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多级膜浓缩鼻炎康提取液的研究.pdf_第1页
论文多级膜浓缩鼻炎康提取液的研究.pdf_第2页
论文多级膜浓缩鼻炎康提取液的研究.pdf_第3页
论文多级膜浓缩鼻炎康提取液的研究.pdf_第4页
论文多级膜浓缩鼻炎康提取液的研究.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3 卷第1 7 期 2 0 0 8 年9 月 中国中药杂志 C l l i l l 8J o u r n a lo fC h i n e s eM a t e r i aM e d i c a V 0 1 3 3 I s s u e 1 7 S e p t e m b 日 2 0 0 8 多级膜浓缩鼻炎康提取液的研究 罗吉1 钟美好1 肖凯军2 袁亮孙 石 浩2 1 佛山德众药业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5 2 8 0 0 0 2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轻化工所 广东广州5 1 0 6 4 0 摘要 目的 改进鼻炎康复方提取液的提取工艺 方法 在室温下开展超滤 纳滤多级膜浓缩 采用高效液 相色谱法测定鼻炎康提取液中主要有效成分在膜处理后的保留情况 结果 多级膜分离浓缩法可以去除鼻炎康提 取液中4 5 左右的水分 成本为现有生产中真空浓缩加热法的1 4 提取液中主要有效成分蒙花苷的保留率在 8 0 以上 盐酸麻黄碱的保留率在9 0 以上 结论 达到了较好的高效浓缩和节能效果 为鼻炎康复方提取液膜浓 缩的现代化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 鼻炎康 超滤 纳滤 蒙花苷 盐酸麻黄碱 中图分类号 R2 8 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5 3 0 2 2 0 0 8 1 7 2 1 0 8 0 5 鼻炎康是一种含多种成分的复方中成药 主要 有广藿香 苍耳子 鹅不食草 野菊花 黄芩等 其中 的主要有效效用成分是蒙花苷和盐酸麻黄碱 能较 好地治疗由急慢性鼻炎所引起的鼻黏膜充血 肿胀 引起的鼻塞 是鼻炎康片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鼻 炎康复方提取液中蒙花苷和盐酸麻黄碱的含量也可 以作为药品有效效用性的指标 提取液的浓缩是现 代中药制药的关键单元操作之一 2 引 国内目前多采 用加热真空蒸发浓缩H 1 等传统工艺进行提取液的 有效成分浓缩 但蒸发浓缩存在浓缩温度较高 提取 液中热敏性有效成分容易破坏和挥发性成分逸散等 问题 从而影响产品的品质 刁J 作者初步研究超滤一纳滤多级膜法浓缩分离鼻 炎康提取液 以除去提取液中的水分 通过对提取液 中蒙花苷和盐酸麻黄碱的保留率测定 探讨膜法浓 缩鼻炎康提取液的可行性 为膜法浓缩中药提取液 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l 材料 超滤膜为聚丙烯睛一聚砜 P A N P S 共混超滤 膜 截留相对分子质量l0 0 0 为华南理工大学轻化 收稿日期 2 0 0 8 0 4 0 1 基金项目 国家 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 0 0 6 B A D 0 5 A 0 2 2 0 0 6 年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 2 0 0 6 0 1 0 2 广州市科技 成果推广项目 2 0 0 6 C 1 3 G 1 0 11 通讯作者 袁亮 T e l 1 3 6 3 1 4 4 9 3 7 1 E m a i l r i n c o n 5 2 0 y a b o o c o m o i l 2 1 0 8 工所提供 纳滤膜采用芳香族酰胺膜材料 N W 2 0 4 0 为华南理工大学轻化工所提供 鼻炎康复方提取液 佛山德众药业提供 盐酸 麻黄碱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供含量 测定用 批号1 7 1 2 4 2 2 0 0 4 0 4 蒙花苷对照品 中国 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2 0 1 5 4 8 2 0 0 4 0 3 甲醇 乙腈为液相色谱用试剂 水为去离子二次重蒸馏水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美国W a t e r s6 0 0 高效液相色谱仪 6 0 0p u m p 9 9 6p h o t o d i o d ea r r a yd e t e c t o r 日本岛津s h i m p a c k C L C O D S 色谱柱 6 0l n l n 1 5 0m m S a t r o u s 电子 天平 德国 D L 一3 6 0 超声波清洗器 宁波市石浦 海天电子仪器厂 J P A 型架盘天平 太仓市东亚 天平仪器有限公司 L a n G e P u m pZ T 6 0 6 0 0 型蠕动 泵 保定兰格恒流泵有限公司生产 2 方法 2 1 提取液预处理 采用离心分离处理鼻炎康原始提取液 主要除 去提取液中的悬浮物和大分子胶体物质 取其离心 清液进行膜分离处理试验 分4 个批次进行处理 其中前3 批连续处理 第4 批1 个月后进行处理 2 2 提取液的超滤膜分离 经过预处理除去鼻炎康提取液中的悬浮物和大 分子胶体物质后 采用P A N P S 共混超滤膜 截留相 对分子质量l0 0 0 进行提取液有效成分的分离 获 得超滤透过液和超滤浓缩液 2 3 提取液的纳滤膜浓缩 万方数据 第3 3 卷第1 7 期 2 0 0 8 年9 月 中国中药杂志 C h i n aJ o a r n a lo fC h i n e s eM a t e r i aM e d i c a V 0 1 3 3 1 8 8 t I O1 7 S e p t e m b e r 2 0 0 8 采用芳香族酰胺纳滤膜对超滤透过液进行浓 缩 得到纳滤透过液和纳滤浓缩液 合并超滤浓缩液 和纳滤浓缩液得到鼻炎康的浓缩液 纳滤透过液为 除去的水分 2 4 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J 2 4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干燥后盐酸麻黄碱 对照品适量 精密称定 加甲醇制成每1m L 含8 蝣 的溶液 即得 2 4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1 0g 精密称 定 置分液漏斗中 加水至1 0m L 再加入5 氢氧化 钠溶液1 0m L 加4 0 氢氧化钠溶液8 m L 用石油醚 3 0 6 0 振摇提取4 次 5 0 4 0 4 0 4 0m L 合 并提取液 加1 0 盐酸乙醇溶液4m L 或每次1 m L 置水浴上蒸干 残渣用5 0 甲醇溶解并转移 至2 5m L 量瓶中 加入磷酸2 滴 加5 0 甲醇至刻 度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即得 2 4 3 对照品H P L C 的分析条件H P L C 的分析条 件如下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以乙 腈 0 1 磷酸溶液 7 9 3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2 0 7 r i m 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峰计算不低于20 0 0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 0 止 注入液相色谱仪 进行测定 2 5 蒙花苷的含量测定哺1 2 5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干燥后蒙花苷对照 品适量 精密称定 加甲醇制成每1m L 含2 5 烬的 溶液 即得 2 5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1 0g 精密称 定 置2 5m L 量瓶中 加甲醇至近刻度 超声提取1 5 m i n 放冷 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即 得 2 5 3 对照品H P L C 的分析条件H P L C 的分析条 件如下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以甲 醇 0 4 冰醋酸溶液 5 0 5 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3 3 4n m 理论板数按蒙花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 0 0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 0 止 注入液相色谱仪 进行测定 2 6 保留率测定 采用膜分离前提取液成分含量 c 0 与处理后 提取液中成分含量 C 的比值表示 保留率 c l C o 1 0 0 3 结果与讨论 3 1 离心处理对鼻炎康有效成分的影响 分别取鼻炎康提取液 分4 个批次进行离心试 验 测得其有效成分蒙花苷和盐酸麻黄碱的保留率 如图1 毒 瞿 批次 一盐酸麻黄碱十蕈花苷 图1 有效成分的保留率随处理批次的变化 由图1 可见 在不同时间段内 蒙花苷和盐酸麻 黄碱的保留率变化不大 基本上在9 0 1 0 0 这充分说明 离心处理在除去提取液中悬浮物和大 分子胶体物质的同时 不会对提取液的有效成分造 成太大损失 达到预处理溶液的目的 3 2 鼻炎康提取液的超滤膜分离过程 将上述离心清液进行多级膜分离处理 超滤的 操作压力为2M P a 物料温度恒定在2 5 进行鼻 炎康提取液有效成分的一级膜分离 膜透通量随时 间变化和通量衰减过程如图2 图2 超滤膜透通量随时间变化 对提取液进行超滤分离的过程中 有效成分和 大分子物质被被膜截留 并有一部分附着在膜表面 造成膜污染 随着时间的延长 膜通量也逐渐衰减 在1 5h 左右 膜通量变化渐小 维持在一恒定值 经过超滤处理后 鼻炎康提取液中的各类大分 子得以除去 透过液进一步清澈 并且由图3 8 可 以看出 溶液中有效成分盐酸麻黄碱和蒙花苷分别 从1 4 6 1 5n a g L 1 和1 1 2 5 9m g L 变化到 1 2 8 4 5m g L 1 和9 0 7 7n a g L 变化率在2 0 之内 基本可以保留鼻炎康提取液的各种有效成分 3 3 鼻炎康提取液的纳滤膜浓缩过程 经超滤分离后 鼻炎康提取液已除去大部分蛋 白质 多糖 树脂等胶体物质 获得的鼻炎康超滤透 过液清澈 透明 除去胶体与悬浮物质的鼻炎康提 取液 再经纳滤分离后 去除小分子的水 达到浓缩 2 1 0 9 万方数据 第3 3 卷第1 7 期 2 0 0 8 年9 月 中国中药杂志 C h i n aJ o u r n a lo fC h i n e s eM a t e r i aM e d i c a V 0 1 3 3 I s s u e1 7 S e p t e m b e r 2 0 0 8 O 5ll522533 544 5 岫I 1 盐酸麻黄碱 图4 5 同 图3 盐酸麻黄碱对照品色谱图 图4 提取液盐酸麻黄碱色谱图 图5 超滤透过液盐酸麻黄碱色谱图 I L 一 1 蒙花苷 图7 8 同 图6 蒙花苷对照品色谱图 m i n 图7 提取液蒙花苷色谱图 效果 基本上可全部保留各种有效成分 由图9 可见 鼻炎康提取液的超滤透过液在纳 滤过程中膜通量变化较为平稳 在1 5h 后膜通量 2 1 1 0 图8 超滤透过液蒙花苷色谱图 基本恒定 在实际生产中可长时间连续工作 图9 纳滤膜透通量随时间变化 纳滤膜材料的抗污染能力较强 污染物易清洗 经过4 0m l n 的碱液与自来水清洗 膜组件的通量都 能迅速恢复到试验前的水平 3 4 多级膜分离对鼻炎康有效成分的影响 将膜处理后的鼻炎康提取液进行有效成分分 析 测得处理后提取液中盐酸麻黄碱和蒙花苷的保 留率 如图1 0 l 盖 塞 批次 一盐酸麻黄碱 r 麻黄苷 图1 0 多级膜分离处理对提取液有效成分的影响 膜分离过程可以尽可能多的除去水分 使提取 液达到浓缩的效果 这样既可以减少多效真空浓缩 的能量消耗 又可以避免温度对提取液的影响 从 图1 0 可以看出 提取液中有效成分蒙花苷保留率在 8 0 9 0 盐酸麻黄碱的保留率在9 0 一9 5 基本保持了较高的保留率 足以满足生产要求 同 时 由图1 1 可以看出 多级膜分离对提取液的脱水 率可以达到3 5 5 0 成本为现有生产中真空浓 缩加热法的1 3 并使提取液大大浓缩 便于其的进 一步浓缩雾化干燥 柏 m O 毒已一螺 万方数据 第3 3 卷第1 7 期 2 0 0 8 年9 月 中国中药杂志 C h i n aJ o u r n a lo fC h i n e s eM a t e r i aM e d i c a V 0 1 3 3 I f l s U e1 7 S e p t e m b e r 2 0 0 8 图11 多级膜分离处理对提取液脱水率的影响 从4 个批次的脱水率和提取液有效成分的保留 率上看 前3 次的与第4 次 1 个月后 差别不大 基 本脱水率保持在3 5 5 0 主要有效成分的保留 率在8 0 9 0 这说明多级膜分离符合实际生 产应用 可以在不损失或较少量损失药液有效成分 的基础上 进行药液的有效浓缩 3 5 多级膜的清洗 膜污染是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 胶体粒子或溶 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 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 沉积造成膜孔 径变小或堵塞 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征的不 可逆变化现象一J 可以说膜污染是物料运行过程 中不可避免的 在使用多级膜分离设备过程中 通 过运行测试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膜的清洁问题 使用 碱洗和水洗2 种清洁方式分别对4 个批次膜设备进 行清洗 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超滤膜清洗前后通量的变化 由表1 可以看出 在设备连续运行约8h 后 由 于膜污染的存在 流量会出现下降趋势 第1 批次结 束用清水循环冲洗后 通量恢复效果较差 碱洗后 虽有明显改善 但随着清洗次数的增加 整体的流量 呈下降趋势 3 6 运行成本 目前工厂仍采用传统真空浓缩方法 蒸发1t 水约需lt 蒸气 能耗成本为1 4 0 形t 采用多级膜 浓缩新技术后 按照1 0t h 以处理量计算 动力消 耗约1 0k W t 1 电费按0 7 5Y r J k W 则7 5 衫t 提取液 药剂费用 0 3 0 T U t 提取液 膜材料费用 1 0 形t 提取液 则浓缩每吨中药提取液直接成本为 1 7 8 元 t 提取液 按照5 0 的水分浓缩率计算 则 除去1t 水成本为3 5 6 元 不同浓缩方法成本表如 表2 所示 表2 运行成本 因此 采用多级膜浓缩新技术成本为现有生产 中真空浓缩加热法成本约1 4 另一方面 真空浓 缩加热法的有效成分蒙花苷保留率约为7 0 一 7 5 盐酸麻黄碱的保留率约为7 5 一8 0 多级 膜浓缩新技术既节省能源 又提高了保留率 在中药 提取液浓缩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4 结论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鼻炎康提取液中蒙花 苷和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结果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应用于多级膜浓缩鼻炎康提取液的分析方面是可行 的 所采用的共混膜材料和纳滤膜材料的膜通量衰 减小 对药液分离效果好 超滤和纳滤浓缩在1 5h 内 膜通量基本达到稳定值 采用离心预处理一超 滤 纳滤多级膜浓缩鼻炎康提取液 主要有效成分蒙 花苷保留率在8 0 一9 0 盐酸麻黄碱的保留率在 9 0 一9 5 水分的除去率在3 5 一5 0 满足工 业化生产需要 采用多级膜浓缩鼻炎康提取液技 术 能耗成本是现有真空浓缩方法约1 4 有效成分 保留率提高约1 0 参考文献 1 吴寿金 赵泰秦 永琪 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 M 北京 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 0 0 1 1 0 2 元英进 刘明言 董岸杰 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 M 北 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0 0 2 1 5 4 3 刘明言 元英进 朱世斌 中药现代化进展 J 中草药 2 0 0 2 3 3 3 4 3 3 4 曹光明 中药工程学 M 2 版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 0 0 1 1 0 1 5 吕宏凌 王保国 微滤 超滤分离技术在中药提取及纯化中的 应用进展 J 化工进展 2 0 0 5 2 4 1 5 6 杨明 刘小彬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J 世界科 学技术 中药现代化 2 0 0 4 6 2 3 1 7 蔡宇 高增梁 陈冰冰 等 益母草提取液真空膜蒸馏浓缩实 验研究 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 0 0 3 3 1 6 6 5 8 8 中国药典 一部 S 2 0 0 5 2 0 6 9 徐晓莉 尹连庆 反渗透膜的清洗 J 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 2 0 0 5 3 1 1 2 7 2 l l l 连 鼙 万方数据 第3 3 卷第1 7 期 2 0 0 8 年9 月 中国中药杂志 C h i n aJ o u r n a lo fC h i n e s eM a t e r i aM e d i c a V 0 1 3 3 I S U e1 7 S e p t e m b e r 2 0 0 8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b i y a n k a n ge x t r a c t su s i n gm u l t i s t a g e m e m b r a n e ss e p a r a t i o n L U OJ i l Z H O N GH a o m e i l X I A OK a i j u n 2 Y U A NL i a n 9 2 S H IH a 0 2 1 F o s k nD e z h o n g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C o 删 F o s h a n G u a n g d o n g5 2 8 0 0 0 C h i n a 2 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o f L i g h tI n d u s t r ya n dC k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S o u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G u a n g z h o u5 1 0 6 4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M u l t i s t a g em e m b r a n e sp r o c e s s e s i n c l u d i n gu l t r a f i l t r a t i o na n dn a n o f i h r a t i o na r eu s e di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0 fB i y a n k 趾g e x t r a c t sa tr o o m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o fm a i na c t i v ei n g r e d i e n ti nr e t e n t i o n sa f t e ri T l e l n b r a n ep r o c e s s e sw e r ed e t e r m i n e d b yH P L C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r e m o v a lr a t eo fw a t e ri sa b o u t4 5 a n dt h ec O S ti so n l yo n ef o u r t ho ft h eY a c u u n lh e a t i n gm e t h o d T h er e t e n t i o nr a t e so fb u d d l e o s i d ea n de p h e d r i n e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a r ea b o v e8 0 a n d9 0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w h i c hm e e tt h ee f f i c i e n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a n de n e r g y s a v i n gn e e d s 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m e t h o do fB i y a n k a n gw i t l lm u l t i s t a g em e m b r a n e sp r o c e s s e sp r o v i d e s8 0 m ei n s t r u c t i v et h f i o s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f o u n d a t i o n s K e yw o r d s B i y a n k a n g u h r a f i h r a t i o n n a n o f i l t r a t i o n b u d d l e o s i d e e p h e d r i n e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 责任编辑鲍臂 姜黄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刘安昌1 赵丽霞1 翟光喜2 娄红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