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2.米德(18631931)美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社会自我理论。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3李普曼(18891962)美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自由与新闻、舆论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两个重要概念:拟态环境;刻版成见1)拟态环境:阐述了现代社会环境的双重性和大众传播对现代人行为的影响。2)刻版成见:人们持有的固定、简单化的观念印象,通常伴随着价值评价和好恶感情。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版成见,社会也有其刻版成见,并起着社会控制的作用。 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是社会刻版成见的影响者。4. 卢因,又译勒温(1890-1947)美籍德国人,社会心理学家。贡献:a.首创了“场论”和“群体动力论” b.提出“把关人”概念5. 霍兰夫(1921-1961)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二战中应邀担任美国陆军部心理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说服效果研究。研究军内教育电影对提高士气的作用和效果,重点在于揭示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大众传播实验(1949)整理战时的研究成果。 传播与说服(1953)。贡献:a.形成传播学的耶鲁学派;b.创立“控制实验法”。6.施拉姆(1907-1988)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贡献:“集大成”者,创立传播学1947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开设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课程。1950年伊利诺伊大学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获得通过,施拉姆成为传播系主任。1956年创办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研究所。主编最早的一批传播学教材:大众传播学、传播过程与效果。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电视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国际传播中的信息流通,传播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等7.美国经验学派的特点:除了在方法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立场以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二是多元主义的社会观。8.批判学派的由来: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他们从一开始就对美国传播学的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态度抱有强烈的批判态度,具有思辩性。拉扎斯非尔德曾将之称为批判研究。美国实证研究方法在欧洲暴露了其缺陷(肤浅、系统性不够、商业色彩浓),不符合欧洲的实际;欧洲深厚的思辨传统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潮一度兴起。9.传播的定义:传播,即社会性息的传递或社会性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即人类(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传送和接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10.信息的定义:用信息科学的规范语言来说,信息就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及其表述”。 另一种定义,信息是与物质和能量并列从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11.意义交换的前提即交换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大体一致或相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12.拉斯韦尔的5W模式 定义:这个模式是拉斯韦尔在1948年所完整地提出的著名模式。所谓的“5W”也就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at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理论贡献 : 第一次较为详细地、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5W,也就是传播过程中的五个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和效果,它们虽然是客观存在的构成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但没有被充分地认识5W模式可以说是“开天辟地”之举,从此,随着对这些要素以及要素之间关系认识的深化,人们心目中原本不甚了解的传播现象也就逐渐变得清晰起来。第一次明确地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即从5W着眼,划分出了五个研究领域,即传者分析(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者分析和效果分析。这就使人们可以分门别类地将研究深入开展下去。缺陷:(1)直线性:作为一个典型的线性模式,它将传播过程看成是单向传播的现象,并且呈直线型态的过程,忽略了反馈,也忽略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孤立性:丝毫没有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任何传播都是不可能脱离社会在真空当中进行的。 13.申农韦弗模式的贡献(1)对传播过程当中作了深入分析,看到了发出的信息和收到的信息之间的不一致性,对传播的过程做了更深入的探讨。(2)启发人们去思考传播过程不单纯是一个传播的过程,它和其它过程特别是社会过程联系在一起。 14.反馈:指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接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5.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是个人接受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16.人际传播的特点(1)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3)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 (4)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比,属于一种费制度化的传播。17.群体传播的基本条件岩原勉: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1. 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群体凝聚力的核心。 2. 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动机。 3. 群体传播: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命线。18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19组织传播的功能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发展,它既是保障组织内部正常运行的信息纽带,又是组织与外部环境互动的信息桥梁组织传播的功能: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20.美国学者赖特提出的“四功能说”包括: (1)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 (2)解释与规定大众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它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3)社会化功能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称之为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与拉斯韦尔的“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相对应; (4)提供娱乐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是务实的,它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供娱乐,尤其在电视媒体中。21.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的功能观: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麻醉作用”。负面功能是麻醉功能。所谓“麻醉作用”,即大众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难以自拔,而失去了社会行动力,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22。各种传播过程模式及其特点 1、直线模式:5W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数学模式) 2、循环、互动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3、传播系统研究: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社会学角度)、马克莱兹的系统模式(社会心理学角度) 这类模式都较好地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简介“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总结。 1968年,麦克姆斯和肖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看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有多大的影响。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主要来自政治学,李普曼的舆论最早提出该思想,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主要特征: 1)在效果的各个阶段信息层次上的注意、认知态度层次上的变化行为层次上的反应之中,最重视第一阶段。2) 着眼的是传播媒介的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3)媒介的功能并非像“镜子”那样,被动地反映现实,而是以特定的视角和手段、有选择地将现实“再构建”之后积极地提供给受众。 评价:1)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则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2) 这个理论中所包含的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把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重新摆在了人们面前。不足: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而没有涉及反映。2.“沉默的螺旋”理论 由前联邦德国女学者E诺尔诺曼提出于1973年。主要观点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为避免孤立,一般不愿发出与多数人意见即所谓“舆论”相反的言论。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评价:1) 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认为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2) 强调社会心理机制在舆论形成种的作用,是一个突破。3) 强调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来自传媒营造的意见环境不足:1) 其理论前提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以及由这种恐惧所产生的对多数或者有时意见的趋同行为,仍有待于推敲。2) 对社会孤立恐惧,对优势意见趋同行为的动机不应该是一个绝对的常量,而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3) 多数意见的压力强弱受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制约,对于不同性质、类型的问题。多数意见压力不同。4) 过于强调多数或者优势意见的压力,忽略了舆论的变化过程何少数派的作用。实际上,少数派的中坚分子往往可以对多数派产生影响。3.“知识沟”理论产生的背景在60年代的美国,要求实现教育机会平等的社会呼声不断高涨,其背景之一是学校中贫富儿童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上的差距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目。 1970年,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人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假说:“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等。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集合现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结构性压力:危机状况。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的社会化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集合行为下的特殊传播机制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1)暗示 暗示是一种传播方式,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而集合行为中的暗示更接近催眠,集合行为的参与者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群体暗示的作用: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的过程,个人可以被带入一种完全失去人格意识的状态,他对使自己失去人格意识的暗示者惟命是从。长时间融入群体行动的个人也类似于被催眠的人在催眠师的操纵下进入的迷幻状态。被催眠者的大脑活动被麻痹了,他变成了受催眠师随意支配的、无意识活动的奴隶。有意识的人格消失得无影无踪,意志和辨别力也不复存在。2).群体感染 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首先,紧张使某一集体的成员非常容易相信稀奇古怪的传说和谣言;其次,在朋友之间蔓延比在陌生人之间快得多;最后,感染或行动在那些具有共同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人中间迅速蔓延。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模仿: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提出,他在模仿的法则(1890)一书中认为,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而“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1)群体模仿 模仿可分为两类: 无意识模仿:个人在不自觉状态下对他人行为的反射性仿效; 有意识模仿:基于一定动机或目的的自觉仿效。集合行为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无意识的、本能的、条件反射的模仿。(2)“匿名性”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互不知道姓名和身份、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去个性化群体的成员失去个性感,而淹没于群体之中,集体行为的这一侧面叫做去个性化。菲利浦金巴尔多模拟监狱实验 3、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在集合行为中,信息的流动也呈现出一种异常状态,其主要形式是流言。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流言可分为非紧急事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道安装施工方案范本(3篇)
-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思想政治考题及答案
- 心血管内科题目及答案
- 小学语文必考题目及答案
- 商业楼宇空调维修服务合同
- 过元宵节的作文35013篇范文
- 黎明前的曙光读后感作文(10篇)
- 生物学《遗传学基础与进化论》教学大纲
- 办公区域无线网络建设及维护合同
- 早期教育招生课件
- 培训班老师规矩管理制度
- 起重作业安全考核试题及答案
- 炉窑公司现场管理制度
- 无人车项目计划书范文大全
- 高等教育十五五发展规划
- 股权转让及公司业绩承诺补充协议模板
- 仓管员安全培训课件
- T/QX 005-2021加油站油罐机械清洗作业规范
- T/CECS 10226-2022抗裂硅质防水剂
- 人教鄂教版科学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多样的动物 单元教学解读
- 2025年江西赣州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