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绍及护理常规.doc_第1页
疾病介绍及护理常规.doc_第2页
疾病介绍及护理常规.doc_第3页
疾病介绍及护理常规.doc_第4页
疾病介绍及护理常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护理常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是最常见的白内障,是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膜下3类。一、病因较为复杂,可能是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二、病情评估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最后仅存光感。眼前出现固定不动的阴影,亦可出现屈光力增强、单眼复视或多视、畏光和眩光等症状。皮质性白内障最为常见。按其发展过程分为4期: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三、治疗原则根据病情发展阶段,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式为:白内障囊外摘除(包括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四、护理(一)术前护理1按内眼手术术前护理常规。2. 术前眼部检查:(1)测量眼压 了解是否合并青光眼。(2)角膜内皮检查 评估角膜内皮功能。(3)眼科AB超检查 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检查眼后节有无疾病。 2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有利于患者对手术的配合。讲解简要手术方法及手术过程,告知患者白内障手术所需时间不长,但术中需要患者密切配合。3.其他护理措施:术前1h遵医嘱点短效散瞳眼药,并观察瞳孔是否充分散大,若瞳孔不能充分扩大,可能与患者存在虹膜粘连等因素有关,应告知手术医生。(二)术后护理1. 按内眼手术术后护理常规。2. 术后体位无特殊要求,以平卧位不压迫术眼为宜。卧床休息1-2日。3. 术后避免长时间弯腰低头,避免剧烈活动、头部震动。4. 部分患者术后仍有视物不清、轻度异物感,属于正常术后反应。如出现眼痛、恶心、呕吐时,应考虑是否有眼压升高,护士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5. 术后观察患者有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不适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早期处理。6. 告知患者术后2周至1个月内不要让脏水或肥皂水进入手术眼内。7. 术后1周内睡觉时应戴眼罩,保护术眼, 1个月内不要对术眼施加压力如揉眼,并预防术眼被碰撞,以免造成人工晶体移位等并发症发生。7. 遵医嘱合理用药,并细心讲解药物作用。8. 主要并发症及护理:(1)角膜水肿:观察患者有无畏光、流泪症状,若有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关处理。(2)人工晶体移位:做好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护理,对预防人工晶体移位至关重要。此外,还应注意:术后滴用短效散瞳剂后,需平卧2h才能起床活动,告知患者最好在晚上将洗漱等事项完成后,入睡前不再起床活动时滴用短效散瞳剂。禁用强散瞳剂,如阿托品眼药等。(3)眼内感染:观察视力、体温变化及眼部分泌物性状。若出现视力下降、眼痛、体温升高,应报告医生处理。9.健康指导(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紧张激动的情绪,选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饮食,促进疾病的恢复。(2)坚持按时点眼药并教会点眼方法。告知患者术后1个月内遵医嘱坚持滴用抗生素和激素类眼液并逐渐减量,不能自行停药。 (3)出院后常规1周复诊,间隔2周、1个月各复查1次。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变化,如出现眼痛、视力快速下降等应及时来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4)做白内障手术,未植入人工晶体的患者,可在术后3个月验光配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下降,可能与出现后囊浑浊有关,医生检查后可行激光治疗。(5)尽量避免紫外线过多照射。青光眼护理常规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青光眼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有一定遗传倾向。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三大类。原发性青光眼(primary glaucoma)指没有明确眼部和全身继发性病因的青光眼,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分成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两种类型;继发性青光眼(secondary glaucoma)由眼部其他疾病或全身疾病等明确病因所致的一类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developmentaltd glaucoma)是胚胎期和发育期内房角结构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类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病理改变为特征的眼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更常见,男女之比约为1:2。患者常有远视,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一、病因病因尚未充分阐明,前房浅、房角狭窄及瞳孔阻滞是引起本病的解剖因素。此外,情绪激动、精神创伤、过度劳累、气候突变,以及暴饮暴食等为本病的诱因,神经体液调节失常引起葡萄膜血管充血亦可能与本症有关。二、病情评估(一)临床表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六个不同的病程阶段,不同的病期各有其特征。1临床前期:一般为双侧性眼病,当一眼急性发作被确诊后,另一眼即使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也可以诊断为临床前期。另外,部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急性发作以前,可以没有自觉症状,但具有前房浅、虹膜膨隆、房角狭窄等表现,尤其是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如暗室试验后眼压明显升高者,也可诊断为本病的临床前期。2先兆期: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多出现在傍晚时分,突感雾视、虹视可能有患侧额部疼痛,或伴同侧鼻根部酸胀。上述症状历时短暂,休息后自行缓解或消失。小发作缓解后,除具有特征性浅前房外,一般不留永久性组织损害。3急性发作期1)症状:表现为剧烈的头痛、眼痛,虹视、雾视,视力急剧下降,常降到指数或手动,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2)体征:球结膜水肿,混合充血或睫状充血。角膜水肿,呈雾状或毛玻璃状。瞳孔中等散大,常呈竖椭圆形,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有时可见局限性后粘连。前房变浅,周边部前房几乎完全消失,房角镜检查可见房角完全关闭。眼压升高,常在50mmHg以上,指测眼压时眼球坚硬如石。高眼压缓解后,眼前段常留下永久性组织损伤,如角膜后色素沉着、虹膜节段性萎缩及色素脱落、晶状体前囊下点状或片状灰白色混浊(青光眼斑),临床上称为青光眼三联征。4间歇期:指小发作缓解后,房角重新开放,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不用药或仅用少量缩瞳剂,眼压不再升高。5慢性期:急性大发作或多次小发作后,房角发生广泛粘连,小梁功能严重损害,眼压中度升高,眼底可见青光眼性视盘凹陷并有相应的视野缺损。6绝对期:眼压持续过高,眼组织特别是视神经遭到严重破坏,视力已降至无光感且无法挽救的晚期病例,偶尔可因眼压过高或角膜变性而剧烈疼痛。 (二)辅助检查1眼压检查: 眼压升高,常在50mmHg以上。2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关闭。三、治疗原则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基本治疗原则是手术治疗。术前应积极采用综合药物治疗以缩小瞳孔,使房角开放、迅速控制眼压,减少组织损害。手术方式:1. 采用解除瞳孔阻滞的手术 如周边虹膜切除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切除或切开周边虹膜,使前后房沟通、瞳孔阻滞得到解除。2. 建立房水外引流通道的手术(滤过性手术) 如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其基本原理是切除一部分角巩膜小梁组织,形成一个瘘道,房水通过瘘道引流到球结膜下间隙,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3. 临床前期患者,应早期作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或激光虹膜切开术。4.减少房水生成的手术 如睫状体的冷凝术、光凝术。通过冷凝、激光破坏睫状体及其血管,减少房水生成,以降低眼压。主要用于疼痛显著的绝对期青光眼患者。四、护理(一)一般护理 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休息环境。2. 告知患者避免眼压升高的因素。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睡眠时适当垫高枕头,不穿紧身的或领子过紧的上衣。不饮用咖啡、浓茶,戒烟酒,不在暗处过久停留,保持情绪稳定,以免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散大,使房水循环障碍,引起眼压升高。指导患者日常用药知识,强调禁用阿托品类散瞳剂点眼,全身慎用阿托品、颠茄类药物,如误用,应迅速用缩瞳剂点眼以降低对眼的损害。 3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暴饮暴食,一次饮水量不超过300ml。 (二)心理护理针对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点,应与患者接触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及顾虑,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满足要求。(三)药物治疗与护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迅速降低眼压,减少组织损害,积极挽救视力。首先用药物降低眼压,待眼压得到有效控制后,可考虑手术治疗。1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给予相应的护理。2应用拟副交感神经药(缩瞳剂)时,应观察患者有无眉弓疼痛、视物发暗、近视加深等,若使用高浓度制剂频繁滴眼,还应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反应、头痛、出汗等全身中毒症状。因此,每次点药后应压迫泪囊区数分钟,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停药。3应用拟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如0.5%噻吗洛尔滴眼液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心率低于60次分时,应停药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正确处理。对心脏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和支气管哮喘者禁用。4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应先询问患者有无磺胺药物过敏史,并观察患者有无口麻、手麻情况,长期服用可引起酸中毒、尿路结石、肾绞痛、血尿及小便困难等副作用,若发生上述症状,应停药,并及时通知医生。糖尿病患者慎用此药。5应用高渗剂,如20甘露醇注射液静脉输液时,应在30min内快速滴完。此类药物可在短期内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眼玻璃体内的水分进入血液,减少眼内容量,以降低眼压。有心、脑、肾疾病的患者,要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以防意外;用药后因颅内压降低,部分患者可有头痛、恶心等症状,嘱其平卧1-2h,症状可减轻或消失。6用药后,密切观察视力、眼压变化。(四)手术治疗与护理1.术前护理1)按内眼手术术前护理常规。2)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及目的,解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有利于患者对手术的配合。3)眼压较高患者遵医嘱术前给予降眼压药物。4)术前1h滴缩瞳剂,同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2.术后护理1)按内眼手术术后护理常规。2)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如仍有头痛、眼胀、恶心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3)若术后早期眼压偏低,为促进前房形成,可遵医嘱使用散瞳剂点眼,并向患者讲解原因,消除其紧张情绪。4)术后早期严禁压迫、按摩眼球。5)滤过手术后,根据需要作眼球按摩,以保证滤道通畅,促进房水排泄,降低眼压。3主要并发症及护理 1)高眼压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眼痛、眼胀、头痛、恶心、呕吐等高眼压症状。2)浅前房 注意观察患者视力有无明显下降,角膜有无水肿或角膜刺激症状,如有此类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五)健康指导1讲解情绪多变与眼压的关系,教会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努力使患者放松,保持愉快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过度兴奋。2避免黑暗环境中停留时间过久,看电视时应有室内照明,看书、写字要适度,不宜长时间低头、弯腰。3根据需要教会患者按摩眼球的方法。 4教会患者正确应用降眼压药物的方法。5青光眼术后,眼压虽控制,但不代表疾病痊愈,此病需终身随访。仍应注意眼压和视野的变化。出院一周后复查,以后每月复查,3个月后,每半年复查1次,包括眼压、视野和眼底检查等。如发现看灯有彩虹圈、眼痛、视物模糊或视力减退,应立即就诊。6. 单眼青光眼患者健眼也应定期复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 ,其特点是眼压虽然升高,房角始终是开放的,即房水外流受阻于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由于小梁内皮细胞变性、脱落或增生,小梁条索增厚,网眼变窄或闭塞等病理改变,阻滞房水外流,导致眼压升高。二、病情评估(一)临床表现1症状:大多数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仅少数病例在眼压升高时感到头昏、头痛、眼胀及视物不清。2典型的开角型青光眼具有三大指标:眼压升高、视乳头杯盘比大于0.6、视野缺损。若房角为开角,具备上述二项者,诊断即可成立。 3房水流畅系数降低、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获得性色觉异常、对比敏感度下降,某些视觉电生理异常。(二)辅助检查1眼压检查:眼压升高。2视野检查:视野缺损,可重复性旁中心暗点或鼻侧阶梯,常系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的征象。 3.眼底检查:视盘损害,视盘凹陷进行性加深扩大,盘沿宽窄不一,特别是上、下方盘沿变窄或局部变薄,视盘出血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均属青光眼特征性视神经损害。三、治疗原则本病治疗的原则是控制眼压升高,防止或延缓视功能进一步损害。以药物治疗为主,无效时再进行手术治疗。滤过性手术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四、护理(一)一般护理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睡眠时适当垫高枕头,不穿紧身的或领子过紧的上衣。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排便通畅。(二)心理护理针对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点,应与患者接触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及顾虑,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满足要求。(三)药物治疗与护理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毒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特别是用药后密切观察视力、眼压变化。并教会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四)手术治疗与护理1. 术前护理1)按内眼手术术前护理常规。2)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青光眼的手术方法及目的,解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心理,有利于患者对手术的配合。3)眼压较高控制不稳定的患者,遵医嘱术前给予降眼压药物。2. 术后护理1)按内眼手术术后护理常规。2)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如仍有头痛、眼胀、恶心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3)若术后早期眼压偏低,为促进前房形成,可遵医嘱使用散瞳剂,并向患者讲解原因,消除其紧张情绪。4)术后早期严禁压迫、按摩眼球。遵医嘱教会患者按摩眼球的方法。 五)健康指导1讲解情绪多变与眼压的关系,教会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努力使患者放松,保持愉快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过度兴奋。2避免黑暗环境中停留时间过久,看电视时应有室内照明, 看书、写字要适度,不宜长时间低头、弯腰。3不吸烟、饮酒,不饮浓茶、咖啡,不暴饮暴食,每次饮水量不超过300ml;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排便通畅;腰带、衣领不宜过紧,睡眠时枕头适当垫高。4教会患者正确应用降眼压药物的方法。5青光眼术后,眼压虽控制,但不代表疾病痊愈,此病需终身随访。仍应注意眼压和视野的变化。出院一周后复查,以后每月复查,3个月后,每半年复查1次,包括眼压、视野和眼底检查等。如发现看灯有彩虹圈、眼痛、视物模糊或视力减退,应立即就诊。慢性扁桃体炎的护理常规一、概念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病毒、细菌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主要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二、疾病分度临床上将扁桃体的外形大小分为度度 扁桃体肿大超出舌腭弓,但不超过咽腭弓度 扁桃体肿大超过咽腭弓,但未达到咽后壁中线度 扁桃体肿大达到咽后壁中线或超过咽后壁中线三、病因1.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2.急性扁桃体炎症,使得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四、临床表现1.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症状。2.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症状。3.儿童过度肥大的扁桃体引起呼吸、吞咽、语言障碍。若伴有腺样体肿大可引起鼻塞、鼾声及卡他性中耳炎。五、护理诊断1.急性疼痛:与手术切口有关。2.焦虑:与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手术有关。3.营养失调:与术后疼痛进食不足有关。4.潜在并发症:切口出血、感染、急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