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刺法配合当归四逆汤内服治疗手足麻木85例疗效观察0728.doc_第1页
点刺法配合当归四逆汤内服治疗手足麻木85例疗效观察0728.doc_第2页
点刺法配合当归四逆汤内服治疗手足麻木85例疗效观察0728.doc_第3页
点刺法配合当归四逆汤内服治疗手足麻木85例疗效观察0728.doc_第4页
点刺法配合当归四逆汤内服治疗手足麻木85例疗效观察072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点刺法配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手足麻木85例疗效观察作者 梁光天(临泽县鸭暖中心卫生院,甘肃 临泽 734208)摘要:目的 观察点刺法配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手足麻木的疗效。方法,用三棱针点刺十宣和气端放血2-3滴,每日一次,并配合当归四逆汤口服,每日一剂,5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两天,一般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结果:共治疗85例,近期治愈62例,显效17例,好转4例共83例,总有效率97.64%。结论:点刺放血配合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足麻木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手足麻木 点刺法 当归四逆汤 疗效观察手足麻木是以症状命名的疾病,是肢体远端感觉缺失,可伴有手足冰凉、发热或疼痛。这里的手足麻木均指有此症状2天以上,不包括由于不正确姿势导致的短时间消失的症状。手足麻木多见于西医多发神经阻滞疾病,代谢性疾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引发的末梢神经炎等。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且病程迁延反复不易治愈,笔者应用点刺法配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该症状85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手足麻木诊断标准:症状:手足掌指麻木,可伴有发凉、胀痛,烧痛,蚁行感查体:手足皮肤感觉减退,可伴有皮肤、甲床苍白或红紫.+,皮温减低。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临泽县板桥中心卫生院门诊治疗的患者,均符合手足麻木的临床诊断,其中男55人,女30人,年龄最小35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一周一下12例,12周20例,24周25例,4周以上28例。2 方法2.1点刺法治疗根据手足麻木的不同,分别取双手十宣或气端穴。手部麻木者取十宣,足部麻木取气端常规消毒,用75%的酒精消毒三棱针,点刺上述部位,以出血23滴为度。每日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2天。2.2中药辨证治疗2.2.1气虚麻木手足麻木渐至,常伴手足不温,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弱。方用当归四逆汤加黄芪、白术、姜黄、桑枝、川芎等。2.2.2血虚麻木手足麻木,爪甲色淡,屈曲不利,唇舌色淡,脉细弱。方用当归四逆汤合四物汤加减。2.2.3气滞麻木手足麻木伴胀痛,屈曲不利,四肢不温,善太息,舌淡苔白,脉弦。方用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散加减。2.2.4湿痰麻木麻木不仁,四肢困重,体形肥胖,舌胖苔厚腻,脉弦滑。方用当归四逆汤合二陈汤加减。2.2.5淤血麻木麻木不仁,感觉减低,手足色红或紫,痛如针刺,舌紫或有瘀斑,脉涩。方用当归四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各型均口服中药汤剂。每日一剂,一天三次。5天为一疗程。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自拟)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有所减轻。无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或加重。3.2 结果85例患者中,临床治愈62例(占72.94%),显效17例(占20%),有效4例(占4.71%),无效2例(占2.35%),总有效率97.64%。4 典型病例王 某 ,女,41岁,农民,于2008年10月初诊。自感双手麻木伴胀痛半月余,感觉减退,夜间尤甚,伴前臂难受不适,口服“天麻丸”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患者表情痛苦,双手发凉,感觉减退。诊断为手足麻木(气滞麻木型),采用点刺十宣放血,每日一次。药用:当归15g桂枝10g 芍药 10g 细辛5g 通草 8g 柴胡 15g 枳壳10g 川芎 10g 生甘草6g 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经治疗3天后症状明显好转,守法治疗两疗程,所有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无复发。5 讨论 1)手足麻木是以症状命名的疾病,西医对本症的发病原因并不完全清楚,治疗以对症用药为主,常用药物如维生素,胞二磷胆碱,654-2、丹参注射液等激素治疗,但效果不佳。2)麻木一证属气血的病变,临床上常见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复杂变化。多因气虚失运,血虚不荣,风湿痹阻、痰瘀阻滞所致。麻木一证,以气血亏虚为本,风寒湿邪及痰,瘀为标。麻木病因虽有多端,而其病机皆为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流通,以至皮肉经脉失养所致。气血不足,寒气阻滞、血脉不通、气血不能濡养经络是麻木病症的基础病因。丹溪心法卷四:“手足麻者属气虚,手足木者有湿痰死血”。十宣、气端均属经外奇穴, 位于手足十指(跖)尖端,距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十个穴位。十宣,直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放血,主治指端麻木;咽喉肿痛;中暑,昏迷,晕厥,热病,小儿惊厥;气端,直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放血主治足趾麻木,脚背红肿疼痛;中风急救。刺血疗法,古代又称为放血疗法,或曰刺络法。历史悠久,其疗法以经络学说为指导,用三棱针、小针刀等器具刺破身体一些浅表血管,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三棱针法古称“刺络”或“刺血络”。灵枢.九针十二原则提出了“菀陈则除之,去血脉也”。点刺四肢末梢可起到接气通经的效果,使经络通畅,气血畅行。故十宣,气端可治疗手足疼痛、麻木。3)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由当归三两(12 g) 桂枝去皮,三两(9 g) 芍药三两(9 g) 细辛三两(3 g) 甘草炙三两(6 g) 通草二两(6 g) 大枣8枚 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共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全方共凑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主治血虚寒厥证,厥寒不过肘膝。气虚型加生黄芪20g、白术10g补气健脾以行血,姜黄10g、桑枝10g、川芎10g活血行气通络;血虚型合四物汤加 熟干地黄各12 g 补血调血;气滞型合四逆散柴胡6 g、枳实6 g、芍药6 g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痰湿型合二陈汤:半夏15 g、橘红15 g、白茯苓9 g燥湿化痰;淤血型合桃红四物汤:桃仁9 g、红花6 g活血养血。点刺放血可以起到接气通经的效果,使经络通畅,气血畅行;当归四逆汤加减内服可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两法合用使手足气血运行流畅,皮肉经脉得以濡养手足麻木得以治疗,笔者认为可以推广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