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三产业转型问题探讨.doc_第1页
重庆市第三产业转型问题探讨.doc_第2页
重庆市第三产业转型问题探讨.doc_第3页
重庆市第三产业转型问题探讨.doc_第4页
重庆市第三产业转型问题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第三产业转型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在对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内部结构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市第三产业面临转型问题,并针对这一转型问题提出了思路。关键词:重庆;第三产业;结构;转型一、问题的提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从配第、克拉克到库兹涅茨,再到霍夫曼、罗斯托等,众多国外学者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了许多相关的理论,虽然理论考察的角度不同,但使得后来的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从中总结出了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总体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遵循着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并逐步向第三产业占主导的方向递进,即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然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不仅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的逐年增大中,而且体现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中。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对我国一些地区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了相关研究,其中代表人物是中山大学的李江帆教授。李江帆在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现代化等文中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优化的方向是第一层次比重逐渐下降,第二层次比重逐渐上升,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的趋势。这一结论目前已经基本得到国内的产业经济学者接受和认同。本文对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分析便是基于该结论。重庆长久以来在经济发展上作为制造业基地而闻名,近年来也积极地融入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大环境中。重庆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把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和升级摆在突出位置”。同时,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分析,笔者发现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确实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第三产业的转型问题进行探讨。二、重庆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重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第三产业获得了发展。通过对表1的分析,笔者总结出了重庆市目前第三产业整体的发展特点: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波动中增长,发展态势良好,但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落后。虽然xx年重庆市的这一比重43.9%高于全国xx年的平均水平39.9%,但与国内其他几个直辖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资料,上海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早在1994年就达到了44.81%,天津这一比重则在1996年就达到了43.9%,由此可见,重庆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滞后了上海和天津有10年之久,重庆第三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的比重总体上稳定增长,已经成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但与天津、上海相比,第三产业吸呐就业的水平和能力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重庆xx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为31.76%,与全国xx年平均水平31.4%相比,仅仅高出了0.36个百分点,而这一比重在天津和上海的值分别为40.5%和54.2%,重庆分别落后了8.74个百分点和22.44个百分点。这表明重庆第三产业吸呐劳动力就业的优势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增强,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变化并不同步。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涨落波动较大,且增长的速度慢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增长的速度。这说明了重庆第三产业在增加就业、吸呐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效益低下的问题。重庆第三产业的效益亟待进一步提高。表1:重庆三次产业历年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劳动力构成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占GDP的比重()三次产业劳动力构成()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722.639.737.759.2419.9620.80199820.938.840.358.5518.4922.96199919.238.542.358.1116.6525.24200017.838.943.355.8116.7427.45xx16.739.044.354.4117.4028.19xx16.039.244.852.8117.8329.36xx14.940.544.651.2818.3230.40xx15.941.342.850.3718.6231.01xx15.141.043.949.3218.9231.76数据:重庆统计年鉴xx。三、重庆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分析首先,从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看。大量的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向我们证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应该呈现出一个有序更替的过程,即沿着传统型服务业多元化服务业现代型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的方向演进。从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属于传统型服务业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和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在重庆第三产业增加值中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居于第三位的是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排在第四,但所占的比重却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具有较强产业关联效应的房地产业近年来所占的比重虽然有所上升,但比重还比较低。同时,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除了教育文艺和广播电影电视接近于10个百分点以外,其余两个行业包括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科研综合技术服务所占的比重明显较低。由此可见,传统服务业在重庆第三产业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而属于知识型产业的科研综合技术服务的发展则严重滞后。其次,从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增长的情况看。表2的同比上年增长率数据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重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不规则的增长状况。除了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和金融保险业一直保持负的增长率即比重持续下降外,其余各行业的增长和下降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很稳定的趋势。如房地产业从1997年到xx年虽然都保持了上升的势头,但增长的幅度极其不稳定,最大值17.74与最小值0.74之间相差了整整17个百分点,并且到xx年又出现了负增长。而社会服务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等行业的增长率也时正时负,或者时大时小。这些不规则的状况表明,重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尚未趋于稳定,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格局。表2:重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1997199819992000xxxxxxxx第三产业100100100100100100100100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15.1214.4414.7915.2015.1115.0014.6614.57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26.8925.4624.5623.7723.0222.1421.3921.36金融保险业14.2913.6511.7810.5410.079.529.138.79房地产业5.606.567.028.098.158.579.389.30社会服务业13.7314.7015.5415.6915.5916.1915.3815.37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3.363.413.053.683.843.573.604.02教育文艺和广播电影电视科研综合技术服务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7.565.048.407.874.998.928.275.269.277.845.399.808.635.5210.0710.245.249.529.865.7710.829.306.2810.80数据:重庆统计年鉴xx。注:由于重庆统计年鉴xx年中第三产业产值构成统计的变化造成某些数据的缺失,因此在此给出的数据仅截至到xx年。续表2:重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的同比上年增长率()1997199819992000xxxxxxxx第三产业5.006.724.722.2622.060.72-0.96-4.43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2.79-4.502.422.77-0.59-0.73-2.27-0.61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0.49-5.32-3.53-3.22-3.16-3.82-3.39-0.14金融保险业-4.73-4.48-13.70-10.53-4.46-5.46-4.10-3.72房地产业5.8617.747.0115.240.745.159.45-0.85社会服务业-2.767.065.710.97-0.643.85-5.00-0.07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3.701.492.645.144.35-7.030.8411.67教育文艺和广播电影电视科研综合技术服务-1.1814.294.10-0.995.085.41-5.202.4710.082.4118.66-5.07-3.7110.11-5.688.84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4.676.193.925.722.76-5.4613.66-0.18数据:根据表2的数据计算得出。 摘要:本文在对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内部结构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市第三产业面临转型问题,并针对这一转型问题提出了思路。关键词:重庆;第三产业;结构;转型一、问题的提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从配第、克拉克到库兹涅茨,再到霍夫曼、罗斯托等,众多国外学者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了许多相关的理论,虽然理论考察的角度不同,但使得后来的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从中总结出了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总体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遵循着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并逐步向第三产业占主导的方向递进,即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然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不仅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的逐年增大中,而且体现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中。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对我国一些地区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了相关研究,其中代表人物是中山大学的李江帆教授。李江帆在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现代化等文中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优化的方向是第一层次比重逐渐下降,第二层次比重逐渐上升,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的趋势。这一结论目前已经基本得到国内的产业经济学者接受和认同。本文对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分析便是基于该结论。重庆长久以来在经济发展上作为制造业基地而闻名,近年来也积极地融入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大环境中。重庆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把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和升级摆在突出位置”。同时,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分析,笔者发现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确实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第三产业的转型问题进行探讨。二、重庆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重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第三产业获得了发展。通过对表1的分析,笔者总结出了重庆市目前第三产业整体的发展特点: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波动中增长,发展态势良好,但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落后。虽然xx年重庆市的这一比重43.9%高于全国xx年的平均水平39.9%,但与国内其他几个直辖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资料,上海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早在1994年就达到了44.81%,天津这一比重则在1996年就达到了43.9%,由此可见,重庆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滞后了上海和天津有10年之久,重庆第三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的比重总体上稳定增长,已经成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但与天津、上海相比,第三产业吸呐就业的水平和能力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重庆xx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为31.76%,与全国xx年平均水平31.4%相比,仅仅高出了0.36个百分点,而这一比重在天津和上海的值分别为40.5%和54.2%,重庆分别落后了8.74个百分点和22.44个百分点。这表明重庆第三产业吸呐劳动力就业的优势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增强,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变化并不同步。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涨落波动较大,且增长的速度慢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增长的速度。这说明了重庆第三产业在增加就业、吸呐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效益低下的问题。重庆第三产业的效益亟待进一步提高。表1:重庆三次产业历年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劳动力构成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占GDP的比重()三次产业劳动力构成()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722.639.737.759.2419.9620.80199820.938.840.358.5518.4922.96199919.238.542.358.1116.6525.24200017.838.943.355.8116.7427.45xx16.739.044.354.4117.4028.19xx16.039.244.852.8117.8329.36xx14.940.544.651.2818.3230.40xx15.941.342.850.3718.6231.01xx15.141.043.949.3218.9231.76数据:重庆统计年鉴xx。三、重庆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分析首先,从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看。大量的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向我们证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应该呈现出一个有序更替的过程,即沿着传统型服务业多元化服务业现代型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的方向演进。从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属于传统型服务业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和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在重庆第三产业增加值中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居于第三位的是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排在第四,但所占的比重却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具有较强产业关联效应的房地产业近年来所占的比重虽然有所上升,但比重还比较低。同时,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除了教育文艺和广播电影电视接近于10个百分点以外,其余两个行业包括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科研综合技术服务所占的比重明显较低。由此可见,传统服务业在重庆第三产业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而属于知识型产业的科研综合技术服务的发展则严重滞后。其次,从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增长的情况看。表2的同比上年增长率数据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重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不规则的增长状况。除了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和金融保险业一直保持负的增长率即比重持续下降外,其余各行业的增长和下降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很稳定的趋势。如房地产业从1997年到xx年虽然都保持了上升的势头,但增长的幅度极其不稳定,最大值17.74与最小值0.74之间相差了整整17个百分点,并且到xx年又出现了负增长。而社会服务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等行业的增长率也时正时负,或者时大时小。这些不规则的状况表明,重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尚未趋于稳定,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格局。表2:重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1997199819992000xxxxxxxx第三产业100100100100100100100100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15.1214.4414.7915.2015.1115.0014.6614.57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26.8925.4624.5623.7723.0222.1421.3921.36金融保险业14.2913.6511.7810.5410.079.529.138.79房地产业5.606.567.028.098.158.579.389.30社会服务业13.7314.7015.5415.6915.5916.1915.3815.37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3.363.413.053.683.843.573.604.02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