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的多品牌战略失败教训.doc_第1页
李宁的多品牌战略失败教训.doc_第2页
李宁的多品牌战略失败教训.doc_第3页
李宁的多品牌战略失败教训.doc_第4页
李宁的多品牌战略失败教训.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宁的多品牌战略失败教训李宁的梦想是将“李宁牌”打造成世界一流体育品牌。2008年,李宁奔跑在鸟巢上空,他所梦想的世界级影响力触手可及。造化弄人,同样是2008年,意气风发的李宁公司,因决策方向的偏差,为日后的沉沦埋下隐患。如今李宁本人的回归,让李宁公司增添了一抹难得的亮色。但经历了短暂的股价上涨后,市场以更低的估值表达了对李宁公司未来的担忧。2008年,李宁公司签下NBA球星巴朗戴维斯、李宁工业园开工建设、赞助多个国家的奥运代表团,虽与官方奥运赞助商失之交臂,但并不影响李宁牌成为那一年的焦点。2008年,李宁公司营业收入66.90亿元,同比增长53.84%;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7.21亿元,同比增长52.29%。一连串的业绩数据均创出历史新高,同时大号双位数的增长幅度也令人咋舌。借助大好势头,李宁品牌在北美、南美、欧洲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大环境的恶化让李宁的国际化进程受阻,而多品牌的策略,也让公司迷失了方向。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已经在全球发酵,需求的紧缩让李宁公司产生了危机感,他们认为,行业整合的机遇已经出现,只有强势品牌才能存活。基于此,李宁公司推出了多品牌策略。2008年以前,李宁公司除了拥有核心品牌“李宁牌”以外,还拥有Z-DO(新动)【低端运动服品牌,07年4月推出】、AIGLE(艾高)【法国全球知名户外运动用品品牌,1853年创立,李宁公司已与AIGLE签订为期50年的国内合作协议,这同时也是李宁公司实行多品牌战略的一次调整。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出资建立一家合资公司,李宁和AIGLE各持有50的股权。合资公司将拥有在中国生产销售标有AIGLE商标的户外休闲活动、极限运动服装及鞋类产品的专营权。艾高是李宁的高端产品】等品牌。2008年,李宁公司耗费巨资,购得了“红双喜”57.5%的股权,以及Lotto(乐途)【意大利著名运动时尚品牌,1973年创立,网球鞋、网球体恤、足球鞋、足球体恤等,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李宁是其在中国的经销商。李宁的中高档品牌】20年独家特许权。当年,多品牌策略的主要推动者是时任李宁公司CEO的张志勇,他意欲在专业体育之外,另辟蹊径,进军休闲体育领域。对于这一策略李宁本人并不感冒。他在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专业体育与休闲体育都可以在“李宁牌”上兼容,多品牌策略让李宁公司失去了焦点。但李宁公司当时正处于“快车道”,李宁仅凭一人之力已难以让“李宁高铁”掉头。在财务报表颇为靓丽的情况下,市场似乎对李宁公司的新策略也没有好感。2008年10月19日,李宁股价最低跌至8.79港元/股,创出两年来新低。而在一年之前,李宁的股价曾到32.00港元/股,落差之大,令人惊讶。多品牌的溃败2009年,李宁公司再次收获了不错的成绩。营业收入83.87亿元,同比增长25.4%;归属股东净利润9.45亿元,同比增长31.0%。2010年4月,2009年报表披露后,市场似乎对李宁重拾信心,股价一度攀升到31.95港元/股,险些突破历史峰值。张志勇将好业绩归因于羽毛球项目收入和新品牌销售收入超预期,二三线城市渠道渗透初见成效。实际上,羽毛球项目仍是李宁公司专业体育的老路,而为了让新品牌收入超预期,李宁公司付出的代价不菲。数据显示,2009年Lotto牌全年收入为0.76亿元,而该品牌仅经销成本就达到了0.92亿元,经销成本占全年收入的121.05%,而李宁牌的这一指标为25.7%。有趣的是,李宁公司在2009年年报中,唯独未明确列出Lotto牌经销成本占收入的比率,仅用“较高”一词描述。在2010、2011年的报表显示,Lotto牌这一“赔本赚吆喝”的现象始终没有扭转。2009年核心业绩指标增速的大幅下降这一事实,也被看似靓丽的报表所掩盖。2010年,李宁公司的核心业绩指标再次下滑,营业收入增速、归属股东净利润增速均在20%以下。对于日益恶化的业绩表现,李宁公司在多次财务报告中用宏观环境不佳来搪塞,很显然,外部环境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在李宁走下坡路的同时,安踏、361度、匹克等一系列体育品牌开始跑马圈地,抢占本该属于李宁的市场。2011年,李宁公司核心业务指标全面恶化,营业收入为89.29亿元,同比降低6.5%、归属股东净利润3.86亿元,同比降低65.2%。同年,安踏收入89.05亿元,同比增长20.21%,归属股东净利润17.30亿元,同比增长11.54%;361度收入55.69亿元,同比增14.8%,归属股东净利润11.33亿元,增15.3%。2011年,李宁公司核心品牌“李宁牌”的收入为81.65亿元。同年安踏体育的收入为89.05亿元,虽不及李宁公司的收入,但超出“李宁牌”的收入,这也意味着,从2011年开始,国内体育品牌“头把交椅”易主。2011年体育品牌全行业实现了低双位数的增长。比照同行业数据可以看出,在同样的市场条件下,市场地位本不如李宁的安踏和361度等品牌,业绩表现均好于李宁。显然,问题出在李宁公司自己身上。2011年8月9日,李宁股价盘中触及8.25港元/股,创近5年新低,此后更是一路下滑,再也难复当年之勇。自降折扣去库存除了多品牌策略的问题,李宁公司的内部派系斗争也被指为公司衰败的原因之一,但这一现象至今未有人公开证实。不论如何,在一家公司内部出现问题时,总需要有人出来力挽狂澜。2012年7月5日,李宁宣布回归管理层。当天股价应声大涨7.25%。李宁回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组管理层,原CEO张志勇离任,德州太平洋基金(TPG)的合伙人金珍君进入管理层。10月12日,李宁公司再发公告,原CFO、董秘相继离职。高层的调整显然更有利于李宁树立个人威信,并按照他个人的意愿来决定公司未来的走向。在解决了管理层洗牌问题后,李宁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去库存。早在2008年,同时李宁公司的平均存货周转期为61天、应收账款周转期48天,平均应付账款周转期69天以。截至2012年中期,以上三个指标已经飙升到了95天、108天、112天。2008年,李宁公司的存货拨备是0.68亿元,2012年中期,存货拨备攀升至了2.23亿元,显然,解决库存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李宁公司未来清理库存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大打折促销力度,进一步建设清货渠道,减少给零售端的sell-in压力。同时进一步调整零售端店铺的布局,提升零售管理能力。目前安踏和李宁均属行业内的第一阵营,出厂折扣约在4.4上下,特步、鸿星尔克、361度等品牌竞争力稍弱,属于第二阵营,折扣多在3.0到4.0之间。一般来说,第一阵营比较强势,不会轻易降低折扣,0.1的折扣变动都会慎之又慎。而李宁未来的打折力度显然超过了行业预期。李宁公司表示,“集团已经对经销商和分销商发布了2013年的经销商批发折扣率和返利政策。批发折扣率降低,但返利随之减少。综合而言,综合折扣率变化低于1个百分点,对于集团的毛利影响以及订货会结果的影响都非常小。李宁公司评价称,新的政策使得商业条款更加透明直观,销售目标亦没有因为折扣率的调整而产生较大的数据差异。分销折扣政策的及时发布,对于增强分销商巩固和发展分销市场的信心有很大帮助。新的批发折扣率政策暂计划维持2年,这两年间,会定期政策回顾和市场调研,在2014年中期前,将评估当时的市场环境和竞品策略,结合财务的意见,给出经销商批发折扣率的调整建议。”一个百分点的折扣变动,对李宁来说,无异于自降身价,将出厂折扣率降到了第二阵营的水平。而这剂猛药能否给李宁注入新的活力,还有待观察。门店继续缩编去库存的同时,李宁公司店铺的精简化也在继续推进。李宁对腾讯财经称,“鉴于目前的市场环境,集团以店铺盈利及节约成本为原则,对全部店铺进行了盈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店铺进行结构性调整,关闭了一些低效店。预计2012年年底店铺数还会有所减少,但不及上半年关闭那么多。”截至2012年6月30日,李宁牌常规店旗舰店、工厂店及折扣店的店铺数量达7303间,较2011年底净減少952间。同期,安踏各类店铺的数量已经达到7807家。按照李宁公司的说法,李宁的店铺在2012年底会更少,意味着未来李宁与安踏在店铺数量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而店铺的缩减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李宁的收入规模和市场份额。李宁显然已经接受了这一现实,因此他们开始着手在单店产能上下功夫。李宁公司表示,“未来集团注重新开店的成本及效率管理,从位置、格局及面积等角度综合考虑选址,以确保店铺达到盈利水平。下半年将持续以店铺盈利为前提进行拓展计划,着重同店增长表现 。”其中的具体措施包括:1、改善店效,加强高效率工厂店建设,以提升清货能力;2、通过零售分类分析合理化网络覆盖;3、加强工厂店和直营店;4、提高零售和渠道合作伙伴的能力。5、拓展第六代店铺,进行六代形象整理,利用系统化提升店铺零售运营效益。不光门店需要精简,多品牌策略同样需要改变。李宁回归之后,“聚焦李宁牌”立刻成为公司的经营方向,Lotto牌的特许经营权由原定的20年修改为10年。同时,李宁圈定篮球、跑步、羽毛球为三大最重要的品类。李宁公司称,将开发具有先进设计和技术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缩短开发周期以跟上市场需求。对于外界猜测,李宁在实体店铺精简的同时,将主要精力集中到电商领域。对此李宁公司给予否认:“目前线上销售的规模占李宁公司整体销售规模的比重并不是很高,这部分业务还在发展阶段。而线下销售仍然是当下李宁品牌销售的主力军和立足之本,无论是从目前线下销售的生意规模,还是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投入来看,实体店在李宁公司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都不可撼动。”李宁公司表示,长期来看,两种销售模式其实是良性共存、互为补充的。变革成效受质疑目前一系列的变更方案正在推进,但是市场分析人士似乎并不认同李宁能够在短期内扭转当前的局面。10月19日,国泰君安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该机构最近在深圳调研的情况显示,李宁公司库存积压严重,仍在与经销商措商库存回购金额,下半年将出现更为激进的库存管理。里昂证券也指出,“李宁虽然是首只着手减少存货的运动股,但不代表可成为第一间解决存货问题的企业。”基于此,里昂证券给予李宁的目标价为3.6港元/股。截至10月29日收盘,李宁股价为4.07港元/股。按里昂证券的预计,李宁仍有11.55%的跌幅。雪上加霜的是,李宁此时也传出了一个让人难以琢磨的信号。10月17日,李宁公告,Victory Mind和Dragon City出让所持的2.66374亿股李宁公司股份给非凡中国,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25.23%,总价14亿港元,交易完成后,Victory Mind和Dragon City不再持有李宁公司股权。Victory Mind和Dragon City所持李宁股份,实际上是李宁及其家族成员持有,而非凡中国也的公司主席及执行董事也是李宁本人。这一“左手倒右手”的交易,让人大呼看不懂。由于非凡中国的重要业务之一是房地产,外界对交易的解读之一就是李宁要放弃体育行业向房地产转型。而另一季度更让投资者担忧,即李宁借道非凡中国,变向减持。对于外界的猜测,李宁在第一时间借助腾讯财经的渠道进行了澄清,李宁公司指出,公司专注于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目标没有改变,未来也不会改变。交易完成后两家公司与李宁本人的股权关系保持紧密,李宁本人在李宁公司及非凡中国的所有职务都维持不变,这样说明不但他不会减少对李宁公司的投入,这交易还对两家上市公司实现协同效应有所帮助。但专业分析人士对此回应有所质疑,里昂证券指出,李宁将股份转入非凡中国的做法,等于减持公司股份,由现时25%水平降至18%-20%。李宁在行业面对挑战时减持,显示公司生意未有起色,他个人增持股份的承诺亦不会兑现。除了对李宁前景的疑惑,一个确定性较大的“亏损”才是投资者最担忧的。2012年中期报告显示,截至6月30日,李宁公司91 天至180 天的应收账款金额较2011 年年底增加了71%至8.86 亿元,如果在部分应收账款在9月底仍没有收回,帐期将从“90天至180”天变为“180天至270天”,这部分账款将变为长期应收账款,可能全部在下半年被计提拨备。这很可能导致李宁公司在2012年底报出亏损。如果这一假设成立,2012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