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对中老年人保健养生机理初探.doc_第1页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保健养生机理初探.doc_第2页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保健养生机理初探.doc_第3页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保健养生机理初探.doc_第4页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保健养生机理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释太极拳对中老人的养生保健作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 韩旭升【摘要】 太极拳是中华智慧的结晶,它融武术、气功、导引为一体,以其独特的养生保健功效,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运动系统和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关键词】 中老年人;太极拳;保健;养生The simple explanation of Taijiquan to the middle-aged persons and old persons health care functions.Han Xu-sheng(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123000,China)Abstract:The Taijiquan is Chinese nations wisdom crystallization, It fuses Wushu 、Qigong and Guiding in a body. Its unique effect for keeping in good health and health care takes more and more common peoples attention . From the modern medicine angle that the Taijiquan to the middle-aged persons and old persons nervous system and the psychology, the kinematic scheme, the respiratory system,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the digesting system all has good control action.Keywords:the middle-aged persons and old persons; Taijiquan;keeping in good health;health care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太极拳又是中华武术之精华,被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由于其具有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的特点,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视为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体育疗法,备受国内外青睐,被视为终身体育锻炼的首选内容。近几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纲要的颁布,太极拳运动的开展更为广泛。从社会发展趋势看,本世纪初也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挖掘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将民族传统健身方式应用于全民健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已成为许多中老年人热衷的方式。1 太极拳的特点及其内涵 太极拳是我国体育文化的瑰宝,其拳理博大精深。太极拳的创编来源主要是结合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国的经络学说,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及戚继光的32势长拳,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并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哲学基础,从而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五派: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国家体委根据各种太极拳的特点创编了24式简化太极拳和42式太极拳。 太极拳与中国医学的阴阳学说同出一理,与中国医学同承一脉,故“拳名太极,实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命合也”。因此,太极拳虽类归武术,但却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治病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养生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太极拳是防患于未然,防疾于未染的自我摄生调理和保养。其重在“养”,“养”是自我调理,自我呵护,舒筋活血,开穴顺气,以增强人体系统内部和谐有序的有机性和整体性,使人体处于一种“维生”的功能状态。长期坚持练习,就可达到无药能治病和无补能长寿的目的。 2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养生保健作用2.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当今时代是个信息、竞争、高效率时代,紧张、繁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精神紧张、情绪烦躁、思维紊乱等负效应,甚至影响身体健康,降低工作效率。若人神经系统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很容易患上神经衰弱和各种系统疾病,将影响人们的身体,甚至危害生命。据统计,脑溢血、脑血栓在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已成为致人死亡的头号杀手。由此可见,神经系统对人生太重要了,应作为重点保养。神经系统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它的支配下进行的。人体老化,最先发于神经系统的萎缩和衰竭,如面部皮肤松弛起皱,头部前后脱发,源于细胞再生神经的功能下降;耳聋眼花,源于听、视神经的老化;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源于分辨栓索神经老化;腿脚不利索,源于中枢支配神经的老化。凡此种种表明,人体各种功能无不源于十余万条神经的作用。任何一条神经的萎缩都将导致人体某一器官功能的下降。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练拳要用“意”而不用力,要求“完整”一气,前后连绵不断,全神贯注,以意导气,一招一式无不讲求意在身先,意不动身不动,意动身随,意静形止。所谓意念,也即大脑中枢神经发出的各种指令、信号。同时动作的某部分比较复杂,而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大脑要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对中枢神经系统能起到训练作用。 2.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许多研究证实,太极拳锻炼能延缓心血管机能的减退,提高血液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对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心脏最基本的功能,心率和血压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心脏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全身循环来满足机体的需要,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在心率为120次/min左右负荷内的运动,每分搏出量(CO)的加大主要依赖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和每搏输出量(SV)的增加。10min以上的太极拳练习,HR为120次/min左右,是一种中低强度的运动,能有效地提高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机能。 国内研究发现,太极拳练习后恢复期内舒张压低于运动前水平,由于舒张压影响冠脉血流,运动后舒张压下降对于心肌的供血具有重要意义;运动后即刻收缩压上升幅度不大,恢复期内有所下降,但维持较高的脉压差,这说明太极拳可以减少外周阻力,改善机体外周循环,对老年性外周循环障碍起着良好的保健作用,尤其是舒张压较低对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供血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 研究发现练习太极拳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ESD)减少,缩张末期内径(EDD)增加。根据staring定律:心脏收缩产生的能量是心肌纤维初长度的函数,随着EDD的增加,舒张末期容积(EDV)亦增加,必须引起心肌纤维初长度的增加,从而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有利于血液的排出。 2.3 对消化排泄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改善,可以治疗、预防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消化。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除通过眼、耳、鼻、口七窍和谷道排泄外,机体内分泌物主要靠汗腺外排。中医有“汗腺通则百病不侵,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之说。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各种家用电器设备更加先进,人体暂时性得到舒适,而身体内脏分泌物、沉积物以及病毒等有害物质得不到及时排泄,新陈代谢失调,阴阳温热失衡,各种疾病便会不染自生。而太极拳作为一门内家功法,在肌肤的锻炼上有其独到之处。行功走架,不分春夏秋冬,每每于身形的开合收放之中寻引肌肤的膨缩和毛孔的张闭。吸气时周身毛孔张开,呼气时周身毛孔闭合,吞吐吸化、行气过气中肌肤毛孔有蠕动感,体内杂质废气多随汗溢出。内分泌日生日排,从而比一般不练功的人较好地保持了肌肤的纯洁性和通透性。由于内分泌渠道畅通,病毒垃圾不易滞留,故而小病不生,大病不长。 2.4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易患疾病。人进入中老年以后,骨密度逐渐下降,这种下降在女性绝经后明显加速,因此女性骨密度比男性低,而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比女性高。陈启明等研究报道,6个月太极拳练习确能减低负荷肢体(胫骨)的骨矿物质丢失率,有效地减低骨折的发生机会,另外练习太极拳能显著改善肌肉力量及柔韧性,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和预防由于摔倒而引起的骨折,常年从事太极拳运动,可对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形成良好刺激,有效地减少体内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使骨密度多年保持稳定,有效调节骨钙、血钙平衡。 练习太极拳有利于提高老年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这可能是由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降低,减少骨的吸收和降低骨转换率,从而降低血清骨钙素(BGP)水平,有效地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或推迟其发生。 2.5 太极拳对中老年高血脂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血脂作为心血管病的一项重要监测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血脂症患者过氧化脂质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发病率呈正相关,机体抗氧化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高血脂症患者伴有脂代谢紊乱,其特点是: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浓度降低。脂蛋白组成向着动脉粥样硬化方向改变。 国内研究报道,练习太极拳能使中老年人血清TC、LDL-C水平显著下降,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可调节脂类代谢、降低血糖、增加HDL-C及HDL-C/TC比值。而血浆HDL含量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太极拳练习可使血清非酶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对改善老年人的血脂代谢,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有着积极的作用。 3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修心养性、净化心静的功效 3.1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日常工作和生活正在逐步向电气化、电脑化、自动化发展,它大大减轻了人们的体力劳动,然而文明病也随之而来,许多的文明病并非全是病原性所致,更多的是心理和精神疾病,与现代人的生活态度、生活内容、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医学心理研究证实,不仅生理或病理能影响心理,而心理也能影响生理或病理。也就是说,人们不良情绪和个性能导致或诱发多种疾病。老年人因退休失去特定的社会角色,心烦意乱,抑郁寡欢、烦躁不安出现心理失衡。加之机能日趋衰退,反应迟钝,多疾欠安引发对生的留恋和对死的恐惧,给老年人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因此,老年阶段,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更能体会到身体健康的重要。单纯的健身,以期延年益寿,而不重视健心以期修心养性,是很难达到安度余生、颐养天年、寿终正寝的目的。所以对于老年人一定要在观念上用内涵丰富的健康取代目标单一的健身,并在运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既要注重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也要注重适合老年人心理特点的文化性和道德规范的人伦性。 太极拳奉行“身心合一,形神兼修”的原则,是一种积极的有着广泛社会意义的自我养生,而不是依赖保健品或药物消极养生。太极拳独特的圆滑连贯、轻柔沉着的身动、不急不躁、不张不狂的心静,心沉丹田,以心行气的气敛和朴实无华、自然随意的神舒,有机地统一太极拳那抱元守一而生万象、身体开合以示阴阳的运动之中,使其具有对老年人抗衰祛病、延年益寿的健身功效,还具有调整心态平衡、修心养性的健心功效。 3.2 超然之心境 太极拳的动作优美而缓慢,不仅要求动作正确合乎要领,练习中亦十分强调“先在心,后在身”的意识作用,特别注意“心静”和“体松”两种基本方法。“心静”就是在练拳时思想上尽量排除一切思虑杂念的干扰,无论动作简单或复杂、姿势高或低,心理上始终保持安静状态。因此练习太极拳可以驱散和断绝各种劣性刺激对大脑皮层的不良影响。“体松”就是周身协调,全身的肌肉关节、韧带和五脏都处于自然舒展状态。随着有节奏的动作,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调节和增强。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用意不用力,重意不重形的意念支配肉体的运动。练习时意识引导动作,均匀呼吸,使全身血液动又不气喘,因此练习太极拳有助于人们克服各种焦虑,保持一个恬然自得的良好心态。 3.3 恬静虚无之精神 常言道:清心者健在,寡欲者寿高。人生在世,实难做到无欲无求,若不加节制,任其发展,就会累及其身。其中原因在于,欲求之人必多虚、多思、多忧、多恼、多怒、多恐。哀伤神、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虑伤心、恐伤肾,久而不自止者必自毙。习练太极拳有助于个人荣辱两忘、寡欲少求之精神的养成。就太极功法而言,行功走架,以“炼神”为贵。神为主帅,身为躯使,精神能提起,自然举动轻灵。“炼神”亦即调神,使内守松、静、灵、空的状态。故而身体变换贵在顺其自然,进退往来状如行云流水;再就技击而言,太极拳追求不招、不架、不抢、舒己从人、逆来顺发,最忌争强斗狠、自作主张。所以,古往今来大凡太极拳技艺高深者,多为超然脱欲、少求寡欲和精神内守的贤达之士,这与太极拳调神、炼神的法理特性是密不可分的。 3.4 受儒雅之美感 太极拳集技击、健康、艺术为一体,能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其美在心、在形、在身、在韵、在功。它使人在美的运动中得到健身,积累独特的内功,发挥出神奇的力量。太极拳拳势工整,形象美,架式宽舒,体势工整,心、息、身协调运动,方法清晰,结构严谨,形随意动,文雅端庄。四肢百骸,不动则已,动则不离圆圈。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拳势如行云流水,风曳杨柳,春蚕吐丝,连绵不断,轻盈自然。故而太极拳能使人保持一个良好的审美兴趣和心态,久练可使人成为儒雅之士。 4 结束语 太极拳是一种轻柔徐缓、以柔为主、柔中带刚的健身运动,其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具有良好的保健和医疗作用,长期习练能达到祛病健身,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作用。 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集修身养性于一体,注重内外兼修的健身术,是一项身心合修,内外兼顾的理想健身形式,它的健身养生作用愈来愈受人们的重视。太极拳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有着独特的养生保健作用和丰富的内容,对人类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