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红河农村新变化.doc_第1页
喜看红河农村新变化.doc_第2页
喜看红河农村新变化.doc_第3页
喜看红河农村新变化.doc_第4页
喜看红河农村新变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三十年,喜看红河农村新变化改革开放改变了全中国人民的命运,30年的改革开放给红河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全县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村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和改革开放前相比,整个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红河县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统计表明,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393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8%,同比增长24.2%,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9亿元,为年计划的107.6%,比去年同期增长7.1%(按可比口径价格计算)。(初步测算数)近几年红河县新农村建设在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在稳步发展。一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完成28.9万亩,其中:杂交水稻完成5.07万亩,杂交玉米完成1.04万亩;经济作物:花生完成0.54万亩,甘蔗面积5.9万亩,木薯3.7万亩,芭蕉芋1.52万亩;农业总产值完成6.9亿元,为年计划的109.4%,同比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1359元,同比增长10%;粮食产量8703万公斤,其中:小春实际产量902万公斤,同比下降2.3%;甘蔗产量21.5万吨,木薯11.6万吨,芭蕉芋2.3万吨;蔬菜产量达4502万公斤、水果产量1774万公斤、茶叶73万公斤;肉类总产量达1.23万吨,为年计划的93.5%,同比增长8.6%;乡镇企业营业收入预计完成2.02亿元,为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9%;二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产业培植,村容村貌有了较大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的改善,2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面推进;新建了甲寅、浪堤两个芭蕉芋粗制淀粉厂,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了群众拥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214522人,参合率达到84.6%。以上的数据告诉我们红河县新农村建设在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在稳步发展,红河县的农村经济实力,农民收入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前,和全国一样,红河县农村商品不流通,人员不流动,村里不通车,家里没有电,多数农民文化意识不高,人民素质普遍低下,不知政策法规,几乎处于半封闭的状态,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贫穷落后的生活。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农村建设,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穿衣讲究时尚、高档 30年前,农村的孩子只有过年才会穿新衣服,平时基本上都是“穿旧”,老大穿过老二穿,老二穿过老三穿,直到烂的没法穿。我记得小时候,一顶绿色的军帽,一套蓝色的粗布中山装,一双绿色的解放鞋或白色的胶鞋,虽说穿起来不是那么协调,但是这绝对是我们当时最奢侈的穿着,而且是过年、过节时才舍得穿的盛装。而现在发生了质的变化,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要什么样式就买什么样式,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并且是只要看上的,基本上都舍得买,什么劲霸、柒牌、七匹狼、老人头等名牌专卖店已成了追求时尚、高档的消费者经常光顾的地方。 (二)吃饭讲究新鲜营养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民群众过年、过节最好的待遇也就是买上几斤猪肉,而且还要肉票,一家人有滋有味的吃上几顿,就是最了不起的过年了。到了90年代,生活有了很大提高,过年、过节不但能买几十斤猪肉,甚至有的人家干脆就自家杀一头猪,接待客人,吃不完的就腌腊肉。而且鸡、鸭、鱼也都一应俱全。现在的生活质量就更高了,什么时候想吃就能吃、根本不用等到过年。并且近些年大家对饮食的要求标准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像过去那样只图油水大、能吃饱,而是讲究新鲜、生态、营养,怎样吃着有益健康。 (三)居住追求小楼洋房 改革开放初期,红河县农村居民以住土木结构的茅草房、瓦房、土掌房居多,那时,我清楚地记得每逢雨季天,自家的茅草屋由于简陋,雨就没完没了地漏个不停,屋里没有几处是干燥的,真让人心烦,真正体会到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描写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无奈。进入90年代后,广大农民已摆脱了贫困,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尤其是全县农业结构的大调整,使红河县农村经济实现了一次新飞跃,经济农作物的逐年发展壮大,给广大农民增加了丰厚的收入。有了较为雄厚的资金作支撑,一度全县农村兴起了建房热,往日的茅草小屋悄悄的消失了,一幢幢砖混结构的平房小楼拔地而起。随着全县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农民对住房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室外墙体大都以瓷砖代替了水刷石,室内地面铺设了地板砖,整幢房屋从结构设计到室内装潢,真是新颖别致,和城里的洋房相比,其功用效能不相上下。 (四)出行讲究安全通畅 近年来,红河县抓好贫困山区公路建设,把“修通公路好致富”列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基础工作来抓,致使全县乡乡通公路,80以上行政村通公路,为哈尼山乡的特色产品运销省内外大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 现在的农民出行真是方便极了,全县 13个乡镇有的修了水泥路,有的铺通了弹石路,91个行政村委会中,绝大部分村委会也都通了班车,农民朋友进城非常方便,就连距离县城147公里的西部三村乡的群众一天也能从县城回来。 回忆过去,三村乡的一老农说:“我们以前到红河县城,由于公路不通,要爬山涉水走上三、四天,才能到县城,真是太不方便了,如今公路通了,班车通到家门口,出行实在是方便多了。”有一三村朋友对我说:“小时候看到一辆自行车就感到很稀奇,特别是别人骑它玩的时候,心里痒痒的,心想自己也有一辆该多好,可现在,别说自行车,就连自己的摩托都不爱骑了,准备辗点钱买一辆汽车开,真是想不到啊!”。 说句心里话,谈到过去的交通,真是感触颇深,以前由于公路是土路,乘坐的汽车又是农用车,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赶上下雨天,车陷进泥坑的时候,别说坐车,你还要拿绳子像拖牛一样拖着它走,进一次城,来回需要两三天,走的慢不说,还不安全,也不气派。现在可好啦,班车不但通到家门口,而且有的村民还有了私家车,有的村民到田地里干农活就不必像以前一样步行,骑上摩托车分分钟就到,村民出行确确实实是方便多了,这比过去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五)生活日用样样俱全 三村黑树林村民全有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红河县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变化。他说:“二十几年前自己结婚时,家里真是空荡荡的,除了一张木床、一张木桌和自做的几颗简易木制小板凳外,家里几乎没有别的家具。二十几年后的今天,我家不仅有了彩电、席梦思、真皮沙发,用上了冰箱、电磁炉、洗衣机,还开了一家旅馆,全家四口人一人一部手机,最近又买了一台电脑,还接上了互联网。有了手机和电脑,如今与外界联系更方便了,而且还能在网上做生意。全家人出行有自家的汽车”全有良高兴地说:“这么大的变化真像是做梦一样”。提起过去,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有生第一次接触电视,记得小时候,我们整个乡(那时好像叫公社)只有几台电视,且都是公家的,而且都是十几寸的黑白电视,但对当时的家用电器来说,那几台黑白电视可谓是家电中的“明星”了,那时我们看电视要到有电视的乡机关单位的小会议室里看,由于很新鲜,来看的人又多,地点又小,去晚了就很难看得着。我清楚的记得由香港导演徐小明执导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在大陆热播时,由于人小,挤不进里面看,几个小伙伴就干脆爬在窗外听电视的声音,有时听到剧里的打斗声时,几个小伙伴还会比划比划。那时说真的,虽然看不到画面,但听得心花怒放,听的无怨无悔。那时幼小心里油然产生一种奢望,自家也有一台电视该多好啊!而如今,儿时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几乎家家户户有了电视,而且是二十几寸的彩电,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想看什么节目就看什么节目,再也轮不到在窗外听声音了。忆往事,想今朝,社会形式咋就变得这么快。 (六)娱乐讲究文明高尚 从前,人们农闲时的娱乐方式是喝酒、打牌,不但助长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而且破坏了邻里关系,影响了社会和谐。如今却大不相同,人们的娱乐形式充满着文明、高尚的情操。人们要么在家看电视,了解国内外的新闻;要么凑到一起敲锣打鼓跳乐作舞,唱山歌,或者村民自行组织排演文艺节目,以此来宣传党的好政策,陶冶大伙的情操;要么在过年过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即大家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又密切了村与村之间的关系,整个农村到处充满着和谐的气氛。 三、农村经济充满着无限的生机通过30年的农业结构调整,甘蔗、棕榈、茶叶、木薯、芭蕉芋、膏桐等产业已成为红河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红河县委、政府正在有条不紊地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严格保护耕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种植、养殖业,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引导农户集中连片种植,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继续扶持龙头企业把甘蔗、棕榈、茶叶、木薯、芭蕉芋、膏桐等产业做强做大;加快生猪养殖基地、牛羊养殖基地建设;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就业水平;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劳务输出,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我深信,只要我们抓住机遇,选对致富路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红河农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比一年更加甜蜜美好。从整个中国来说,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可以说“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较短时间解决了上亿人的温饱问题,成为人类消除贫困史上的一个奇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将目光聚焦“三农”,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出新的战略部署。更好地使农民脱贫致富,更好地发展农业。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中,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细分起来大概可以分做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农户是整个经济的一个基本细胞,只有细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农村经济才能够得到动力,才能得到发展。第二个方面,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是用计划来配置资源的。从这以后,我们是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所以资源的配置、资源的利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之后,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变化。另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变化特别是进入到新世纪之后,农村当中的交通、运输、信息的直通、干净清洁的饮水等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第四个方面,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现在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农村中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有了极大的发展,当中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等,覆盖面快速的在发展。这说明现在的农民慢慢不太发愁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