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期末考试要点(精华版).pdf_第1页
微生物学 期末考试要点(精华版).pdf_第2页
微生物学 期末考试要点(精华版).pdf_第3页
微生物学 期末考试要点(精华版).pdf_第4页
微生物学 期末考试要点(精华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孙峰林 10 01 10 1 1 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类群 非细胞型生物 病毒 亚病毒 细胞型生物 原核微生物 古细菌 真细菌 包括粘细菌和蓝细菌 放线菌 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 丝状真菌 酵母菌 大型真菌 蕈菌 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 2 柯赫原则的主要内容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著名的科赫原则 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 同样的疾病会 重复发生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3 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在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有那些区别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比较 特性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 核拟核完整的核 核膜 核仁 DNA只有一条 不与 RNA一至数条 与 RNA 和蛋白质结合和蛋白质结合 核糖体70S 在细胞质中80S 在细胞质中 70S 在某些细胞器 细胞分裂二分裂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有性生殖通常没有或有 细胞器 线粒体 高尔基体 叶绿体 内质网等 细胞膜中甾醇 除极个别外 呼吸链位置细胞膜线粒体 与氧的关系好氧 兼性好氧厌氧好氧 少数兼性厌氧 细胞壁组成肽聚糖或脂多糖几丁质 多聚糖或寡糖 运动器官较细的鞭毛较粗的鞭毛 中空管状结构 9 2 结构 细胞大小1 10 m10 100 m 4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是怎样的 什么叫肽聚糖 G 菌与 G 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有何差 异 细胞壁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肽聚糖 磷壁酸 类脂质 蛋白质 革兰氏阳性菌 肽聚糖 90 磷壁酸 0 革兰氏阴性菌 肽聚糖 5 10 脂多糖磷脂蛋白质 肽聚糖是由双糖单位 四肽尾还有肽桥聚合而成得多层网状大分子结构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孙峰林 10 01 10 2 5 用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解释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革蓝氏染色机制 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 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液和碘液的复合物 G 细菌由 于其细胞壁较厚 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 因此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 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 再加上它 不含类脂 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 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 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 G 细菌的细胞壁薄 外膜层类脂含量高 肽聚糖层薄 交联度差 遇脱色剂乙醇后 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 溶解 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 因此细胞褪成无色 再经番红 沙黄等 红色染料复染 就使 G 细菌呈现红色 而 G 细菌则保留紫色 6 细菌细胞有哪些基本构造和特殊构造 细菌的繁殖方式 基本构造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和内含物 核区 特殊构造 糖被 鞭毛 菌毛 性毛 芽孢和其他休眠构造 伴孢晶体 繁殖方式 裂殖 芽殖 7 什么叫糖被 芽孢 伴胞晶体和菌毛 细菌的细胞核特点 糖被 位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 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 厚壁 含水量低 抗逆性强的休眠 体 称为芽孢 又称内生孢子 伴胞晶体 苏云金芽孢杆菌 在形成芽孢的同时 产生碱溶性晶体内含物 一般一个细菌产生一个 称为伴 孢晶体 呈斜方体 长斜方体 方体或不规则形 菌毛 又称伞毛 纤毛等 常存在于 G 致病菌中 是一种长在细菌表面的一些比鞭毛更细短 中空 直硬且 数量较多的细丝 直径 3 10nm 长度 0 2 20 m 在同一细胞上 Pili 的长度不一 细胞核特点 核质体或核区 原核 实际是一巨大的 连续的 环状的双链 DNA 其长度可达 0 25 3 0mm 比细菌本身长 1000 倍 它分散于细胞质中 没有真正的核膜 核仁 它在细胞内是高度折叠缠绕 核区一般呈球状 棒状 哑铃状 生长迅速时可在一个细胞内找到几个 2 4个 一般1 2 个 8 细菌鞭毛的结构是怎样的 G 菌与 G 菌在鞭毛构成上有何差异 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波浪弯曲的丝状物 称为鞭毛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长 15 20 m 直径 0 01 0 02 m 波浪运动 速度快20 80 m s 鞭毛化学成分 主要是蛋白质 少量糖或脂类 G 仅 S M 两环 G 有 S M L P 四个环 9 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有哪些特化形式 营养菌丝 假根 匍匐菌丝 吸器 附着胞 附着枝 菌核 菌索 菌环和菌网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孙峰林 10 01 10 3 气生菌丝 各种形态的子实体 分生孢子头 孢子囊 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座 分生孢子盘 有性的 子 囊果 闭囊壳 子囊壳 子囊盘 10 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是怎样的 其繁殖方式 有性 无性 酵母菌 三明治 结构 25nm 占细胞干重25 外层为甘露糖 不是所有的酵母都有 1 6 1 2 中层为蛋白质 内层是葡聚糖 酵母细胞机械强度主要物质基础 1 6 1 3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物质组成 葡聚糖 30 40 甘露聚糖 30 40 蛋白质 10 左右 几丁质 1 2 芽痕 无机盐 1 3 繁殖 无性繁殖 1 芽殖 最普遍方式假菌丝 2 裂殖 具有与细菌和相似的二分裂繁殖少数 裂殖酵母 3 无性孢子 节孢子 掷孢子 厚垣孢子 有性繁殖 1 子囊孢子 霉菌 厚100 250nm 最外层 无定形的葡聚糖 次外层 葡聚糖蛋白网层 次内层 蛋白质层 内层 几丁质层 主要的机械强度支撑纤维 低等水生真菌含有较多的纤维素 无性或有性孢子来进行繁殖的 11 链霉菌的典型构造和繁殖方式如何 基内菌丝 吸收 排泄 气生菌丝 孢子丝 产生孢子 形态多样 孢子繁殖 菌丝繁殖 12 支原体 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的特征 比较其异同 蓝细菌的特点有哪些 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 衣原体与细菌 病毒的比较 特征细菌支原体Ricketts衣原体病毒 直径1 100 15 0 30 3 0 60 3 0 25 可见性 光镜光镜勉光镜光镜勉电镜 强可见强可见 过滤性 不能能 过滤不能能过滤能 革兰氏 G G G G G 无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孙峰林 10 01 10 4 染色 细胞壁有缺有有无 繁殖二均二均二均二均复制 方式分裂分裂分裂分裂 培养人工人工宿主宿主宿主 方法培养基培养基细胞细胞细胞 核酸DNA 和DNA 和DNA 和DNA 和DNA 种类RNARNARNARNA或 RNA 大分子有有有无借助 合成宿主 产能有有有无无 系统 增殖中保持保持保持保持失去 完整性 入侵多样直接昆虫不清楚取决于 方式媒介宿主 对抗敏感敏感敏感敏感不敏感 生素 除青外 除青外 蓝细菌的特点 具有光合能力 进行产氧光合作用 具有固氮作用 革蓝氏染色阴性 主要以裂殖方式繁殖 没有鞭毛 但能进行滑行运动 并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 细胞具有特化结构 如异形胞 静孢子 链丝段等 海水和湖水中的蓝细菌可引起 赤潮 和 水华 13 病毒区别于其他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个体微小 没有细胞结构 核酸 DNA 或 RNA 和蛋白质 专性寄生 繁殖方式简单 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 对干扰素敏感 在离体条件下 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 并可保持其感染活性 有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 诱发感染 14 何为假丝酵母 与霉菌菌丝体有和区别 假丝酵母属能形成假菌丝 不产生子囊孢子的酵母 假菌丝 当芽殖形成的子细胞不脱离母细胞 又在子细胞上长出新芽 从而形成成串的酵母细胞 这种藕节 状的细胞串称为 假菌丝 如热带假丝酵母 霉菌菌丝体产生孢子 而此不是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孙峰林 10 01 10 5 15 病毒粒子的衣壳粒有哪些对称形式 其典型代表种是什么病毒 1 螺旋对称 烟草花叶病毒 2 二十面体对称 腺病毒 3 复合对称 T 噬菌体 16 病毒的复制 繁殖 过程 1 吸附 2 侵入 3 增殖 4 成熟 5 裂解 17 病毒粒子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亚病毒包括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核心为核酸 蛋白质包围形成衣壳 有的核衣壳外面有包膜 亚病毒 类病毒 类病毒是小分子量 裸露的 环状闭合的 缺乏蛋白质外壳的感染性的单链 RNA 分子的病原体 据 报道 动物中有 DNA 类病毒 拟病毒 拟病毒是一类包裹在真病毒中的不具单独侵染和复制的环状单链 RNA 分子的病原体 其相对分子量 和二级结构均与类病毒相似 又称类类病毒 RNA 2 朊病毒 是一类比病毒小 不含核酸 仅含有疏水的具侵染性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蛋白颗粒 18 病毒的群体特征 1 包含体 某些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 在宿主细胞中出现的显微镜可见的小体 有的在细胞质 狂犬病毒 有的在细胞核 疱疹病毒 有的在细胞核 细胞质都有 麻疹病毒 2 噬菌斑 少量烈性噬菌体与大量敏感细胞混合后 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 一定温度下培养 10 20h 后 可见到嗜菌 的透明小圆斑 为噬菌斑 3 空斑和病斑 以单层动物细胞受动物病毒侵染产生的透明斑为空斑 肿瘤病毒感染单层动物细胞 产生细胞剧增 称为病斑 4 枯斑 植物叶片上的植物病毒群体为枯斑 19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哪几种 比较异同 以氢供体 主要或唯一碳源和能量的划分为依据 营养类型能源供氢体 基本碳源实例 光能无机营养型光无机物 CO2蓝细菌 紫硫细菌 光能有机营养型光有机物 CO2 及简单有机物红螺菌 化能无机营养型无机物无机物CO2硝化细菌 化能有机营养型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多数细菌 全部真菌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孙峰林 10 01 10 6 20 什么叫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有哪些种类 他们各有何功能 微生物细胞直接同生活环境接触并不停地从外界环境吸收适当的营养物质 在细胞内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和贮 藏物质 并储存能量 微生物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加以利用的过程即称为微生物的营养 nutrition 营养六要素 碳源 氮源 能源 生长因子 无机盐和水 21 培养基分为哪些类型 分别解释单纯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的异同 一 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分 天然培养基 组合培养基 半组合培养基 二 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分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脱水培养基 三 按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分 选择性培养基 鉴别性培养基 单纯扩散 高浓度 低浓度 运送速度慢 无特异载体 运送动力 浓度差 运送终点 内外浓度相等 运送前后溶质分子 结构不变 促进扩散 高浓度 低浓度 运送速度快 有特异载体 运送动力 浓度差 运送终点 内外浓度相等 运送前后溶质分子 结构不变 主动运输 特点 低浓度 高浓度 运送速度快 有特异载体 运送动力 消耗能量 ATP 运送终点 内外浓度高得多 运送前后溶质分子 结构不变 22 微生物的产能方式有哪些 什么叫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呼吸 无氧呼吸 发酵 初级代谢 一类与生物生存有关的 涉及到产能代谢和耗能代谢的代谢类型 普遍存在于一切生物中 次级代谢 某些生物为了避免在初级代谢过程某种中间产物积累所造成的不利作用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 的代谢类型 可以认为是某些生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突变获得的一种适应生存的方式 23 发酵与呼吸的区别 什么叫反硝化作用和硝化作用 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 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 而是交给电子传递 系统 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最终电子受体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孙峰林 10 01 10 7 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 还原硝酸盐 释放出分子态氮 N2 或一氧化二氮 N2O 的 过程 硝化作用 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24 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比较光合细菌和蓝细菌的产能方式 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为最终电子受体 无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氮气 光合细菌以光作为能源 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 硫化物 氨等作为 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 蓝细菌具有叶绿素 能进行水的裂解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25 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 每个时期各有何特点 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 如果要缩短其生 长的延迟期 可以在菌种 培养基和其它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1 延滞期 分裂迟缓 代谢活跃 2 指数期 A 生长速率最大 代时最短 B 细胞进行平衡生长 C 酶系活跃 代谢旺盛 3 稳定期 A 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 细胞处于正生长与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中 B 菌体产量达到最高点 4 衰亡期 该时期死亡的细菌以对数方式增加 但在衰亡期的后期 由于部分细菌产生抗性也会使细菌死亡 的速率降低 仍有部分活菌存在 在生产实践中缩短迟缓期的常用手段 1 通过遗传学方法改变种的遗传特性使迟缓期缩短 2 利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为种子 3 尽量使接种前后所使用的培养基组成不要相差太大 4 适当扩大接种量 26 什么叫分批培养和同步培养 如何获得同步培养物 同步培养 使群体中的细胞处于比较一致的 生长发育均处于同一阶段上 即大多数细胞能同时进行生长或 分裂的培养方法 分批培养 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 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 去的一种培养方法 硝酸纤维素滤膜法是最经典的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 A 将菌液通过硝酸纤维素薄膜 由于细菌与滤膜带有不同电荷 所以不同生长阶段拓细菌均能附着于膜上 B 翻转薄膜 再用新鲜培养液滤过培养 C 附着于膜上的细菌进行分裂 分裂后的子细胞不与薄膜直接接触 由于菌体本身的重量 加之它所附着的 培养液的重量 便下落到收集器内 D 收集器在短时间内收集的细菌处于同一分裂阶段 用这种细菌接种培养 便能得到同步培养物 机械法同步培养物是在不影响细菌代谢的情况下获得的 因而菌体的生命活必然较为正常 但此法有其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孙峰林 10 01 10 8 局限性 有些微生物即使在相同的发育阶段 个体大小也不一致 甚至差别很大 这样的微生物不宜采用这 类方法 27 什么叫混合酸发酵 丁二醇发酵 乙醇发酵 乳酸发酵 混合酸发酵 埃希氏菌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属的一些菌通过 EMP 途径将葡萄糖转变成琥珀酸 乳酸 甲酸 乙醇 乙酸 H2和 CO2等多种代谢产物 由于代谢产物中含有多种有机酸 故将其称为混合酸 发酵 丁二醇发酵 肠杆菌 沙雷氏菌 和欧文氏菌属中的一些细菌具有a 乙酰乳酸合成酶系而进行丁二醇发酵 乙醇发酵 细菌利用葡萄糖及其他可发酵的糖产生乙醇 乳酸发酵 乳酸细菌能利用葡萄糖及其他相应的可发酵的糖产生乳酸 28 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甲基红反应与伏普反应原理 甲基红反应 细菌糖代谢 会将糖分解后的丙酮酸分解为乙酸 乳酸等 培养基变酸 加入甲基红试剂 呈 红色 伏普反应 细菌糖代谢 会将糖分解后的丙酮酸缩合 脱羧 后变成二乙酰 与蛋白胨中 Arg 的月瓜基作用 生成红色化合物 29 什么叫连续培养 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有哪几种 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的原理和应用各是怎样 的 连续培养 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 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续生长下 去的一种培养方法 恒浊连续培养 当微生物在恒浊器中培养进入对数期时 不断从外界加入新鲜培养基 而同时又流出 培养物 用光电池信号控制浊度 以维持恒定的细胞密度 恒化连续培养 微生物在恒化器中培养 通过控制恒化器中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营养物的浓度 以保证 微生物持续生长 连续发酵法生产酒精 半连续发酵法生产丙酮 丁醇等 30 试解释抑制 防腐 化疗 死亡 消毒 灭菌这几个概念 抑制 Inhibition 生长停止 但不死亡 防腐 Antisepsis 防止或抑制霉腐微生物在食品等物质上的生长 化疗 Chemotherapy 杀死或抑制宿主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死亡 Death 生长能力不可逆丧失 消毒 Disinfection 杀死或灭活病原微生物 营养体细胞 灭菌 Sterilization 杀死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孙峰林 10 01 10 9 31 以磺胺类药物为例阐明抗代谢物的作用机理 磺胺类药物广泛用于临床 是由于它们与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代谢物对氨基苯甲酸 PABA 间的竞争性抑制作 用 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可以自行合成 也可从外界环境中获得 若自行合成时 正常情况下 对氨基苯甲酸则和二氢喋啶在二氢碟酸合成酶的作用下 合成二氢碟酸 进一步合成二氢叶酸 二氢叶酸再 通过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 生成四氢叶酸 然而磺胺的结构与对氨基苯酸极其相似 在一定条件下 它们 竞争性地与二氢碟酸合成酶结合 阻止或取代了对氨基甲酸掺入到叶酸分子中去 从而阻断了细菌细胞重要 组分叶酸的合成 图 6 15 而叶酸是一种辅酶 在氨基酸 维生素的合成中起生要作用 缺乏此酶 细菌细 胞活力受到明显破坏 磺胺抑制细菌的生长是因为许多细菌需要自己合成叶酸而生长 由于人和动物可利用 现成的叶酸生活 因此不受磺胺的干扰 叶酸 亦称蝶酰谷氨酸 32 什么叫石炭酸系数 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和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的比率 一般规 定处理时间为 10 分钟 而供试菌定为 Salmonella typhi 伤寒沙门氏菌 33 常用的消毒 防腐剂及其应用 消毒剂 可杀死微生物 通常用于非生物材料的灭菌或消毒 防腐剂 能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 但对人及动物的体表组织无毒性或毒性低 可作为外用抗微生物药物 防腐剂和消毒剂广泛用于一些热敏感的或无法进行高温灭菌的物品或场所的灭菌 温度计 带有透镜的仪器设备 聚乙烯管或导管等 墙壁 楼板与仪器设备等表面和自来水 空气 34 青霉素 两性霉素 制霉菌素 链霉素 放线菌素 D 的作用位点 青霉素 抑制肽尾和肽桥间的转肽作用 两性霉素 与真菌细胞膜中的固醇类结合 制霉菌素 与真菌细胞膜中的固醇类结合 链霉素 作用于核糖体 30S 亚基 放线菌素 D 作用于 DNA 中的鸟嘌呤 35 青霉素的作用机理 青霉素作用机理 抑制细胞壁重要组分 肽聚糖的合成 青霉素的b 内酰胺换结构与 D Ala 的末端结构相 似 能占据 D Ala 的位置与转肽酶结合 并将酶灭活 使肽链间无法连接 抑制了细胞壁的合成 用于处理 革兰氏阳性菌 36 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机理 高温下蛋白质不可逆变性 膜受热出现小孔 破坏细胞结构 溶菌 高温使蛋白质 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子发生变性 破坏 以及破坏细胞膜上的类脂成分 导致微生物死亡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孙峰林 10 01 10 10 37 什么叫间歇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 高压蒸气灭菌法 常规加压灭菌法 分别适用哪些物品的灭菌 间歇灭菌法 使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 方法是 将待灭菌培养基在 80 100 下蒸煮 15 60 分钟以杀死 其中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 然后置室温或 37 下保温过夜 使残留的芽孢萌发 第二天在以同样方法蒸 煮和保温过夜 如此连续重复 3 天即可 巴氏消毒法 一种低温灭菌法 一般在 60 85 下处理 15 秒至 30 分钟 用于牛奶 啤酒 果酒和酱油等不 能进行高温灭菌的液体的一种消毒方法 主要目的是杀死其中无芽孢的病原菌 而又不影响其风味 常规加压灭菌法 将待灭菌物件放置于盛有适量水的加压蒸汽灭菌锅内 把锅内的水加热煮沸 并把其中原 有的空气彻底驱尽后将锅密闭 在继续加热使锅内的蒸汽压逐渐上升 从而达到高于 100 的温度 一般应 在 121 压力为 1 千克 厘米 或 15 磅 英寸 下维持 15 20 分钟 也可采用较低的温度 115 即 0 7 千克 厘米或 10 磅 英寸 下维持 35 分钟 38 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 可将微生物分为哪几种类群 试比较之 专性好氧菌 好氧呼吸产能 微生物好氧菌兼性厌氧菌 以呼吸为主 兼营发酵产能 以呼吸为主兼营厌氧呼吸产能 与氧的关系微好氧菌 只能在较低的氧分压下正常生长 厌氧菌耐氧菌 只能以发酵产能 但分子氧无毒害 专性 厌氧菌 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 氧剧毒 39 光波杀菌力最强的波长范围是 什么叫光复活作用 紫外线的杀菌机理 紫外线 波长在 210 313nm 范围都有效 最常用的波长是 253 7nm 左右 以波长 260nm 的紫外线杀菌力最强 其杀菌作用主要由于紫外线引起核酸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从而干扰了核酸的复制 另外 U V 可使空气中 分子氧变为臭氧 臭氧不稳定 易分解放出新生态氧 O 有杀菌作用 光复活作用 光解酶在黑暗中战役的识别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 形成酶 复合物 当给予光 照时 酶利用光能将二聚体拆开 恢复原状 使 损伤得到修复 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 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 称为光复活作用 40 什么叫饰变 饰变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表型饰变 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 翻译水平的表型改变 表型的差异只与环境等因素有关 特点 暂时性 不可遗传性 表现为全部个体的行为 变异 基因变异 基因突变 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 导致表型改变 特点 这种改变通常是可遗传的 群体中只极少数个体发生 自发突变频率通常为 10 6 10 9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孙峰林 10 01 10 11 41 证明核酸是遗传因子的三个经典实验 1 经典转化实验 2 噬菌体感染实验 3 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42 什么叫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基因突变分哪些种类 点突变 一对碱基上的突变染色体畸变 指一段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的改变 1 碱基置换2 移码突变3 缺失突变4 插入突变 43 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 试述证明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三个经典实验 他们分别证明了基因突变的 什么特点 特点 不对应性 突变的性状与突变原因之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自发性 突变可以在没有人为诱变因素处理下自发地产生 稀有性 突变率低且稳定 独立性 各种突变独立发生 不会互相影响 可诱发性 诱变剂可提高突变率 稳定性 变异性状稳定可遗传 可逆性 从原始的野生型基因到变异株的突变称为正向突变 从突变株回到野生型的过程则称为回复 突变 1 变量试验又称波动试验或彷徨试验 大肠杆菌的 T1 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 悬液 分两个大试管 其一分 50 个培养 其二分一个整体培养 观察 统计抗噬菌体的抗性菌株数量 2 涂布试验 两培养基保温 5 小时后 一个直接喷 T1 培养过夜 一个重新涂布后喷 T1 培养过夜 观察 3 影印平板培养法 所谓影印培养法 实质上是使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能出现相同菌落的一种接种 培养方法 影印培养试验工具其基本过程是 把长有许多菌落 可多达数百个 的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灭菌丝 绒布的木圆柱 直径略小于培养皿 上 然后可把这一 印章 上的细菌一一接种到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 待培养后 对各皿相同位置上的菌落作对比后 就可选出适当的突变型 据报道 用这种方法 可把母平板上 10 20 的细菌转移到绒布上 并可利用它接种 8 个子培养皿 因此 通过影印培养法 可以从在非选择性条件 下生长的细菌群体中 分离出各种类型的突变种 44 如何筛选营养缺陷型微生物 什么叫原养型 营养缺陷型 完全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一般要经过诱变 淘汰野生型 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四个环节 1 诱变剂处理 2 抗生素法 菌丝过滤法 3 夹层培养法 限量补充培养法 逐个检出法 影印平板法 4 生 长谱法鉴定缺陷型 原养型菌株 指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 与野生型的表型相同 营养缺陷型 诱变处理野生型菌株后 由于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 只有在加有该酶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的菌株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孙峰林 10 01 10 12 完全培养基 CM 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 SM x 在 MM 中有针对性地加入一或几种营养成分以满足相应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合成培 养基 基本培养基 MM 凡是能满足野生型菌株营养要求的最低成分的合成培养基 45 什么叫 Ames 试验 它的原理是 用遗传学方法培植一种不能自行制造组氨酸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变异体 这种菌株在无 组氨酸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如果将这种菌株与化学致癌物一起培养 则可使其 DNA 脱氧核糖核酸 再次突变 恢复到能制造组氨酸的原型 野生型 即在无组氨酸的培养基中也能生长 利用这一特征 性变化来测试化学物质有无致突变作用 并根据生长的菌落数目还可以判定其致癌性的强弱 化学药剂对细菌的诱变率与其对动物的致癌性成正比 46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有哪几种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有转化 转导 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等方式 47 什么叫转化 转化子 感受态 转染 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游离 DNA 片段 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基 因转移过程 称为转化 转化后的的受体菌称为转化子 感受态 受体细胞能从环境吸取外源 DNA 片段并实现其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把噬菌体或其它病毒的DNA 或 RNA 抽提出来 让它去感染感受态的宿主细胞 并进而产生正常的噬菌体或 病毒的后代 这种现象称为转染 48 什么叫转导 普遍性转导 完全普遍转导 流产转导 局限转导 溶原转变 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 将供体细胞的 DNA 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 通过交换与整合 从而使后者获得前者部 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称为转导 通过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任何 DNA 小片段的 误包 而实现其遗传性状传递至受体菌的转导现象 称为 普遍性转导 完全普遍转导定义 在普遍转导过程中 如果导入的外源 DNA 片段与受体细胞核染色体组上的同源区段配对 并可通过双交换而整合到受体菌染色体组上 使后者成为一个遗传性状稳定的转导子 就称为完全普遍转导 流产普遍转导定义 经普遍转导而获得了供体菌 DNA 片段的受体菌 如果外源 DNA 在其内既不进行交换 整 合和复制 也不迅速消失 而仅进行转录 转译和性状表达的现象 称为流产普遍转导 局限性转导定义 是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获得表达的转 导现象 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 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 而使后者获得了除 免疫性以外的新性状的现象 称为溶源转变 49 普遍转导中外源基因的三种后果是什么 普遍性转导中外源 DNA 的三种后果 1 进入受体的外源 DNA 通过与细胞染色体的重组交换而形成稳定的转导子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孙峰林 10 01 10 13 2 如果转导 DNA 不能进行重组和复制 其上的基因仅经过转录而得到表达 就成为流产转导 abortive transduction 其特点是在选择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