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 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但是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从来不提问;不愿或不敢提问;不会或不善于提问。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自身两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须通过营造和谐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改变教学观念,教给学生质疑方法,把握质疑契机以及拓展提问时空等策略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最终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关键字:语文教学;问题意识;缺失及原因;培养策略AbstractProblem consciousness is thinking of motivation, innovative spirit of cradle.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is the call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Highly affirm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for domestic and oversea educator consensus. But our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lack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has become the fact that does not dispute.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never questions; Unwilling or dare not questions; wont or are not good at asking questions. Because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the lack of are the main reasons why teachers and students own two reasons. Therefore must pass create harmonious atmosphere, a problem-context and changing teaching concept, teach students questioned method, grasp the opportunity and expand questions questioned space-time strategies to train and motivate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finally to promote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problem consciousness,lackand reasons,trainging strategy引 言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许建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与培养J.科学教育,2008,(2):16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而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问题意识的概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哪些积极意义。(一)问题意识的含义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人都看到过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掉下来,但没有谁能像牛顿那样思考: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往下掉?正是由于牛顿的这个问题才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姚本先.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6.具体地说,问题意识的过程由低到高可分成三部分:第一,发现问题;第二,解决问题;第三,具有问题意识。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国外也有很多学者极力推崇问题及问题意识。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冯德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R.开题报告,2009.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二)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针对以上种种关于问题意识的阐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意义便不言而喻不仅是对传统语文课堂的改善,有效地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最为重要的是,在实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众所周知,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更有必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意义是显著的,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倡导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允许学生自主提问的课堂中能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有利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课文七色花一文时,在师生讨论“为什么珍妮最后一片花瓣用得有意义”时,一学生的问题:“老师,珍妮为什么只是让那个双腿有病的男孩站起来走路,而不是让所有双腿有病的人都能站起来走路?”因为此学生的这一提问,文章的主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比帮助自己更快乐,启示学生帮助有困难的人”便自然而然的生成了。同时,由于此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老师趁此情景让学生改编课文结尾,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积极思考,积极想象,为课文改编美好的结局,课堂因此而生机勃勃,不但学生的潜能被充分引发,而且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2、有助于学生勇于探究,追求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提问是学生个体获取知识的心理能力的外部体现。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积极思维,富有创造性的表现。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上教师再精妙的提问也无法替代学生独立思考,只有真正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促使其勇于探索、追求创新,进而形成此种能力。 3、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和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儿童心理学,充分揭示了儿童主动参与在儿童智慧、思维、认知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当儿童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后,高度集中的思维状态迫使其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一系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思维的阀门被打开,他们不再满足于书本上提供的材料。一方面,通过认真思考、提问开发了智力。另一方面,由于问题的提出,学生还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或努力想象,或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思维的活跃、想象的开展、课外知识的搜寻,这些,都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想象,拓展学生的视野。4、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从“问题意识”的概念中我们知道,问题意识伴随着学生的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学生的问题意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状态,影响着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和态度,只有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怀疑,产生了寻找真理的欲望,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与原因在新一轮课课程改革下,当今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仍存在着问题意识缺失的现象,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缺失有其一定的原因。(一)当前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状况当前,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环境因素影响,小学生都普遍少年老成,缺乏问题意识。他们很少自己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多地是被动学习,习惯于接受学习。他们在学习中缺乏积极参与意识,习惯听老师讲,听老师说。一切按照老师所说的,完全照做。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了一种“怪圈,”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少。 一、二年级大多数敢说、敢问,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而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就开始变得老成了,沉默寡言。具体表现一下几种类型:一是从来不提问,二是不愿或不敢提问,三是不会或不善于提问。(二)小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来自于很多方面的原因,以下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分析原因:1、教师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1)教学中教师忽略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现在语文教师开始注重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否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却忽略了学生也会有问题。长此下去,学生就不去提问,最终发展为不会提问。(2)教师往往代替学生回答问题在长期发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个别开明的老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不懂的问题。但遗憾的是,问题提出后,教师只是以个人的力量,逐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没有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长期如此,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就消灭在萌芽状态,或仅仅停留于初始阶段,不利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3)教师缺少创造性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囿于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被教材与教案所束缚。上课时,一切均按教案实施,就教材论教材,以知识讲知识,严格维护苛刻的教学秩序。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抄得手忙脚乱,完全没有留出思考、提问的余地。教师不给学生提供一个质疑的思维空间,一是怕学生的提问打乱了自己设计好的课堂程序;二是怕学生整天“异想天开,”既耽搁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又贻误了学生应付考试的大事;三是担心学生也没有什么问题可提,尽是胡思乱想,既乱了课堂秩序,又乱了自己的阵脚。如此缺少创造性的教师,怎能教出有“胆量”质疑的学生?这就促使一些学生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理,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问,总害怕问错了会引起同学的讥笑,对提问有后顾之忧。(4)教师缺少自信心教学底蕴不足的小学教师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如知识结构、知识水准、教材钻研、教学机智等方面的局限,惟恐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在学生的突然的提问面前“露出马脚,”因而缺少自信心,心里发虚,底气不足,不敢放手让学生提问。于是,为了安全起见,干脆采取“封杀政策”或是对学生的提问视而不见,或是干脆不准学生提问!这样就从根本上封堵了学生的质疑之路和主动求知之门。有的老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学生与老师争辩问题,是对老师权威的冒犯和不尊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由于教师的“封杀政策,”造成了部分学生的不会提问或装作不会提问。他们受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驱使,平时很少与老师探讨一些知识性、学术性的问题,更不要说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产生“问题”了,经常询问的就是诸如考什么、怎么考等与考试有关的迎合老师的问题。久而久之,就严重地限制了小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发展。2、学生自身的原因,制约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不敢提问,害怕提问。一是怕提出的问题影响教师教学的正常程序;二是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了或是太没价值了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以及老师异样的眼光;三是怕提出的问题与课堂的教学内容不相关,“南辕北辙,”而浪费了教师与学生的宝贵时间。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自己还不会独立发现问题。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尚小,知识水平欠缺,这就在根本上决定了孩子未能有效地进行独立思考。由于单纯背诵的有效性,学生忘记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笼罩下,各种考试题目凭记忆便可取得优越成绩,在表面成绩优秀的包围下,学生的心理获得了满足,学生凭机械的诵读记忆便可获得成功,久而久之,独立思考的能力便退化了,也忘却了自主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学生完全依赖教师,不愿独立思考。因为长期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教师天天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学生时时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处处以标准答案为准则,最终以升学为追求。天天进行反复的练习,盲目的抄写,无休止的记诵,结果大脑得到了“不思考”的训练。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思考权交给了教师,不再愿意独立思考了。自己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也不愿意提问,从而制约了问题意识的形成。三、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鉴于以上种种小学生出现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落到实处,显得任重而道远。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宜采用以下策略致力于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似乎是该学科的代言人,许多学生根据与语文教师的亲疏决定是否喜欢语文课,正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徐海彬.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N.江苏省:语文周报.2009,18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效能,用宽厚包容的爱心去关爱学生,以亲切温和的形象接近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让师生可以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沟通交流。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教师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甚至是溢美之词,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课堂教学也就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气氛,学生就会敢想、敢问、敢说了。如果教师总是以一种管理者、教育者、长者的语气和姿态与学生交往,使学生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焦虑、胆怯的状态,不但无法实现沟通与互动,而且还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生厌。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心理自由度,彼此之间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像朋友一样参与学习,参与互动,构建一个适宜的、宽松的、和谐的人际交往情境和教学情境,则学生大胆质疑的氛围自然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敢于提问,可以这样做;一是对自卑、胆怯的学生,多让他在小组讨论中提问,多给机会,锻炼胆量,树立自信。二是对口头表达较差的学生,让他先把问题写在纸上,再照着念,循序渐进,不过高要求。三是对课堂上还来不及提问或言犹未尽的学生,让他在课下把要提的问题,要讲的话说出来。无论是课上课下教师对学生的问题都要倾听,哪怕是十分稚拙的问题,还要慎言,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挫伤积极性。(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问题意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实践中是公认的一种促进学生认识和思考的有效方式。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探究和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从对问题情境的感知中激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然后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引发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尤其是低学段的小学生,儿童由于年龄尚小,知识水平尚缺而还不会独立发现问题,这样,仅凭教师短期的努力是收不到效果的。面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模式阻碍了学生提问的可能性及学生的依赖性造成其不愿独立思考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避免过多给学生提供现成答案,而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于无形中产生学习兴趣,跟随教师在课堂中积极主动思考,做到全身心投入。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当中,可通过设置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疑难,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悬念,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例如,有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浙教版第三册大象博士请助手一文第二课时,上课开始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当学生正确回答:“我知道大象博士请小猫当助手”后,他不是单纯的肯定学生,而是创设了一个质疑的情境:“同学们,对这个结果,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或者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承接教师创设的这样一个质疑的情境,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就被触发了,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大象为什么要请小猫当助手?”“小猴很机灵,大象为什么不请他?”“小兔子很乖,为什么大象博士不请小兔子?”就是这样一个质疑情境,引发了学生对“大象博士请小猫当助手公平不公平”的探究话题,不仅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的“语表层,”还为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还训练了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可谓一举三得。(三)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讲解重点知识,设置一系列教学问题,把重点知识抄写在黑板上,强调学生背诵。这样的课堂,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提问。可见,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诱导学生提问。在教学中需要做到:(1)不要害怕教学环节被学生的提问扰乱,或者害怕学生的问题过难造成不必要的尴尬而放弃了让学生提问。(2)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3)想方设法让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如让学生结成小组,把自己的疑问在小组中提出来,这样,胆小的、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敢于提问的局面。(4)先由教师提出很有见解的问题,试探着逐步引导学生体验主问题,启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5)改变语文预习方式,一贯的预习要求是标主次、学生词、明内容,理结构,而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着力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可通过事先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问的做法,可以用如果没有问题则需回答正确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做法来促进此一环节实施的有效性。(6)改变教学思路,把原来在教学中提问题,然后读课文、思考、找答案的做法,变为先出示答案,再让学生针对答案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语言提问,从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吴明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5):20(四)教给质疑方法,训练学生善于提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了新知,获得了方法,形成了能力,更赢得了思维的启迪、心智的发展。因此,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怎样提问尤其重要。可以从一下两个方面着手,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1.找准提问切入点(1)抓课题提问如:鱼怎么能游到纸上呢?鱼为什么能游到纸上?(鱼游到了纸上);墨水能吃吗?谁吃墨水?为什么吃墨水?(吃墨水);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绿色的办公室是怎样的?(绿色的办公室)(2)抓重点句段提问“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我的心里真的有一颗种子在发芽吗?这棵种子是指什么?(高大的皂荚树)(3)抓中心提问“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副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这幅画真的是我所需要的吗?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挑山工)(4)抓矛盾提问“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老奶奶为什么那么焦急?为什么那么耐心?从焦急、耐心这对反义词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十里长街送总理)(5)抓反复提问“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两个“鸟的天堂”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呢?(鸟的天堂)(6)抓标点提问“船长又喊: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这句话为什么一连用了四个感叹号?从四个感叹号能体会到什么?(跳水)2.变换提问形式(1)比较 红四团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差不多在同一时间赶往泸定桥,为什么红四团能抢先到达?(飞夺泸定桥)(2)替代 “他们(两个敌兵)把方志敏全身都摸遍了。从衣领直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钢笔以外,连个铜板也没有找到。”把句中的“捏”换成“摸”、“搜”好吗?为什么?(你们想错了)(3)假设 (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假如秦王真的强逼硬抢,蔺相如真会和璧同归于尽吗?(将相和)(4)想象 假如猎狗扑过去,老麻雀和小麻雀的命运如?我为什么要急忙唤回猎狗?假如我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麻雀)(5)推测 小男孩哭着走了,他还会再来访问高尔基吗?(小摄影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找准切入点提问和变换提问形式两种方式提问,使学生明白对于所学的知识该如何提问,从何提问。从而训练学生善于提问,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五)把握质疑契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不分时机地问,不要把过去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而是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诱发学生的问题。质疑主要契机有三:1、课始质疑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与文本对话,前面说的创设情境,读题质疑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著名特级教师袁蓉在教学惊弓之鸟时是这样让学生质疑的: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你们已经预习过了,有什么问题?这样让学生提出自学中发现的问题,既有利于教师教学时有的放矢,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2、课中质疑课中质疑有两种情况,一是一节课中,二是一篇课文中。一节课中适合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一篇课文适合在第二课时开始时,但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过于频繁。3、课尾质疑课尾质疑,一是为了拓展教材,渗透大语文的思想。二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就是所说的要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要注意的是对课尾质疑的处理,一定要有疑有解,不能为问而问。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的质疑要适时适度。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发和设计问题:审题时学生质疑:田忌是什么人?他与谁赛马?赛马的经过怎样?赛马后的结果如何?初读课文后学生质疑:同样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反败为胜?课尾存疑:假如再赛一次,田忌还会赢吗?(六)拓宽提问时空,引导学生自主发问。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的这一性质决定了语文与其他学科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课标还提出:“要注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生思想小结
- 成都市 2024-2025 学年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素养测评模拟卷及答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含答案第1单元检测
- 2025年高血脂培训试题及答案
- 河北省公务员2025年申论材料分析卷
- 2025年护师理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工护理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文秘岗招聘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公务员2025年申论真题集
- 2025租赁合同的特征及其效力
- 2025年中国邮政联合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生珍惜时间主题课件
- 昭苏课件教学课件
- 让问候温暖人心国旗下讲话
- 房屋的变迁课件
- 胃出血检查报告图片
- 国家安全教育高教-第六章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 移动网格长资格认证考试题库(含A.B卷)
- 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Making friends 单元练习(人教版PEP·2024)
- 干部履历表填写范本(中共中央组织部1999年)
- DL-T2459-2021电力物联网体系架构与功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