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南溪区石鼓乡桂山村、解台村土地整理项目施组_第1页
宜宾市南溪区石鼓乡桂山村、解台村土地整理项目施组_第2页
宜宾市南溪区石鼓乡桂山村、解台村土地整理项目施组_第3页
宜宾市南溪区石鼓乡桂山村、解台村土地整理项目施组_第4页
宜宾市南溪区石鼓乡桂山村、解台村土地整理项目施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宾市南溪区石鼓乡桂山村、解台村土地整理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宜宾市南溪区石鼓乡桂山村、解台村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名称:宜宾市南溪区石鼓乡桂山村、解台村土地整理项目编制单位: 福州闽铄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日 期: 二零一四年一月目 录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1.2工程内容二、编制依据三、施工组织设计四、主要施工方法4.1施工测量方案4.2主要施工场地布置4.3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及方法五、施工总体部署、施工方案 5.1组织机构5.2管理目标5.3.施工部署5.4施工准备5.5布置原则5.6施工平面布置5.7施工方案六、施工进度计划 6.1工期目标6.2工期安排七、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7.1质量目标 7.2质量方针 7.3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7.4质量管理流程 7.5质量管理措施八、现场施工安全措施九、现场文明施工措施8.1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8.2现场设施的保护 8.3文明施工的要求十、现场环境保护措施 9.1环境保护9.2场地清理十一、防止扰民的措施十二、施工现场保卫十三、施工现场消防十四、突发事件的应急救助 13.1本工程易发的突发事件13.2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13.3工地应急救助主要措施附件:附表一:承诺书附表二:拟投入本标段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三: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四:劳动力计划表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布置详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一、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本项目位于南溪区石鼓乡桂山、解台村;介于东经10447301045017,北纬285035285206之间。涉及图幅:H-48-114-(21)龙花贯 H-48-114-(22)高店子 H-48-114-(29) 顺南场 H-48-114-(30)石鼓滩。项目区四至:东靠金山、黄金村;南接大坪村;西邻翠屏区;北毗黄沙镇宜南村、清水村。2、项目区总面积10614.9 亩,建设规模为7110.4 亩,新增耕地659.8 亩,新增耕地率9.28%。项目设计预算总投资为974.10万元,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14762.67元/亩,建设规模单位面积投资1369.97元/亩,建设期为半年。1.2 工程内容:主要涉及工程建设有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三大类。1)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涉及旱地坡改梯519.75亩(其中坡改梯石埂326.00亩,坡改梯土埂193.75亩),格田整理1014.31亩,整治囤水田面积265.98亩,砖埂长2811.03米。旱地整理1646.41亩,水田整理1784.60亩。2)灌溉与排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整治现浇砼排灌渠4220.00m(其中0.30.3m排灌渠长2694.00m共6条,0.4m0.5m排灌渠长1526.00 m共2条),整治山坪塘12口,安装dn500砼涵管175m,修建生产路浆砌砖排水沟2389.00 米,修建田间道浆砌块石排水沟2329.00米,修建100m3蓄水池5口,整治整治倒虹管(DN150钢管)100.00 米,新建人行便桥21处;新建田间道排水沟竖井35口。3)田间道路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涉及田间道整治总长8729.00m共5条,全部为3.5米宽砼路面;共布置错车道22处,挡土墙197.2米,弯道加宽工程8处;生产路(1m宽现浇砼)748.00 米,生产路(0.8m宽现浇砼)10095.00米。1.2.1、项目区基本情况岷江、金沙江在宜宾汇合成为万里长江,宜宾市南溪区位于四川南部,北面为富顺县,西面为翠屏区,南面为长宁县,东面为江安县,地处宜宾、自贡、泸州三市交汇腹心地带,横跨长江两岸,距重庆市主城200公里,成都市340公里,宜宾市40公里。已列入宜宾市“十一五”建成区规划的核心腹地。 宜宾市南溪区南北长40.2千米,东西宽35.4千米,幅员面积704.4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8万亩。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以丘陵为主,间有平坝,海拔高度254-592.3米,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性气候区,年均降雨量达1072.71毫米,年均无霜期达348天。全区辖9镇6乡,214 个村,1619 个村民小组。南溪区地处宜宾、泸州、自贡川南三市品字形中心,距重庆市200公里,成都市340公里,宜宾市40公里,水、陆、空交通便捷,环境容量大,具有承接大中型企业转移的基础条件。交通条件:宜泸高速串南成链,互通式立交进出口直通南溪;南溪至宜宾的宜南工业大道(双向6至8车道)仅33公里,可完全融入宜宾半小时经济圈。自贡至南溪一级公路即将竣工通车。已动另有两条省道S206线遂筠路、S307线泸盐路穿境而过。 2009全年完成GDP 45.14亿元,同比增长1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77亿元,同比增长44.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87亿元,同比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33.72亿元,同比增长68.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43.4%;农民人均纯收入4966.00元,同比增加361.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93.00元,同比增加1522.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2.63;城镇登记失业率3.39%;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5.61%。通过积极对接,努力争取,国家下达我县新增中央投资项目51个,已开工41个,完成投资1.28亿元,占新增中央投资的76.63%;118个重点项目强势推进,有力支撑全县发展,项目工作在全市领先。着力优化投资软硬环境,全力配合宜南快速通道、宜泸渝高速公路南溪段建设,创新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安”一体化的“南溪模式”,并在全省得到推广;坚持各项政策向工业发展倾斜,开辟服务企业绿色通道,营造良好投资氛围。积极参加厦洽会、西博会等各种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加强与广东四川商会、重庆四川商会以及北京、成都、重庆等地同乡会的联系,大力实施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和委托招商,引进招商引资项目60个,实际到位资金35.27亿元,同比增长36.8%,招商引资工作居全市第一。加强对外贸易工作,实现外贸出口393万美元。石鼓乡位于南溪区西部,与翠屏区接壤,处于宜宾白沙开发区与南溪罗龙工业集中区之间,距南溪区城16公里,距宜宾城区20公里。全乡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1.43万人,幅员面积28.15平方公里,耕地11648.00亩。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468万元,工业总产值9489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万元,粮食总产量606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620.00元。该乡以农业为主,盛产稻谷、玉米、小麦、黄豆、油菜籽等农作物。工业主要有金山花炮厂、恒旭铝塑厂、页岩砖厂、双有纸厂等;特色农产品主要有南溪四川白鹅、水果(枇杷)、布朗李、桂圆、锦橙等。1.2.2、项目区自然条件(a)地形地貌1、地势地貌特征。县内表层褶皱总的皱势比较缓和,故形成平行褶皱地势。加之地表长期被水冲刷剥蚀,长江干流由西东横穿县境南部,南岸多新老冲积平坝,形成北、西、南三面较高,中部和东部较低,以丘陵地貌为主,间有高丘(低山)、平坝的地势地貌特征。 2、地貌类型。根据地表成因类型、形态特征、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差,全县大致可以分为平坝、丘陵、高丘低山三个小地貌单元。(b)气候条件项目区处于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特征是: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地域差异明显。四季状况为:春暖早天气多变,夏热雨急多旱涝,秋凉绵雨降温快,冬温雨少常干旱。区内年平均气温17.5,7、8月份为平均气温最高,为26.5,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7.5。平均日照时数为1036.7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23%(见表2-2)。全年太阳总幅射值为79.49千卡/cm2,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333.9天。雨量充足,多年平均降水量1161.1mm左右,降水量的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夏季占全年的降水的52%,春季占全年的降水的19%,秋季占全年的降水的21%,冬季占全年的降水的8%。8月最多,为230.0mm,其次为7月,为205.7mm,最低为1月,为25.3mm。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105.8mm。(c)水文水系区境内属长江水系。长江干流从区西的石鼓乡涪溪口(又名僰溪口)上游入境,横穿全区南部,转东南经登高乡的三溪口出境。此外,区内还有集雨面积和流程不等的大小溪河(沟)数10条。其中,有明显沟状,年内大多数时间有水的溪沟30余条,含支沟66个,叉沟15个,溪河流域长度合计为2265公里,其河道蜿蜒曲折如羊肠,与长江组成不对称树枝状水系。区内大小溪沟水源无可靠保证,有的夏季可通小船,冬季干涸;有的多数常年断流,河床裸露。由于区内地势不对称地向长江倾斜,30余条大小溪河中,直接入长江的有黄沙河、龙滩河、护城河、黄龙溪、马湛溪、贞溪、桂溪等27条;经沱江入长江的有梅溪、银蛇溪、花槽门小溪等7第;经黄沙河入长江的有马耳岩河、王河沟小溪、高滩溪。(d)森林植被目区内的林地面积较大,且降雨量较大,项目区内的林网建设以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由于人类的活动,原有植被在许多地方为人工植被所代替,据林业资源调查,现有森林主要为次生林和人工林、灌木林、草丛零星分布。由于项目区地形条件限制,林业建设以小块分散植树为主,面积分布不均,有的丘体很少甚至没有林草地。(e)农业气候资源项目区位于四川南部,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秋短,霜雪较少。春季天气变化剧烈,初夏多干旱,盛夏多洪涝,秋季多绵雨,冬季寡日照,地域气候差异显著。全区气温由东北向西南随海拔高度增高而下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略下降0.65。雨量由北向南,由低向高逐步增多。在海拔940米的原平安乡,地处迎风面上,由于特殊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我区降雨中心,常年平均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随海拔增高而增加,海拔每增加100米,年平均相对湿度略增加1%。日照随地形不同而变化,山顶日照多于山脚,坝区日照多于山区。经区气象局资料统计,南溪区多年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气温40.0,极端最低气温2.3。多年年平均雨量1113.6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为171.6毫米。多年年平均日照为1052.9小时。出现夏旱的频率为57%。其中94年从4月2日开始到6月27日出现75天的严重夏旱。出现伏旱的频率为11%。大于0的总积温,多年平均为6413.9。区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105.8mm。(f)土壤条件全县成土母岩共有四个系、十一个组。即:第四系新冲积、老冲积;白垩系夹关组;朱罗系蓬莱镇组、遂宁组、沙溪庙组、自流井群;三迭系须家河组、雷口坡组(残留部份,极不明显)嘉陵江组、飞仙关组(此组是我县滨海相沉积中最老的母岩)。第四系新老冲积物分布于长江两岸各冲积平坝。接近河道两边为新冲积全新统灰棕冲积物,以泥沙为主,高出河床515米,厚度0.530米不等,与河道平行,东西长,南北窄,呈带状或扇形状分布;远离河道为老冲积物,高出河床2040米不等,复盖子朱罗系岩层之上通过天然断面观察,厚度0.515米不等,并夹有大小数量不等的卵石弋白垩系夹关组分布予向斜轴部。母岩砖红色厚层砂岩夹薄泥岩,远看高丘一片红色,故有红岩之称朱罗系各组母岩主要分布于长江隧北大片丘陵区。离高丘四周近的是蓬莱镇棕紫色砂泥岩。砂岩,灰白砂色岩。远一点的是遂宁组红棕色砂泥岩。再向外至整盘天再丘陵区是沙溪庙组紫红色砂泥岩,紫色,灰白色砂岩自流井群紫红色砂泥岩,分布于青山岭山麓。三迭系各组母岩都集中分布于青山岭。从山岭轴都依次向外分布的顺序是:飞仙关紫色砂岩。嘉陵江组、雷口坡组石灰砉0须家河组黄色砂岩、青灰色沙页岩和碳质页岩。各母岩相互对称,四周迭次出现。分布较有规律性。全县紫色母岩出露面积最大,占母岩总出露面积的83.96%。其中,沙溪庙组母岩出露面积为363380.22亩,占母岩总出露面积的35.16qo,是我县出露面积最大的成土母岩。本县地层多样,不仅提供了复杂的土壤条件,为我县土壤分类打下了基础,而且对我们的土壤研究工作丰富了内容。(g)天然建筑材料根据实地踏勘统计,在项目区内没有现成的条石和砖厂,河沙、水泥、钢材、木材等都可到南溪区购买。(h) 自然灾害(1)干旱。1957年至1985年的资料显示,项目区29年间发生春旱16次。春旱开始时间最早是1960年3月1日,最晚是1970年4月6日。结束时间最早是1977年3月27日,最晚是1973年从3月3日起断续到5月5日。夏旱21次,频率72%。夏旱始期在4月下旬,终期多在5月下旬。1969年持续时间最长,达41天。(2)洪涝。1957年至1985年有19年发生洪涝,出现频率为66%。区内夏季连阴雨比较少见,秋季连阴雨1957-1985年共出现27次,出现频率是9月66%,10月28%。长时间的连阴雨影响收获和播种,不利于蔬菜、红苕、甘蔗生长,并给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风雹雷电。1957年至1985年,区境内出现大风(风速17m/秒,风力八级以上)55次,年平均1.9次。1973年出现最多为8次。各月中4-8月出现大风最多,冬季(12-2月)出现最少。大风出现时均带来轻重不同的灾害。发生冰雹与大风的出现密切相关,出现时间多在4-8月的下午和傍晚,常见的冰雹只有胡豆大,如鸡蛋大的冰雹比较少见。1957-1985年,有雷日数共1124天,年平均为38.8天。最早出现于2月,最晚结束于12月。冬季少,夏季多,盛夏七八月最多,有的月份多达19天。一天之中最易出现雷电的时间是午后2时到次日凌晨4时,早晨和上午较少。雷暴时,远雷暴多于近雷暴,强暴更少,但每年都要出现一两次。1.2.3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项目区位于宜宾市南溪区石鼓乡所辖2个行政村,总人口3416人,劳动力1241人,其中,男劳动力617人,女劳动力584人,从事家庭经营986人,其他劳动力780人,外出务工570人,常年外出务工461人,总耕地5231.05亩,其中,田3064.89亩,土2166.16亩。人均耕地1.53亩,劳均耕地4.21亩。项目区2010年粮食产量1152.55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692.64万元,人均纯收入3686元。项目所涉2个行政村,虽然人均耕地较高,但项目区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结构单一,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项目区文化、教育及农业科技条件较好,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多且技术水平高,区和镇都设有专门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的技术推广机构,有利于项目区“两高一优”农业发展。1.2.4、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a) 交通条件项目区各村之间已经形成了公路网络,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桂山村通村、社田间道共1条,长13公里,其中一条通村公路已硬化,宜宾-南溪区级公路从旁边经过。解台村通村、社田间道共10条,长约13公里,其中一条到通村公路已硬化。项目区内还有不少机耕道路分布,但大部分标准低,道路无垫层、无排水设施、破损率大等问题,年久失修,行车状况差,进入田间作业很不方便,需增加垫层、完善排水设施、配套道路防护林带。现有生产道路主要靠田埂和土埂通行,项目区内交通匮乏,标准低,布局不合理,需增加、调整生产路布局。(b)水利设施项目区境内属长江水系。长江干流从县西的石鼓乡涪溪口(又名僰溪口)上游入境,横穿全县南部,转东南经登高乡的三溪口出境。此外,县内还有集雨面积和流程不等的大小溪河(沟)数10条。其中,有明显沟状,年内大多数时间有水的溪沟30余条,含支沟66个,叉沟15个,溪河流域长度合计为226.5公里,其河道蜿蜒曲折如羊肠,与长江组成不对称树枝状水系。县内大小溪沟水源无可靠保证,有的夏季可通小船,冬季干涸;有的多数常年断流,河床裸露。由于区内地势不对称地向长江倾斜,30余条大小溪河中,直接入长江的有黄沙河、龙滩河、护城河、黄龙溪、马湛溪、贞溪、桂溪等27条;经沱江入长江的有梅溪、银蛇溪、花槽门小溪等7第;经黄沙河入长江的有马耳岩河、王河沟小溪、高滩溪。(c)电力设施项目区内已经过线路改造,村村通有动力电和民用电,电力设施齐备,能满足土地整理的需要。(d)其他设施目区内的林地面积较大,且降雨量较大,项目区内的林网建设以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由于人类的活动,原有植被在许多地方为人工植被所代替,据林业资源调查,现有森林主要为次生林和人工林、灌木林、草丛零星分布。由于项目区地形条件限制,林业建设以小块分散植树为主,面积分布不均,有的丘体很少甚至没有林草地,水土保持较差,有待项目区总的来说农田基础设施较差,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说:(1)冲沟内串灌串排,加之排灌设施排灌沟渠主要集中在水库附近,西部南部地区旱季容易发生旱灾,雨季极易发生洪涝灾害,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影响农作物产量。(2)项目区内田间道路和生产路,土路较多,路面状况差,遇到下雨,农民耕种便十分困难,这势必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最终影响农民的收入。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文件;7)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8)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财2012139号);9)国土资厅发200264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10)国土资厅发200268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1)国土资发2003287号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12)国土资发2003363号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1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川国土资发2004147号);14)关于印发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164号);15)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冠以印发四川省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得通知(川国土资发【2002】24号文件)1.1.1 行业技术标准(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13-2012);(5)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6)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8)村镇建设用地定额指标;(9)四川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导则;(10)四川省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11)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试行)。(12)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建设标准(试行)。(13)国家、省和市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其他相关规程、规范。(14) GB50288-19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15)GB3838-2002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6) 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17) GB/T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18) GB15618-200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9)GB50265-2010 泵站设计规范(20)NY/T309-1996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21)NY/T1119-2006 土壤监测规程(22)NY525-2011 有机肥料(23)NY/T2148-2012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24)DB51/T379-2003 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25)DB51/T846-2008 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26)DB51/T990-2010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27)DB51/T 1196-2011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28)DB51/T1386-2011 中低产田改造技术规程1.1.2 相关基础资料(1)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市南溪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及报市国土资源厅立项材料;(2)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市南溪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图册;(3)项目区1:2000实测地形图。三 施工组织设计土地整理项目区分散,工程内容多,将涉及到项目区农民的土地收益,因此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尤其重要。项目施工组织在南溪区质量监督领导小组和南溪区土地整理项目领导小组及监理部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以南溪区国土资源局为项目法人单位,会同农业、水务、交通等部门组建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量大,耗费劳力多,需要当地农民参与配合。为不耽搁耕种和收获,工程实施应避开农忙季节,根据合同及约定充分利用当地农闲时间施工。按照工程性质对项目区土地整理的要求,土地平整安排在2013年12月到2014年3月施工,农田水利(其中土地平整坡改梯工程、格田整理必须在14年1月25日前完成)农田水利中的囤水田、田坎硬化必须在2014年1月25日前完成。道路等工程相间安排为宜。3.1施工测量:根据规划勘测部门或建设单位提供的点位坐标、高程资料及设计图张所示平面尺寸,进行测量工作。3.1.1测量准备:3.1.1.1人员及仪器准备:(1)人员准备:组织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及测量施工员组成有实力的测量组,从人员上保证。3.1.1.2仪器准备平面控制网定位采用T2型经纬仪施测;高程控制采用S3型水准仪施测;量距用鉴定钢尺施量,并经温度、拉力、尺长改正。3.1.1.3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进场后首先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建立矩形控制网,利用仪器将控制桩引测到场地周围的地面,并对控制桩加以保护以防破坏。然后根据施工进程再用轴线交会法和极坐标两种,放样出各轴线的位置。3.1.1.4高程控制点施测:根据规划勘测部门或建设单位提供的标准高程点在场区内引测4-6个控制点,要求埋深大于0.6米,并且最好是布置在场地外稳固无沉降老土上,用混凝土浇筑,以钢桩标记,并测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高程测量的依据。3.1.1.5轴线控制网布设:依据场内导线控制点,沿距建筑物开挖线1或1.5米远位置测设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将主控轴线外引埋设基准点,并浇筑砼稳固,或将基准点引测到原有建筑物上。3.2主要施工场地布置:项目工程建设物资应由项目部统一采购,统一检验,统一调拨,确保材料质量。因此项目区需建立一个施工集中区,满足办公设施、材料检验、施工机械等相关设施和技术人员的集中使用,该区计划建在大村村村委会办公室所在地附近,采用租赁农房和场地的办法。在项目区各主要道路和沟渠的集中位置建立临时施工场地,根据工程设计和物资材料需用量分析,各施工分区主要依靠交通路建立。 3.3.1施工条件:项目区地势起伏不大,主要为浅丘,地表多为冲积物质发育成的砖红壤和黄壤;气候属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秋短,霜雪较少;是土地整理项目坡改梯的适宜区域。项目区地形有利于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自然施工条件较优越。3.3.2施工交通运输:宜泸高速串南成链,互通式立交进出口直通南溪;南溪至宜宾的宜南工业大道(双向6至8车道)仅33公里,可完全融入宜宾半小时经济圈。自贡至南溪一级公路即将竣工通车。已动另有两条省道S206线遂筠路、S307线泸盐路穿境而过。项目区各村之间已经形成了公路网络,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桂山村通村、社田间道共1条,长13公里,其中一条通村公路已硬化,宜宾-南溪区级公路从旁边经过。解台村通村、社田间道共10条,长约13公里,其中一条到通村公路已硬化。项目区内还有不少机耕道路分布,但大部分标准低,道路无垫层、无排水设施、破损率大等问题,年久失修,行车状况差,进入田间作业很不方便,需增加垫层、完善排水设施、配套道路防护林带。现有生产道路主要靠田埂和土埂通行,项目区内交通匮乏,标准低,布局不合理,需增加、调整生产路布局。施工后基本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3.3.3施工场地布置:项目工程建设物资应由建设单位统一采购,统一检验,统一调拨,确保材料质量。因此项目区需建立一个施工集中区,满足办公设施、材料检验、施工机械等相关设施和技术人员的集中使用,该区计划建在大村村委会办公室所在地附近,采用租赁农房和场地的办法。在项目区各主要道路和沟渠的集中位置建立临时施工场地,根据工程设计和物资材料需用量分析,各施工分区主要依靠交通路建立。 3.3.4材料供应:项目区内块石丰富,可提供部分天然建筑材料,其余所需建材均可以在附近乡镇和县市购买,各级配骨料均能买到。3.3.5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参照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结合土地整理政策的要求及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提出此土地整理重点项目的质量标准要求。一是土地平整:土层厚度不低于40cm,土壤耕作层不低于25cm,整理成水平梯田,达到土壤保土、保水、保肥的要求。 二是农田水利:灌排溉沟渠标准达到拦蓄一次降雨100mm的排水能力。项目完工后灌溉保证率到达75。三是道路工程:整治田间道规划路面宽3.5m,设计路面为水泥路面,整治生产路规划路面宽为0.6-0.8米宽,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设置生产路和田间道。 建立并强化包括各级政府、组织和群众在内的多层次监督的项目管理机制,并依据国务院建设质量管理条例和关于加强基础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规定的基建程序建设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根据项目区工程建设及技术要求,组成工程指挥组和质量检验组,负责项目技术施工。项目工程承办者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或担保的公司或集团。严格实行工程建设“五项”制度,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示制,按照五制原则搞好项目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对工程实施进行全面质量监督检查,执行监理制,严格执行工程监督检查制度。施工单位应建立自检队伍,共同把好工程质量关。3.4施工总布置和主要工程施工方法:3.4.1施工总布置:本项目主要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整个项目的施工按照各项工程和典型建筑物分项展开。施工料场布设在较大典型建筑物及工程较为集中的地段附近,布设原则是便于整个项目区用料方便,运距经济合理。项目工程建设物资应由项目部统一采购,统一检验,统一调拨,确保材料质量。在项目区各主要道路和排灌沟渠的集中位置建立临时施工场地,根据工程设计和物资材料需用量分析,各施工分区主要依靠交通路建立。农田水利、道路工程等技术性强的项目应采用专业队伍施工,并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项目技术指导,检查和检验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水利水电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和坡改梯技术规程进行施工,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做好单体建筑物与主体工程的协调连接,保证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的协调一致,满足施工的要求。3.4.2主要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1)、土方开挖:土地平整好坏,直接影响后续施工的进程,本项目采用局部平整方式,不搞统一化,而是根据地形、面积、空间结构等特点将项目区划分成若干土地平整单元区进行平整,每个单元区为一个田块基层,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填挖方尽可能限制在本单元区内部,追求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统一化,因此需要分片实施施工,按年度计划调配。土地平整后,梯田台位规范清晰,坡视自然,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突出台位。地面纵、横向平整,地面坡角降到5以下。平整的同时要按标准参考相应规范施工。水田用74KW的推土机推土,由人工配合进行土地平整。较大沟渠采用1.0m3挖掘机开挖土方,10t自卸汽车运输。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沟底高程、排水沟走向等。2)、土方回填:土方回填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耕地,因此对回填土的基层和耕作层均有不同的要求。田块基层土对农田有防渗、保水、保肥的要求,因此采用回填土厚度为20cm的粘土层,并且回填压实后达到表面平坦。田块耕作层要符合耕作和农作物生长的要求,因此耕作层回填土厚度采用30cm。施工采用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履带拖拉机碾压,人工辅助完成。3)、丘陵区土地平整:丘陵区土地平整包括坡改梯和制埂工作等工作内容。制埂类型有制土埂和制石埂,埂坎的材料应因地制宜,有块(片)石的就砌筑干砌块(片)石,无块(片)石就筑土埂。从生态景观的角度评价,土埂最好,干砌块(片)石埂坎次之,砼最差。埂坎的高度应控制在2米以内。坡改梯工程一般以人工施工为主,在计算田间搬移土方量时,应扣除制埂土方量。考虑到项目区耕作层破坏情况,项目区不涉及爆破改土,采用深挖和翻挖增加土层。旱地坡改梯施工技术包括:测量定位放线、表土剥离、耕作层翻挖,平整、表土回填、人工筑土埂、掏壁等工序。项目区内坡改梯制埂重点区域为干砌石埂、其他为人工筑土埂,根据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坡改梯施工工程方法为: a),表土剥离。对需平整的土地,首先剥离耕作层土壤1030cm,将耕作层表土堆积、贮藏在平整区域适当地方。b),田块基层处理。用机械推平、压实,使田块的形状、大小、犁底层高程达到规划设计要求,形成防渗、防漏,厚20cm左右的犁底层。水田犁底层呈水平面;旱地犁底层呈12%坡度的斜面;c),耕作层土壤回填。将堆积、贮藏的耕作层表土回填到犁底层上,耕作层厚度、平整度达到1520cm厚的要求。4)、道路:考虑到项目区的位置和为田间农业生产服务的需要,项目区道路布设分为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整治田间道路面宽3.5m,路面采用C30砼现浇;路面高出地面,边坡1:1斜坡到田;本次田间道路路面宽度设计为3.5宽的混凝土路面,在相应的位置布置田间道排水及涵管。2、生产路施工:生产路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生产路结合排水沟与主要田埂布置,设计路面宽1.0和0.8m的混凝土路面,除硬化耕作路外,每个整治坡改梯布置1-2条生产路,工程量记入土地平整移动方量中。路面设计高程视地面实测高程而定,纵向坡度与原地面坡度相接近,大致控制在0.15%0.5%的范围内。3、附属工程:桥采用钢筋混凝土、涵管采用钢筋混凝土涵或盖板涵,荷载设计标准:汽10t。生产路路面宽为1.0m、0.8m路面采用C20砼路面,面层厚0.1m。土路基采用就近取土夯实。施工时,先修路基,路基碾压完成后铺路面,然后碾压路面。施工机械建议路面采用压路机压实、路基施工,用载重货车运土、砂,推土机推土,采用1m3打夯机和2.8kw打夯机加压密实,用压路机碾压,自卸汽车等相关机械。5)、 灌溉渠道:根据项目区地形以及渠道现状合理的布局和设计,项目区灌溉渠道采用U50渠道,按设计图纸施工,填方要压实,接缝要平稳,在施工时要严格控制高程,满足灌溉水位的要求,施工定位放线要准确。6)、砌石工程:项目中主要涉及到浆砌砖工程。(一) 材料:1、 砖采用标准红砖;2、 水泥:采用425(R)普硅水泥,不同水泥品种不得混合使用;3、 砂:采用中砂,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4、 水:采用田间水或河流水;5、 掺和物:采用石灰膏,要求使用前已熟化不少于7天,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石灰膏;以上各种材料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场。(二) 质量要求:1、 砌砖前已做好砂浆配合比,技术交底及配料的计量准备;2、 砌砖时应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对于珍珠岩砌块和陶粒混凝土砌块不需要浇水砌筑,确保砌体粘结牢固;3、 砌块施工应弹好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及砌筑控制边线,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4、 由于偏差过大造成砌筑第一皮砖的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时,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严禁在砌筑砂浆中掺碎砖或用砂浆找平,更不允许采用侧砖,中间填心打平。5、 对砌砖工程应实行样板先行制度。6、 质量标准:应符合施工质量技术的要求。(三) 砌砖施工工艺:1、 拌制砂浆:根据实验室提供砂浆配合比进行配料称量。在拌制过程中应注意砂浆含水率并及时作出调整,确保投料准确,砂浆的稠度控制在7-10cm。2、 砂浆砌筑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灰缝平直、砂浆饱满,饱满度:水平缝不低于90%,竖直缝不低于80%。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3、 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如临时时间断处留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的数量按每120mm墙厚放二根6mm的钢筋,间距沿墙不得超过500mm,符合砌块模数插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不应小于600mm,末端应有90度弯钩。5、 为避免连续砌筑引起墙体出现不均匀的变形或裂缝,应控制日砌高度。灰砂砖控制在1.8m以内,珍珠岩砌块在1.4m以内,雨天施工日高度不宜超过1.2m。6、 砖墙砌筑(1) 排砖:砌筑前根据已弹出位置墨线核对门窗间墙是否符合排砖墙,若不符合模数时,则考虑好砍及排放的计划。所砍的砖或丁砖应在窗中间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2) 盘角:砌墙前应先盘角,每资助盘角砌筑的砖墙角度不要超过五匹,并及时进行吊靠,如发现偏差应及时修整,盘角应控制好灰缝大小使灰缝均匀一致。每次盘角砌筑后检查,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条例要求后才可以持线砌。;(3) 挂线:砌筑砖厚度以下者,采用单面挂线。(4) 砌砖:砌砖宜采用挤浆法,或采用三一砌砖法。三一砌砖法的操作要点是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操作时砖块要放平,跟线。(四) 抹灰施工工艺:一、墙面抹灰要点:1、 抹灰部位的主体结构均已检查合格,门窗框及需要预埋的管道已安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2、 混凝土表面突出部分要凿平。对蜂窝、麻面、露筋、疏松部分等凿到实处,用1:2.5水泥砂浆分层补平。把外露钢筋头和铅丝等清除掉。3、 对于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因其吸水速度较慢,应提前两天进行浇水,每天宜浇两遍以上,以保持一定的含水率。4、 基层为混凝土时,抹灰前宜先刮素水泥浆一道;在加气混凝土砌块或粉煤灰砌块基层抹混合砂浆时,宜先刷108胶(掺量为水泥重量的10%15%)水泥浆一遍。5、 在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基层上抹底的强度宜与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接近,中层灰的配合比亦宜与底灰基本相同。底灰宜用粗砂,中层灰和面灰宜用中砂。6、 纸筋灰或麻刀灰罩面,宜在底灰56成干时进行,底灰如过于干燥应先浇水湿润。7、 墙压顶上面应做流水坡度,下面应做滴水线或滴水槽。滴水槽的深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10mm。三、质量标准:1、 保证项目:(1) 所用材料品种、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材料标准的规定。(2) 各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集体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爆灰和裂缝缺。陷(空鼓而不裂的面积不大于200cm2者可不计)。2、 基本项目:(1) 一般抹灰表面应符合下列规定:1) 普通抹灰:合格:大面光滑,接槎平顺。优良:表面光滑、洁净,接槎平整。2) 中级抹灰:合格:表面光滑、接槎平整,线角顺平(毛面纹路基本均匀)。优良:表面光滑、洁净,接槎平整,线角顺直清晰(毛面纹路均匀)。3) 高级抹灰:合格:表面光滑、洁净,颜色和灰线平直方正。优良:表面光滑、洁净,颜色均匀,线角和灰线平直方正,清晰美观。(2) 孔洞、槽、盒和管道后面抹灰表面应符合一下规定:合格:尺寸正确,边缘整齐、管道平面平顺。优良:尺寸正确,边缘整齐、光滑,管道后面平整。(3) 护角和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的填塞质量应符合一下规定:合格:护角材料、高度符合施工规范规定: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填塞密实。优良:护角符合施工规范规定、表面光滑平顺:门窗框与墙体间缝隙填塞密实,表面平整。(4) 滴水线和滴水槽的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合格:滴水线顺直:滴水槽深度、宽度均不少于10mm。优良:流水坡向正确:滴水线顺直:滴水槽深度、宽度均不少于10mm,整齐一致。3、 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普通 中级 高级,表面平整 5 、4、 2 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阴、阳角垂直 4、 2 用2m托线板检查立面垂直 5 、3阴、阳角方正 4、 2 用方尺和塞尺检查分隔条(缝)平直 3 拉5m线和尺量检查。(5)、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工地骨料的种类、水泥品种、标号,按设计要求提前作好砼的配料、强度、防渗、抗冲等实验,作为混凝土浇筑时的配料依据。混凝土所用的砂石料,必须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骨料必须经过材料试验,其含泥量:砂子不得超过3%,石子不得超过1%。水泥出厂前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化验单,对于不合格产品或有结块的水泥,应严禁使用。对于出厂时间超过3个月的水泥,其标号应通过试验确定,重新调整配合比。混凝土施工分为预制、现浇两种方法进行施工,预制应根据工程布局和需要,采用分散或集中预制。现场浇筑可采用0.4m3 搅拌机集中拌和,机动翻斗车水平运输,直接入仓浇筑。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或平板式振捣器振捣,要求振捣密实。浇筑完毕后应做好洒水养护工作。钢筋混凝土所用的钢筋在使用前应分批作拉力冷弯试验、钢材焊接试验,并冷拉除锈、调直,按设计要求尺寸加工,砼中预埋件在浇筑前,必须详细检查其位置、尺寸的正确性,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4).施工进度:根据土地整理项目工程任务及资金筹措能力,计划将施工期确定为3个月。由于种植农作物多样的特点和灌排工程的布局特点,项目工程建设应以灌排工程的控制面积为一个独立系统,分地块进行建设和配套,以先施工的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原则。做到避免农忙作业时期,做到整理一块、配套一块,投产一块、受益一块的原则进行施工安排。开工前一个月月底前作好准备工作,落实施工队伍;开工第二个至第三个月底,开展项目区的道路、水利工程;坡改梯与格田整理在大春植物播种前竣工,开工第三个月月底前完成竣工验收工作。3.1工程条件本项目施工用水直接从各灌溉引水渠中抽取,施工用电使用农网电。机械修配、加工和劳动力可以考虑利用当地资源。3.2施工特点及施工协调要求本工程主要施工项目有:土地平整工程、灌溉系统、田间道路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包括水田整理、格田整理、坡改梯工程、旱地整理、荒草地开发。农田水利工程:包括整治灌溉引水渠、新建排水涵管和灌溉涵洞等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包括整治田间道、整治生产路。施工总程序:结合田间道路建设,先进行田间道路的路基挖填碾压,随道路的进展,进行水田土地平整、坡改梯工程,同时进行相应的灌溉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施工,穿插进行配套设施工程,最后完成路面层施工。为了使各分项工程能够连续均衡地施工,降低劳动强度和节省工期,本工程按田间道路的分割划分成流水作业段组织施工,其主要作业项目按照施工道路铺设土地平整灌溉渠及其附属设施修建道路工程修建。3.3材料供应根据工程所需建筑材料的数量和品种,对项目区周围料场进行详细调查:根据现场踏勘、通过征询当地群众,项目施工期间,对项目区周围料场进行详细调查:碎石、卵石、砂料:在安宁河砂石料场直接购买,运至项目区。卵石、卵石料:从项目区内的附近的石料场购买,运至项目区。3.4 总体施工布署项目工程建设物资应由项目部统一采购,统一检验,统一调拨,确保材料质量。因此项目区需建立一个施工集中区,满足办公设施、材料检验、施工机械等相关设施和技术人员的集中使用。同时根据工程项目施工区域大、土地平整面积大、灌溉排水工程多而分散的特点,在项目区各主要道路和排灌沟渠的集中位置建立临时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内的生产生活临时性设施的布置应根据使用期限以及当地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使用期限较短时,可用竹木结构简易建筑;使用年限较长时,可用砖木结构或装拆式活动房屋。修建临时建筑的面积主要取决于工程建设材料的储备量和工程建设的施工人数。3.5 施工准备:(1)由建设单位提供水准引测点,地质勘察报告等资料。(2)解决好材料,设备堆场。由于该施工属于农村施工,而且施工场地比较分散,临时设施库房和工人宿舍采取租用就近农民的房屋。(3)组织测量队进行定位放线校核,组织设计、监理、质检、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组织施工方案,正式施工前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审批。(4)项目施工的组织机构,应分工明确加强质量管理监督,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3.6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设立项目工程指挥部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整个工程可分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在各项工程建设安排顺序上,首先修建田间道并同时维修原有田间道,然后实施土地平整及田坎工程,三是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生产路)建设,四是农田防护林带工程(该项目无此项工程)。这也仅是一个大的轮廓。根据具体情况,农田水利建设,也可能安排在道路建设之前,甚至安排在土地平整之前等,工程建设可以交叉进行。项目区施工时,应避开农忙季节和汛期,合理安排项目的施工程序及计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水稻收割后至播种小麦或油菜前,土地有将近一个月的空闲时间,为了不影响农作物的播种和收割,土地平整工作应抓住有利时机,安排在秋收后或夏种前进行,在此需要分片实施施工,按月度计划调配。四、主要施工方法4.1施工测量方案4.2主要施工方法4.2.1施工场地布置项目工程建设物资由项目部统一采购,统一检验,统一调拔,确保材料质量,因此项目区需建立一个施工集中区、满足办公设施、材料检验、施工机械等相关设施和技术人员的集中使用。同时在项目区各主要道路和排灌沟渠的集中位置建立临时施工场地,根据工程设计和物资材料需用量分析,各施工分区主要依靠交通路建立(详见施工总平面图)。施工用水可就地提取,施工用电采用农村电网和各施工单位自备柴油发电机结合利用。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