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0 年1 1 月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 o v 2 0 0 0 第2 卷第4 期J o u m a lo fs o u t h s tu n i v e r s i t y P h s o p h y 锄ds o d a Is c i 邮c e v o I 2N 0 4 苏南地区河南话的归属问题 郭熙 南京大学中文系 江苏南京2 1 0 0 9 3 关键词 窘盘话 苏南 河南话 摘要 苏南地区河南方言岛群中的 河南话 以句窖磨盘话为代表 是河南南部一种地域 方言的 域外 分支 它是一种融合性的方言 无论是它的基础方言河南光山话还是新的融合性的 磨盘话 都不能简单地以单一标准把它归为中原官话 确定一种方言的归属最好采用综合标准 除了语言各要素的综合标准以外 还要充分考虑与之有关的社会历史 当地人的认同 地理环 境等因紊 结合现代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地理学的方法来研究汉语方言应该成为方言研究的 个新 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 H 1 7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l x 2 0 0 0 0 4 0 0 9 5 一0 7 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定苏南地区河南方言岛群的主体方言是磨盘话 郭熙 1 9 9 5 1 9 9 6 1 9 9 7 1 9 9 8 所谓磨盘话是通行于句容南部的磨盘 袁巷 天王以及溧阳市的上兴 溧水县的 共和 白马乡镇的一种 河南客民语言 此外 宜兴的善卷 吴江的菀坪 丹阳的埤城等地也有分布 磨盘河南人的来源不同 有的村子的河南人明显有自己的口音 例如有不少祖籍河南商城的 人 他们使用的河南话带有商城口音 但他们在外地也使用通用的磨盘话 该地区还有其他一些移 民 如山东 广西 湖北 苏北等 他们大都与河南人杂居 已经河南化了 在谈到这些情况时 当地人 认为 河南人与其他的外地人混杂多年声音相似 难以分辨族籍 研究表明 苏南地区的所谓 河南话 实际上并不是通常所说的作为中原官话的河南话 我们把 它看作是河南的一种地方方言的 域外 分支 以 河南话 命名 既符合传统的提法 也使该地区的 河南人在感情上能够接受 这一域外分支不同于其本土的任何一种话 但这些地区的人还都认为自 己说的是河南话 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来自河南 而且自己现在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于周围的任何语 言 苏南地区的河南话是在河南光山 罗山 商城等方言的基础上融合发展起来的 这一融合过程 是复杂的 它并不只是光山话 罗山话和商城话的简单混合 因为在语言的融合过程当中 语言系统 不大可能是几种语言 或方言 的简单相加 它们大都要以某一特定的方言作为基础 光山话可以认 为是苏南地区河南话的代表性基础方言 既然磨盘话是苏南地区河南客民语言的主体 那么 苏南地区的河南方言的归属问题实际上也 就是磨盘话的归属问题 而要讨论磨盘话的归属 就不能不先讨论光山话 收稿日期 1 9 9 9 1 2 2 7 作者简介 郭熙 男 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顸士生导师 万方数据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 卷 关于光山话的归属 目前说法不一 李荣 1 9 8 5 提出了官话分区的标准 按照他的看法 光山 话应该归为中原官话 贺巍 1 9 8 5 把光山话划归中原官话就是采用的这一标准 贺巍还进一步通 过内部分析 把光山话归为信蚌片 卢甲文 1 9 8 9 把河南方言分为4 个片 其中也把光山话划归中 原官话的信蚌片 袁家骅 1 9 8 3 提及西南官话还分布在河南南缘 而光山和罗山正好在这 地区 当地人对自己的话的认识似乎跟上述观点不完全一样 1 9 9 1 年出版的 光山县志 认为光山话 属汉语北方方言江淮次方言的一种 据该书载 光山地处豫楚结合部 历史上久属河南 又数度归 荆楚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诸因素 如人口迁徙 民族融合等 的影响 构成了光山话的独特性 早 在南朝的刘宋时代 这类就有 豫部蛮民 之称 但作者并未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何以把光山话归为 江淮话 近读1 9 9 2 年出版的 信阳地区志 又看到同一作者对大信阳话的分析 作者认为 把信阳 话划归中原官话是可以的 但信阳话的第三区 含信阳 光山 商城等 是介于中原官话 下江官话和 楚语区之间的带有混合性方言的区域 老光山人也不认为光山话属中原话 下面是旧 光山县志 的描述 豫居五土之中 得中原正音 声气厚重 而光山接壤楚黄 东近庐霍 颇杂吴楚之音 语言声 韵视江浙为直以栗 较之汴河以北则清而咩 在这段话的后面 作者从语音 词汇 语法等方面举例说明光山话与中原话的区别 如飞本甫微切而读如辉 晏於谏切而读如案 胡洪姑切而读如扶 饶如昭切而读如姚 冯字 入一东韵而读如洪 雷之音在灰韵而读如离 则讹同支脂韵矣 方俗称谓如天晓他处日天明或 日天亮 而此谓天光 天降雨雪他处日下雨下雪而此谓落雨落雪 飞 读如 辉 胡 读如 扶 说明非 晓 匣 奉四母相混 晏 读如 案 说明影母山摄开口一 二等字合流 饶 读如 姚 说明日 以两母相混 冯字入一东韵而读如洪 说明一东和三东相混 此 外 作者说 雷之音在灰韵而读如离 则讹同支脂韵矣 从现代语言学科学的理论来看 其中的 讹 字用得不太恰当 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光山话珍贵的历史资料 光山话和磨盘话至今仍如此 这些都表明了光山话和中原话的重要不同 从后来用现代方言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的结果来看 当时 的这些描写是符合语言事实的 1 9 2 9 年出版的 河南新志 有这样的叙述 惟南部潢川 光山 固始 商城等县 地近长江流域 较为活泼 言语稍为捷给 非他县所能 及也 全省语言 就其小异之处 可分为五派 戊 罗山以东 淮河以南 地接长江流域 故 与荆扬接近 其发音之沉着不如北 而语尾延长 抑扬不尽 能以文盛 轻倩圆转不如南 而能坚 忍持久 少活泼进取之机 聆其音而知其性 已可轻得其梗概矣 信阳南北 西以桐柏山为界 大 抵皆然 至于 村土语 多有书不成字者 或书之而为字书所无 或有之而非其本义 各处土音 皆有之 最习闻者 如发话词 歇尾词 嗟叹词 惊而知其意 欲求之于文字则不可得也 河南 新志 卷十三 需要说明的是 主持纂修 河南新志 的刘景向 字邃真 系河南信阳人 除 河南新志 以外 还 纂修过 信阳县志 其他方面也有不少著作 由此可以认为 河南新志 对信阳话的认识是可信的 这样说来 在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方面 光山话不能归于中原官话 当然 旧志的作者没有今天这 样的语言学的科学方法 他们也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详细地描写一种方言 但 土人感 赵元任 1 9 8 0 对自己的母语的总体感受 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在我们看来 光山话也不全届于江淮方言 鲍明炜 1 9 9 1 概括了江淮方言的主要特点 1 有入 万方数据 第4 期郭熙苏南地区河南话的归属问题 9 7 声 2 古全浊声母今读清音 大部地区逢塞音 塞擦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3 咸山摄大部地区有 o n a n 的对立 4 人称代词 你 我 他 上述四点中 除了古全浊声母今读清音和单数第三人称代 词作 k i e 以外 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称为江淮话的东西 据目前已公布的关于光山话的文献 没 有发现有关入声的记载 我们的调查也证明 除南部的边缘地区外 光山话里没有入声 第二 光山 话的咸山两摄已完全合并 第三 光山话的 他 读 k i e 与周围所有的方言都不同 罗杰瑞 1 9 9 5 列出1 0 个项目作为划分汉语方言的标准 下面表1 按照他所列的项目同光山话 加以对照 为了使问题显得更清楚 我们把中原官话的代表方言郑州话和西南官话的主体方言武汉 话也附上 表l 光山话与一些方言比较表 他的 不 母鸡阴阳平 腭化 站走 儿子 房子 北京 郑州 光山 武汉 苏州 南昌 广州 从这个表里也大致可以看出语言变化的走向 要说明的是 如果我们可以认为 的 与 哩 同 源 可以将 的 项的 号改为 一 号 尽管如此 光山话的特点还是可以显露出来的 罗杰瑞认 为其中在词汇方面最突出的是代词体系 把 他 作为北方方言的典型特征 他认为 如果中部的方 言也用 他 时 一定是受了北方话的影响 按照他的标准 光山话正是处于南北方言的过渡地带 另 一方面 也有证据表明 光山话的底层是吴语的 鲁国尧 1 9 8 8 1 9 9 3 曾指出吴语区原北抵淮河 史 皓元 1 9 9 7 提出在没有浊音声母的情况下如何区分宫话和吴语的问题 并制定了一套分类准则 他 的论题虽和本文无直接关系 但他提出的问题和方法却不无启发 事实上 不能因第三区有江淮话就认为光山话也有江淮话的特点 信阳第三区中有江淮话特点 的是商城话 据张启焕 陈天福等 1 9 8 2 的 河南方音特点地图 光山话和商城话的内部差别较大 表2 反映了其中1 0 个方面的差别 表2 光山话和商城话的差别 分f h日声母分n 1分 诸居 V q 努 读l a u分尖团 分t s t 5V 音节 光山 商城 显然 这些差别已经大到足以把二者区别开来的地步了 但是 不可否认 光山话也确实具有一 些 南方话 的特征 如果以语法作为类型划分的 个重要出发点的话 我们就会发现 光山话在句 万方数据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 卷 法结构上表现出了同中原官话的对立 下面是几个典型的句子 1 打他不过 2 给钱他 3 可去看电影 光山话跟西南官话也有一些共同点 例如 n l 不分 t s 一 t F 一不分 i n i D 不分 m 锄不 分 f x 不分 尖团不分以及自成音节P 等 它与西南官话比较明显的不同是古次浊入声字没有归 入阳平 在词汇方面 光山话也有和西南官话的武汉话等相近的 例如 拐 坏 麻分子 毛毛雨 焊炭 木炭 等等 由此看来 光山话的归属是 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它的确是兼有中原官话 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特点的一种方言 正是李荣 1 9 8 5 所说的复杂的 边缘地区 的方言 从目前 掌握的材料看 应该说 信阳地区志 方言 对信阳话第三区情况的叙述更接近事实 那么 在光山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磨盘话又是什么样呢 在以往 包括本文的开始部分 的讨论 中我们是把光山话作为一个单一纯粹的系统来考虑的 但当我们把它同磨盘话联系起来尤其是把 磨盘话说成是光山话 罗山 商城话融合的产物的时候 我们不能不注意到 这里的所谓光山话本身 也不是纯净的 光山话主要是光山县城的话 而苏南的光山人则是来自光山的不同地方 更重要 的是光山话的内部差别也比较大 因此 这里所说的光山话 实际上也是一种融合性的方言 为了 便于讨论 我们就光山话和磨盘话来作些比较 首先比较一下声韵调 表3 列出了光山话和磨盘话的声韵调数量和调型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 用两个光山话的材料与磨盘话相比 引商城话的材料是想作个参照 光山话的两个材料在光山话 的描写上有些出入 这可能有方言调查者技术上的出入 也可能是调查对象的来源不同 当然也可 能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前者的调查进行于5 0 年代 后者的调查是8 0 年代 前后相差3 0 年 但不管 怎样 都可以看出光山话和磨盘话的联系 表3 光山话和磨盘话的声调及数及调型对照 调值 声母 个 韵母 个 声调 个 阴平阳平 上声 去声 光山话 2 43 84 4 2 5 5 3 5 3 1 2 光山诜2 43 645 34 52 1 32 1 l 商城话2 0 3 5 42 1 3 5 5 2 45 1 磨盘话 2 03 844 14 42 2 43 1 2 说明 光山话1 的资料引白张启焕 陈天福等 1 9 8 2 光山话2 的资料引自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出版的 光 山县志 商城话的资料引自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出版的 商城县志 从表2 表3 可以看出 就声韵调的数量来说 磨盘话保留了光山话的特点 在调值方面 表面 看起来有些出入 但从记音的客观实际情况来看 基本上也应该是 致的 万方数据 第4 期郭熙苏南地区河南话的归属问题 光山话 和光山话 比磨盘话多出了4 个舌尖后辅音 它们是 啾t 矿 s 和乙 这四个音在磨盘 话里已经消失了 光山话 记有辅音1 而光山话 和磨盘话都没有 如果不是记音上的失误 这恰好 也反映了光山话和磨盘话的发展 其次 磨盘话受到了江淮话的影响 1 在语音方面 个突出的事实是已经有了入声的迹象 例如 古入声字有些读的较短 并略带喉塞 郭熙 1 9 9 7 而在苏南地区河南方言岛群的一些较小的 点里 入声已经系统地出现 例如丹阳埤城的河南方言岛中 有1 0 个入声韵 i 7 a i a 7 u a 7 y a 7 0 7 i o 计 b 7 y a 7 声调成了5 个 郭熙 蔡国璐 1 9 9 1 2 在词汇方面 子 作为词缀大量出现 倒如 羊子 胃子 狗子 国嘴子 手p o 日子 小伢于等 这是中原官话所没有的 3 在语法方面的 格式也有自己的特征 中原官话没有 可v p 的格式 但是磨盘话里却有 可有水下 会不会下 雨 可拿得动 等说法 又如 在中原官话里 双宾语的顺序是指人宾语在前 指物宾语在后 而 在磨盘话里 位置正好相反 例如 他们说 我把钱你 而不说 我把你钱 这样有明显区别的语法 结构 若同样看待 是我们所不大乐意接受的 第三 磨盘话可能还有其他一些方言的痕迹 例如 在磨盘话中 下雨 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 落 雨 受过教育的人有的说 下雨 还有一种是 下水 或 落水 磨盘人的大多数用后者 其中又以 使用 下水 为多见 这显然是磨盘话的作为方言岛的语言的 混合性 的体现 如果我们不熟悉光 山话的材料 我们或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几个词语并存是受邻近方言的影响的结果 那么 这一 过程可以这样的描述 下水一落水一落雨一下雨 它具有一定的可解释性 磨盘话本来说 下水 后来受邻近的 落雨 的影响 改为 落水 再进 一步受影响而改为 落雨 最后向普通话靠拢 出现 下雨 o S 而我们知道这并不符合事实 因为光 山话原先有 落雨 和 落雪 的说法 见上引旧 光山县志 问题在于 光山话有 落雨 磨盘话的 邻近方言也有 落雨 磨盘话何以不用它而大量使用 下水 和 落水 换句话说 这里的 下水 和 落水 是哪儿来的 在苏南地区 使用 落水 的还有邻近的句容 溧水和丹徒的一些地方 但使用 下水 的 只有所谓河南人 在不是 下水 连用的情况下 他们也单以 水 称 雨 下水 指 下 雨 在其他方言里使用的情况较少见 在我们看到的有关方言材料中 只发现客家话里用 下水 指 下雨 我们不能肯定这个词和客家话有必然的联系 因为各方言中巧合的现象是常有的 但是我 们也不能不注意到这样的事实 下雨 是个常用的词 一般情况下是不大容易发生变化的 尤其是 方言岛内 丹阳埤城的河南方言岛的研究中已经证明这一点 郭熙 蔡国璐 1 9 9 1 另一方面 从历 史上来看 客家方言与赣方言关系密切而且同源 罗常培 1 9 8 9 而鲁国尧 1 9 9 3 则进一步指出 这 两个方言与江淮方言也有同源关系 另据 罗山县志 载 光山 罗山一带的不少人历史上来自江西 在磨盘乡唐谷村的一家郭姓家谱里 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和江西的密切联系 我们的主要发音合作人 彭国基的几个 老太太 爷爷的父辈 也有几支在江西 我们现在还不清楚它们之间到底在多达程 度上影响了苏南地区河南人的语言 但它们或许也会引起我们的一些新的思考 最后 如果笼统地说磨盘话是中原官话 同样是和人们的语感所格格不入的 我们曾说过 苏南河南人的河南话并不是中原话 而是一种近乎 楚语 的方言 郭熙 1 9 9 5 当时我们尚未整理出调查的全部材料 用 楚语 这个术语是试探性的 笔者作为中原人 凭自己的 语感和自己对汉语方言的认识 认为苏南的所谓 河南话 无论如何也不能属于中原话 而同时我们 觉得这种 河南话 跟我们近邻的 楚人 用语极为相象 我们相信 说某种方言的人对邻近的方言最 敏感 帕默尔 1 9 3 6 而且 苏南河南人虽然自称自己说的是 河南话 但它实际上是政区所起的 万方数据 1 0 0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备科学版 第2 卷 作用 方言可以和行政区域有关系 但也不一定必然有关系 但是 当他们谈到自己的河南话时 则也会区分所谓的 上河南 和 下河南 下河南 指的是 河南的东南部淮河以南地区 包括光山 商城 罗山等 过去河南曾有 南五县 光山 滇川 商城 固 始 息县 的说法 指的就是所谓 下河南 这也表明该地区是个特别的区域 实际上 上河南 和 下河南 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化上都有差别 而比较起来 下河南 在许多方面都更接近于湖北 当然 到目前为止 楚语 在汉语言学界尚未有 个严格的定义 在历史上 它曾经与吴越语等 相对 因此 有人认为 楚语礓 个历史上的名称 用来指称现代的方言不太合适 其实并不尽然 随着对 楚文化 地区的语言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的深入 人们已越来越注意到 楚语 的特色 在我们 看来 与其把磨盘话说成是中原官话 倒不如把它看作 楚语 因为它所反映的情况更能和实际相 吻合 另外 用楚语这个概念 可以跟楚文化联系起来 尤其是可以解释为什么有很多现象和湘北等 地的情况一致 而且 这也符合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的实际 在我们看来 苏南地区的河南方言岛群正处于一种 方言联盟 阶段 火油 与 煤油 并存 落 雨 下水 落水 并存 几乎没有文白异读 有音无字的现象较少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 当然 如果从历史渊源着眼 抓其主而舍其次的话 把磨盘话归入中原官话并非不可以 因为古 次浊入声字在密盘话里多读阴平 不过 我们也要说明 并不是所有的古次浊入声字都读阴平 方 言调查字表 里的1 1 8 个古次浊入声字中有3 1 个没有归入阴平 它们是 抹没莫膜幕觅牧勿捺匿溺粒历陆入肉鄂额逆玉域跃翼亦译易液疫役育欲 四 总起来说 确定一种方言的归属最好采用综合标准 除了语言各要素的综合标准以外 还要 充分考虑与之有关的社会历史 当地人的认同 地理环境等因素 结合现代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地理 学的方法来研究汉语方言应该成为方言研究的一个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方言词汇调查表 J 方言 1 9 8 1 3 2 方言调查字表 z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 9 8 1 3 光山县志 z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 9 9 1 4 光山县志 Z 乾隆五十年重修本 5 句容县志 z 光绪续修本 6 罗山县志 z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 9 8 8 7 商城县志 z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 9 9 1 8 信阳地区志 z 北京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出版社 1 9 9 2 9 LR 帕默尔著 李荣译 语言学概论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 9 3 6 1 0 鲍明炜 江淮方言的特点D 江淮方言研究论文集 c 9 9 1 1 1 蔡国璐 丹阳市志 方言卷 z 1 9 9 0 1 2 陈保亚 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 汉越 侗台 语源关系的阐释 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 9 9 6 1 3 陈原 社会语言学 M 北京 学林出版社 1 9 8 3 1 4 郭熙 磨盘话同音字汇 J 镇江师专学报 1 9 9 6 1 5 郭熙 磨盘翮汇选口 南京大学中文学报 创刊号 万方数据 第4 期郭熙 苏南地区河南话的归属问题 1 0 1 1 6 郭熙 苏南地区河南话变化的初步考察D 南京社会科学 1 9 9 8 8 口7 郭熙 磨盘话音系D 南京大学学报 1 9 9 7 4 1 8 郭熙 蔡国璐 丹阳埤城的河南方言岛D 徐州师院学报 1 9 9 2 2 1 9 郭熙 苏南地区的河南方言岛群D 南京大学学报 1 9 9 5 4 2 0 贺巍 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D 方言 1 9 8 5 3 2 1 孝荣 官话方言的分区叫 方言 1 9 8 5 1 2 2 刘景向 z 河南新志 1 9 2 9 2 3 卢甲文 河南方言述评D 社会科学述评 1 9 8 9 5 2 4 鲁国尧 客 赣 通泰方言源于南朝通语说 A 鲁国尧自选集 c 郑州 河南教育出版社 1 9 9 3 2 5 罗常培 语言与文化D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 9 8 9 2 6 罗杰瑞著 张惠英译 汉语概说D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 9 9 5 2 7 罗香林 客家源流考 M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1 9 8 9 2 8 史皓元 R i c h a r dv a r l N e s sS i 删m 南通话 杭州话跟吴方言的比较 M F b rP r e 鸵n t a t i na tt h eF i r s tI n t e r 一 由腿lS c h o l a r l yC o n f e r e I I c eo nM a n d a r i nD i a l e c t s 1 9 9 7 2 9 谭其骧 晋永嘉丧乱后的民族迁徙D 清华学报 1 9 3 4 1 5 3 0 袁家骅 汉语方言概要 M 北京 文字改革出版社 1 9 8 3 2 3 1 张启焕 陈天福 等 河南方音概况 z 河南师范大学科研处印 1 9 8 2 3 2 赵元任 语言问题 Z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 9 8 0 3 3 朱建颂 武汉方言词典 z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 9 95 a 龉s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 H e n a nD i a l e c t i ns o u t h e r nJ i a n g s u G U O a 概凸 蛔危 唧f a 球n gE 胁础 期衙 g2 1 0 0 9 3 j 协嘏 K e yw o r d s M o p a nD i a l e c t s o u t h e r nJ i a n g s u H e n a nD i a I e c t A b s t m c t T h e H e n a n a l e c t r e p r e s e n t e db yt h eM D p a nV e r n a c u l a ro fJ u r o n ga n do n et y p ed t h eH e n a nd i a I e c ts p o k e ni nt h ea r e a so fs o u t h e r nJ i a n g s u i sa c t u a l l ya n e 五l e b r a n c ho fav e r n a c u l a rs p o k e ni ns o u t h e r nH e n a n I ti sam i x e dv e r n a c u l a r N e i t h e rt h eG u a n g s h a nv e r n a c u l a ro f I e I l a nf r o mw K c hi ti sd e r i v e d n o tt h en e wi n t e g r a t e dM o p a nv e r m c u l a rs h o u l ds i m p l yb ec l a s s i f i e da sb e I o n g i n gt ot h eM i d 一1 a n dC K n e s ea c c o r d i n gt oas i n g l es t a n d a r dC I a S s i f k a t i o no faV e r n 且c u l a rs h o u l db ed o n ea c c o r d i n gt oac o r n p r e h e n s i v es t a n d a r d a p a r tf r o m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s t a n d a r df o rl a n g u a g ef a c t o r s s o c i a lK s t o r y n a t i V e s r e c o g n j t i o na n dg e o g r a p h i c a le n V i r o r n e n t s h o u I da l s ob ec o n s i d e r e d An e wa p p r o a c ht ot h es t u d yo fC h i n e s ed i a l e c t si so n et h a tc o m b I n e s t h em e t h o d su s e di nm o d e r ns o c i a ll h g u I s t k sa n dd 越e c tg e o g r a p h y 万方数据 苏南地区河南话的归属问题苏南地区河南话的归属问题 作者 郭熙 GUO Xi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 江苏南京 210093 刊名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年 卷 期 2000 2 4 被引用次数 2次 参考文献 33条 参考文献 33条 1 L R 帕默尔 李荣 语言学概论 1936 2 信阳地区志 1992 3 商城县志 1991 4 罗山县志 1988 5 句容县志 6 光山县志 7 朱建颂 武汉方言词典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自来水公司总结及下年计划(四篇)
- 2025年建筑工程合同采购参考
- 2025机械设备采购合同模板
- 2025年下半年商丘民权县招考公安辅助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哈尔滨市通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咸宁市通山县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通化县事业单位专项招聘2人(9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省延边延吉市事业单位招聘急需紧缺工作人员105人(2号)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直事业单位招考第十六批拟聘用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白山浑江区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38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基于GeoGebra的数学研究与教学应用课件
- 兽医公共卫生学
- 履约评价表模板
- 办公楼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光声成像技术简介课件
- 《领导力》读书笔记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GB/T 13576.1-1992锯齿形(3°、30°)螺纹牙型
- 北医安全法规考试题
- 绝对值的练习课课件
- 2023年昆仑银行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