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的一点体会.doc_第1页
我在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的一点体会.doc_第2页
我在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的一点体会.doc_第3页
我在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的一点体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科技特派员实践工作体会2007-11-14【简介】李似姣,女,1944年6月生,浙江师范大化学与生命科学院,教授.2005年5月-2008年5月为浙江省永嘉县应坑乡科技特派员。【通讯联系】单位:浙江师范大化学与生命科学院Email: 邮政编码:321004 电话应坑乡总体状况1基本状况应坑乡位于永嘉县西北山区,距县城71公里,乡域面积43.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56亩,其中水田3325亩。下辖八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全乡人口6746人。通乡公路到2005年底才建成。主要经济来源靠外出打工。应坑是一个非常贫困的乡,应坑乡约有2/3人外出打工挣钱养家,村里的地大多是60岁以上的人在耕种,20到50岁的农民大多数都在外地打工,在家只不过2000多人,大多是老弱病残,吃低保。农民工能带小孩的都带走,中小学教育设施落后,也没有一个像样的操场。约有1/3以上的田地因没人种而抛荒,有95%以上的人员文化水平都在初中以下,全乡农民主要靠务农及劳务输出作为主要经济来源。2004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为2000元左右,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有743户2978人,其中295户1194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 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为4000元左右,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有221户。2005年工业与规模养殖业几乎为零,原有几家家庭式作坊生产算盘,由于销路不好,也纷纷倒闭。05年统计表明养猪的农户最多,猪存栏约1000头,最大一户曾养过76头,由于没有建成通乡公路,肉猪不能及时销售,多养了二个月,猪光吃饲料不长肉,因此亏本就不养了。2005年全乡羊存栏约669头,最大一户是67头。从事种养业的人员多以老年人为主,全是养殖散户,没有技术,也形不成规模。计划生育问题严峻,农民的“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养儿防老”的思想严重。劳务输出的农民,因没文化,大多只能从事一些低报酬的重体力劳动,例如女的洗碗,男的蹬三轮车等.2自然条件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交通闭塞。2005年年底建成通乡公路。25个自然村全部分布在高山深坳里,离乡政府所在地最远的行政村有15公里, 最远的自然村约距30公里。信息闭塞,市场经济观念淡薄,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家经济意识严重,更有甚者,只求一日三餐温饱,打打扑克,玩玩麻将,甚至睹博.近年来有许多农民不甘于现状,很想脱贫至富。 二,我的科技特派员工作一直对三农问题十分关注的我有幸成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面对新工作的挑战,我充满激情,我为了提前完成上半年的教学任务,在5月底按省里的要求能准时下乡,我把6月份的课、实验及考试都提前在周六、周日和晚上完成。我终于在去永嘉的前一天晚上,很晚才写完了学生的毕业论文评语。为的是节约来回跑的路途时间,一心一意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是以科技带动山区人民脱贫。我深感责任之重,暗暗决心踏踏实实的做一件受益于农民的实事。1以项目为抓手,较快找到了工作切入点第一年的起步工作较繁重,我有5个月住在应坑乡,我曾想上“石斛栽培”这一科技转化项目(我校一位教授研究8年,已成功),我与县科技局长来浙师大考察后,由于组培等栽培技术要求高,投资太大而放弃了。我虽对农村艰苦生活有思想准备。但真正到乡里后困难要多得多。为了调查数据准确,我先了解猪和羊的头数,了解农民的钱原来主要是依赖年轻人外出打工以及老年人在家养猪羊和鸡的一点收入。第一次下乡工作了35天,写出了较详细切实的调查报告,当时(05年)我得知瓯北镇及温州市郊区许多小型养猪场由于猪病,肉猪价格太低,猪饲料成本高,环境污染等因素纷纷倒闭,大宰母猪。而温州市的猪肉需求量又很大,当时大量从外地运入,我也考虑到应坑乡通乡公路可在05年底完工, 浙江省已开启绿色通道,肉猪及饲料运输方便。这使我产生了利用抛荒地种植牧草、建立“猪仔繁殖基地”带动乡里农民养肉猪致富的想法。示范基地不但可为全乡提供良种猪仔,不用外购猪仔,也可防止外来的蓝耳病之类猪病毒流入。种猪场示范基地又可带动全乡农民养肉猪致富。当时应坑乡一位农民养了近十头肉猪,他的积极性较高,又较注意猪圈卫生,有一定的防疫意识。我就动员以他为主集资办“猪仔繁殖场”,他虽说未养过母猪,但也有这想法,为稳妥起见,一边先买十头母猪试养取得经验,一边筹建有一定规模的猪仔繁殖场。2项目的组织实施确定下项目后,我回校稍作安排就马上又回到应坑乡,第二次下乡40天中一边写可行性报告与项目申请书,一边雷厉风行组织实施项目。由于浙师大给我减免了05年下半年的教学工作量,使我能保证1/3以上时间在乡里,在县与乡政府帮助下解决了租地,集资,贷款,公路边土地使用权,专用电力线,引进良种猪,优质牧草等一系列问题。总共投入资金48万元,在山脚下公路边的一片荒地上筹建规模100头母猪,年繁殖仔猪2000多头新养猪场。以美国引进的杜洛克与加系大约克公猪纯种为终端父本,与当地二元母猪为母本进行杂交,培育出适应本地饲养的”三元”杂交猪。大量繁殖可提供给养肉猪农民所需的良种猪仔,杂交猪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日增重750克以上,瘦肉率高达65%,4个多月就重达300斤以上,即可上市。饲养劳动强度低,老人,妇女均可胜任。而应坑乡农民传统的养猪方法要10个月以上才能出栏,成本高,效益差。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清洁能源,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环境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存发展。新建的“宏达家猪繁殖示范基地”座落在温州风景区楠溪江的源头应坑村底坳公路边。为了使猪尿、粪的排出不污染风景秀丽的楠溪江,在县科技局,农办,能源办,扶贫办等各方资金补助下,化了7万资金在06年建成81立方沼气池,并投入使用。实行了尿、粪干湿分离,猪尿入沼气池,利用猪粪种植牧草,高山蔬菜等,走养猪-沼气-牧草(蔬菜)种养结合模式。3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培育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迅速脱贫致富。我经常从网站上下载各种资料并打印好送给农户,也请专家指导培训。利用农民信箱,查阅资料与销售信息。为稳妥起见,在建成新养猪场前,先在旧猪舍试养了十头母猪。防疫,科学养猪,积累了养母猪的一些经验。我曾到瓯北养殖场,聆听上海农科院的畜牧专家的指导,向外地养猪专业户取经。送农户出去培训。积极参加永嘉县科技局组织的特派员每年数次的四个专业组工作交流,同时参加了种植组与养殖组技术交流,向已下派数年的老特派员学习取经,带着实际问题向省农科院与浙大的专家教授学习,得到许多信息,也打开思路。三,经济效益非常好家猪繁殖示范基地是2005年下半年在一片乱石荒地上新筹建的,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左右,用集资等办法投入48万元,建有标准猪舍,工人住房等150间,配有自动饮水机、暖房。土地租赁期限为10年,目前有一头“杜洛克”及二头“大约克”纯种猪,母猪100头,年可出栏仔猪2000多头。光在2007年示范基地一年就产良种猪仔2500余头,毛利有150多万,目前已总共繁殖良种猪仔达3000余头,供不应求。供给乡里与周边地区养肉猪的散户良种猪仔,一般乡里大户养30-40头,小户4-5头,由于近年肉猪的市场行情好,猪肉价格大涨,农户养猪积极性大增。家猪繁殖基地不仅为本乡提供良种猪仔,防疫技术指导,同时猪仔还销往周边地区。每头肉猪纯收入达1000-2000元,经济效益可观,目前由繁殖基地卖给农民所养的肉猪纯收入已达400多万元。温州市及永嘉县领导也多次来到家猪繁殖示范基地,给农民大力支持,为示范基地母猪办了保险,政府也给予了保险经济补贴。在温州讪农办组织的坐谈会上,家猪繁殖示范基地负责人作典型发言。被批准为温州市的龙头企业,从资金上也得到温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在乡政府领导的组织下,引资进乡,利用企业老板投的资金,每头猪垫资2000元给缺少资金的农户,待农户的肉猪出栏后,按市场价出售给老板,扣除每头2000元的垫付钱,以此来解决贫困农户的缺少资金问题。这是一种新型的双方互助互利的合资方式。为抵御市场风险,目前正在筹建养猪协会。新建沼气池06年已发挥了作用,做到猪粪零排放,目前先采用干湿分离,利用猪粪搞种植牧草,蔬菜等。沼气用于猪饲料加热,既解决燃料,又为养殖业提供有充足的粮食,达到产气与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走出了一条以沼促种、以种带养、以养保沼的循环经济之路。四我的体会必须要使用好有限的经费。第一年由于新建养猪场,经费紧张。集资,借贷加上县科技局,扶贫办,能源办,农办也给予一定经济上的支持,经过多方筹措解决,建沼气池的7万元钱没让农民出。06年的补贴给基地与肉猪养殖户经费,应该是根据养猪规模,经乡班子,特派员与养猪农户反复讨论。大家形成共识后形成文件,再发放补贴费。这样就可保证全部经费的合理使用,增加透明度,也可大大提高了农户的养猪积极性。要加强地方与派出单位之间的购通工作。我所在的乡政府,县及浙师大在这方面是做了不少工作的,让特派员到县乡如到家的感觉。特派员要尊重当地政府的领导。每次来回我都主动与县科技局联系,汇报工作。有了困难我们也是请县科技局及乡镇干部的帮助,我深知光靠我个人热诚是不够的,是做不好特派员工作的。像我这么大的年纪在校还担任着繁重的教学(选修课与研究生课程等)与科研任务,是不可能每个月二次准时到乡里的,由于05年下半年学校免了我的课(停止),我才得以第一年有5个月时间在乡里做起动项目的工作。我发现全省特派员中只我一人选养猪项目,当初我也曾怀疑过我的项目是否选择对了?是否能够成功?经济效益会不会很好?经二年半的实践证明,认为项目选择是正确的,经济效益很快显现,收益很好。五 存在问题1文化程度较低,难找二传手稍有点文化的年轻农民都想着离开农村。很难把先进的农业理念灌输到农民脑子里头,农民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严重。强调可持续发展对农民来说不实用,穷苦农民考虑问题很实际,他们是吃饱有钱后才会去考虑绿色,健康,环保等问题。东庄子有一个农民想种红豆杉,但不懂技术,种死了大半,他说因为不认识值钱的红豆杉,曾在十多年前把许多几十年生的野生红豆杉被当作普通的树给砍掉了。应坑乡也曾培养出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生,但没有一个回乡里的。农民越种田越穷,所以农民不愿意种地,种田与养猪都是亏,还不如抛荒外出打工。原因是种养成本过高,品种不好,没形成规模经营。与外国农民不一样,中国农民形是穷,苦,累。带给农民更多风险的是市场,而要提高农民收入还不得不更严重地依赖市场。尽管各地都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增加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是产业结构调整将农民带入变化莫测的市场,多数农村从中得到的不是收入,而是巨大的风险。大量农副产品卖不出去,或者大降价,比如应坑有的农户种西瓜卖,丰收了,因没有规模经营,再加上运输成本,就亏了。近几年许多农产品都出现过大量的过剩,近几年来农副产品持续低价。面对市场的风险,农民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以致农民不知该如何是好。农作物歉收了,亏了,农作物丰收了,也亏了。因此只好外出去打工。当我们以市场为导向试图提高农民收入的时候,我去对他们讲要规模经营,要组织起来,我们发现,农民收入的提高是有限的,而由此带给农民的风险却成倍提高了。因此很有必要组织农业协会。2组织农业协会困难相当大建立农民表达的机制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途径,就是说农民应该有自已的话语权。农民就必须组织起来,以合作社或协会的方式形成一个利益与权利结合体。如果综合性的农业协会搞起来,大家都占有股份了,那无论是种粮的、种菜的、养猪的,无论干什么,咱们只要搞起了统一销售,那大家就可以共担风险。今年统一销售,卖果,果贱了,那养猪,猪价可能涨了,那么可能在猪上多得钱,大家仍然可以按股分到红。如果今年粮价可能跌了,但菜价可能上了,那卖菜统一销售收入高,大家仍然可以在卖菜上分到红。那么这样就不至于让单家独户去经受市场的摔打,单家独户往往摔得头破血流。所以要形成合作社这件事情我认为应当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核心内容。由过去的零售价变成了批发价,每头猪饲料成本就下降了,应坑乡在试着这样做,尽管许多事做得不如人意,但这既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制度问题,甚至可以说还是一个文化问题。3扶贫要先扶理念很难想象一个富人肯到交通不便,人文素质较差,不讲卫生,落后的应坑山区来造别墅。在农村,宗族、家族势力抬头,建家族祠堂、修家谱、祭祖活动盛行。民间信仰不可能因为一时的行政命令与行政手段而消失,信仰出现了真空状态。尤其是改革开放的80年代,基督教在农村的发展大大超过了城市。应坑乡就有基督教堂。对于信徒而言,基督教不仅是他们艰难贫困生活中的唯一依托,是他们祈求平安、祈求衣食、消灾祛病的唯一方式,更是改善其自身处境的唯一希望。因此总是认为上帝是有求必应的,尤其是希望上帝能够解除病魔缠身的痛苦。计生教育救穷、卫生教育救弱、公民教育救私.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高农民教育水平,以提升人口素质,以减少贫困的社会条件,首先要解决农民的保障与计划生育问题。农民必须有的保障机制: 如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劳动保障,迁移权,土地权,房产权等。农民负担太重。乡镇公务员很辛苦,工资又低,但工作效率低,一天到晚忙于搞计生,成本也很高。由于乡政府负责人居住在县城或温州,每周如果坐着公家的汽车从县城到乡政府上下班,所化费的购车、养车、司机、汽油费一年开销很大。农民如不改变多生多育的落后习惯,农民经济增长最后必将作为祭品牺牲在人口这个古老的祭坛上。计划生育要成为农村人口自觉的行为,而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