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我年已高而归途遥远,这是什么人间世道啊!冯异将军一去,大树即见飘零。荆轲壮士不回,寒风倍感萧瑟。我怀着蔺相如持璧睨柱之志,却不料为不守信义之徒所欺;又想像毛遂横阶逼迫楚国签约合纵那样,却手捧珠盘而未能促其定盟。我只能像君子钟仪那样,做一个戴着南冠的楚囚;像行人季孙那样,留住在西河的别馆了。其悲痛惨烈,不减于申包胥求秦出兵时的叩头于地,头破脑碎;也不减于蔡威公国亡时的痛哭泪尽,继之以血。那故国钓台的移柳,自非困居玉门关的人可以望见;那华亭的鹤唳,难道是魂断河桥的人再能听到的吗!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日暮途远,人间何世。这两句用常用话语说出常见的情境感慨,应该没有什么典故,即使和古人的话撞车了也属于巧合。有的注本举出伍子胥说过“日暮途远”,庄子有“人间世”之文等等,恐怕是想过了。如果这样的感叹,这样的情境庾信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那也太拽了。我建议读者诸公在看古代典籍的时候,看得懂的语句就不必再看注释,至少不必太在意注释了,尽可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理解。实在不懂的地方看看注释,也不要无条件相信。多存疑,多思考,说不定你也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我还建议大家看完了注释解说,最好再回头仔细看看原文,好好品味一下,即所谓的“涵泳原文”,这是研读古籍收获最大的方法,是提高学力的秘技,不信试试看。如果你光是图痛快,着急往下走,那你恐怕老得在“外行看热闹”的阶段里转悠了。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句子不难,许多注本认为这里说的是东汉一个叫冯异的将军,性格比较异常。每次打了胜仗,别的将领都争着表扬和自我表扬。他却非常淡定,非常低调的坐在一棵树下,思考人生,因而被部下称为大树将军。 典故的意思挺清楚,但是我总觉得搁在这不对劲;冯异的事跟庾信要说的不是一码事。庾信要表达的是对国家柱石、领军人物的缅怀,和失去这样将领的痛惜;而不是赞扬冯异的低调和谦让。侯景之乱以来,梁军中称得起将军一去,大树飘零的,我认为只有指挥建邺台城保卫战的羊侃和指挥江陵保卫战的胡僧佑,这两个人活着的时候,军民万众一心,阵地岿然不动。而这两人一旦病死战死,马上军无斗志,防线彻底崩溃。当然也有可能是说平定侯景之乱的主帅王僧辩,尽管梁武帝、 梁元帝先后遇难,但有王僧辩在,人们心中对梁朝的复兴还可以抱一线希望。当王大将军死于昔日并肩携手的战友陈霸先刀下之后,梁朝可以说彻底没戏了,大树飘零了。至于有的注家说是庾信自指,那几乎是开玩笑了。庾信对自己在梁军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很清楚,对自己的作战指挥能力也会有自知之明的。因此说上面三人都有可能,说庾信自己基本不可能。下面一句里说的“壮士不还”倒是很有可能为庾信自况。但是庾信等人的不还和当年悲歌中渡过易水、慷慨赴死的荆轲的不还又不一样,前者只是悲哀,或者悲惨; 后者才是气吞山河的悲壮! 萧瑟寒风中,庾信们挥拭的是被羁留的屈辱,而荆轲挥洒的是舍身成仁的豪迈!所以我们最好不要硬性对号入座,而是要理解庾信所讴歌的情境,那种由自己的身世而联想起古人悲壮往事的无限伤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这两个句子分别讲述了两个古代使臣蔺相如和毛遂机智英勇的进行外交抗争,不辱使命,达到目的的事情。第一个故事也就是著名的“完璧归赵”,大家应该不陌生。第二个故事说的是楚王与赵国平原君商议联合抗秦,楚王一直犹豫不决,平原君手下的随从毛遂急了,登上台阶按剑怒斥楚王,楚王摄于毛遂的气势连忙答应签约。毛遂抢过侍者手上盛着载书(即协约)的珠盘,端到楚王跟前,楚王无奈只好签字。要说这个毛遂也太没规矩了,虽然是好心办了好事,但是组织纪律性跑哪去了?这么一闹平原君的面子往哪搁?以后还怎么和诸侯们打交道?所以告诫诸位这样的榜样是不能学的,如果你跟老板出去谈判,你也一激动来这么一出儿,估计回去就得被老板开了。两个句子由于都是倒装句,而且都隐藏了主语,所以有点难解。诸位可以自己还原一下,第一句还原为:“赵国受连城而见欺,蔺相如持荆璧准备碰柱”;第二句还原为:“楚王迟疑不定,毛遂登阶怒斥”。诗词歌赋里面由于受押韵、句式、平仄、对仗等因素的影响,经常有省略、倒装之类的现象,所以学会还原理解还是有必要的。庾信引用这两个典故,敬佩这两位外交前辈是一方面;更多的当然还是对比之后的感慨:你说都是干外交的,咱们怎么就那么运气不济呢?来到这边,除了把礼物呈送上去之外,也就是和同级别的副部长们无关紧要的谈了两次,军政要员根本没见着,更别说宇文泰太师这样的首脑人物了。连成为蔺相如、毛遂的机会都没给咱们啊。招待的倒是不错,不光是羊肉泡馍管够,时不时也上点鲍鱼龙虾啥的。晚上夜生活也安排的挺丰富,可我们不是吃喝享福来的,我们想要为国家贡献力量和智慧,为国家争取和平发展的机遇啊!最后倒好,不但没有机会当外交勇士,连回国都回不去了,成季孙、苏武了。这叫什么事啊!于是有了下面的两句: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这两个典故都出自左传。前面说到过杜预自称有左传癖,其实庾信也是左传的专家,也有左传癖。史书上记载:“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可以说两晋南北朝时期,要想在文史方面有所成就,左传不熟是过不了关的;至于诗经楚辞论语孟子的似乎没有那么要紧。不信你统计一下那个时期文章里的用典,出自左传的肯定名列前茅。你写一篇长一点的骈文,如果没有两个左传的典故,你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手。别人文章里的左传典故如果你看不懂,那也是相当丢人的。庾信对左传人物烂熟于胸,这里信手拈来两个用用。钟仪是楚国的宫廷乐师,随军出征和郑国交战时被俘,又被郑国转给了晋国。在晋国被关了两年多,合当发迹,这天赶上晋景公巡视了。晋景公看见这个穿着囚衣,戴着南方小帽的人挺特别的,就让人叫过来问了问。景公:听说你是楚国人?钟仪:小人祖上一直是楚国乐师。景公:那你也会弹琴了?钟仪:家传手艺,从小就会。景公:好啊,给我们弹一曲听听。侍者抬上一张古琴,钟仪凝思屏气,端坐琴前,奏了一首楚风民歌。景公:你既然是宫廷乐师,经常见到楚王吧,楚王这个人怎么样啊?钟仪:禀大王,小人祖辈都是楚臣,不敢妄议主上。景公:哦,那你下去吧。侍卫带钟仪下,景公询问的目光望着范文子。范文子:此人真是个君子。应答主公先述祖上,不忘其本,仁也。弹奏乐曲先奏乡音,不忘其旧,信也。不议论君主,忠也。恪守为臣之道,敏也。仁信忠敏,有此四德,真君子也。主公如果把他送回楚国,他一定会在楚国宣扬主公的好处。这样既强化了晋楚友好关系,主公又得到了尊贤的名声,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景公:我也这么想的,就依卿所奏。于是钟仪返回了楚国,“四德君子”的名声也流传开了。不但当时很火,还受到后世许多人的仰慕。有读者会问了:这个钟仪也没干什么大不了的事啊?确实,事是不大,无非弹个琴,回个话而已。但是别忘了-素质。举手投足间,你的素质都会展露出来,都会给人留下印象。特别是钟仪当俘虏两年多,受尽凌辱,干的是杂役粗活,吃的是残羹剩饭,依然气质不改,特立独行;让晋景公、范文子看一眼就好感泉涌。所以以后别再说素质是虚的了,到时候真的会改变你的人生轨迹的。季孙的事没有多大的教育意义,但是挺逗的。话说公元前529年,晋国在平丘大会诸侯,开会前邾国、莒国等小国领导人拜见晋侯,诉苦说鲁国连年讨伐抢掠他们,使得他们没有财力向晋国进贡了。晋侯听了很生气,命令下属把前来开会的鲁昭公赶回鲁国,还把随昭公来的鲁国大臣季孙意如给抓了起来,带回了晋国。过了一段时间晋侯觉得为了两个小国和鲁国闹翻了不太明智,准备和鲁国恢复关系,并下令放还季孙意如。没想到这位季孙先生挺牛的,拒绝回国,非要晋方赔付精神损失费。哥们好歹也是鲁国公卿贵族,一跺脚半个鲁国都颤悠,到你这你想抓就抓,想放就放,不行,得给个说法。晋方一看这事还有点麻烦,就让羊舌鲋去劝季孙先生。羊舌鲋跑去劝了半天,最后吓唬季孙意如说:我可听说他们都在黄河西面建造囚馆了,你要是再不走,弄不好就得被关到那边去了。季孙一听也害怕了,他也不愿意去河西荒凉之地呆个十年八年的,于是听人劝,回家转,精神损失费也不要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上面用了两个左传的典故表明心迹,庾信有点意犹未尽,又来了一个。左传太熟,没办法。公元前506年,吴楚交战,吴军五战五胜,攻入郢都,楚昭王仓皇出逃。申包胥作为楚国特使,前往秦国求救。秦哀公听了申特使的哭诉,比较犹豫,就先让他回宾馆休息。申包胥是个忠义之士,回去后想到自己的主公亡命天涯,自己的祖国被吴人蹂躏,寝食难安,心如刀绞。“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这腔忠肝义胆终于感动了秦哀公,不但同意出兵救援,还写了一首无衣的诗作为出征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申包胥感激涕零无以为报,立马跪下磕了九个响头。头是磕了,但脑袋并没有碎,庾信有点夸张了。对于这种容易产生误解的夸张需要说明一下,脑袋不可以碎的,最多前额肿起来;以后申特使还要带着援军回国报仇呢。所以这一句不如改为“申包胥之顿地,肿之以首”更准确一些。蔡威公的事没有申包胥的事那么励志。此人是春秋时期蔡国的末代国君,厄运到来之际,他没有能力反抗,也没有能力摆脱,只能默默的把自己关在屋里,哭了三天三夜,泪水哭干了,继之以血。虽然挺令人同情的,但也让人瞧不起。这种性格过于孱弱,遇到事拿不出主意来的人确实不适合当领导,更不宜当国君。当了也是受罪,徒留笑柄。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钓台是武昌的一处地名,代指荆襄,庾信的故土。移柳的移应该是栘字之误,栘也是树名,就是唐棣,一种小乔木。诗经、论语里都曾提到过。有读者会问:既然是错字,为什么不改过来呢?对不起,真不能改。这可是咱们中国历代读书人的一个传统。你发现古代典籍里哪个字错了,即使你铁证如山,也只能在注释校勘里面说明,而不可以径改原文。如果是证据不那么充分的推测,那就更不能改动了。玉关应该是指甘肃酒泉的玉门关,代指西北边地。地名一搞清楚,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明白了吧。羁留西北的楚地游子,遥望东南,泪随风逝;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看见家乡的青山绿柳了,唐棣炊烟了。下一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尤悔,说的是陆机和陆云哥俩年轻的时候经常去一个叫华亭谷的地方,那里风景宜人,而且能听到鹤鸣。后来陆机从政,带兵打仗,由于军事业务水平比祖父陆逊元帅差的太远,指挥失误在河桥吃了败仗,损兵折将,被领导问罪处斩。临刑前感叹道:可惜再也听不到华亭的鹤唳声了。陆大才子的襟怀真的和一般人不一样啊!一般人临终之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分家产协议书模板
- 2026-2031中国除尘行业市场发展现状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医学影像技术资格考试真题含答案
- 2025食堂从业人员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国防教育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社区工作者综合能力考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共卫生消毒监测及消毒员岗位技术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超市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 脑出血急救演练脚本
-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题(含答案)
-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2024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课件
-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施良方
- 2022年《数据结构(本)》形考任务实践活动3
- GB/T 15568-2024通用型片状模塑料(SMC)
- 2022年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课标考试题库及答案2
- 51个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重点检查事项汇编
- 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正式版)
- 08J925-3 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