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文言文文本复习学案.doc_第1页
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文言文文本复习学案.doc_第2页
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文言文文本复习学案.doc_第3页
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文言文文本复习学案.doc_第4页
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文言文文本复习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文言文文本复习学案 一、虚词“其”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人称代词,自己)3、其皆处于此乎!(表揣测语气,大概)4、其孰能讥之乎?(表反问语气,难道)5、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或者、还是)6、其可怪也欤!(反问语气,难道)7、路漫漫其修远兮。(音节助词)8、汝其勿悲。(表期望、命令语气,还是)9、樊哙覆其盾于地。(指示代词,那)二、实词“过”1、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经过)2、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郑伯克段与鄢)(超过)3、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责备)4、 一日,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探望)5、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过错)6、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恨”1、 恨私心有所不尽。(报任安书)(遗憾)2、 艰难苦恨繁霜鬓。(登高)(遗憾,不满意)3、 商女不知亡国恨。(泊秦淮)(怨恨,仇恨)4、 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马钧传)(痛惜,可惜)“胡”1、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古西北部民族的统称。秦汉多指匈奴)2、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诗经)(疑问副词,怎么)3、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疑问代词,什么)4、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疑问副词,为什么)“患”1、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担忧、忧虑)2、 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钩践灭吴)(担忧、忧虑)3、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忧患、灾祸)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忧患)5、 苟成其私利,不顾国患。(灾祸)6、 膏肓之患。(疾病)7、 时有患疟疾者。(得病)二、翻译下列句子。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向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也。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三、默写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 如是而已。2、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 。3、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四、作文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十五有一个老师,在开班会的时候,伸出了自己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问食指和中指一样长吗?同学们回答,“不一样”。老师笑了笑,把左手的食指、中指和右手的中指、食指对在一起,问,“同学们,你们再来看,它们还不一样长吗?”同学们都认真地看着老师那四根手指组成的一个长方形,齐声回答,一样。 你从这一则材料里感悟到什么?请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但不能脱离材料含意。【思路点拨】那么,这则材料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呢?我们要把握材料中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当老师伸出了自己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问食指和中指一样长吗?同学们回答,“不一样”。 当老师把左手的食指、中指和右手的中指、食指对在一起,问,同学们,你们再来看,它们还不一样吗?同学们都认真地看着老师那四根手指组成的一个长方形,齐声回答,一样。这是因为条件变了,所以结果就不一样。那么,为什么不一样呢?这里面包含了这样的哲理:互相取长补短,就能够共同进步,实现双赢。因此可从互补这方面立意。互补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互补是一种成功的捷径,互补是一种智慧。当然也包含着“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这样的道理,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也有的考生从“要学会变通”立意,因为条件变了,结果就不一样,要想得到完美的结果,要学会变通。这种立意也是可以的。但也有的考生没有看懂材料的内涵,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外表与实质”“选择”等方面去立意就是偏离题意甚至是离题。“团结起来力量大”并不一定就是取长补短,正如歌中唱的“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团”一样,它们可能是同等的,只是团结在一起,才能形成合力,与“长处与短处”还是有别的。可是从“外表与实质”“选择”立意就更与材料不沾边了。原生态作文展示 【例文一】下边两种形式哪种适合,您选择。 一 张 订 单 大虎和小虎经营着一家“好运来”面馆。他们有着祖传的手艺,从不外传。大虎长得虎背熊腰,高大魁梧,但没上好学,便一心学习做面,那“面”被他做的上至七旬老妪,下至三岁孩童都夸好。拉面细如丝,刀削面大小、厚度均,汤面润滑可口,干扣面回味无穷。而二虎生来脑袋瓜聪明,上学上得不错,大学毕业(也常来帮哥哥张罗着,)在哥俩的经营下,面做得美味,帐算得有条理,事业有成,日进斗金。 要是来到涡阳县城吃特色小吃,那非“好运来”面馆的招牌面“一根面”不可。(改为:涡阳县城的特色小吃,那非“好运来”面馆的招牌面“一根面”莫属。)那“面”想要多长,大虎能做多长,只见大虎做面时,一团面被他弄得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那面忽而长,忽而短,忽而粗,忽而细,)最后“一根面”成形了,再往锅里一撂,瞬间出锅,一碗香喷喷,热乎乎让人垂涎欲滴的“一根面”完成了。 一天,县里一富商他爹过大寿,老太爷他指定要吃“一根面”,为让大家都尝尝“一根面”,为了摆自家的阔气,此富商大摆宴席,请了百十余桌客人,并专门从“好运来”面馆订了一千碗“一根面”。 这可把大虎二虎两兄弟给乐坏了,可是笔大生意啊。哥俩拿着签有富商名字的精美订单不知亲了多少下。富商为了彰显喜庆气氛的特制的色彩鲜艳的这张卡片式的订单,面馆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虎二虎由于兴奋过度,只顾得筹算赚钱,却忘了订单的事 寿宴已罢,该结帐了。富商来到面馆,也许是为了再摆阔显示自己有钱,也许是其他原因,他让哥俩先把订单拿出来看看再付钱。二虎急忙跑回屋里去取订单,没有找到。他记得他把订单给哥哥后就没拿回来,于是在他找不到之后,又和大虎一起找,可还是找不着 富商奸笑起来,说道“算了,没订单就算了,不就一百碗面吗,给你钱就是了。”说着,掏出一沓钱数了数给了哥俩。哥俩一听,不对呀,明明是一千碗啊。可富商说他清楚记得订单上写得是一百碗,不愿意的话,可以到法院告。哥俩知道没有这一关键证据,根本不可能赢,只能忍着这口气,可又咽不下。 打那以后,大虎和二虎的矛盾激化了。二虎认为订单是大虎丢的,大虎说二虎是管帐的,不该把如此重要的东西忽视。终于两人分开干了。但二虎那儿无人做那么好的面,大虎那儿没人管这么好的帐,两家面馆濒临关门。 这天,大虎检查儿子作业,翻书时,发现了一张精美的卡片,预定“一根面”一千碗孙大富。儿子道出了原委,那天他在桌子底下拾到这张卡片,便用来做书签了。 不久,两兄弟又一起干了,面馆又兴旺起来 【模拟批阅】内容15分,表达12分,特征18分,总分45分。写好材料作文,审题是第一关,对材料的内涵的把握准与否,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本文的小作者可算是审题的高手,写作的能手,创新的好手。作者准确的抓住了材料的内涵“互补能实现双赢”来立意,大虎和二虎各有长短,共同以“面馆”为舞台,则彰显其长,而避免其短带着“材料之旨”的枷锁,跳了“双虎做面”舞。 “分则双虎变病猫”, “合则双虎显威力”。同时他抛开材料作文的传统写法,采用小小说的形式行文,别具一格。但在行文中,不少句子不够简洁,一些情节不够曲折,“分则双虎变病猫”,写的不够实在,过于简单;“合则双虎显威力”。缺乏细节描写,因此特征给了18分,表达给了12分。一旦升格,完全可以批为一类卷。 【例文二】 互补的妙处 雄鹰虽没有嘹亮的歌喉,却有敏捷的身手,超凡的眼力;长颈鹿虽没能俯身过矮门,却可以摘下高挂枝头的果实;鱼儿虽没有一跃过龙门,飞入云端,却可以穿梭于大海中,享受那一片静寂与深蓝;万事万物都有长处和短处,只要二者相互协作,形成互补,就会成就辉煌。(开头起兴,从雄鹰、长颈鹿、鱼儿说起,进而联想到万事万物都有长处和短处,只要二者相互协作,形成互补,就会成就辉煌。体现了观点,再用材料中进一步重审观点,得出结论,即彰显文采,又巧妙自然。)原本两只不和谐的手指,经过两对手指的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形成了一个美妙的长方形。足见互补的妙处之所在。 互补是一种生存的力量。古代是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所生产出来的物品不能满足人们的生存。于是,随着生存的需要,他们集体劳作和生活。把自己所拥有的食物一起食用,使人们生存下来。(此段删去,不能很好的证明观点) 互补是一种超凡智慧(加上中心句,总领全段)。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特殊的夫妻,一个是盲人而另一个是聋子,但他们却很幸福、快乐。他们很恩恩爱爱、形影不离。她,是瞎子却是他的耳朵;他,是聋子却是她的眼睛。每当日出时,他就会带她去散步,去看看景色。有一次,一辆卡车差点撞到他,要不是她听力敏锐,把他推倒在路旁,也许,他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样,有了他们的互补,让两个原本残缺的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了他们的互补,使两个原本孤独悲惨的人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此段中的“他”和“她”,应换成“丈夫”和“妻子”,如果读者看到此文,还可知道是丈夫和妻子;如果是一位读此文给另一位听,听者就会莫名其妙。改文如下:妻子,是瞎子却是丈夫的耳朵;丈夫,是聋子却是妻子的眼睛。每当日出时,丈夫就会带妻子去散步,去看看景色。有一次,一辆卡车差点撞到丈夫,要不是妻子听力敏锐,把丈夫推倒在路旁,也许,丈夫已经不在人世了。) 互补是一种成功的捷径(加上中心句,总领全段)。人非圣贤,不可能单靠自己做到任何事情,只有我们相互协作,形成互补,许多事情可能难不倒我们。我有我的优点和缺点,(应改为:我有我的长处和短处,因为“优点和缺点”与“长处和短处”是有区别的。)你有你的优势和劣势,如果,我们相互补充自己的不足,就可能有尽善尽美的人生。世上有些伟大的发明,靠合作完成;伟大的哲理,通过讨论形成;巨大的工程,需要各种人才互补。正是有了互补,世界才如此丰富;正是有了互补,世界才如此繁荣发展,让世界充满了神奇与伟大。 互补也是获得知识的方式(加上中心句,总领全段)。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生活中,父母教会我们为人处世,老师教我们科普知识,朋友教我们真心相待。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千奇百怪的事物,从中我们会得到更多体会,获得更多知识。 互补还是 食指和中指,中指和食指,双手互相对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个完美的长方形。在生活中,人人手拉手,我们就可抱住整个地球;个个心连心,世界就不会有阳光普照不到的角落。互补的妙处真是一言难尽。 【模拟批阅】内容12分,表达15分,特征15分,总分42分。材料作文的传统写法可用五个字概括,即引析点联结。先引述材料,接着分析材料,并从中概括出一个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联系历史或现实展开论述,结尾再回应材料,总结全篇。这篇作文就是这种写法的典范,开篇既引用了材料,又巧妙的点出观点。开门见山,切题迅速;中间的围绕观点论述,恰当自然;结尾回应材料,重申观点。构思不错,但该文在语言表达,结构安排上还存在一点不足。语言不够通顺,特别实际人称的表述欠明确,中间的论述部分缺少中心句,使结构不够完美。如果稍微改动一下就可升格为一篇教优秀的作文。 【升格佳作展示】 【例文一】 一张订单 大虎和二虎经营一家“好运来”面馆。他们有着祖传的手艺,从不外传。大虎长得虎背熊腰,高大魁梧,一心学习做面,那“面”被他做得上至七旬老妪,下至三岁孩童都夸好。拉面细如丝,刀削面大小、厚度均匀,汤面润滑可口,干扣面回味无穷。而二虎生来脑袋瓜聪明,大学毕业后,常来帮哥哥张罗生意。在哥俩的经营下,面做得美味,账算得有条理。事业有成,日进斗金。 涡阳县城的特色小吃,那非“好运来”面馆的招牌面“一根面”莫属。那“面”想要多长,大虎能做多长。大虎做面时,一团面被他弄得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最后“一根面”成形了,再往锅里一撂,瞬间出锅,一碗香喷喷,热乎乎让人垂涎欲滴的“一根面”完成了。 一天,县里一位富商他爹做寿,老太爷指定要吃“一根面”。为让大家都尝尝“一根面”,为了摆阔气,此富商大摆宴席,请了百十余桌客人,并专门从“好运来”面馆订了一千碗“一根面”。 这可把大虎、二虎两兄弟给乐坏了,一笔大生意啊!哥俩拿着签有富商名字的精美订单,不知亲了多少下。富商为了彰显喜庆气氛,特制这张色彩鲜艳的卡片式的订单,面馆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虎、二虎由于兴奋过度,只顾得筹算赚钱,却忘了订单的事 寿宴罢,该结账了。富商来到面馆,他让哥俩先把订单拿出来,再付钱。二虎急忙跑回屋里去取订单;没有找到。他说,他把订单给哥哥后就没拿回来。他和大虎一起找,可还是找不着 富商奸笑起来,说道:“算了,不就一百碗面吗,给你钱就是了。”掏出一沓钱数了数给了哥俩。哥俩一听,不对呀,明明是一千碗啊。可富商说,他清楚记得订单上写得是一百碗,不信,可以到法院告。哥俩知道没有这一关键证据,根本不可能赢,只能忍着这口气。 打那以后,大虎和二虎的矛盾激化了。二虎认为,订单是大虎丢的;大虎说,二虎是管账的,不该忽视如此重要的文书。终于两人分开干了。 二虎的店在老店的西面不足100米,开张那天,大虎没去,二虎也没邀请。开始,人们还以为又开家分店,便纷纷来二虎的店里尝尝面的味道。一时宾客盈门,二虎正担心着请的师傅能不能做出老店的味道,这场景使他彻底放心了。但好景不长,这面终究不是祖传的正宗面。终究因为顾客吃惯了大虎做的面。人们渐渐不再光顾二虎的面馆。而大虎呢?他的生意凭着“好运来”面馆的招牌面和自己娴熟的做面技术,顾客不因有家二虎的面而受太大影响。但大虎生来仗义,不是今天赊几碗,就是明天送几碗。在加上请不到合适的会计,自己帐算得一塌糊涂。不时因算错账而发生口角。没多久,被账弄得疲惫不堪,有点力不从心。不是这回忘了放盐,就是那回忘了加佐料。甚至连做面都不如以前了。慢慢的,面馆也落个“门前冷落鞍马稀”了。喜欢吃面的老顾客经过两家面馆常常无奈的走开了。不管大虎二虎再热情,顾客都找个借口而搪塞过去。由于二虎那儿无人做那么好的面,大虎那儿没人管这么好的账两家面馆濒临关门。 几个月过去了,由于顾客太少,入不敷出,大虎早早地关了门。 一天,大虎检查儿子作业,翻书时,发现了一张精美的卡片:预定“一根面”一千碗孙大富。大虎看到后脸变的煞白,急忙质问儿子,儿子道出了原委,那天他在桌子底下拾到这张卡片,便用来做书签了。 大虎拿着订单,疯了似的跑到了二虎店,结结巴巴地告诉了二虎事情的原委,两人抱头大哭,就是这张该死的订单,这张又令人高兴的订单,毁了兄弟之情,毁了面馆的生意啊! 不久,两兄弟又一起干了,主顾们都纷纷前来祝贺,大虎做面的劲儿又来了。一团面被他弄得上下翻飞,忽而长,忽而短,忽而粗,忽而细,过路人也都被他那娴熟的做面技术所折倒,住足观望。有的干脆来一碗尝尝。二虎这下也来了经验,定做了名片和订单合同。那合同是挂在墙上的精美日历,只要在上面添山数字,签山大名就了事了。那面面馆又兴旺起来 不久“好运来”面馆又扩大了店面。 【升格评点】升格前作文,立意准确,情节合理。但在有些细节上刻画不足,语言表达不够流畅和简洁,个别标点使用不对。结尾“分则双虎变病猫”,写得不够实在;“合则双虎显威力”,没有写出具体情节。变格后,增加了大虎二虎因分开干,而遇到的种种弊端,使面馆濒临关门的危险和合作后带来的生意兴隆的场面这些细节,很好的升华了文章的主旨“互补能实现双赢”,内容给18分。行文语言流畅,详略得当,所以表达分给了18分。采用小小说的形式行文,别具一格,特征20分,总分56分。 【例文二】 互补的妙处 雄鹰虽没有嘹亮的歌喉,却有敏捷的身手,超凡的眼力; 长颈鹿虽没能俯身过矮门,却可以摘下高挂枝头的果实; 鱼儿虽没有一跃过龙门,飞入云端,却可以穿梭于大海中,享受那一片静寂与深蓝; 万事万物都有长处和短处,只要二者相互协作,形成互补,就会成就辉煌。原本两只不和谐的手指,经过两对手指的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形成了一个美妙的长方形。足见互补的妙处之所在。 互补是一种超凡智慧。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特殊的夫妻,一个是盲人而另一个是聋子,但他们却很幸福、快乐。他们很恩恩爱爱、形影不离。妻子,是瞎子却是丈夫的耳朵;丈夫,是聋子却是妻子的眼睛。每当日出时,丈夫就会带妻子去散步,去看看景色。有一次,一辆卡车差点撞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