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16-4.ppt_第1页
大学物理16-4.ppt_第2页
大学物理16-4.ppt_第3页
大学物理16-4.ppt_第4页
大学物理16-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niversityPhysics Xi anJiaotongUniversity 一 不确定关系 1 动量 坐标不确定关系 一个量确定的越准确 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 2 能量 时间不确定关系 反映了原子能级宽度 E和原子在该能级的平均寿命 t之间的关系 二 概率波函数 在t时刻 点处的体积元中找到粒子的概率 标准化条件 有限性 单值性 连续性 归一化条件 例 有一粒子在一维空间运动 其波函数为 求 波函数的归一化因子和粒子概率密度 使该波函数归一化 解 1根据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 可得 16 7薛定谔方程 一 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推广到势场V x t 中的粒子 质量m的粒子在外力场中运动 势能函数V r t 薛定谔方程为 二 一般形式 三 定态薛定谔方程 当粒子在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场中运动 此时势能函数为V r 粒子能量E不随时间变化 粒子处于定态 则薛定谔方程的一种特解为 定态薛定谔方程 系统的能量本征函数 量子态为定态 1 求解粒子能量和定态波函数 2 粒子在一维空间运动 可得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 注意 波函数的连续 单值 有限性和归一化条件 3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假设 是量子力学的动 力学方程 其重要性等同于经典力学的牛顿定律 其正确 性依靠实验检验 当粒子处于定态时 粒子出现概率是稳定的 空间分布稳定 讨论 四 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的粒子 0 x a区域 定态薛定谔方程为 x 0a V x 势能函数 令 0 x或x a区域 波函数在x 0处连续 有 在x a处连续 有 所以 x 0a V r 解为 其中 因此 量子数为n的定态波函数为 由归一化条件 波函数 可得 波函数 粒子能量 能量是量子化的 概率分布 零点能 由驻波条件推出能量量子化 概率分布 说明 一维势阱是研究二维或三维势阱的基础 粒子在势阱内的波函数为 粒子的能级公式为 设势阱的长 宽 高为 例设质量为m的微观粒子处在宽度为L的一维无限深势阱中 求 1 粒子在 区域中出现的概率 2 在哪些量子态上 L 4处的概率密度最大 解 1 已知粒子的定态波函数 概率密度为 区域中出现的概率 在 2 在L 4处的概率密度 概率密度最大对应 概率密度最大的量子态 例 解 一粒子沿x方向运动 其波函数为 求 1 归一化常数c 2 发现粒子密度概率最大的位置 3 在x 0到x 1之间粒子出现的概率 1 由归一化条件有 一维情况下 2 概率密度 3 在x 0到x 1之间粒子出现的概率为 2 定态薛定谔方程 3 能量量子化 普朗克量子化假设En nhvE0 0 说明 量子力学结果En n 1 2 hvE0 hv 2 零点能 五 一维谐振子 1 势能函数 m 振子质量 固有频率 x 位移 定态薛定谔方程 六 隧道效应 势垒贯穿 势垒 区 区 区 0a U0 区U x 0 x a 区U x 0 x 0 区U x U00 x a E 得到4个方程 求出常数A1 B1 A2 B2和A3间关系 从而得到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分别为 波函数在x 0 x a处连续 区 区 区 x 0处 x a处 0a U0 E 三个区域的波函数分别为 B3 0 0a U0 入射粒子一部分透射到达III区 另一部分被势垒反射回I区 讨论 1 E U0 R 0 即使粒子总能量大于势垒高度 入射粒子并非全部透射进入III区 仍有一定概率被反射回I区 2 E U0 T 0 虽然粒子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 入射粒子仍可能穿过势垒进入III区 隧道效应 E 3 透射系数T随势垒宽度a 粒子质量m和能量差变化 随着势垒的加宽 加高透射系数减小 5 10 10m 0 024 2 10 10m 0 51 质子 3 10 38 1982年 宾尼 G Binnig 和罗雷尔 H Rohrer 研制了 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y STM 七 氢原子 球坐标的定态薛定谔方程 给出的结论 1 能量量子化主量子数 其解一般为 的函数 能量 电子云 氢原子径向概率密度与r的关系 电子在这些地方出现的概率最大 主量子数n 1 2 3 玻尔氢原子理论中 电子的轨道位置 2 角动量量子化 角量子数l 0 1 2 n 1 3 角动量空间量子化 磁量子数ml 0 1 2 l 磁量子数ml 0 1 2 z L的大小 1 实验现象 v0 v0 v v0 v 光源处于磁场中时 一条谱线会分裂成若干条谱线 光源 z轴 外磁场方向 投影 B 玻尔磁子 摄谱仪 磁矩 磁矩和角动量的关系 2 解释 4 塞曼效应 磁场作用下的原子附加能量 z 由于磁场作用 原子附加能量为 其中ml 0 1 2 l 能级简并 l 1 l 0 ml 10 1 E 0 v0 v0 v0 v v0 v 无磁场 有磁场 00 能级分裂 16 7电子自旋四个量子数 在外力场中运动的规律主要反映粒子位置的变动 与经典粒子对比 微观粒子还可能有绕自转轴的自旋 一 斯特恩 革拉赫实验 观察角动量空间量子化 实验装置 银原子射线由加热炉中产生 经过准直狭缝S 到达接收屏P 实验结果 1无外磁场时 银原子不受外力作用 Q 2加外磁场后 银原子束在屏上记录有两条不连续的痕迹 直接到达屏上Q点 X 分立沉积线的解释 e 银原子的磁矩 在磁场中的作用能为 若角动量不是空间量子化的 可取任意方向 则原子的沉积在照片上是连续的 F取分立的值 分立的沉积线 Z取分立的值 空间量子化 遇到的困难 基态Ag原子只有一个价电子 在正常情况下 价电子处于基态 原子沉积线条数应为1 而不应是两条 二 电子自旋 乌伦贝克和高德斯密特 在1925年提出电子自旋的假设 电子还存在有一种内在的运动 而使之具有动量矩和磁矩 自旋角动量 自旋角量子数 电子自旋在外磁场方向的投影 结论 电子的自旋角动量 三 决定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 1 主量子数 2 副量子数 3 磁量子数 4 自旋磁量子数 它决定了原子系统中电子的能量 它决定了原子系统中电子的轨道角动量 对能量也有稍许影响 它决定了电子轨道角动量L在外磁场中的空间取向 它决定了电子自旋角动量在外磁场中的空间取向 一 泡利不相容原理 1925年 在一个原子中 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处在完全相同的量子态 即它们不能具有一组完全相同的量子数 n l ml ms 16 8原子的电子壳层结构 例如 各自有 容纳电子的最大数目 TheNobelPrizeinPhysics1945 forthediscoveryoftheExclusionPrinciple alsocalledthePauliPrinciple Thisprinciplewasneededforthequantum mechanicalexplanationoftheelectronicstructureandchemicalpropertiesofatoms W Pauli 原子处于正常状态时 每个电子都趋向占据可能的最低能级 二 能量最小原理 能级高低 4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