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_第1页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_第2页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_第3页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_第4页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杨贵妃能吃到真正新鲜的荔枝吗 古代烽火台的功能是什么 能否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 为什么 第五单元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 通讯工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中西的碰撞 一 交通工具的更新 轿子 马车 木帆船 人力车 三轮车 自行车 火车 汽车 电车 轮船 飞机 人力车 1874年自日本引进中国 最初时是用铁皮包着木头轮子 后改为充气胶轮 又叫黄包车 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实用型的自行车出现于19世纪初 1817年 德国人德莱斯在法国巴黎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 这种自行车虽然仍旧用脚蹬地才能前行 但是可以一边前行一边改变方向 德莱斯式自行车一问世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随着20世纪初德国入侵青岛 1903 1905年德国传教士把自行车带入了青岛 那时的自行车价钱昂贵 骑车的人多是洋行买办阶层的阔佬阔少们 他们拉响车铃 那时是拉铃 招摇过市 神气十足 旁若无人 当时主要是 站人牌 和 飞鹰牌 全是大飞轮的 老百姓称为 不吃草的小毛驴 兹见上海地方有自行车几辆 乃一人坐于车上 一轮在前 一轮在后 人用两脚尖点地 引轮而走 又一种 人如踏动天平 亦系前后轮 转动如飞 人可省力走路 不独一人见之 相见者多矣 1869年11月24日 上海新报 记载 脚踏车 乃一代步之器也 前数年 海上尚不多见 至近年来 始盛行之 本届庆祝英皇之日 各西商喜脚踏车之多而乘坐者之众也 1897年 字林沪报 以小车 东洋车 马车为多 间有华人乘西人所创之两轮脚踏车者 1884年 点石斋画报 描述上海交通 若夫不劳膏秣 不损赀财而又能捷若风霆卷舒甚便者 则惟西人所行之脚踏车 查脚踏车之制 不知起自何时 近数年来 沪上寓居西人多喜习此 每日黄浦滩一带 此往彼来如梭织 得心应手 驰骤自如 而脚踏车之来 且日盛一日哉 则谨应之日是盖未知 脚踏车为用之广也 1898年4月1日 申报 头版刊登 脚踏车将来必盛行说 一幅摄于1905年的 在自制的自行车上留影 的照片 会让观者感到意趣横生 那位留着长辫 身穿长袍马褂的男子 在策重的木制无链条自行车上驾驶 不知能否前进 或许他下车时也是会十分吃力的 当时在县城里能拥有一辆自行车的自豪感绝不亚于现代人拥有一辆奔驰的感觉 上海最后两辆人力车送交博物馆 1956年新华社播发 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 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 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 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人力车最初出现在日本 远在1874年 上海也有了这种交通工具 解放前夕 上海约有5000多辆人力车 7000多人力车工人 解放后 政府在发展公共交通建设的同时 就有计划地帮助人力车工人分批转业 有些人力车工人已经被训练成为汽车驾驶员或技术工人 有的回到农村参加了农业生产 没有劳动力又没有依靠的老年工人进了养老院 63岁的老工人姜威群 拉了50多年人力车 穷得一直不能结婚 现在他正在养老院里安静地度着晚年 骑自行车是他的爱好之一 作为一个日本的傀儡 他不敢在无人警卫下走出皇宫 于是只好在花园里骑车转圈 练习车技 这位日本扶植的皇帝 目前能让前轮悬空 只骑后轮 美国 时代周刊 记述30年代伪满时期的溥仪 80年代 北京长安街上的自行车大军 80年代 广州海珠桥上的自行车大军 社会学家预言 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自行车将被中国人彻底抛弃 随着中国人环保 健身意识的增强 一部分人还会重新选择这种没有噪音 污染和健康的交通工具 另外 自行车的运动作用和自行车极限运动的独特魅力 都将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更加亲近自行车 如今在大街小巷飞驰的样式各异的自行车 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 也是人们健身 休闲的好方式 同时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 给交通 环境 能源等方面带来诸多问题 骑自行车出行更成为时下人们追逐的一种生活新时尚 1899年电车传到中国 电车的运行给市民带来一种全新的现代交通感受 1906年2月16日天津电车正式营业的当天 观众人山人海 孩子们乘不起车 就跟着电车跑 电车靠站后 他们手攀电车 一会儿上去 一会儿下来 要把新奇看个够 电车的通行也给人们带来了文明的观念 电车是外国人开办的 电车公司不断发出通告 要求乘坐电车的市民 在 车上不许吐痰涎 乘客在车上不得用污言秽语 亦不得污秽本公司之车 又不得侮弄同车之客 人们要乘电车 就不能不遵守这些西方人制定的规矩 久而久之 这些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也开始被市民所遵守 1885年10月 德国工程师卡尔 本茨制成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 1901年底 匈牙利商人李恩时将两辆美国制造的 奥斯莫比尔 牌汽车从香港运到上海 这是汽车首次传入中国 此后 在中国的公路上 行驶着27000多辆 130多种不同牌号的汽车 但却没有一种是我国制造的 1902年3月 上海人议论最多的就是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 这就是汽车 1956年7月 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排成长列开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时候 全厂职工夹道欢呼 1958年2月13日 毛泽东在注视着从总装配线下来的解放牌汽车 1958年2月 毛泽东视察一汽时对陪同他视察的一汽厂长说 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呀 为了完成领袖的殷殷期望 一汽工人上下一条心 提出了 乘 东风 展红旗 造出高级轿车去见毛主席 的口号 图为1958年5月21日下午 毛泽东和当时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林伯渠来到怀仁堂后花园 观看东风轿车 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 淞沪铁路 1866年 英国公使威妥玛向清政府提出 吴淞到上海之间河道淤塞 疏通困难 大吨位轮船无法停靠上海港 请求修筑从吴淞到上海的铁路 以便大吨位轮船停泊吴淞后 能和上海办理联运 这时的清政府尚对修建铁路心存疑虑 没有批准威妥玛的请求 1875年初 英商耍花招 组织了吴淞道路公司 声称修筑吴淞上海间的马路 而实际是要在筑好的路基上铺设钢轨 开行火车 清政府未能识破骗局 就同意征购土地 1876年吴淞铁路完工并通车营业 然而 火车仅运行了一个多月就轧死了一名过路行人 当地民众群情激奋 阻止火车开行 清政府遂拆毁线路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起自唐山 止于胥各庄 今唐山市丰南区 长9 7公里 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后 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 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 所以被世人称为 马车铁路 直至1882年始改用机车牵引 这条铁路有利于当时开平煤矿的煤运 1909年 民呼日报 发布地反映帝国主义掠取中国铁路权益地漫画 中国自行设计建成的铁路 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起始自北京丰台 经居庸关 八达岭 河北的沙城 宣化至张家口 全长约200多千米 1905年9月开工修建 于1909年建成通车 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 由中国人自行建设完成 投入营运的干线铁路 由当时的清政府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 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辛亥革命胜利后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 自己热心发展实业 振兴交通 根据孙的意愿 袁世凯委任孙中山为全国铁路督办 筹划全国铁路全权 负责修建铁路 此后 孙中山到全国各地考察 规划铁路建设蓝图 准备在中国大修铁路 到1912年底 孙中山先后到达上海 武汉 福州 广州 烟台 北京 张家口 太原 石家庄 济南 南昌 杭州等20余座城市 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他每到一地 都要作 民生主义 演讲 广泛宣传 振兴实业 的必要性 动员全国同胞 同心协力去做建设大事 所到之处 他都会筹集筑路经费 宣讲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态度真挚诚恳 全国掀起了讨论修建铁路的热潮 1912年9月6日 孙中山视察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时与铁路员工合影 1952年7月1日 四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这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 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前任何时代都不可想象的奇迹 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 成渝铁路建成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它横穿四川盆地中心 有力地促进了西南地区物资交流 对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轰动全国 1904 1905年 发生了日俄战争 是 指制造机器 岂足以救国者 吾闻军用利器 莫飞机若 誓必身为之倡 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 苟无成 毋宁死 从此 冯如立下了 航空救国 的思想 日俄战争大不利于中国 当此竞争时代 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 不可缺之物 倘得千数百架飞机分守中国港口 微特足以固吾圉 且足以慑强邻矣 冯如1906年 1906年 冯如向华侨筹资 开始研制飞机 1909年制成一架试验性飞机 9月 他驾驶自制飞机翱翔在奥克兰市天空 以2640英尺的航程超过莱特兄弟首次试飞的记录 美国报纸惊呼 中国人航空技术超过西方 1910年10月 冯如驾驶自制的飞机参加国际比赛获得冠军 1911年冯如携飞机回国 辛亥革命成功后参加革命军 1912年在广州一次飞机表演中蒙难 年仅29岁 冯如 1883 1912 广东恩平人 交通工具的更新 1 交通工具更新过程 木船 马车 轿子 海 陆 空 轮船 1865年 人力车 三轮车 自行车 火车 第一次工业革命 汽车 电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 飞机 20世纪20年代 人力 畜力 机械动力 过程 传统工具 近代以来 2 交通工具发展特征 动力 技术 地区发展差别 对象 进程 从人力 畜力 到机械力 平民化 普及化 从引进技术到自制自研 城市显著 乡村缓慢 先慢后快 二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记忆中 古老的电话曾经是摇把儿的 得使劲摇才能通 后来进展到拨号 一个直径约10公分有孔的圆盘 后来变成按键 70年代末 电话主要作为工作时的办公工具存在 当时许多机关只有总机是直拨性质的 电话号码只有6位数 那个年代 个人家里有电话的极少 绝对算是奢侈品 只有少数有身份的人因为工作需要 才能配备电话 1982年 中国第一批投币式公用电话在北京市东 西长安街等繁华街道出现 在电话进入普通百姓家之前 市民打电话靠的就是这样的公用电话摊 到了80年代中期 北京市内短途电话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打长途电话却非常不便 那时大家打长途都带着盒饭去西单的北京电报大楼或大的邮电局打 通话质量差 打电话声音大得像吵架 就是形容80年代打电话 那时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农民企业家开始使用一种可以不用线 随身携带 可移动的神奇电话 叫 大哥大 个头儿有20公分长 6公分厚 5公分宽 比传统电话小许多 省去了机座 使用方便 可以随时随地打 可谓是身份的象征 吃饭的时候 将它往桌上一戳 可牛了 大哥大在当时全部是进口的 一台需要两万元 这在那时绝对是一笔大钱 国家曾为此发过两个红头文件 严禁党政干部用公款购买大哥大 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 BP机这种通过人工台彼此传送信息的寻呼装置开始风靡全国 从1984年 上海在中国率先开办了无线寻呼业务 中国寻呼用户数量逐年激增 寻呼业创造了10年黄金时代 到了90年代中后期 大哥大 逐渐瘦身 价格走低 功能却越来越丰富 名字也确定为 手机 开始逐渐普及 BP机逐步退出普通百姓的生活 绝大多数寻呼台也由此销声匿迹 进入21世纪 手机不仅仅是一个通话的工具 发短信 听广播 照相 炒股 看电视 有人称发短信为 拇指革命 使用者早已不限于少数有身份的人 有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有5 7亿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