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2014初三三模物理试卷及答案.pdf_第1页
杨浦2014初三三模物理试卷及答案.pdf_第2页
杨浦2014初三三模物理试卷及答案.pdf_第3页
杨浦2014初三三模物理试卷及答案.pdf_第4页
杨浦2014初三三模物理试卷及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页 共 20 页 图 2 12 6 2 48 2 4 8 t 秒610 0 12 4 8 16 t 秒 乙 a b 甲 s 米s 米 0 61 2435 A 桥在水中的倒影B 水中偏折的筷子C 日食D 照镜子 图 1 杨浦区 2014 年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 理 化 试 题 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物理部分 90 分 2014 5 考生注意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1 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 答题时 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 在草稿纸 本试卷上答2 答题时 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 在草稿纸 本试卷上答 题一律无效 题一律无效 一 选择题 共 16 分 一 选择题 共 16 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 置上 更改答案时 用橡皮擦去 重新填涂 置上 更改答案时 用橡皮擦去 重新填涂 1 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A 电子B 中子C 质子D 核子 2 炎炎夏日 气温上升 温度计中的水银柱升高 则水银柱的哪个物理量不发生变化 A 密度B 内能C 体积D 质量 3 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4 物理实验中 经常需要多次实验 才能得到结果 下列实验中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出 普遍规律的是 A 用电流表 电压表测电阻实验B 测小灯额定功率实验 C 测物质的密度实验D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5 P Q 是同一直线上两点相距 12 米 甲 乙两车同时从 P 点出发向 Q 点运动 他 们的 s t 图像如图 2 a b 所示 则 A 甲 乙到达 Q 点的时间间隔为 9 秒B 当乙到达 Q 点时 甲距 P 点 8 米 C 当甲到达 Q 点时 乙距 Q 点 24 米D 经过 6 秒 甲 乙相距 16 米 图 3 2 页 共 20 页 甲 S甲 S乙h甲 h乙 乙 图 5 6 如图 3 所示 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B 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C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 D 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合力可能为零 7 如图 4 所示电路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电键 S 由闭合 到断开 变小的是 A 电流表 A2的示数 B 电压表 V2的示数 C 电压表 V1示数与电流表 A1示数的比值 D 电压表 V1示数与电压表 V2示数的差值 8 如图 5 所示 甲 乙两个均匀实心长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 等 一定能使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压强的是 A 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 B 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 C 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 D 分别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 二 填空题 共 26 分 二 填空题 共 26 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 家用照明电路电压为 1 伏 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 2 周围存 在磁场 3 实验首次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10 如图 6 所示 用手拨动塑料尺 塑料尺 4 发 出声音 用的力越大 塑料尺发出声音的 5 越大 改 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会使声音的 6 发生改变 11 地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搭乘的重要交通工具 当地铁列车启动时 以乘客为参照物 地铁列车是 7 的 列车加速过程中 列车的动能 8 惯性 9 后两格选填 增大 不变 或 减小 12 烈日的曝晒下 泳池中的水和岸上的水泥地面温度均升高 这是通过 10 方式 改变它们的内能 而池水的温度比水泥地面的温度低很多 这是因为水的 11 较大 若质量为 2 105千克的水温度升高 5 吸收的热量为 12 焦 c 4 2 103焦 千 克 13 如图 7 所示 分别用滑轮 A B 匀速提升重物 其中滑轮 13 选填 A 或 B 相当于省力杠杆 用滑轮 B 匀速提起质量为 100 千克的物体 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力 力 F2的大小为 14 牛 物体上升的过程中 它的重力势能 15 选填 增 R1 V2 S A2 A1 V1 R2 图 4 图 6 3 页 共 20 页 大 不变 或 减小 14 如图 8 a b 所示 是某台电热饮水机说明书上的部分信息 当电键 S 闭合时 饮水机处于 16 状态 选填 加热 或 保温 当饮水机处于正常加热状态时 工 作电流为 17 安 若连续加热 6 分钟消耗的电能为 18 千瓦时 15 如图 9 所示电路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电键 S 闭合 电路正常工作 若用一根导线连接 A B C D 四点中的两点 则连 接 19 两点会造成电路中一个电表示数变为零 电路正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 电路中灯 L 电阻 R 发生 了故障 若造成电路中只有一个电表有示数 则可能是 20 电 表有示数 可能的故障是 21 写出所有可能故障 若造成电路中只有一个电表无示数 则可能是 22 电表无示数 16 物理学中 用磁感应强度 用字母 B 表示 国际单位 特斯拉 符号是 T 表示磁 场的强弱 磁感应强度越大 磁场越强 用某种材料制成的磁敏电阻 其阻值 R 随磁感应强 度的变化图像如图 10 甲 所示 由图像可知磁敏电阻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 B 的增大而 23 图像没有过坐标原点 是因为 24 若将该磁敏电阻连接在图 10 丙 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电压不变 不改变滑动变 阻器滑片的位置 仅将磁敏电阻由图 10 乙 中的 A 位置移动至 B 位置 那么电流表的 示数将 25 原因是 26 三 作图题 共 6 分 三 作图题 共 6 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作图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作图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 17 在图 11 a b 中分别画出适当的透镜 18 请在图 12 所示的电路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 要求 添两根导线 闭合电 额定电压220V 加热功率1100W 保温功率200W 图 9 A B CD R V1V2 A L R2 S R1 22 0V F1 A F2 B 图 7 图 8 a b 丙 0 630 63 A A R 1 0 2 0 40 6 0 1 0 200 400 600 800 B T R 甲 乙 N ABAB 图 10 4 页 共 20 页 键 S 后 当滑片 P 向左移动时 电流表示数增大 电压表示数增大 四 计算题 共 24 分 四 计算题 共 24 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9 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12 伏时 10 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6 库 求 通过该导体的电流 电流通过该导体所做的功 20 起重机在 10 秒内将质量为 500 千克的重物匀速提升 2 米 求 此过程中拉力所做 的功和功率 21 如图 13 所示 均匀正方体甲和柱形薄壁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 它们的底面积分 别为 2S S 已知正方体甲的质量为 2 千克 乙容器中盛有 0 3 米高的水 求 若甲的体积为 1 10 3米 3 求甲的密度 求距乙容器底部 0 1 米处水的压强 现有物体 A B 其密度 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请将它们分别放置在正方体甲 上或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 水不溢出 使甲对地面压强变化量与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变化量的比值最小 求这个最小比值 物体密度体积 A3 水2V B2 水V 图 13 甲乙 a b 图 11 图 12 0 630 63 A A R 315315 V V 5 页 共 20 页 22 如图 14 所示电路 电源电压为 18 伏 且保持不变 R1 30 欧 滑动变阻器 R2上 标有 50 2A 字样 闭合电键 S 滑片 P 位于某位置时 电流表示数为 0 4 安 求 R1消耗的电功率 R2连入电路的阻值 现用定值电阻 5 10 和 25 中的一个替换 R1 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后 移 动滑片过程中 电压表 V1与电流表 A 的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相 同 且能使电压表 V2示数的变化量达到最大 第一 应用欧的电阻替换 R1 第二 滑片移动过程中 电压表 V2示数的最大变化量 五 实验题 共 18 分 五 实验题 共 18 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3 用电流表测电流时 电流表应该 1 选填 串联 或 并联 在电路中 如图 15 所示电路 电键闭合后 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 2 的电流 在 探究杠杆平 衡条件 的实验中 杠杆两端的螺母的作用是 3 如图 16 所示 在已经调节 平衡的杠杆上的 A 点悬挂钩码后 可以用弹簧测力计在 4 点施加竖直向上的力 使杠杆再次平衡 选填 A B C D E 24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主要实验器材如图 17 所示 其中 A 为 5 实验前要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 在 6 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 将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图示位置 移动光 屏可得到一个 7 选填 缩小 或 放大 的像 若将蜡烛放置在 45 厘米刻 度处 应从 8 选填 蜡烛 或 光 屏 一侧观察像 25 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各自进行 测定小灯泡电功率 的实验 实验中使用的小灯标 有 2 5V 字样 额定功率在 0 6 瓦 1 瓦之间 电源由若干节新干电池组成 其余实验器材 均相同 小王连接电路 闭合电键 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小灯始终无法正常发光 小王在查 找电路故障时发现 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为 0 06 安 0 2 安 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为 0 1 2 A V2 V1 R1 R2 S P 图 14 01020304050607080 90 cm A L2 L1 图 15 ABCDE 图 16 图 17 6 页 共 20 页 伏 他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有 1 9 2 10 小李正确连接电路 闭合电键 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电压表的示数 11 选填 变大 或 变小 当变阻器的滑片恰好在中点上 小灯正常发光 小灯的额定功率为 12 瓦 电源电压为 13 伏 26 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 地时 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各有不同 善于观察的他们想 探究 水平抛出物体的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与什么因素 有关 根据生活中的感受 他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 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三 与水平抛出点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 他们从实验室借来能控制速度的弹射器 不同的小钢球 刻度尺等 实验器材 按照如图 18 所示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得到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为了验证猜想一 应选用实验序号为 14 的数据进行分析 小明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2 与 3 中的数据 得出初步结论 当抛出点离地高度 h 相同时 15 小亮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3 与 9 中的数据 得出初步结论 水平抛出物体的落地点与抛 出点的水平距离 L 与抛出点离地高度 h 无关 请你判断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并请说明理由 16 小球质量10 克 实验 序号 抛出点离 地高度 h 米 水平抛出 的速度 v 米 秒 落地点与抛 出点的水平 距离 L 米 1210 64 2221 28 3242 56 4443 61 5622 21 小球质量20 克 实验 序号 抛出点离 地高度 h 米 水平抛出 的速度 v 米 秒 落地点与抛 出点的水平 距离 L 米 6210 64 7321 56 8511 01 9822 56 101045 71 表一表二 图 18 弹射器 h L 7 页 共 20 页 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2 与 3 数据中的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L 与水平 抛出的速度 v 的比值 可得出初步结论 17 小明和小亮发现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L 与水平抛出的速度 v 的比值就是物体 的落地时间 为了验证上一题的结论 他们调整实验器材继续实验 他们设计了表三用以记 录相关数据 请你完成表三中空缺的栏目 18 杨浦区杨浦区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模拟考试 初三化学试卷 学年度第二学期模拟考试 初三化学试卷 理化合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2014 5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化学部分含三个大题 2 答题时 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 在草稿纸 本试卷上答 题一律无效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化学部分含三个大题 2 答题时 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 在草稿纸 本试卷上答 题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Mg 24S 32Cl 35 5 Cu 64 Zn 65Ag 108 六 选择题 共 20 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 置上 更改答案时 用橡皮擦去 重新填涂 六 选择题 共 20 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 置上 更改答案时 用橡皮擦去 重新填涂 27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B 酒精C 海水D 石油 表三 实验 序号 抛出点离 地高度 h 米 水平抛出 的速度 v 米 秒 落地时间 t 秒 11 12 13 14 15 8 页 共 20 页 28 下列符号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A 2H2B H2OC 2HD Cu 29 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 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 可做切割工具 在 C3N4中 C 的化 合 为 4 则 N 的化合价是 A 4B 3C 1D 3 30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 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 红磷B 木炭C 甲烷D 铁丝 31 下列物质中 属于溶液的是 A 牛奶B 豆浆C 冰水D 糖水 32 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 其中 R 指的是 A 氮气B 氧气 C 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 33 紫薯富含淀粉 蛋白质 维牛素 钾 铁 钙 硒等 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 其中的 钾 铁 钙 硒指的是 A 单质B 原子C 分子D 元素 3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石灰就是氧化钙B 石灰石就是碳酸钙 C 纯碱就是火碱D 熟石灰就是消石灰 35 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 竹炭不具有 的性质是 A 黑色固体B 易溶于水C 有吸附性D 能够燃烧 36 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为 点燃 甲 9 页 共 20 页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生成物甲的化学式为 A H2B H2OC COD CO2 37 紫甘蓝汁液在不同酸碱度下能显示相应的颜色 记录如下 见下图 下列物质中 能使紫甘监汁液变黄的是 A 氧氧化钠溶液B 食盐溶液 硫酸溶液D 水 38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9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下列仪器在组装时的前后顺序 正确的是 A B C D 40 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 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A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B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C 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D 除去铁丝上的铁锈 41 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 容器 I II 体积相同 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时同时将针筒内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盐酸全部迅速注入容器 中 实验操作如下 试验编号容器 针筒 容器 针筒 0 65g 锌15mL 盐酸0 24g 镁15mL 盐酸 0 3g 锌15mL 盐酸0 3g 镁15mL 盐酸 10 页 共 20 页 实验结束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仍保持相平 能符合该实验现象的实验编号为 A B C D 42 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石蕊 盐酸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碳酸钠等五种溶液 实 验中第三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 A 盐酸B 氢氧化钙C 氢氧化钠D 碳酸钠 43 在 A B 盐 水的反应中 A 和 B 不可能是 A HCl 和 NaOHB CO2和 NaOH C H2SO4和 Fe2O3D H2SO4和 BaCl2 44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45 从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的一块白色固体 为探究其成分 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 加水搅拌 取上层清液 滴加酚酞试液 固体没有全部溶解 溶液呈红色 取不溶物 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一定有 CaCO3和 Ca OH 2 一定有 Ca OH 2 可能有 CaCO3 C 一定没有 CaCO3和 Ca OH 2 D 一定有 CaCO3 可能有 Ca OH 2 46 向一定质量 AgNO3和 Cu NO3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Zn 溶液质量与加入 Zn 的质量关 0 4g 铜15mL 盐酸0 3g 银15mL 盐酸 11 页 共 20 页 系如 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2 种 B c 点溶液中溶质为 Zn NO3 2 C 若取 b c 段溶液 滴加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 D 取 d 点的固体 加入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七 填空题 共 20 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七 填空题 共 20 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47 化学与生产 生活密切相关 请按要求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 可用于人工降雨和灭火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 甲醇可作赛车燃料 其化学式为 CH3OH 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1mol CH3OH 含有个碳原子 将甲醇在纯氧气中燃烧 其生成物 一定含有种元素 3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 请完成车用铅蓄电池充电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2PbSO4 2H2O 充电Pb 2H2SO4 4 在 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 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此反应属于反应 5 经常盛开水的暖水瓶内壁有水垢 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可用盐酸洗 去 任写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48 下图为 NaCl KNO3的溶解度曲线 水的密度约为 l g cm3 1 20 时 KNO3的溶解度是g 以下实验中 x y z 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2 若要比较 KNO3固体与固体 NaCl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 还有 b d 溶 液 质 量 g Zn 的质量 g 0 c 12 页 共 20 页 3 除去 NaCl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 KNO3 提纯的步骤是 加水溶解 然 后过滤 洗涤 干燥 49 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 了相应影响因素的探究 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均 取 20mL 锌的形状 均取 1g 氢气的体积 mL 均 收集 3 分钟 15 锌粒31 7 20 锌片50 9 20 锌粒61 7 30 锌片79 9 1 用右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 其中量筒的作用是 氢气应 从 填 e 或 f 或 g 管通入 2 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应选择的 实验编号是 3 通过四组实验比较 你的结论是 4 下表是第 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请继续分析 时段 均为 1 分钟 第1分钟第2分钟第3分钟第4分钟第5分钟第6分钟 H2的体积3 1mL16 7mL11 9mL9 6mL7 6mL6 0mL 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13 页 共 20 页 5 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还与有关 八 筒答题 共 20 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 八 筒答题 共 20 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 50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 10g 某锌样品 含少量杂质 且杂质不溶于水 也不与酸反应 于 烧杯中 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 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 100g 时 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 题 1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 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g 2 样品中锌的物质的量为mol 3 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5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1 仪 器X中 的 酒 精 需 点 燃 后 才 能 燃 烧 其 原 因 是 2 写出用 A 装置制取 O2的化学方程式 3 B 和 C 装置均可制取 H2 C 装置中多了多孔隔板导致其操作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 14 页 共 20 页 生与停止 多孔隔板可用等材料制成 用 D 装置收集 H2 气体应 从 填 a 或 b 通入 4 关闭弹簧夹可使 C 装置中的反应停止 刚关闭时装置内大气压 填 装置外大气压 5 用足量的锌粒与稀硫酸按 C 装置制取一定量的氢气 发现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 而又无酸液可加 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下列试剂 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 你 认为不能加入的试剂是 填编号 A 氢氧化钠溶液B 碳酸钠溶液C 硫酸钠溶液 52 用酚酞做指示剂 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在烧杯中进行化学反 应 并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 变化 绘制如下图所示 1 根据右图曲线可以判断本次实验是溶液中 填 酸加入碱 或 碱加入酸中 进行的 2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若烧杯中的溶液呈红色时 溶液中一定 含有的溶质是 3 请设计实验 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的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结论 化学方程式 杨浦区 2014 年初三物理学业模拟考试杨浦区 2014 年初三物理学业模拟考试 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答案及评分标准 15 页 共 20 页 一 16 分 每题 2 分 1 A 2 D 3 B 4 D 5 C 6 B 7 D 8 B 二 26 分 每格 1 分 9 220 电流 托里拆利 10 振动 响度 音调 11 静止 增大 不变 12 热传递 比热容 4 2 109 13 B 490 增大 14 加热 5 0 11 15 AB 或 BC 或 CD 电压表 V1或电压表 V2L 断路或 R 断路或 L 断路同时 R 短路 或 R 断路同时 L 短路 电压表 V1或电压表 V2 16 增大 导体放入磁场前就有电阻 增大 R 的电阻随磁感应强度 的减小而减小 电压不变 电阻越小 电流越大 三 6 分 每题3分 17 一幅图正确得 2 分 两幅图都正确得 3 分 18 按题意连线全部正确得 3 分 四 24 分 19 4 分 I Q t1 分 6C 10s 0 6A1 分 W UIt1 分 12V 0 6A 10s 72J1 分 20 4分 W Fs Gh1 分 500kg 9 8N kg 2m 9800J1 分 P W t1 分 9800J 10s 980W1 分 16 页 共 20 页 21 8 分 1 m V1 分 2kg 1 10 3m3 2 103kg m3 1 分 p水 水g h1 分 1 0 103kg m3 9 8N kg 0 2m 1960Pa1 分 p甲 F 甲 S甲 G物 S甲 1 分 p乙 F 乙 S乙 水gV物 S乙1 分 所以要在甲上放质量小的 B 物体 在乙中放入体积大的 A 物体 2 1 22 2 Vg S S gV S gV S G p p A B 水 水 乙 水 甲乙 甲 2 分 22 8 分 I I1 I2 0 5A U1 I1R1 0 4A 30 12V1 分 P1 U1I1 12V 0 4A 4 8W1 分 U2 U U1 18V 12V 6V1 分 R2 U2 I 6V 0 4A 15 1 分 25 1 分 当 I最大 0 6A 时 U2最小 U1最大 I最大R1 0 6A 25 15V U2最小 U U1最大 18V 15V 3V1 分 当 R2 50 时 U2最大 VVU R R U1218 2550 50 2 2 最大 1 分 U2 U2最大 U2最小 12V 3V 9V1 分 说明 在计算中 有关单位错写 漏写 总扣 1 分 不连续扣分 五 23 4 分 串联 灯 L1 挂钩码前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A B C 17 页 共 20 页 18分24 4 分 光具座 同一高度 缩小 光屏 25 5分 电源电压太小 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 变大 0 875 6 计算过程 I额 P额 U额 0 6W 2 5V I额 1W 2 5V 0 24A I额 0 4A R滑最大 U滑 I 1 2V 0 06A 20 当小灯正常发光时 R滑 1 2 R滑最大 10 U滑 R滑I额 10 0 24A U滑 10 0 4A 2 4V U滑 4V U U额 U滑 4 9V U 6 5V U 6V U滑 U U额 6V 2 5V 3 5V I额 U滑 R滑 3 5V 10 0 35A P额 U额I额 2 5 V 0 35A 0 875W 26 5分 11 与 6 2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成正比 3错误 没有控制水平抛出的速度 v 相同 4抛出点离地高度h相同时 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L 与水平抛出 的速度 v 的比值是个定值 5表三 实验 序号 抛出点离 地高度 h 米 水平抛出 的速度 v 米 秒 落地时间 秒 42 43 18 页 共 20 页 理化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化 学 部 分 理化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化 学 部 分2014 5 六 选择题 本大题为 20 题 每题 1 分 共 20 分 六 选择题 本大题为 20 题 每题 1 分 共 20 分 27 B28 A29 D30 D31 D32 B33 D34 D35 B36 D 37 A 38 C39 A40 C41 D42 D43 D44 A45 A46 B 七 填空题 本大题含 3 题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 1 分 共 20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