n t a xe n v i r o n m e n tt h a tt h ev e r b 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c o m ef o r t h b e s i d e st h a t t h ea u t h o rd i s s e r t a t e s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f u n c t i O no ft h e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i n H o n g f r o mt w op o i n t o fv i e w w h a th a v eb e e n 斗a n d w h a tw i l lb e P a r tVi n v e s t i g a t e st h es t a t u so ft h e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i n H o n g o nt h ei n h e r i t a n c eo ft h ef o n n e rv e r br e d u D l i c a t i o na n dt h et r a n s i t i o nt o t h e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T h ea u t h o rt r yt os e e ki t s i m p O r t a n tb 8 s i sf r O m d e v e l o p i n ga n dd i s c 8 r d i n gt h e 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f o r m a t s t h ep r O n O u n o b j e c t sp o s t p o s i t i o na n ds y n t a xf u n c t i o no ft h ev e r b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 K e y 私r d s V e r b R e d u p l i c a t i o n G r a 啪a r I n h e r i t D e v e l o p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凌鑫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 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 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 师范大学 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 院系资料室被查阅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 日期 五鲰 上22 1 1 动词重叠概述 1 引言 重叠是一种抽象的 使某个语言形式重复出现的 常见的语言手段 它的表 义作用 语法功能及形式相当丰富 汉语作为汉藏语系中的一种语言 虽然没有 丰富的形态 但是它的重叠现象很常见 汉语重叠中有形容词重叠 动词重叠 名词重叠等多种形式 大部分国内学者在谈到动词的语法特点时 都认为动词可 以重叠 并且认为 动词重叠在汉语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语法现象 黎锦熙很早就注意到了动词重叠 他曾经说过 一种动作方开始与继续进行 又表快完成之趋势 则可用重叠法 u l P l l 0 他对于重叠式语法意义 持续 和 快 完成 的论述 影响深远 这两点几乎奠定了后世关于动词重叠式语法意义的基 础 何容 1 9 8 5 也说 把一个词重叠起来说 也是一种表意的方法 这个方法在 中国语言里也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 重叠起来的词 和不重叠的时候所表的 意思既不相同 又不是这个词所表的意思的重述 并且因为词本身的意思上的分 别 重叠这个方法所表的意思也就不同 2 P 5 这里 何先生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 点 一个词重叠起来 比不重叠的时候 能表示更多的意思 那更多的意思就是 由重叠的方法表示出来的 2 P 5 这 观点充分说明了动词重叠所表达的语法意 义在汉语语法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些早期学者对于动词重叠的研究 为后世学者 在这一问题上作深入探讨 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学者们对动词重叠各个方面的研究有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 共时研究是指从 现代汉语平面来研究动词重叠 尤其重视对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研 究 历时研究指从汉语史方面对动词重叠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 探求动词重叠的 发展规律 以便更深地了解动词重叠现象 1 1 1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研究现状 现代汉语对动词重叠的研究比较详尽 取得了很多成果 研究的问题涉及到动 词重叠的性质 语法意义 重叠范围 语法功能 表达作用等 我们作一下简单 的介绍 对于动词的重叠性质 大多数学者认为 后一个动词作为语法成分附于第一 个动词之后 两个词是不对等的 张静 1 9 8 7 说 所谓动词的重迭形式 是指词 法范围内一个动词的不同语法形式 不是句法范围内两个动词的迭用 3 P 1 8 1 他把 A A 形式分为动量结构和动词重叠两种情况 认为 一小部分 A A 是 动量结构 大部分是动词的重迭形式 3 P l 韶这种观点实际上认为 动词重叠属于 构形法范畴 是动词的变形形态 但是在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汉语中 这 种变化是否应该叫做动词的构形形态变化 语法学界的意见并不一致 还有些学 者认为 动词重叠是一种动量组合 这种观点以范方莲 1 9 6 4 为代表 我们说这 是一种动 量组合 因为它和别的类型的动 量组合有很多共同点 v v 毫 无疑问是一种动量组合 v 的性质跟专用的动量词没什么两样 4 P 2 7 2 在有关动词重叠的研究中 讨论最多 分歧最大 最有吸引力的一个问题就 是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学者们的观点综合说来 多是从量 时 态的角度考察 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的 量的方面有 少量 不定量 加大动量 等观点 时的方面主要是 短时 的意义 态的方面主要是 轻微体 尝试态 委婉 语气 轻松随便意味 等 都是表示情态的 这个意义是从动词的 量少 引 申而来的 在语法意义的论述中 较有影响力的是朱德熙的 时量动量说 刘月 华的 表达功能说 另外 毛修敬的 情态说 认为 动词的重叠和原式相比 重叠式表现的是情态 是描写性 静态 的 而原式是表示动作性 动态 的 朱景松 的 表能动性说 认为 动词重叠可以表示能动性 这个观点是较新的观点 具 有很好的启发性 动词的重叠范围 大多数学者认为 可以重叠的动词多是表示很强的动作性 的 即动作动词 刘月华 1 9 8 3 指出 动作动词重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动 作是可以持续或反复进行的 二是动作是发出者主观上可以控制的 是有意识进 行的 具有主动性 重叠式动词不能用来表示被动 5 p 实质上认为只有 持续 动词 和 自主动词 才是可以重叠的 所以表示心理 结果 判断 能愿等的 动词一般不能重叠 李人鉴 1 9 指出 大致说来 单音节的动词能重叠的较多 多音节的动词能重叠的较少 常见于口头语的动词能重叠的较多 常见于书面的 动词能重叠的较少 动作动词能重叠的较多 非动作动词能重叠的较少 6 J 1 王希杰 华玉明 1 9 9 1 通过调查 得出双音节动词中 构词成分都是谓词性的 都 能重叠 们P 4 2 8 的结论 还有一些学者注意到了动词是否重叠 与动词所处的语言 环境 动词的语用表达功能等也有密切关系 但是 应该注意到 在近现代汉语 中 由于词汇义的变化和动词适用的语义环境的不同 可重叠动词的范围是有区 别的 关于动词重叠的语法功能 语言学家研究的不少 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 从动词重叠充当的语法成分来看 主要是用来作谓语 另外还可以充当主 语 宾语 状语等 但充当谓语以外的其他句法成分时 要受到很多限制 李宇 2 明 1 9 9 8 对动词重叠后作主 宾 定语的限制条件进行了分析 认为 动词重叠充 当主语 其谓语大都是判断 评判性的 因为 评判谓语有一个较为重要的特点 就是容忍其主语带有一定的动态性 嘲P 8 3 他认为动词重叠充当宾语只限于极少数 动词 总之 造成限制的主要原因是动词重叠后动作行为的动态性增强 2 从动词重叠可以适用的句式来看 李运龙 1 9 9 3 认为 动词重叠形式一般 只出现在肯定旬中 否定旬中一般不使用动词的重叠形式 但是在特殊的否定句 中也可以使用动词的重叠式 9 P 5 0 正如朱德熙 1 9 8 2 认为 动词重叠式的否定形 式只出现于以下两种场合 一是 不 不 的前一个 不 后头 一是反 问句 1 0 P 6 8 李运龙 1 9 9 3 还认为 除了朱德熙所说的情况外 重叠的动词还可 以出现在双重否定句的第二个 不 字后面 川明脚刘月华 1 9 8 3 认为 动词重叠 否定形式用于疑问句 反问句和假设句中 都包含 应该 的意思 例P 9 3 从动词重叠的前后附加成分来看 多数学者认为 动词重叠有排斥数量结 构修饰的强烈倾向 也就是说 数量结构不能作动词重叠式的补语或状语 王还 认为 动词重叠后 宾语如有数量词 也必须有指示代词修饰 否则不能有数量 词 1 1 1 P 2 5 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较丰富 语法界很早就注意到它的表达作用了 刘月华 的研究比较注重语用因素 认为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与动作实现的时间有密切关 系 另外 王希杰 华玉明也从语用功能角度出发 认为 动词在言语交际中重 叠与否 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 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等的制约 1 7 P 4 2 s 得出 了具有贬义的双音节动词都很难重叠的语用规则 李人鉴和朱景松也分别阐述了 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 朱景松完全抛开了时间成分去分析 从不同层次 不同旬 式来分析动词重叠式的表达功能 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1 L2 近代汉语动词重叠研究现状 学者对近代汉语动词重叠的研究 即历时研究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 探源 对动词重叠式的 源头 即对它产生的历史时期和形式源头的探寻 主要 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 嵌一省一说 日本学者太田辰夫 1 9 8 7 认为 动词重叠在 先秦已经产生 表示反复 持续 A A 型在现代作为短时态 变成表示动作施行 的时间短暂 这恐怕是从重复的动词中间加 一 这种形式变来的 随着 一 的省略 就不表示次数了 1 2 P 1 7 6 第二种是 省一说 张藏2 0 0 0 持这种观点 他认为 现代汉语中的 v v 在宋金时期已经形成 一V V 式和 w 式的产生与动词借用作量词和同源动量词的用法的兴起有直接关系 v V 式 先产生 W 式后产生 它们与表示动作反复的动词重叠式没有直接关系 1 3 P 1 5 向熹 1 9 9 3 也持这种看法 嵌一省一 和 省一 说两种观点都承认 A A 3 省略 一 变成 A A 的重叠格式 表示 短时态 不同点在于 A A 是否 和上古汉语的表示反复的动词重叠 A A 有继承关系 历时研究的第二个主要方面是 探流 动词重叠式的 流 主要是指动词重 叠式的发展变化 这一点也是近代汉语学者研究的重点 一些学者进行了不同时 期动词重叠的专书研究 如唐韵对 元曲选 中动词重叠的研究 王镆对唐诗的 动词重叠研究 于江对 金瓶梅词话 动词重叠的研究 贺卫国对 醒世姻缘传 动词重叠的研究等等 宋金 元 明 清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几乎都有涉猎 虽然 研究并不充分 但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果 这个 探流 的过程 更加重视动词重 叠式产生后的发展 注意到了近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式的不同和衔接 对整个动 词重叠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1 2 研究价值和相关语料 1 2 1 研究价值 近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是研究还没有系统化 远不如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研究更充分i 我们选取了清代白话小说的代表作 红 楼梦 以下简称 红 对其中的动词重叠作穷尽性研究 在汉语史中是有一定 价值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 红 是很好的口语语料 为研究动词重叠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语言史料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作品 红楼梦 成书于清朝乾隆年问 在语言上使用了 以北京话为基础而又不限于京白的 官话 即十八世纪通行于社会的民族共同 语 所使用的词汇数量众多 千姿百态 包括了众多层次的社会和历史用语 从 一个平面展示了北方官话发展到十八世纪的基本面貌 动词重叠式所适用的恰恰 也是口语色彩较浓的语言环境 红 中的语言多是白话文 恰恰能够展现当时 语言的真实面貌 为我们研究清代的动词重叠提供了很好的语言史料 2 红 前后的重要语料都有研究 对 红 中的动词重叠研究却不是很多 在近代汉语动词重叠的研究中 对于专书动词重叠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其中 元曲选 西游记 金瓶梅 醒世姻缘传 等专书的动词重叠已被详细研 究过 但是对 红楼梦 中动词重叠的细致研究还不是很多 管锡华的 重叠动词的考察 一文略显简略 明清时期是动词重叠式发展繁荣的时期 动词 重叠的形式丰富 意义众多 而 红 是清代白话文小说的代表作品 有必要对 其中的动词重叠作一番深入研究 探寻动词重叠发展到清末的某些特点 同时也 为研究动词重叠在汉语史中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3 红 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文献 具有桥梁作用 更需要进 4 一步研究 红 中的动词重叠上承前代 如 元曲选 西游记 金瓶梅 醒世姻 缘传 等 的格式和用法 又对其加以规范 下启现代汉语的动词重叠 处于向现 代汉语过渡的阶段 是衔接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桥梁 加之语言口语化 包含 众多社会历史用语 因此 有必要对其中的动词重叠进行详尽描写 寻找其中向 现代汉语过渡的重要依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对近代汉语的上下限学术界有不 同看法 有些认为近代汉语下限不晚于 红 即把 红 作为现代汉语早期的作 品来研究 也有人认为近代汉语下限可以延伸到清代的一千余年 这样就把 红 归入了近代汉语 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讨论这个问题 不论把 红 归入哪个时期 都不得不承认 红 的确处在近现代汉语的接合期 在词汇和语法上都表现出它 承上启下的特点 因此 本文的着眼点在于探寻 红 中的动词重叠向现代汉语 过渡时的发展变化 展示这一阶段动词重叠的特点 研究这个桥梁时期的文献 对我们研究动词重叠的发展轨迹有重要意义 我们采用穷尽性调查 对 红 中 动词重叠的格式 特点 语法意义 句法功能和表达功能等进行详尽描写 尽量 做到客观 准确 以期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加强对清代动词重叠的认识 对已有 的研究纠偏补缺 二是为进一步研究汉语史中的动词重叠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希 望可以为更清楚地解释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现象提供一定的依据 从而将近代和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研究引向深入 1 2 2 相关语料及术语说明 本文所用 红楼梦 是由俞平伯校点 启功作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2 年出 版的 这个本子以戚本为底本 以脂庚本为主要校本 涉及到的比较文献有 元曲选 西游记 金瓶梅 醒世姻缘传 等 文中简称为 元 西 金 醒 借鉴前人对这些专书的研究成果 对 红 中的动词重叠进行全方位描写 希望这种研究能将动词重叠的研究引向深入 本文所有例旬中的加粗斜体字均指动词重叠式 例句后标注的是本例句在文 中出现的页码 所用的符号 A 代表单音节动词 A B 代表双音节动词 A B 分别代表动词的两个音节 O 指代宾语 本文所用的数据 除已表明出处的 全由我们人工统计而来 2 红 中动词重叠的具体格式和条件 2 1 动词重叠的具体格式 本文对 红 中动词重叠进行了穷尽性统计 以下我们从单音节和双音节两 个大类来考察 对于单音节动词重叠 分为 从 和 A A 两大类来讨论 双音节动词重叠主要从 A B A B 和 A A B B 两个大类进行讨论 2 1 1 单音节动词重叠的格式 红 中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共出现1 2 6 4 次 可以分为 从 和 A A 两 类 一 A A 类 从 类动词重叠共有3 次 又可以分为 A A 和 A 了A 两类 l 从 类 从 类动词重叠共出现8 1 8 例 其中没有连带成分的 即 从 4 4 8 例 如例 1 2 带宾语的有3 4 3 例 其中带后置宾语的 A A O 有3 4 2 例 如例 3 4 5 带中置宾语的 A O A 有1 例 如例 6 还有2 7 例是带 儿 尾的 A A 儿 如例 7 8 1 他要尝主参就都给他吃了 P 9 4 2 我们这里丝望 把你的好茶拿来 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P 4 4 1 3 赚钱也罢 不赚钱也罢 且艨 躲羞去 P 5 1 7 4 你细怨煎臣昨儿是谁的不是多 P 4 7 9 5 早知是他 我们大家也该功动磁才是 P 7 5 5 6 也罢 我如今大施佛法助纺锄待劫终之日 复还本质 以了此案 P 3 7 但只怕奶奶身上不爽快 倒要静静儿的厨厨兕 P 7 5 8 8 众人笑推他 说道 快赝馏堕犹 吃饭去 这潮凳上还睡出病来呢 P 6 9 1 2 A 了A 类 A 了A 类是 从 类的完成体 共有4 3 例 其中有2 1 例是不带连带成 分的 A 了A 如例 9 1 0 有2 2 例是带有后置宾语的 A 了A O 如例 1 1 1 2 9 贾母同邢王二夫人季7 季厦出外间坐下 P 9 6 6 1 0 晴雯听说 便上来彦孝7 兢P 5 5 7 1 1 脸上一点血色也没有 碧葶7 簇蚜上 只剩得一把骨头 P 9 5 1 6 1 2 只听宝玉在床上扑哧的一声笑了 爬起来笄7 群衣裳 P 9 7 4 二 A A 类 A A 共有4 例 分为 A A 和 A 了一A 两类 1 A A 类 A A 类全书出现2 1 3 例 其中没有连带成分的 A A 有1 4 3 例 如 例 1 3 1 4 带宾语的有5 6 例 其中带后置宾语的 A A O 有4 1 例 如例 1 5 1 6 带中置宾语的 A O A 有1 5 例 如例 1 7 1 8 还有1 4 例是带 儿 尾的 A o A 儿 3 例 如例 1 9 2 0 A A 儿 1 1 例 如例 2 1 2 2 1 3 他们不能来 戏彩 引老祖宗笑一簇P 5 9 4 1 4 如今且歇一歇 让我到相好的姊妹跟前辟 胡邑也是我们这几年好了一 场 P 8 7 6 1 5 再幕 浆老太太 没有不完的事 P 7 2 6 1 6 姐姐何不等一簪他 回来见一面 岂不两完心愿 P 8 9 2 1 7 咱们两个竟联起句来 明日者碰衫7 耋气P 8 6 5 1 8 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等纺一筋老太太护在头里 P 4 8 5 1 9 逢我街磁移卜绣尼 就怨天怨地的 P 6 5 4 2 0 说着 见没人在旁边 便跪下去说道 好叔叔 戏贾 裁纪罢 P 1 0 5 6 2 1 袭人道 晚饭预备下了 这会几吃还是等一等龙 P 1 0 1 2 2 2 等两日消闲了 咱们痛回一回 大家把威风怠嘞尼才好 P 6 4 8 2 A 了一A 类 A 了一A 是 A A 的完成体 全书共出现1 9 3 例 其中没有连带成分 的 A 了一A 有1 7 6 例 如例 2 3 2 4 带后置宾语的 A 了一A O 有1 5 例 如例 2 5 2 6 带 儿 尾的 A 了一A 儿 有2 例 如例 2 7 2 8 2 3 断乎没有悄悄的睡去之理 只怕在那里老7 走 P 8 6 4 2 4 他二人方都穿着衣服略者劳7 掰就天亮了 连忙起来服侍风姐梳洗 P 1 0 1 0 2 5 湘云慢启秋波 见了众人 低头孑7 季自己 方知是醉了 P 6 9 1 2 6 我赶着忙接了镯子 瘩7 目叛宝玉是偏在你们身上留心用意 争胜要 强的 P 5 2 7 宝玉告诉了他 只型尹 丝呓 2 8 丫头们把火盆往后留厂 掇圮 2 1 2 双音节动词重叠的格式 便往外走 P 9 9 5 就在贾母塌前一溜摆下两桌 P 1 0 4 2 红 中的双音节动词重叠共有2 8 5 例 可以分为三类 A B A B 类 A B 7 一A B 类和 A A B B 类 此外还有一些不完全重叠式 在这里把它们归入 其 它格式 一 A B A B 类 A B A B 类在全书出现1 7 0 例 分为 A B A B 和 A B 了A B 两类 1 A B A B 类 A B A B 类重叠共1 6 7 例 其中没有连带成分的 A B A B 式有1 4 8 例 如 例 2 9 3 0 带后置宾语的 A B A B O 有1 9 例 如例 3 1 3 2 2 9 不然 还该叫人去到太医院里打笏力 黟幼一是 P 9 5 2 3 0 你今且取他出来 待我们痔i 膏静褫只怕就好了 P 2 6 7 3 1 还求太爷认真的爹我学我他 才不至有名无实的白耽误了他的一世 P 9 3 2 3 2 只为大爷不在家 叫你来席议席 粤怎么个办法 P 1 2 8 4 2 A B 了A B 类 A B 了A B 类共有3 例 这里都列出来 如例 3 3 3 4 3 5 没有出现连带 成分 只有 A B 了A B 一种 3 3 咱们家遭了老太太的大事 所以也没请 就是琏二哥藏罗厂藏多吒P 1 2 6 0 3 4 整理已毕 瑞勿咿厂端奔够说道 好了 披上斗篷罢 P 9 3 3 5 贾琏听了 将贾蔷打鸯厂艚 笑道 你能再这个行么 P 1 6 4 二 A B A B 类 A B A B 类在书中共出现2 例 一例是没有连带成分的 A B A B 式 如例 3 6 另一例是它的完成体 A B 了一A B 式 如例 3 7 3 6 又吃了一剂药席裔够一霜考既至晚也就好了 P 4 5 9 3 7 风姐打量7 一疗j 氢见他生的干净俏丽 说话知趣 P 2 8 3 三 A A B B 类 A A B B 在全书中出现l o 例 其中没有连带成分 A A B B 有1 0 3 例 如 例 3 8 3 9 带后置宾语的 A A B B O 仅有1 例 如例 4 0 3 8 我劝你走罢 别残翘越越的了 P 8 7 6 3 9 贾芹走进书房 只见那些下人措猎 有意不知说什么 P 1 0 5 6 4 0 去考举人进士的 也该常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 荫荫辨劲些仕途的 学问 也好将来应酬世务 日后也有个朋友 P 3 4 0 四 其他格式 其他格式包括三种 A B 了一B 有1 例 A B B 有2 例 A B B 有6 例 例如 4 1 半晌 那丫头殄笑7 乡邑 依我说 二爷竟请回去 有什么话 明儿再 8 来 今儿晚上得空儿我回他 P 2 5 l 2 我要在这里劳蟹 垄甄P 7 1 7 4 3 黛玉缓箬 乡邑也不答言 P 1 0 9 5 4 4 又见平儿披头散发拉着巧姐磐谚谚的来说 不好了 我正在与姐儿吃 饭 P l l 7 l 4 5 贾琏错删跑进来说 好了好了 幸亏王爷救了我们了 P 1 1 7 1 4 6 这些家人不觉胆壮起来 便扇巍 糖的说道 有一个走了 有的在房上昵 P 1 2 3 6 这三种格式都是不完全重叠格式 其中 A B 了一B 的完全重叠格式是 A B 了一A B A B B 的完全重叠格式是 A B A B A B B 的完全重叠格式 则是 从B B 一般来说 前两种格式中 A B 是偏正结构 词义重心在 B 上 A B B 中的 A B 是联合结构 是省掉一个 A 的格式 2 1 3 双音节动词重叠的构词方式 A B A B 式动词重叠的主要构词方式 1 动词 A B 中 A 与 B 语素意义相近 A B 为联合式合成词 例 如 4 7 黛玉道 若带来了 就给我们尼 鼋忍她罢了 P 5 6 7 4 8 若没什么事趁便请你回来耽瘃玩赢 P 7 1 9 4 9 些须彩垮我抒 所喜不曾呕吐 P 4 4 6 红 中 此类构成 A B A B 重叠式的动词还有 商议商议 排解排解 看 视看视 光辉光辉 等 在 元 中 联合式动词就可以以 A B A B 式进行重叠 但还不是普遍使用的格式 到了 红 中 这种格式越来越普遍 可以这样重叠 的动词也越来越多 到了现代汉语 A B A B 式成为双音节动词重叠最普遍的方 式 2 动词 A B 是补充式合成词 这样的词不是很多 例如 5 0 幸亏是小姐素日饮食有限 风寒也不大 不过是血气原弱 偶然沾带了 些 吃两剂药威旋励 我就好了 P 5 5 9 5 1 又吃了一剂药席谭够 菇萱既至晚也就好了 P 4 5 9 3 动词 A B 是附加式合成词 例如 5 2 我们怕有事 来打笏 惭 P 6 9 0 5 3 打砺彩砑老太太身上可大安了 P 7 2 5 二 A A B B 式动词重叠的主要构词方式 l A B 是双音节单纯诃 例如 9 5 4 一行说 一行哭的雩雩4 罗母吼连王夫人并众姊妹无不落泪 P 9 2 l 5 5 但妹子不是那愚人 也不用亲 煮刃觋黾那从前丑事 我已尽知 说也无 益 P 7 3 7 5 6 你少在我跟前劈劈刃刃的 P 1 0 2 4 红 中这样的词不是很多 共计1 0 个词 这些单纯词一般与嘴部和喉部动 作有关 如 唠唠叨叨 嘟嘟哝哝 呜呜咽咽 等 红 继承了前代的这种构词 方式 而且词语增多 到现代汉语里依然存在 2 A B 是双音节联合词 A 和 B 语素之间的意义相同 相近或相反 例如 5 7 我劝你走罢 别拉越拗 的了 P 8 7 6 5 8 贾芹走进书房 只见那些下人赭者虎有 不知说什么 P 1 0 5 6 5 9 争奈宝玉因冷遁了柳湘莲 剑刎了尤小妹 金逝了尤二姐 气病了柳五 儿 崔癌i 罄赫闲愁胡恨 一重不了一重添 P 7 8 6 红 中还有一些这样的词 啼啼哭哭 疑疑惑惑 等 我们推测 这种格 式是由早期的表示反复义的 A A 格式转化来的 到 红 中渐渐减少 发展到 现代汉语中 A A B B 也不是双音节动词的主要重叠形式 3 A B 不是一个双音节动词 而是两个单音节动词 即 A A B B 的情 况 A 和 B 往往意思相近或相反 例如 6 0 这里接连着亲戚族中的人栗来去去 虏窃荔翰瓯P 9 7 7 6 1 什么时候又要看人 什么时候又臻缘镶城韵 P 9 7 3 6 2 有这会予着急 天天写写 参 缸有多少完不了的 P 7 9 0 6 3 别衡劢撰摸的 不中用 P 9 1 4 元 中有很多这样的重叠式 西 中的 A A B B 格式也多于 A B A B 的用例 可见 A A B B 是 元 和 西 双音节动词重叠的主要格式 红 中 也有一些 说说笑笑 摇摇摆摆 等重叠形式 但是数量远远不及前面那两部书 的用例 这种格式在清以至后来的动词重叠中 渐渐失去双音节动词重叠的主流 地位 而且 元 中所用的很多重叠词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 但 红 中的如 说 说笑笑 等词到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 可见 红 正处于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 2 2 动词重叠的特点 2 2 1 动词重叠的使用频率综观 关于 红 中动词重叠的类型 上文做了t E 较详细的介绍 为了更好地分析 问题 下面对其中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和双音节动词重叠的类型和数量分别进行了 l O 统计 统计结果如下 具体格式用例数百分比合计 A A4 4 82 8 9 A A 03 4 22 2 I A A A O AlO 0 6 A A 8 6 l 例5 5 6 A A 儿 2 71 7 A 了A 2 1 1 4 A 了A A 了A o2 21 4 A A1 4 19 1 A A O4 l2 6 A AA 0 一A1 5O 9 7 A o A 儿 3O 1 9 A A4 0 3 例2 6 A A 儿 1 1O 7 1 A 了一A1 7 51 1 3 A 了一AA 了一A O1 5O 9 7 A 了一A 儿20 1 3 A B A B1 4 89 6 A B A B A B A BA B A B O 1 91 2 1 7 0 例1 1 A B 了A BA B 了A B30 1 9 A B A BA B A B1O 0 6 K 分一 B2 例O 1 A B 了一A BA B 了一A BlO 0 6 A A B BA A B B1 0 36 6 A A B B 1 0 4 例6 7 A A B B oA A B B O1O 0 6 A B 了一BA B 了一B 1 O 0 6 其他A B BA B B 20 1 3 9 例0 6 A B BA B B6 O 3 9 合计2 4 种格式1 5 4 9 例 2 2 2 动词重叠格式上的特点 单音节重叠多于双音节重叠 单音节动词重叠中 省 一 式继续占 优势 在 红 中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共有1 2 6 4 例 占总用例数的8 1 5 双音节 动词的重叠有2 8 5 例 只占1 8 5 单音节动词重叠的数量远远多于双音节动词 重叠 这与动词的重叠能力强弱有关系 很多单音节动词可以形成不同的重叠格 式 而双音节动词多数只能形成固定的重叠格式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重 叠动词的使用情况 在所有的重叠格式中 省 一 式 处于优势地位 全书省 一 式共出现1 0 3 1 例 占了总用例数的6 6 6 嵌 一 式有4 1 4 例 仅占总例数的2 6 7 根据 唐韵考察的动词重叠情况 H P 3 2 元 中嵌 一 式有2 6 2 例 占总用例数的8 2 1 省 一 式只有3 6 例 只占总用例数的1 1 3 但是到 西 中 省 一 式开始渐渐超过嵌 一 式 范方莲 1 9 6 4 也说过 从 西游记 起 不带 一 的已经越来越多 到了现代 A A 比A A A 了A 比A 了一A 都要多得多 这是一个趋势 4 P 2 6 8 到后来的 金 醒 省 一 式一直占据优势 红 继 承了前代的传统 继续保持了省 一 式的优势 二 动词重叠带 了 的格式增多 红 中的动词重叠中带 了 的格式有8 种 用例数为2 4 0 例 占总用例 数的1 5 5 元 中没有发现带 了 的格式 只有 A 上一A 的格式表示已 然 西 中带 了 的格式只有 A 了0 一A 和 A 了一A 的格式 且用 例不多 据张鸿魁考察 1 5 1 P 1 0 5 金 中带 了 的格式用例有6 2 例 占总用例 数的9 3 可见到了 红 动词重叠出现了不少带 了 的格式 说明这里的 了 已经成为完成体的必要标志 不带 了 的格式渐渐不再表已然 三 儿 尾格式有继承 但总数减少 动词重叠加 儿 尾在 元 中就己出现 有 A A 儿 和 A 0 一A 儿 两种格式 用例3 1 例 1 4 丹2 占总例数的8 3 西 中出现3 种带 儿 尾的格 式 用例数3 6 占总用例数的3 1 金 中带 儿 尾的有7 种格式 用例1 1 2 例 1 5 J 占总用例数的1 6 8 红 中带 儿 尾的格式继续存在 有4 种 但是用例数有4 3 例 只占总用例数的2 8 可见到了 红 中 这种格式渐渐 得到规范 处于日趋消亡的阶段 到现代汉语中则完全消失 从形式上看 红 中动词重叠式的 儿 尾只出现在单音节动词重叠式中 而且带 儿 尾的都是没有宾语或者宾语在动词之前的格式 宾语在动词后面的 如 A A O A A o 等 没有发现动词重叠式带 儿 尾的 可见 儿 尾只 出现在整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