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欧阳询行书作品欣赏.doc_第1页
唐朝欧阳询行书作品欣赏.doc_第2页
唐朝欧阳询行书作品欣赏.doc_第3页
唐朝欧阳询行书作品欣赏.doc_第4页
唐朝欧阳询行书作品欣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张翰思鲈帖也称季鹰帖、张翰帖2、平安帖亦为五月帖3、薄冷帖两种4、由余帖两种5、殷纣帖两种6、卜商读书帖两种7、脚气帖两种8、道失帖两种9、庾亮帖两种10、投老帖两种11、足下贴12、仲尼梦奠帖欧阳询行书欣赏张翰思鲈帖也称季鹰帖。纸本,纵:25.1cm,横:31.7cm,11行98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释文:“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之为江东步兵。後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纭,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後。荣执其(疑缺“手”字)怆然,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唐朝欧阳询行书作品欣赏平安帖亦为五月帖拓本唐朝欧阳询行书作品欣赏薄冷帖,欧阳率更书法图片两种。欧阳询行书作品欣赏由余帖两种本文来源于 书法欣赏(/),原文地址:/news/10734.html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行书欣赏殷纣帖两种本文来源于 书法欣赏(/),原文地址:/news/10728.html欧阳询行楷书法卜商读书帖两种,纵25.7cm,横16.5cm,6行53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卜商讀書畢,見孔子。孔子問焉,何爲於書。商曰,書之論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離離如參辰之錯行,商所受于夫子者,志之於心,弗敢忘也”(方框内字残)这段文字见于尚书大传,并收入艺文类聚卷五五杂文部读书,与史籍相较,帖中个别字有出入。卜商是孔子弟子,字子夏,春秋时卫国人。他师事孔子,师生间常有议论问答,极富哲理。 此帖为唐人双钩廓填本,墨气鲜润。从书法上看,笔法严谨又不失生动气韵,点画的起止处强化方切硬折。欧阳询晚年将北碑用笔特点融于二王书风,而兼容南北正是“欧体”独到之处。 此帖宋代藏于宋徽宗宣和御府,清代归安岐所有,后来成为乾隆皇帝御府的珍品,辑入法书大观册中。宋周密云烟过眼录,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等书著录。唐代欧阳询行书书法作品欣赏脚气帖两种唐代欧阳询行书欣赏道失帖两种,欧阳率更书法图片3张。. 唐代欧阳询行书欣赏庾亮帖两种大图4张本文来源于 书法欣赏(/),原文地址:/news/10618.html欧阳询行书欣赏投老帖两种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鹊起,远扬海外。进入唐朝,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欧阳询行书欣赏足下贴欧阳询晚年书法欣赏仲尼梦奠帖,本帖无款印,纸本,25.533.6CM,七十八字,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此帖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昕,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诚属稀世之珍。内容摘要:欧阳询晚年书法欣赏仲尼梦奠帖,本帖无款印,纸本,25.533.6CM,七十八字,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此. 释文:仲尼梦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龄,具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