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重力铸造技术 反重力铸造 反重力铸造是外力场充型工艺的一种 是指液态金属在与重力相反方向力的作用下完成的充型 补缩和凝固过程的铸造方法 也称反压铸造 低压铸造压差铸造真空吸铸 一 低压铸造 一 概述 低压铸造是液体金属在压力 一般为气体压力 作用下 完成充型及凝固过程而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 由于作用的压力较低 一般为20 70kPa 故称为低压铸造 低压铸造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 但直到60年代才开始推广 大范围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低压铸造可生产的铸型可使用砂型 金属型 熔模壳型 石膏型 及石墨型等 可生产铝合金 铜合金 铁合金等材质的铸件 二 低压铸造的原理 基本原理 1 合型 2 升液阶段 3 充型阶段 4 凝固阶段 5 顶出 三 低压铸造工艺 1 压力和增压速度 低压铸造的工艺规范包括压力 增压速度 铸型预热温度 浇注温度 以及铸型的涂料等 金属液上升高度 金属液的重度 阻力因数 1 0 1 5 3 第三阶段 凝固结晶阶段 2 第二阶段 充型阶段 1 第一阶段 升液阶段 充型速度慢 充填平稳 有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 增大铸件各部分温差 结晶压力越大 补缩效果越好 最后获得的铸件组织也愈致密 但通过结晶增大压力来提高铸件质量 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采用的 金属液的升液速度应尽可能缓慢 使金属液在进入浇口时不致产生喷溅或涡流 故一般不超过0 15m s 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 常遇到的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 1 湿砂型低压铸造 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 2 干砂型低压铸造 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 3 金属型低压铸造 3 涂料 对铸型 涂料的使用与重力铸造相同 涂料应均匀 涂料厚度要根据铸件表面光洁度及铸件结构来决定 此外 对保温坩埚也应喷涂涂料 在升液管内外表面应涂刷一层较厚涂料 2 浇注温度 铸型温度及涂料 1 浇注温度 一般比重力浇注低10 20 C 并且在保证铸件成型的前提下 应该是愈低愈好 2 铸型温度 对非金属型 若无特殊要求 一般都为室温 而对金属型的工作温度就有一定的要求 如低压铸造铝合金时 金属型的工作温度一般控制在200 250 C 浇注薄壁复杂件时 可高达300 350 C 1 浇口设在铸件的厚壁部位 而使薄壁部位远离浇口 2 用加工裕量调整铸件壁厚 以调节铸件的方向性凝固 3 改变铸件的冷却条件 三 低压铸造工艺设计 低压铸造的铸型有金属型和非金属型两类 金属型多用于大批 大量生产的有色金属铸件 非金属铸型 如砂型 石墨型 陶瓷型和熔模型壳等 多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生产中采用较多的是砂型 要求造型材料的透气性和强度应比重力浇注时高 顺序凝固 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 铸件顺序凝固条件的创造 1 浇口设在铸件的厚壁部位 而使薄壁部位远离浇口如图所示 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 2 用加工余量调整铸件壁厚 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 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 3 改变铸件的冷却条件 3 便于实现顺序凝固 以防止缩孔和缩松 5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冒口 使金属液的收得率大大提高 一般可达90 6 劳动条件好 设备简单 设备费用比压铸低 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2 充型平稳 对铸型冲击小 可有效控制卷气和夹渣 防止合金氧化 有效克服铝合金针孔缺陷 四 特点 1 浇注压力和速度便于调节 适于不同材料的铸型 4 铸件的表面质量受铸型材料影响较大 五 低压铸造设备 低压铸造设备一般由保温炉及其附属装置 铸型开合系统和供气系统三部分组成 按铸型和保温炉的连接方式 由炉体 熔池 密封盖和升液管等所组成 是低压铸造机的基本部分 保温炉的炉型有 焦炭炉 煤气炉 电阻炉 感应炉等 1 保温炉及附属装置 根据不同铸件 不同铸件的要求 供气系统可以任意调节 工作要稳定可靠 结构要使维修方便 2 供气系统 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 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 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 差压铸造的实质是低压充型与压力下结晶两种铸造方法的结合 可获得无气孔 无夹杂 组织致密的铸件 二 差压铸造 一 概述 差压铸造又称反压铸造 压差铸造 是在低压铸造的基础上 铸型外罩个密封罩 同时向坩埚和罩内通入压缩空气 但坩埚内的压力略高 使坩埚内的金属液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经升液管充填铸型 并在压力下结晶 原理图 二 分类 按工作时压力筒内充气压力的大小 按压差产生的方式 三 应用范围 铸型可以用砂型 也可用金属型 单件 小批量生产时可用砂型 生产批量大时 可用金属型 铸件重量可从小于1kg至100kg以上 目前国内最大铸造直径540mm 高度890mm 壁厚8 10mm的大型复杂薄壁整体舱铸件 可铸造的合金有铝合金 锌合金 镁合金 铜合金 以及铸铁 铸钢 生产的铸件有电机壳 阀门 叶轮 气缸 轮毂 坦克导轮 船体等 在压力铸造机上生产受投影面积或壁厚限制的铸件均可用差压铸造法生产 四 差压铸造工艺 1 充气阶段 2 压力平衡阶段 3 升液阶段 4 充型阶段 5 保压阶段 6 互通排气阶段 五 差压铸造的特点 1 充型速度可以准确控制 以获得最佳充型速度 2 铸件成形性好 表面粗糙度值低 3 铸件晶粒细小 组织致密 力学性能高 与低压铸造相比 铸件抗拉强度可提高10 50 伸长率可提高25 50 6 设备较庞大 操作麻烦 4 提高了金属的利用率 可减小冒口的尺寸或不设冒口 5 能用气体作为合金元素 故可往一些合金 如钢 中溶入N2 提高合金强度和耐磨性能 一 概述 真空吸铸是利用真空系统装置 在结晶器内造成负压 将熔融金属从坩埚吸入圆筒形石墨铸型或金属型中 并保持一定时间而获得铸件的方法 真空吸铸工艺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于苏联 当时主要为了解决小型铜套的生产 目前真空吸铸主要用于生产直径120mm一下圆筒 圆棒类零件 特别是铜合金铸件 此外真空吸铸作为一种浇注工艺 还广泛用于砂型铸造 熔模铸造 陶瓷型铸造等 三 真空吸铸 真空吸铸的基本原理是 将与真空系统连接的结晶器 即铸型 浸入金属液 抽真空使结晶器内成负压而将金属液吸入 由于结晶器壁内通有循环冷却水 所以其中的金属液实现由外向中心的顺序凝固 当凝固层达到所需尺寸时 关闭真空泵使结晶器内未凝固的金属液返回坩埚 这样就获得了筒形铸件 铸件的长度取决于结晶器的长度 厚度则取决于凝固时间 这种无芯生产筒形铸件的方法与砂型铸造 离心铸造以及连续铸造方法相比 装备费用较低 二 基本原理 原理图 三 真空吸铸工艺 1 铸型型腔真空度 因受大气压限制 不同材料的铸件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不一样 2 结晶器侵入金属液的深度 3 真空保持时间 四 真空吸铸的特点 1 由于结晶器内的空气压力小 减小了金属液在充型时的吸气倾向 2 获得铸件的组织致密 晶粒细小 无气孔和砂眼等缺陷 使铸件的机械性能提高 3 铸件不用浇口 冒口 减少了金属的消耗 4 生产率高 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5 通过控制凝固时间 可以生产不同壁厚的管子 6 不能生产形状复杂的铸件 且铸件的内表面不光滑 尺寸不易控制 由于以上特点 真空吸铸主要用来生产内燃机的铜合金轴套和铝合金锭坯 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各种构件对金属铸件精密化 轻量化和整体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正是这种需求使各国对新型的反重力铸造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反重力铸造的工艺原理已经众所周知 很难再有突破 未来的研究将会转向高效 高智能方面 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以及工业领域内PLC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厂安全培训简报课件
- 招11人!海东市高铁新区医院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保山龙陵县县城事业单位选调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5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东河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选调公务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江西上饶广丰区科学技术协会驾驶员劳务派遣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哲学:生活之魅力
- 掌握舞蹈技巧
- 2025下半年安徽宿州市埇桥区事业单位招聘115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重点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3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运动之道模板
-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PPT全套教学课件
- 清华大学风景介绍
- SB/T 11004-2013电子提单(物权凭证)使用规范
- 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 GB/T 14190-2017纤维级聚酯(PET)切片试验方法
- 《国际公法》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课件(1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特种设备管理台帐(5个台账)
- l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 经口鼻吸痰技术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