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生物第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十 生物与环境学案.doc_第1页
2013届生物第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十 生物与环境学案.doc_第2页
2013届生物第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十 生物与环境学案.doc_第3页
2013届生物第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十 生物与环境学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生物第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十 生物与环境知识网络构建1感悟高考真题: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农田中豌豆和杂草、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关系依次为竞争、互利共生、寄生(2012全国卷)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2010全国,3B)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2011大纲全国卷,4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2011海南,24B)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2011海南,24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2011安徽,6C)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例1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知识回顾:种群的各种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如右下图)应用:减少虫害种群数量的生物方法有:使用 控制种群性别比例;引入天敌;培养寄生在害虫体内的寄生虫;培育抗虫作物;轮作:改变营养结构,减少病虫害,同时可防止土壤营养枯竭。例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回顾: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的前提条件(判断依据)理想条件下; 和 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 无环境阻力状况。.1.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达到K值不再增加的原因: 和 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 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最终达到平衡。3.K值变动的示意图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 ;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 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 ;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例3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归纳:K值及K/2值的应用1K值的应用:(1)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 环境阻力,增大K值。(2)有害生物的防治: 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 2K/2值的应用:(1)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 最大,再生能力最强。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考点三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例4.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例5.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知识回顾:1生物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征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若分开则双方或至少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 变化寄生无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 、 等而发生斗争,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先增加者先 ,后增加者后 ”的不同步性变化.2.2群落的结构类型比较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含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 现象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状况原因陆生: 、温度水生:光、温度、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表现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动物也随之具有层次性大多群落生物呈集群分布或 分布3群落的演替类型 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虽存在过植被,但被 消灭了的环境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知识网络构建2感悟高考真题: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2010北京卷,5A)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2010北京,5D)某地区为打造灰掠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掠鸟喜居的树种,招引灰掠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2011海南,22改编)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2009福建,2C)考点四 生态系统的结构例6.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3.知识回顾: 1生态系统的成分易错点及特例易错点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 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 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动物属于 生产者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 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每条食物链(网)的起点总是 ,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 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2)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3)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 ,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数量 ,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外界因素而大量增加时,一般除导致上一营养级减少,下一营养级增加外,还会导致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数量 。(4)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 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考点五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例7.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知识储备】1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运动,反复利用往往是双向的范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地位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的基础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考点六 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例8.下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丙种群在A、B、C、D、E五中,A点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点种群增长率最大 ( )B、图中的食物链为:乙丙甲C、图中曲线变化的事实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图中曲线的振幅缩小【知识储备】1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 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越容易恢复,与自身调节能力有关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