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护理项目管理立项申请书项目名称: 危重症病人院内安全转运 申 报 人: 危重症病人护理小组 所在科室: 重症医学科 申报日期: 2015-3-1 项目名称 危重症病人院内安全转运 选题理由危重病人为了更好的诊断、治疗,常常需要转运到院内的CT室、MR室、介入室、手术室、内镜室进行各样的检查、诊断、治疗;科室之间转科。院内转运过程中可能导致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病情加重,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可出现气管插管移位,心率的改变,SPO2下降,引流管脱出、管路脱开,病人意识改变,坠床危险,着凉等并发症。重症医学 2010 刘大为 邱海波 数据显示:心率改变占41%,SPO2下降占38%,由于转运造成的治疗未按时执行占19%。在心率改变中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其他的心律失常,高低血压,超出基础值得20%;SPO2下降多由于剧烈咳嗽、气道高低压变化,分泌物阻塞造成的低氧血症;由于颅内压变化导致的意识地改变,躁动中脱管、坠床风险增高。在转运过程中与设备相关的并发症还存在通气设备,如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囊漏气、密封不够、氧源不足、呼吸机电池不足;在输注设备中如断开、电源不足、长度不足、输液架出现问题等;转运监护设备中可出现功能异常、电池不足、干扰、看不到屏幕等;负压系统可出现无负压或负压吸引力度不足。研究显示:院内转运可增加转运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71%的转运病人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也较平常高9.6%。因此院内转运病人,尤其危重病人,如采用安全、有效的方式,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意义。现况分析我院2014年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人次(含检查、转科)共322例次,转运过程中出现转运并发症有25例次,发生率为7.76%,其中心跳呼吸骤停1例,呼吸困难10例,血压波动大于20% 12例,管路移位2例。在途中根据就近原则在急诊科进行处理后病情好转24例。其中转运的危重病人主要集中在于急诊科危重病人转入专科、重症医学科、CCU、外科危重病人到CT、MR室进行检查,手术后转回专科;其它还有普通专科中病人病情变化经过重症医学科会诊后需要急送重症医学科治疗的危重病人。普通专科送检查的病人转运过程中往往存在只是护士监护的过程或护士与新毕业轮科医生共同监护转运或护士与实习医生共同监护转运的,在转运前未能对转运风险做正确的评估,对高风险病例未能提前干预;重症医学科的转运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轮科医师刚刚新轮入重症医学科的时间,也就是集中在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负责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医师未经过规范化培训,在转运过程中安全意识欠缺,过程中应急处理能力欠缺;对于存在人工气道的病人在转运前能先进行吸痰处理,但在转运过程中存在不携带带储电功能的吸引器或吸引器吸力不够而出现痰堵的情况居多;转运过程中还存在氧气供应设备不够情况;存在转运设备的不统一或功能不完备;在设备方面存在危重病人转运到重症医学科的监护仪设备储电不够,过程中未能对生命体征进行全程监护, 转运过程中仍存在必要药物未能连续性使用的情况。项目方设计(原因分析、要因确定、提出对策、实施保障等)通过对2014年的转运并发症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RCA的方法对事件分别在人、机、物、法、环方面进行剖析,通过鱼骨图确定要因。原因分析:1、 在人方面全院医护方面未有统一的规范化培训,转运资质人力安排未有明确界定;机制方面在护理方面各专科中有明确转运制度、流程指引、转运应急处理方案,在全院方面、医护配合方面未形成明确机制、流程指引、应急预案;2、 物资主要存在设备的提供上,各专科存在设备的残差不齐,未能在转运高风险科室(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提供必备的监护、应急设备(氧源供氧、带储电的监护仪、输注设施、吸引器);、3、 法方面应统一转运前安全评估方法,制定和实施标准化的转运计划方案,提出转运的风险点,及预防措施,转运过程中根据病情情况定期评估和修改转运计划;4、 环境方面要创造低风险环境,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路程的评估、转运设备、设施、药物、通讯等,以及方案的修改等。5、 、要因的确定主要在于人员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实施保障需要医务护理合作,统一的制度、流程、应急预案,规范化培训,人员资质确认;转运设备的供给。提出对策:1、 医护合作:医务护理统一共识,重视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安全,制定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制度、流程指引、应急预案根据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 2、 把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纳入医疗、护理两方面规范化培训,每个新入医生、护士必须经过培训,考核,获得资质(转运医生必须掌握气道管理培训、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危重病治疗培训);掌握甄别危重病患者的能力,使用统一的评估表格转运前10分钟评估患者,对存在风险采取应对措施;3、 根据转运患者情况制定院内转运的决定、计划、实施、转运期间测量方式;4、 转运前风险评估:病人方面存在风险病情危重不稳定病人有特殊治疗措施如气管插管、给氧、留置静脉通路所带来的风险;医护人员方面的风险与家属沟通,未提前告知病情及转运风险护送人员经验不足或业务水平低下护送人员未能前瞻性预测病情变化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措手不及;制度方面的风险制度的落实,转运人员无遵守危重病人转运制度没有遵守制度,无正确把握指证,导致病情加重或死亡;搬运工具方面存在的风险未选择好适当的搬运工具搬运工具性能欠佳使用搬运工具不熟练;设备设施方面的风险转运危重病人的物品、抢救仪器和急救药物配备不恰当没有携带或所携带抢救物品和药物不足或不适用,转运途中发生风险时,贻误抢救;技术方面的风险搬运和监护不同步进行搬运手法不正确,对外伤病人没有按颈椎、脊椎、盆骨骨折来搬运,造成二次损伤搬运动作拖拉,未做到轻、稳、快,导致管道脱落或病人损伤;安全措施方面的风险转运时体位摆放不正确呼吸道没有保存通畅静脉通路不通畅或给药延迟各种管路或引流管扭曲、滑脱、移位、堵塞创伤病人未做好止血、包扎、固定等预处理转运途中监测参数异常未发现或发现异常处理不及时转运途中突然出现紧急情况处理不当;沟通方面的风险未提前与相关科室沟通联系,接受准备不足与病房交接不规范记录不全或不规范;特殊感染病人转运中交叉感染的预防;5、 转运途中的风险管理:转运中呼吸心跳骤停的风险管理及应急处理;气道阻塞致窒息的风险管理及应急处理;气管导管意外脱出风险管理及应急处理;呼吸机故障风险管理及应急处理;6、 每个科室备有转运必须配备设备:血压监测仪、血氧监测仪、心电监护/除颤器、尺寸适合的气道管理器材、氧气供应足够全程所需并富余30min以上、负压吸引器、急救药物、静脉输注液体药物、带储电功能输液泵、其他药物根据病情而定(如镇静镇痛药物、麻醉药);高风险科室根据条件增设具备设施;7、 转运前患者的准备:积极稳定病情:针对性处理原发疾病,确保患者气道的安全性,确保循环稳定;妥善固定各类管路,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环境;8、 设施设备转运前的充分准备:氧、电源补充;抢救药品物品的充分准备;9、 转运前采用核查表对病人、设备再核对,确保A-气道,B-呼吸,C-循环,D-药物,E-设备,避免遗漏;10、 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始终在患者身旁,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看:病人唇周、面色、呼吸、监护数据与屏幕参数显示、穿刺部位、补液速度、各种管路;摸:触摸头额及四肢皮肤温湿,按压甲床判断末梢再充盈时间,轻拍患者肩膀,判断病人反应;问:问病人时、地、人,判断意识转变情况;听:机器运转声,有无漏气,病人呻吟声,有无哮鸣声;11、 转运记录12、 设备保障:各科配备带储电的转运必需设备,设备科在监测设备电池寿命之前能够予以更换电池。每半年进行转运监测设备电池的监测。预期目标减低院内危重病人转运并发症,发生率低于6%。活动进展安排2015年第一季度进行规范化培训、对危重病人转运并发症进行网上收集;2015年第二季度进行数据分析,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