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训练2004-3-31章 古诗鉴赏到底会怎样命题?无论何人命题,也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命题,我想都会把渗透“创新精神”、“创造意识”这两大理念作为前提。 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展开议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唐代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题为江南春的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针对杨慎的意见,清代文学家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察中,曾进行了驳斥说:“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要求:自拟题目上,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赏析题。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清朝人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察中,对杨慎的意见作了反驳:“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请结合这两则评论对江南春绝句的一、二两句意象及意境进行合理的赏析,200字左右。修改后的题目答题要求更加明确,操作性也变得更强了。在明确了“创新精神”、“创造意识”是命好古诗鉴赏题的前提之后,我们就该注意到:第一,我们应该明确: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贼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第二,面对一首绝句,可以要求考生赏析全篇,也可以要求考生赏析其中的一至两句“秀句”,应以后者最为可能。答题长度相当于经常考的小作文,字数应该在200字左右,不会超过300字。第三、欣赏文学作品难免“见仁见智”,所以人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将古诗鉴赏用主观题的形式进行检测,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是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一次革命,是符合文学鉴赏规律的举措。我们认为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切入点可能是:(1)分析作品的整体风格,如让考生回答文本的风格是豪放还是婉约,是属于山水田园诗派还是属于边塞诗派;(2)由作品风格判定作者是谁;(3)分析诗歌的意象及意境;(4)分析诗歌的表现方法及表达作用,如赋、比、兴、通感、夸张、对比、象征、寄慨等。当然,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笔者不揣浅陋,试拟题若干附后以作引玉之砖。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进行赏析。鹿 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东坡志林说:“味摩诘(注:王维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诗,画中有诗。”请结合这一评论,重点赏析这首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200字左右。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进行赏析。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一诗突出地描写了老渔翁顶风冒雪独钓寒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被贬到湖南永州时深感孤独的情绪。试通过对本诗意境的剖析,揭示它的深层意蕴。200字左右。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赏析题。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上面这首七绝中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写。有人将其断读为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甚至将其删成一首五绝:“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请你鉴赏评价原作、改词、改诗三者意境的高下,200字左右。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玉楼春春景(宋祁)东夸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清代著名诗评定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其中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作过如下评价:“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但同时代的著名文论家李渔却在窥词管见里说:“此语殊难索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你认为哪位名家的评论更符合审美法则呢?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作答。7、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注碛(q):沙漠。(1)根据诗歌的内容判断这是一首唐诗还是宋诗,为什么?(2)解释第一句中的“海”字。(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理解)(3)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具体分析本诗“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及妙处。8、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赏析诗中“月亮”这一意象的作用。200字左右。月 夜(杜甫)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州:现陕西省富县。云鬟:妇女的鬓发。清辉:指月光。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将羊祜而建。(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载形式的主要特点做简明解说。(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谈一下你的看法。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菩萨蛮(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1)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2)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11、阅读下面一首古典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修然望南山”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1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第1、2两题。昭君怨(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得超过60个字。15、阅读菩萨蛮词。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注垆:酒店里用土砌成,四边隆起,中间可放酒瓮的台子。参考答案:1、例文一:贵在想象某考生 我不造成杨慎的观点,我觉得何文焕的观点是正确的,诗贵在想象。 假如用杨慎的观点,用细节分析、科学剖析的话,那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不能成文啦,白发怎么能“三千丈”,“五尺”就不易啦!“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来了,怎么才有“一枝”呢?应改为“多枝”,那么还有意境、想象可言吗?“十里蛙声出山泉”,为何光画蝌蚪就境界全出,因为画面富有想象力;“万绿丛中一点红”,为何脍炙人口,因为它对比鲜明,诗味盎然;“飞流直下三千尺”,为何流芳千古,因为它表现了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 诗贵在酿造想象的境界,欣赏者也要善于理解、玩味。文学与科学在形象思维方面是具有天壤之别的。 例文二:意境是诗的灵魂某考生 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大都是讲究意境的。短短几行古诗,名家高手往往会创造出绝妙的艺术意境。杜牧的江南春就是例子。“千里”、“四百八十寺”等等跨越时空的词语,给我们创造出了“江南春色”的美好境界。 然而让杨慎一改就索然无味了。倘若按照他的观点,还有诗吗?“一唱雄鸡天下白”怎么讲得通呢?“天下白”,难道没有“黑”的地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难道真是一千里路波冰覆盖? 诗贵在有意境,可以用夸张、渲染、烘托的手法。“小桥流水人家”是用名词展现的意境,“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用夸张描绘的风采。意境是由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2、何文焕的话说得有道理。“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因为所谓“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不必拘泥于见闻,可以写意中的虚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实景和意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杜牧就是把自己的实感和想象揉合在一起,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像杨慎说的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这两句诗写了七种意象。莺啼是从听觉上感受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容易把读者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所有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规定情境相适应,统一构成意趣盎然的江南春图景。3、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选取了最能表现鹿柴山林景象的两个细节来刻画景物特征前两句写空山人语,用了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愈见空山之寂。后两句写深林夕照,突出了它的清幽。充满着恬静和空灵的诗趣。夕阳的火红与青苔的绿色,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诗中形象具体,把鹿柴的景物描绘得有声有色,如鸣耳际,如在眼前。这不是一般的画,而是“有声画”,显示出王维画家的才能。4、前两句通过写“千山”、“万径”,给人们展示了一幅广阔而精美的山水画卷。诗句用了“绝”和“灭”等字句,着力渲染了大雪中的净、静,使人读后产生一种寂静凄凉的感觉。重写雪中的动。并用“孤”、“独”、“寒”等字句,加强了前两句诗中表现的沉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了老渔卓然独立、孤寂无援的处境。寄托着诗人自己的精神,是诗人自身的写照,表现了诗人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苦闷的精神面貌。5、杜诗原作意境优美,状景有声有色,写人形神兼备。江南春季多雨。清明这一天常常下雨。诗中色彩鲜明明媚的春景,几乎尽被“纷纷”细雨遮住,思亲的行人怎不“欲断魂”?“纷纷”是形容春雨,也是形容“行人”的情绪。第三句乍看平淡,但与第四句联系起来,情趣顿生。它仿佛让人看到:绵绵春雨中,牧童骑在牛背上,手指远方:“瞧,那不就是杏花村么!”改词借问的对象和内容都变了,“行人”闻讯而喜,喜而赶路,以及他那急匆匆的样子都浮现出来了。改诗虽然保留了原来的意境。但是却减少了诗人向牧童问路的画面,情节趣味明显淡薄,与原作比大为逊色。6、王国维的评论更符合审美法则。这两句写初春景色不直写春意,也不罗列春景,仅从“红杏枝头”取意,确实是“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它妙就妙在运用了“通感”。春景是可见的视觉范围的画面,而“闹”是听觉方面的感知,这里已将无声的画面,变成了枝繁花盛之态,又写了群鸟竞唱的情状,于是,浓郁的春意就在这喧闹的“红杏枝头”活现出来。这是把视觉艺术转换成听觉艺术表现的奇妙效果。而李渔因为对宋祁的艺术匠心缺少内在的审美心理的感应,体会不到外在的感觉器官能够互通信息,所以不懂得“闹”字的妙用。7、(1)这是一首唐诗。因为唐代边境战事频繁,许多男子被征去戍边,故唐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从这首诗所写的内容看,应该是唐代的一首边塞诗。(2)“海”指沙漠,与岑参诗句“潮海阑千百丈冰”中的“海”意思一致。(3)这首边塞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抒写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首句勾画了一支远征军队活动的广阔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浩瀚的沙漠。景物雄阔苍凉,有力烘托出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以一曲行路难及一个“遍”字,丰富了首句的内涵。而笛声的哀怨与环境的荒凉,更能撩起征人的惆怅和愁思。三、四句承接第二句,由笛声引出了“回首月中”的典型动作。士兵们在月光中望什么?也许是遥望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也许是望着笛声传来的方向,也许他们相对而视,热泪夺眶而出全诗是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诗中将景色、动作、声音、感情四者融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在景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8、在中国民俗和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的象征。唐代诗人张九龄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佳句,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脍炙人口。杜诗月夜描绘的是一幅月圆人不圆的画面,作者巧借“月亮”意象表达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主题,给读者创造出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9、(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今、临、深、襟);颔联(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颈联(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是对偶句;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2)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谱出全诗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繁富丰美,既有对历史英雄的捷形象地把羊公碑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10、(1)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筝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2)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阕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鸣筝声声,令人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孩年轻秀媚的特征。“幽恨”既写曲中情绪,又含弹者心声,“细”字连接二者。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解决问题剪接手法转写“玉柱”。下阕后两句收束全词,“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情推向高潮。“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女子神情,和乐曲巧妙融为一体。11、(1)第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的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景对于“人境”是极少的例外,诗中用一“而”字作了坚定的转折。第三、四句议论:第三句自设宾主,引出“心远地自偏”的回答,高度凝练地概括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由第五句到第八句,细致描绘了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此中”指采菊所见,又代指隐居生活,“真意”和“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2)“见”字好“见”更能显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修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修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12、(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2)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写梅花之“愁”、写梅花之“香”,写了梅花的“寂寞”心态,“已是”、“更著”的心绪,“无意”、“一任”的气度,以“独”对“群”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永泰消防知识培训课件学校
-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方案
- 机电设备安装协调与沟通方案
- 建筑工程施工图纸审核方案
- 水稻田保护政策解读课件
-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变更与管理方案
- 水电站生产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中成药非处方药39课件
- 2025版木工手工艺品制作与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不锈钢水箱销售代理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信号分立器件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在县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第六次集中学习上的研讨发言(五个进一步到位)
- 2025年邮政柜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第8课 认识TCP-IP 课件 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 足球裁判规则讲解
- 2025年重庆对外建设集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信访工作心得及改进措施总结报告
- 班组人工协议书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沉淀池安全操作规程
- 职业规划杨彬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