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DCS系统防雷接地方案.doc_第1页
电厂DCS系统防雷接地方案.doc_第2页
电厂DCS系统防雷接地方案.doc_第3页
电厂DCS系统防雷接地方案.doc_第4页
电厂DCS系统防雷接地方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厂DCS系统防雷接地方案 一、防雷问题的提出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它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自从人类进入到电气化时代以后,雷电的破坏由以直击雷击毁人和物为主,发展到以通过金属线传输雷电波破坏电气设备为主。随着近年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电气设备尤其是计算机设备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同时电子元器件的微型化、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而这些高精度的微电子设备内置大量的CMOS半导体集成模块,导致过压、过流保护能力极其脆弱。(美国通用研究公司提供磁场脉冲超过0.07高斯,就可引起计算失效;磁场脉冲超过2.4高斯就可以引起集成电路永久性损坏。)结果是各类电子设备的耐过电压能力下降,遭雷电和过电压破坏的比例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设备与网络的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雷害造成的损失高达十亿美元以上。系统的过电压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对现场勘查之后,设计了一套比较完整而且易于操作的防雷接地方案,从而达到使整个重要设备系统安全地运行的目的。二、现场防雷现状发电厂的通信系统、MIS系统、DCS系统是对雷电分敏感的弱电子设备,特别是DCS系统如果出现故障,会严重影响发电厂的正常生产。今年造成300亿美元损失的美加大停电最初的起因就是雷击。由于有了这样深刻的教训,我国电力系统对雷电防护更加关注了。电力系统相关部门也正在采取更完善防护措施。发电厂为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有多个职能不同的分厂,这些厂房属国家级二类防雷建筑物。水电厂机房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属国家级二类防雷建筑物。由于通信机房(站),我公司技术人员根据现场的观察和水电厂技术人员的交流,建筑物在建筑房屋时,已经具备基本的直接雷防护措施,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但发电厂带强电的特点使得从雷击角度来讲是低阻区,因此,发电厂易受雷击。三、防雷理论和设计依据3.1 雷电对电气设备的影响雷电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造成:1.直击雷 直击雷蕴含极大的能量,电压峰值可达5000KV,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如建筑物直接被雷电击中,巨大的雷电流沿引下线入地,会造成以下三种影响:1巨大的雷电流在数微秒时间内流下地,使地电位迅速抬高,造成反击事故, 危害人身和设备安全。2雷电流产生强大的电磁波,在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极高的脉冲电压。3雷电流流经电气设备产生极高的热量,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2.传导雷 远处的雷电击中线路或因电磁感应产生的极高电压,由室外电源线路和通信线路传至建筑物内,损坏电气设备。3.感应雷 云层之间的频繁放电产生强大的电磁波,在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极高的脉冲电压,峰值可达50KV。4.开关过电压 供电系统中的电感性和电容性负载开启或断开、地极短路、电源线路短路等,都能在电源线路上产生高压脉冲,其脉冲电压可达到线电压的3.5倍,从而损坏设备。破坏效果与雷击类似。3.2 完善的雷电保护系统那么概括的说,当今电子设备的防雷手段,主要采用分流、接地、屏蔽、等电位和过电压保护五种方法。a.分流 利用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等将雷电流沿引下线安全地流入大地,防止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和设备上。b.屏蔽 计算机系统所有的金属导线,包括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信号线均采用屏蔽线或穿金属管屏蔽,在机房建设中,利用建筑物钢筋网和其他金属材料,使机房形成一个屏蔽笼。用以防止外来电磁波(含雷电的电磁波和静电感应)干扰机房内设备。c.等电位连接 将机房内所有金属物体,包括电缆屏蔽层、金属管道、金属门窗、设备外壳等金属构件进行电气连接。d.接地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为保证其稳定可靠的工作、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和人身安全,解决环境电磁干扰及静电危害,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接地和等电位连接方式。可参照下图:e.过电压保护在电子设备的信号线、电源线上安装相应的过电压保护器,利用其非线性效应,将线路上过高的脉冲电压滤除,保护设备不被过电压破坏。主要的保护器件为氧化锌压敏电阻、二极或三极放电管、快速箝位二极管等,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防雷保护器。3.3 防雷分区根据IEC1312-1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标准,计算机系统的防雷保护区分为四个区域,各区交界处应作相应的防雷处理。各区划分如下:LPZ0A区:直击雷作用区,处于建筑物避雷针系统保护区以外的区域,由于本区内所有物体均有可能遭受直接雷击,并可能导走全部雷电流;另外本区能所有物体均处于雷电电磁场最强处,故对于雷电的感应最强。LPZ0B区:感应雷主作用区,处于建筑物避雷针系统保护区内,但未经空间首次电磁屏蔽,雷电作用电磁场并不衰减,处于此空间的所用可导电物体均可感应较强雷电流的区域。LPZ1区:建筑物屏蔽区,本区内各物体不可能遭受直击雷,流往各导体的雷电流比0B区进一步减小,本区内电磁场也可能会衰减,取决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LPZ2区:房间屏蔽区,对于机房所处空间,应采用屏蔽措施,以进一步减小空间电磁场的干扰。 当金属导线(电源线、信号线等)穿越不同的保护分区时,因电磁感应的作用,会产生较高的过电压,影响室内设备的安全。因此,需安装相应的过电压保护器,对设备进行保护。在不同的保护分区,所采用的防雷器级别是不同的。同时,需要作相应的等电位处理。防雷保护分区和防雷器的分级应用如下图所示: 进入建筑物大楼的电源线和通讯线应在LPZ0与LPZ1、LPZ1与LPZ2区交界处,以及终端设备的前端根据IEC1312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标准,安装上OBO之不同类别的电源类SPD,以及通讯网络类SPD。(SPD瞬态过电压保护器),SPD是用以防护电子设备遭受雷电闪击及其它干扰造成的传导电涌过电压的有效手段。3.4 防雷方案设计依据建筑物防雷规范 (GB50057-94)计算机房防雷设计规范 (GB50174-93)计算站场安全要求 (GB9361-88)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 (GA173-1998)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YD5098/T-2001)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IEC1312)过电压保护器 (VDE0675)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 (DL/T 544-94)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 (DL/T 548-94)电力系统载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DL/T 546-94)四、DCS系统防雷接地方案DCS为分散控制系统的英文(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指的是控制危险分散、管理和显示集中。DCS分为三大部分,带I/O板的控制器、通讯网络和人机界面(HMI)。由I/O板通过端子板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连,读取传感器来的信号。I/O板有几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I/O板都有相应的端子板。 模拟量输入,4-20毫安的标准信号板和用以读取热电偶的毫伏信号板;4-16个通道不等; 模拟量输出,通常都是4-20毫安的标准信号,一般它的通道比较少,4-8个个通道; 开关量输入;16-32个通道: 开关量输出,开关量输入和输出还分不同电压等级的板,如直流24伏、125伏;交流220伏或115伏等;8-16个通道不等; 脉冲量输入,用于采集速率的信号;4-8通道不等; 快速中断输入; HART协议输入板; 现场总线I/O板; 电力系统的DCS系统主要构架也如同上面所叙述的那样,但它下面的过程层DPU分为很多子系统:常规数据采集系统DAS、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协调控制系统CCS、顺序控制系统SCS、汽机电液调节系统DEH、小汽机电液调节系统MEH、汽机紧急跳闸系统ETS、锅炉旁路控制系统BPC,还包括烟气脱硫控制系统FGDCS、电气控制系统ECS。由于DPU单元都是反馈过来重要的过程量,如果由于雷击事故造成了数据的紊乱或者过程量的偏差,将会给正常的发电生产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DCS系统进行防雷保护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防护措施。传统的雷电防护方法由外部防护和内部防护两个环节组成。外部防护是防止雷电击中建筑物时在建筑物本身出现的火灾和机械损害。包含建筑物外将雷电放电电流导人大地的设施: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建筑物周围的接地网及接地系统等。在变电站建设时,我们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即可满足外部防护的要求。内部防护是减少被保护空间雷电流的电磁影响的措施,目的是降低由雷电流引起的电位差。所有引入和引出被保护空间的电源线和通信线路,或其他导体都要进行等电位连接,依据IEC51312-1说明,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小保护区间内各金属部件和各系统之间的电位差。对(如金属支架、金属机柜等)需要采用导线进行等电位连接,对于带电金属体(如动力电缆等)需要采用防雷器做等电位连接。4.1外接地网一般电厂都采用联合接地。4.2室内等电位连接由于电厂DCS控制机房的面积不大,因此可以采用4 x 40mm扁铜带沿机房墙壁0.5m处布放成环状作为工作地接地环,每根扁铜带需要用膨胀螺钉架空510cm铺设在地面上。此接地环要用4 x 40mm扁铜带或扁钢与直流接地引下线作焊接处理。站内的设备的接地线以最短的方式,直接连接到环状工作地接地环上。防静电地板的金属支架和静电地板下的线桥都应直接连接到环状工作地接地环上。4.4 通过防雷器建立等电位连接4.4.1 电源部分电源部分采用二级防雷。第一级电源防雷器采用OBO公司的V25-B/3+NPE电源防雷器。在机房总配两路输入配电母线控制开关的次极出线端上安装V25-B/3+NPE电源防雷器,从三相电源进线侧引线V25-B/3+NPE,前面串联加装3PCS 32A的空气开关,安装在主配电柜里面。第二级电源防雷器采用OBO公司的V20-C/3+NPE,并联安装在的机房分配电箱的主空开后,UPS的输入端,主要作用是进一步将电源线引入雷电导致的过电压限制到对设备无害的水平。并且防雷器前要串联3PCS 20A的后备空气开关。4.4.2 DCS系统控制线路防雷控制线路采用一级防雷。ADAS(数据采集系统)的防雷 DAS(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各种类型热力参数、电气一次系统刀闸和开关的状态以及电压、电流、电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和辅机阀门状态等数据的采集、测量和监视; 完成所有参数的当前值、历史值和状态的显示、分析、管理和打印; 参数报警的记录、提示、打印及处理; SOE的记录、打印,并在发生SOE时自动推出相关画面 ;报表的自动计算和自动打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选择重要的数据过程量进行防雷,防雷器选用德国OBO的FLD24工业控制防雷器。B. CCS/MCS(协调控制系统/模拟量调节系统)的防雷 CCS/MCS包括协调控制系统,包括负荷管理中心、压力定值回路、机、炉指令形成回路等;燃料自动调节系统;送风自动调节系统;引风自动调节系统; 磨煤机出口温度/入口压力自动调节系统;过热器减温自动调节系统; 给水自动调节系统; 除氧器/凝汽器水位自动调节系统;轴封压力自动调节系统; 高/低压旁路温度自动调节系统;各种控制调节系统有很多重要参数直接关系到正常工作,因此我们需对这些重要的子系统进行防雷,防雷器选用德国OBO的FLD24工业控制防雷器。C. FSSS和BMS(锅炉保护系统和燃烧指导系统)防雷FSSS具有大、小油枪的程控、对角启停;火焰检测; 锅炉吹扫及允许点火条件;灭火保护及首次跳闸记忆等功能。BMS具有一、二、三次风速测量; 煤粉浓度测量计算; 锅炉实时效率计算;燃烧操作指导等功能。上述各重要参数也直接关系到正常工作,我们也许进行防雷保护,防雷器选用德国OBO的FLD24工业控制防雷器。D. SCS(顺序控制系统)防雷SCS具有电动门、远方操作执行器的软手操及联锁、成组控制;电磁阀、电磁铁、气动球阀的软手操及联锁控制; 重要辅机的联锁保护、联锁启停等功能; 主要辅机的顺序控制启停功能。同样它也存在很多重要的4-20mA过程量,我们也必须对这些采集终端进行防雷保护,防雷器选用德国OBO的FLD24工业控制防雷器。E. ECS(电气控制系统)防雷ECS主要断路器的软手操功能,包括预合、合闸、预分、分闸、禁操等;高压厂用电动机和低压电动机的顺序控制启停; 自动同期、同期闭锁、微机自动准同期开关、调速、自动并网、自动励磁、自动解列、自动灭磁等功能; 厂用电源切换; 模拟显示电气系统的各项参数与设备分合状态、电气潮流图 ;发电机定子、转子、母线绝缘检查; 报警记录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情况及各断路器动作顺序 ; 通过与专用装置配合,完成自动准同期(AASS)、自动电压调整装置(AIR)、厂用电源备自投(BZT)等功能; 实现电力系统“五防”(防止误拉、误合断路器、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带电挂接地线/合接地刀闸、带接地线/接地刀闸送电、误入带电间隔),减少误操作概率; 升压站网控控制 ,利用MACS多域结构,整合继电保护等自动装置,实现发电机变压器组高、低压厂用电系统、厂用电动机、输电线路、母线保护等设备的控制、监视、保护功能一体化,同时又保证了各功能间的独立性和可靠性; 继电保护管理功能 根据事先输入的参数、由操作员输入相应的参数后系统自动生成电气系统阻抗图,显示当前继电保护装置安值、动作统计、准确率计算。ECS系统是DCS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子系统,它有许多相当重要的数据参数,因此我们对它进行防雷保护,防雷器选用德国OBO的FLD24工业控制防雷器。F. DEH(数字式电液调节系统)防雷 启动工况远方挂闸、自动升速、自动同期、自动并网,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