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莞市居住环境的多方面探讨李嘉源(东莞理工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09化学工程与工艺(1)班 学号:200941511111)摘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即阳关、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而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社会环境的质量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对社会的进步都有极大的影响。关键词:东莞市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居住环境 背景:东莞市位于中国华南,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有“世界工厂”之美称。该市西临珠江口,与广州市、深圳市、惠州市接壤。东莞为“广东四小虎”之一,更是国际加工业的重要一员。东莞1985年撤县建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现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386个村委会、205个居委会。全市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底,常住人口694.98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174.8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520.11万人。截至2011年,港澳同胞约100万人,海外华侨约30万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1】为此,改善东莞市的居住环境刻不容缓,本文将分别从东莞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大的方向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讨论,并对改善东莞的居住环境提出一些改善建议。1 东莞市的自然环境存在的问题1.1东莞市大气污染情况简述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空气被各种有害物质污染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东莞是加工制造业的名城,有“世界工厂”的美称,企业数量庞大,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不注重环境的保护,存在着“偷排、乱排”的现象,另外,东莞市人口众多,距东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知全市常住人口为822023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64457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74537人,增长27.53%。年平均增长率为2.46%。【2】人口众多给东莞的空气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公民觉悟也不是很高,资源也浪费的严重,人们的活动频繁,特别是交通运输方面,东莞市的车辆众多,排放的尾气严重地污染了空气环境,2010年东莞市酸雨频率为52.2%,即十场雨中,超过五场是酸雨。1.2东莞市水体污染情况简述 东莞市主要河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水。市境96%属东江流域。水污染来源主要来源于以下三方面:1、工业废水污染,包括电镀(线路板)、漂染、洗水、印花等产业的废水;2、农业用水,主要是养殖业的;3、生活污水。东莞市企业众多,而且大部分都不是高新技术产业,使用的仪器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污染严重。农业用水,特别是养殖业污水排放严重。居民生活用水需求量大,环境保护意识不高,特别是乡镇河道的水污染更为严重,治理难等问题突出,水质的污染严重限制了东莞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身心健康。1.3东莞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情况简述通过东莞市2009年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公告知,主要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来源有:1.工业废弃物;2.工业危险废弃物;3.医疗废物;4.城市生活垃圾。乡镇街道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高,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东莞市近几年的生活垃圾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0%,垃圾的收集和处理仍处于较初级的原始的阶段,垃圾污染严重。工业废弃物与医疗废弃物目前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回收和再利用,有部分企业更是乱排。固体废弃物会严重地污染土壤,水体,各种疾病也会随之而来,从而使得人类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严重限制了东莞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2 东莞市的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2.1东莞市社会治安问题仍然突出治安一直是东莞人的一块心病,也让外来人心有余悸。虽然现在政府已经做了很多功课,还投入50个亿来发展文化事业,从解决“文化沙漠”入手,努力为培养为有文化、有素养的东莞人入手,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改变城市形象。东莞在社会转型中,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劳资纠纷、征地拆迁、环境保护、交通营运、市场管理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倍增加,且规模和处置难度也愈来愈大,给社会稳定造成的影响十分明显。人口流通量大,人口密集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经济方面的影响也日趋严重,放大到整个国家,地区性贫富差距正逐渐拉大,人与人之间因为资源的分配不合理,社会保障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生。在社会结构、经济制度的变动下,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管理模式逐渐失去了原由的效力,加上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换到位,致使一些社会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一些消极因素得不到及时化解。2.2东莞市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问题近年来,东莞市的政府和企业都为“招工”这一个问题绞尽脑汁,如何做到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需求也会随之而改变,以前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时代,人们最需要的是物质,而解决这一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大力发展经济,使得人们及时的到物质层面的满足,然而,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的需求往往会从简单的物质层面深入到文化精神层面,社会保障与福利建设不能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就会选择离开该地区,而东莞市这一点是做的不够好的,虽然在这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是否把资金用到了合适的地方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地方,而且这些方面的建设不合理还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3.3东莞市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东莞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很多人都认为东莞其实只是一个“暴发户”它是坐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船,从而富裕起来,没有多少的文化底蕴,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底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可以说一个城市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否拥有自己的文化基础,自己的文化特色,虽然东莞市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但是,又有多少值得流传的特色文化保留下来了呢?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又是否足够呢?相比一些文化名城,显然东莞市在这些方面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同样这些方面的问题也会使得东莞的居住环境问题突出,急需解决。3 改善东莞市自然环境的建议3.1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1)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显然,资金支持是污染治理重要的条件之一,没有资金,一切治理措施就无法实施。 (2)政府的支持是后盾 城市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广,不但涉及到居民,还涉及到外地人员,涉及到部队系统,涉及到少数民族,也会涉及到权利持有者的利益。需要市政府的强力支持,市政府也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没有一个强大政府的支持,许多强制性措施就难以行得通。 (3)污染治理需要法制 法律法规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准绳,应制定保护城市环境的地方性法律,让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这样一些事情做起来会容易一些。 3.2工程保障措施 (1)必须实施彻底截污 根据调查结果,治理污染源是环境治理的一个根本,应该重视从污染源着手,切断污染源,污染严重的企业应该及时强制停产整改,强化执法力度。(2)对乡镇地区排污系统进行改造 一般来说,城镇新建居民区都有基本的排污系统,但是,排出来的污染又排到哪里,要如何处理是解决污染物应该探讨的,不管从污染治理的角度还是从城市建设的角度,都需要对排污系统进行改造。 3.3 市政管理措施 (1)加强城市卫生综合管理 加强城镇的综合卫生管理,使街面保持干净,对自由市场、餐馆、外来人口聚居区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对建设工地卫生实行严格监督,对产生污染的路边小生意、洗车点或进行环境改造、或取缔。提倡污染物分类回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2)环卫部门应提高管理水平 环卫部门应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要求职工遵守规矩,管理者必须先从自身出发,从自己做好。教育职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对不守规矩、擅自污染环境的职工给与相应的处罚。 (3)合理布置垃圾处理站点 应健全垃圾处理站点网络(尤其是公共场所),让人们垃圾有处可弃,减少因无垃圾站(箱)而导致的垃圾随意丢弃。 3.4 公众参与措施 (1) 让公众参与环境管理 管理部门应建立与居民的沟通渠道,定期访问居民,公布举报电话,让居民有机会参与对污染源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也可以实行“门前三包”等措施,目的是充分发挥群众保护环境的巨大热情,对环境实行有效的监督和保护。 (2)搞好大众教育 对大众加强保护环境的教育,树立一些警示牌,呼吁人们注意保护环境。另外,新闻媒体继续对大众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4 改善东莞市社会环境的建议4.1社会治安和保障体系综合改善,打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1)加强多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消除转型期社会矛盾的一般诱因。应紧紧抓住因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利益调整而引发出来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类矛盾,综合施策,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从根源上消除矛盾产生的诱因。与此同时,不断适应社会利益多元化的特点,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把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引入法制化的轨道,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消除利益矛盾。(2)加强打防结合,消除引发治安问题的具体诱因。严打与严防是控制治安局势的有效手段。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流窜犯罪,依法从重从快处理,坚决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不下去,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强化用人单位的治安管理责任,与流动人口流出地政府建立联勤工作制,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教育管理工作,切实抓好出租屋的管理,落实屋主责任制,杜绝出租屋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3)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消除引发治安问题的可能性诱因。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塑造人的精神与心灵的工程。只有人的素质真正提高了,才能从源头上消除引发治安问题的诱因。因此,应加强社会公众的道德与法制教育,重点抓好在校学生、违法青少年和普通群众三个层面的教育:一是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学校应密切配合社会、家庭等方面,积极担负起在校学生的培养和监护责任,既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更要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生活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4)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加快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人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层面的发展,人们在物质层面的需求逐渐的到满足的时候,都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就会日趋渴望,政府应该加大建设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公共设施,例如: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休闲场所。这些方面的投入可以使得人们的道德思想更加的上进,同时,政府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搞一些公益活动,鼓励市民参与其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5)健全地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使执法有法可依。法律法规是一个地方建设的根本依据,健全一整套对广大劳动者的保障服务体系,有利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时解决社会劳资问题,财产问题等。另外,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也包括了加大社会创新优惠政策和奖励制度,促进人才的培养,鼓励青年人才留在东莞发展,鼓励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4.2加大文化建设得投入,打造真正的文化名城东莞历史源远流长。史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辈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地。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入晋,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6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抗战时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民国期间,先后隶广东省粤海道、粤中行政区、第一行政区和第四行政区。【4】 东莞市的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挖掘自己的文化特点,继承优秀的文化,强化特色文化,例如东莞的赛龙舟、南国红豆粤剧、舞狮(龙、麒麟、凤)、客家山歌、东坑“卖身节”等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产业,并且利用历史名人的影响力,推广上进积极的思想,鼓励年轻人投身文化建设的领域,加大对传统工艺品,历史名胜的收集与保护,各乡镇要积极寻找自己的文化特色所在,利用特色文化带动特色产业的发展。5 结束语东莞的建设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对口建筑试题及答案
- 跨境电商箱包配饰品牌2025年品牌形象塑造策略研究
- 中集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国邮政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储棉四川考试题及答案
-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5.1.4 鱼 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组织系列活动喜迎元旦活动方案
- 幼儿园教学教案设计:防冻伤保暖
- 幼儿地震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山东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眼镜验光师试题(及答案)
-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 2025-2026学年岭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安全员a证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心电图课件教学
- 商业航天行业深度报告:政策技术需求共振商业航天赛道加速
- 新员工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后勤人员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0859警察组织行为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考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