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 法 学 教 案.doc_第1页
刑 法 学 教 案.doc_第2页
刑 法 学 教 案.doc_第3页
刑 法 学 教 案.doc_第4页
刑 法 学 教 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1 章 课题:刑法概述教学目的对刑法有概括性了解,掌握刑法的定义及其法律特性、刑法的制定根据、任务、刑法的体系和解释。教材分析重点刑法的定义和法律特性。难点刑法的解释。教学设想课时安排3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刑法的定义和分类一刑法的定义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二刑法的分类三刑法的阶级本质四刑法的法律特征第二节 我国刑法的立法简况一刑法的创制二刑法的局部修改三刑法的全面系统修订四刑法的进一步修改与完善第三节 刑法的制定根据与任务一刑法的制定根据二刑法的任务第四节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一刑法的体系二刑法的解释讲授作业1刑法的定义和法律特性是什么?2如何理解我国刑法的任务?3刑法的解释有哪几种?绥德电大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2 章 课题:刑法的基本原则教学目的掌握刑法的三大法定基本原则及其含义,明确刑法的基本规范。教材分析重点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对司法工作的要求。难点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教学设想课时安排3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述一刑法基本原则的地位二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和确立罪刑法定原则指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对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必须按照行为实施时法律的明文规定加以衡量。二罪刑法定原则对司法工作的要求三关于类推制度的问题第三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一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和确定二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司法工作的要求第四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确定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司法工作的要求 讲授作业1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2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3 章 课题:刑法的效力范围教学目的掌握刑法在适用范围上的基本规定,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刑法在适用范围上的实例。教材分析重点我国刑法属地管辖权的理解。难点我国刑法在溯及力上所采取的原则。教学设想课时安排2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的概述刑法的效力范围,也称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能够发挥法律效力的时间、空间和人的范围。第二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述二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三外国刑事裁判的效力第三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一刑法的生效时间二刑法的失效时间三我国刑法的溯及力 讲授作业1刑法空间效力的定义和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基本规定是什么?2我国刑法溯及力的原则及其基本内容是什么?315周岁的甲与乙勾结,于2004年6月14日晚共同盗窃了丙的人民币5万元。问:对甲、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请说明理由。4某大学聘请的美国籍教师甲在中国执教期间盗窃了我国绝密文件1份。问:对甲的行为能否依据我国刑法予以追究?为什么?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4 章 课题:犯罪概述教学目的了解犯罪的定义及分类,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教材分析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难点犯罪的理论分类教学设想课时安排2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犯罪的本质一犯罪的观念二犯罪的本质第二节 犯罪的界定一犯罪定义的类型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定义三犯罪的基本特征四犯罪定义的意义第三节 犯罪的分类一犯罪的立法分类二犯罪的理论分类第四节 罪与非罪的界限一、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意义二、各国刑法中罪与非罪的界限三、我国刑法中罪与非罪的界限讲授作业1我国刑法中犯罪的定义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2如何考察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5 章 课题:犯罪构成教学目的一般理解犯罪构成的定义、共同要件及分类。教材分析重点1犯罪构成的定义和特征;2犯罪构成与犯罪定义的关系。难点犯罪构成的分类。教学设想课时安排2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述一犯罪构成理论的历史发展二犯罪构成的定义和特征三犯罪构成与犯罪定义的关系四犯罪构成的意义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一犯罪客体二犯罪客观方面三犯罪主体四犯罪主观方面第三节 犯罪构成的分类一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二标准的犯罪构成与派生的犯罪构成三叙述的犯罪构成与空白的犯罪构成四简单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 讲授作业1犯罪构成与犯罪定义的关系是什么?2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有哪些?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6 章 课题:犯罪客体教学目的了解犯罪客体的定义,理解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及犯罪客体的类型。教材分析重点犯罪客体的类型。难点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教学设想课时安排2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一犯罪客体的定义二犯罪客体的特征三犯罪客体的意义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类型一犯罪的直接客体二犯罪的同类客体三犯罪的一般客体第三节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一犯罪对象的定义及类型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 讲授作业1犯罪客体的种类有哪些?2试述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区别。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7 章 课题:犯罪客观方面教学目的了解犯罪客观方面的定义以及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内容;掌握危害行为及其表现形式。教材分析重点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难点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学设想课时安排4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一、犯罪客观方面的定义二、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三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第二节 危害行为一危害行为的定义及特征二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第三节 危害结果一、危害结果的定义二、危害结果的分类第四节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一因果关系的定义二因果关系的原理第五节 犯罪的其他客观条件一、犯罪的时间二犯罪的地点三犯罪的方法 讲授作业1什么是犯罪的作为和不作为?不作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2如何理解危害结果?它在刑法上有什么意义?3怎样理解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4青年人刘某乘公共汽车时见有孕妇站在其旁边而没有让座位,另一老人就批评刘某。对此,刘某很恼火,并用一些刺激性的言语反驳老人。老人十分激动,不慎心脏病发作而猝死于公共汽车上。刘某的行为与老人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刘某对老人的死亡应否负刑事责任?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8 章 课题:犯罪主体教学目的了解犯罪主体的定义、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以及单位犯罪主体问题。教材分析重点1刑事责任年龄在刑法上的规定;2刑事责任能力。难点单位犯罪主体。教学设想课时安排4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一犯罪主体的定义二犯罪主体的基本特征三犯罪主体的意义第二节 自然人犯罪主体一一般主体二特殊主体第三节 单位犯罪主体一单位犯罪的定义二单位犯罪的确立三单位犯罪主体的定义和条件四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讲授作业1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有哪些?2什么是刑事责任能力?如何理解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3我国刑法对于刑事责任能力是如何规定的?4如何理解单位犯罪及其处罚原则?515周岁的李某将邻居王某的10周岁小孩予以绑架。在绑架过程中因捆绑过紧,导致被绑架人小孩肾衰竭而死亡。对李某的行为如何处理?书目犯罪主体论,赵秉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9 章 课题:犯罪主观方面教学目的了解犯罪主观方面的定义、意外事件、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认识错误,掌握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构成特征及其实际运用。教材分析重点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构成特征。难点认识错误。教学设想课时安排4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一犯罪主观方面的定义二犯罪主观方面的特点三罪过形式四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第二节 犯罪故意一、犯罪故意的定义二犯罪故意的类型第三节 犯罪过失一犯罪过失的定义二犯罪过失的类型第四节 无罪过事件一无罪过事件概述二无罪过事件的主要特征三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第五节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一犯罪目的二犯罪动机三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关系第六节 认识错误一法律认识错误二事实认识错误 讲授作业1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异同点是什么?2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各有什么特征?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何区别? 3怎样理解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定义?4法律认识错误和事实认识错误各有哪些表现形式?这些情形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各有何影响?5甲与乙有深仇大恨并曾扬言要杀害乙。2004年7月30日晚,甲路过某地看到乙睡在路边,认为乙肯定又是喝醉了,自己报复的时机已到。甲遂拾起路边的砖头向乙头部猛砸几下后扬长而去。后法医鉴定,乙在甲用砖头砸时实际上已经死亡。问:甲的主观上是什么性质?甲的行为如何处理?教学参考书目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姜伟著,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犯罪过失研究,林亚刚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教学后记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10 章 课题:排除社会危害性教学目的了解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两种排除社会危害性即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定义、成立条件及其过当情况下的处罚原则;重点掌握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和无限防卫权的基本条件,能够运用其基本原理准确认定防卫与避险案件的法律性质。教材分析重点1正当防卫的条件;2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认定及其处罚。难点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教学设想课时安排4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刑法中的排除社会危害性概述一刑法中的排除社会危害性的定义二刑法中的排除社会危害性的基本特征三刑法中的排除社会危害性的意义第二节 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的定义二正当防卫的条件三无限防卫权四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第三节 紧急避险一紧急避险的定义二紧急避险的条件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第四节 刑法中的其他正当行为一履行职责的行为二正当业务行为三自救行为四义务冲突五权利人自愿损害的行为 讲授作业1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如何理解无限防卫权和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3如何理解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4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有何异同?5甲看见乙正在实施盗窃。于是,甲拾起一块砖头蹑手蹑脚靠近乙并用砖头向乙头部砸去,结果将乙砸成重伤。甲的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如何处理?教学参考书目正当防卫论,陈兴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正当行为研究,田宏杰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教学后记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11 章 课题: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教学目的了解故意犯罪的各种停止形态定义、特征及其存在的空间,掌握各种停止形态的定义、成立条件和处罚原则。教材分析重点1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及其类型;2犯罪未遂的特征及刑事责任。难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教学设想课时安排4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定义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三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四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五研究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意义第二节 犯罪既遂一犯罪既遂的定义和特征二犯罪既遂的类型三既遂犯的处罚第三节 犯罪预备一犯罪预备的定义和特征二犯罪预备的种类三预备犯的处罚第四节 犯罪未遂一犯罪未遂的定义和特征二犯罪未遂的分类三未遂犯的处罚第五节 犯罪中止一犯罪中止的定义和特征二犯罪中止的分类三中止犯的处罚 讲授作业1如何理解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定义?2犯罪既遂形态包括哪些类型?3如何理解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4如何理解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5如何理解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6我国刑法对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是什么?7甲提刀赶往乙家准备杀害乙的途中,突然肚子痛遂暂时放弃了杀害乙的企图。甲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形态?教学参考书目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赵秉志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司法疑难问题研究,赵秉志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教学后记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12 章 课题:共同犯罪教学目的了解共同犯罪的定义和形式,掌握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犯罪集团的定义和成立条件以及各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和刑事责任教材分析重点1共同犯罪的定义和构成条件;2各共同犯罪人的认定及刑事责任。难点必要共同犯罪与犯罪集团的理解。教学设想课时安排4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一共同犯罪的定义二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一)主体要件(二)客观方面要件(三)主观方面要件三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一)任意共同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三)简单的共同犯罪和复杂的共同犯罪(四)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团共同犯罪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二共同犯罪人的特征及刑事责任(一)主犯(二)从犯(三)胁从犯(四)教唆犯 讲授作业1成立共同犯罪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共同犯罪的形式包括哪些具体分类?3如何理解犯罪集团的定义和特征?4我国刑法怎样规定各种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520周岁的甲与15周岁的乙勾结共同盗窃了某银行金库的50万元人民币。本案是否共同犯罪?为什么?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13 章 课题:一罪与数罪教学目的了解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掌握不属于数罪的各种情况。教材分析重点复杂一罪的各种情形。难点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学设想课时安排2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罪数的认定标准一罪数的定义二我国的罪数认定标准第二节 一罪的分类一实质的一罪(一)继续犯(二)想象竞合犯(三)结果加重犯二法定的一罪(一)结合犯(二)惯犯三处断的一罪(一)连续犯(二)牵连犯(三)吸收犯第三节 数罪的分类一实质数罪和想象数罪二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三并罚的数罪和非并罚的数罪四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和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讲授作业1想象竞合犯的构成特征与处断原则是什么?2连续犯的构成特征处断是什么?3牵连犯的构成特征处断是什么?4甲男为达到与乙女结婚的目的,想造成既成事实,在乙女不愿意的情况下将乙女予以劫持到自己家里并强行与乙女发生了性关系。甲的行为是否属于牵连犯?为什么?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14 章 课题:刑事责任教学目的了解刑事责任的定义、特征及根据,掌握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教材分析重点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难点刑事责任的根据。教学设想课时安排1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刑事责任概述一刑事责任的定义二刑事责任的特征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根据一刑事责任根据的定义二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三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第三节 刑事责任的阶段和实现一刑事责任的阶段(一)刑事责任的自然产生阶段(二)刑事责任的主观认定阶段(三)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四)刑事责任的消灭二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一)刑罚处罚(二)非刑罚处罚(三)免予刑事处分(四)定罪驱逐出境的方式(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方式第四节 刑事责任与犯罪、刑罚一刑事责任与犯罪二刑事责任与刑罚三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讲授作业1什么是刑事责任?2刑事责任的根据是什么?3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有哪些?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15 章 课题:刑罚概述教学目的了解我国刑罚的基本问题,掌握刑罚的定义、特征、目的与功能。教材分析重点我国刑罚目的的内容。难点刑罚的功能。教学设想课时安排1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刑罚的定义及特征一刑罚的定义二刑罚的特征三刑罚的本质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一惩罚功能二改造功能三感化功能四教育功能五威摄功能六安抚功能七鼓励功能八保障功能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一.刑罚目的的定义二我国刑罚目的的内容(一)特殊预防(二)一般预防 讲授作业1刑罚的主要特征如何?2如何理解刑罚的目的?教学参考书目刑罚通论,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16 章 课题:刑罚的体系和种类教学目的了解我国刑罚体系问题,掌握主刑与附加刑的特点、类型以及死刑的限制性适用规则。教材分析重点主刑与附加刑的种类及其适用。难点我国刑法对死刑适用的限制性规定。教学设想课时安排3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刑罚的体系一刑罚体系的定义二刑罚方法的分类二刑罚体系的特点第二节主刑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第三节附加刑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四驱逐出境第四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讲授作业1如何理解管制刑?2什么是有期徒刑?应如何适用有期徒刑?3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规定?4我国刑法规定的罚金刑的适用方式有哪些?5剥夺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教学参考书目刑种通论,陈兴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17 章 课题:量刑教学目的了解量刑的定义、原则及数罪并罚、缓刑;掌握累犯、自首、立功的概念、成立条件及其处罚原则。教材分析重点1累犯的成立条件和处罚原则;2自首与立功的成立条件和处罚原则。难点适用数罪并罚的三种情况。教学设想课时安排6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 第一节 量刑概述一量刑的定义二量刑的特征三量刑的原则四量刑情节五量刑的意义第二节 累犯一累犯的定义二一般累犯三特别累犯四对累犯的处罚第三节 自首与立功一自首二立功第四节 数罪并罚一数罪并罚的定义和特征二数罪并罚的原则三适用数罪并罚的三种情况第五节 缓刑一缓刑的定义二缓刑的适用条件三缓刑的考验期四缓刑考验期限内的考察五缓刑的法律后果 讲授作业1法定量刑情节有哪些?对它们分别如何理解?2简述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3自首应具有哪些成立条件?4立功具有哪些种类,其表现形式如何?5如何理解“先并后减”与“先减后并”的数罪并罚的规则?6简述一般缓刑的适用条件及其法律后果。7甲因盗窃罪和交通肇事罪并罚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甲在释放后的第5年又犯抢劫罪。甲是否构成累犯?为什么?8甲因强奸罪被抓捕,在被审讯期间交待了自己的盗窃犯罪行为,并且查证属实。乙因抢劫被当场抓捕,在被审讯期间交待了自己还曾抢劫了他人钱财的行为,并且也查证属实。问:甲、乙的行为是否都是自首?为什么?教学参考书目刑种通论,陈兴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量刑的基本理论研究,胡学相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累犯制度比较研究,苏彩霞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自首的理论与实践,周加海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当代刑罚理论探索,赵秉志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教学后记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18 章 课题:刑罚执行教学目的了解减刑、假释的定义、特征,;掌握减刑、假释的适用条件、考察及其撤销。教材分析重点减刑、假释的考察与撤销。难点教学设想课时安排2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刑罚执行概述一刑罚执行的定义二刑罚执行的特征三刑罚执行与刑事诉讼法中执行的区别四刑罚执行与监狱法中刑罚执行的区别第二节 减刑一减刑的定义二减刑的适用(一)减刑适用的对象(二)减刑的实质条件三减刑的限度四减刑的程序第三节 假释一假释的定义二适用假释的条件三假释的考验期及其考察内容四假释的法律后果五假释的程序 讲授作业1如何把握减刑的适用条件?2简述假释的适用条件及法律后果。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19 章 课题:刑罚消灭教学目的了解时效和赦免的定义及相关内容,重点掌握时效的期限。教材分析重点时效的期限。难点教学设想课时安排1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一刑罚消灭的定义二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第二节 时效一时效的定义和意义(一)时效的定义(二)时效的意义二追诉时效的期限三、追诉期限的起算四、追诉时效的延长第三节 赦免一赦免的定义和种类(一)赦免的定义(二)赦免的种类二我国特赦的适用及特点 讲授作业1我国刑法对一般情况下的追诉时效是如何规定的?2依法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的情形有哪些?3甲在2004年7月20日实施盗窃时被当场抓捕,在被审讯时交待了自己曾于1983年8月10日强奸并杀害了一外地来本地乞讨的女子,对此经查证属实。问:对甲强奸且杀害他人的行为应否追诉?如何处理?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20 章 课题:刑法分论概述教学目的了解我国刑法分则的基本结构,掌握罪状、法定刑,能够准确处理法条竞合问题。教材分析重点1.罪状的类型与作用;2.法定刑的规定方式和作用。难点法条竞合及其解决方法。教学设想课时安排2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刑法分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一总论对分论的作用二分论对总论的作用第二节 刑法分论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分论的研究对象二、分论的研究意义第三节 刑法分则的体系一刑法分则体系的概念二犯罪的分类排列三犯罪分类排列的依据第四节 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一罪状(一)叙明罪状(二)简单罪状(三)引证罪状(四)空白罪状二罪名(一)罪名的概念与功能(二)罪名的分类(三)罪名的确定三法定刑(一)法定刑的概念(二)法定刑的种类(三)法定刑与宣告刑、执行刑 讲授作业1.罪状的类型及其在定罪中的作用。2.法定刑与宣告刑的关系。3.法条竞合及其如何适用?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21 章 课题:危害国家安全罪教学目的了解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重点掌握所介绍的几种重要的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分析有关案例。教材分析重点1.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2.间谍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及其认定时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难点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实践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教学设想课时安排2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二特征第二节 重点犯罪一叛逃罪(第109条)(一)概念和主要特征(二)处罚二间谍罪(第110条)(一)概念和主要特征(二)处罚三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第111条)(一)概念和主要特征(二)处罚讲授作业1背叛国家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2间谍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3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4被告人甲于1995年被A国间谍机关招募为间谍。经特工训练后,甲于1998年接受A国间谍机关的派遣,潜入我国境内刺探、搜集了国家机密情报12件(其中,绝密文件2件)。1999年甲再次被A国派遣潜入我国境内B市,某乙被围捕时,开枪抗拒抓捕,打死警察1人。问:被告人某甲构什么罪?为什么?5甲的台湾亲戚乙回大陆探亲来到甲家。因乙多年未回大陆,遂送了3万美元给甲。在乙准备起程回台湾之际,甲将自己窃取来的一份国家军事绝密复印件交给了乙。后来,国家安全机关查证乙为间谍并将其情况告之甲。问:甲的行为构成何罪?为什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22 章 课题:危害公共安全罪教学目的了解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基本构成要件,把握所重点介绍的有关犯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分析实践中的相关案例。教材分析重点1危害公共安全的概念和构成条件。2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危险物品的犯罪。3交通肇事罪的主要特征及认定。难点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共性问题。2恐怖活动组织犯罪。教学设想课时安排6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 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二特征第二节 罪种介绍一放火罪(第114条)(一)概念和主要特征(二)认定(三)处罚二爆炸罪(第114条)四投放危险物质罪(第114条)四破坏交通工具罪(第116条)五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第120条)六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第125条)七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第128条第1款)八丢失枪支不报罪(第129条)九交通肇事罪(第133条)(一)概念和主要特征(二)认定(三)处罚 讲授作业1放火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甲系某运输公司司机,因多次使用汽车进行盗窃犯罪活动,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甲刑满释放后,对曾揭发其犯罪行为的同事乙怀恨在心。1998年3月某日深夜,甲偷偷窜到停车场,将乙驾驶的东风牌汽车的刹车装置卸装,企图制造交通事故陷害乙。次日晨,乙驾车前往仓库装货途中,使用刹车时才发现有问题,幸亏路面宽,车辆少,没有造成事故。问:甲的行为如何定性?为什么?5甲承包了一座葡萄园后,在葡萄园南侧搭了一间草房。该葡萄园位于比较偏僻的地方,很少有人来往。为了生活用电方便,甲从葡萄园北面一根电杆上拉了一根电线,横穿葡萄园接人草房。甲在拉电线时,未采取架空的方法,而是将电线搭在葡萄的铁丝网架上,使电线与铁丝直接接触。一日,在葡萄园旁边干活的乙,手碰到了葡萄园的铁丝网架,昏迷倒地,甲见状帮助进行人工呼吸,实际上乙已经死亡。归案后,甲如实交代上述事实,认罪态度较好。问:甲的行为如何定性?为什么?教学参考书目危害公共安全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刘志伟、左坚卫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教学后记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23 章 课题: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教学目的了解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概念和基本构成要件,掌握所介绍的本类犯罪中的各重点犯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准确分析、判断实践中发生的有关案件。教材分析重点1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及与其他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区别。3伪造货币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及与其他货币犯罪的区别。4洗钱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及与其“上游犯罪”等的区别。5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和实践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难点1合同诈骗罪与其它诈骗罪的联系与区别。2非法经营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及与其他类似犯罪的区别。教学设想课时安排6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二特征第二节 罪种介绍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第140条) 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第153条)三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第163条)四、伪造货币罪(第170条)五洗钱罪(第191条)六信用卡诈骗罪(第196条)七保险诈骗罪(第198条)八偷税罪(第201条)九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3条)十侵犯著作权罪(第217条)十一合同诈骗罪(第224条)(一)概念和主要特征(二)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三)处罚十二非法经营罪(第225条) 讲授作业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应当具备哪些构成要件?在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伪造货币罪应当具备哪些构成要件?在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洗钱罪应当具备哪些构成要件?在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假冒注册商标罪应当具备哪些构成要件?在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5合同诈骗罪应当具备哪些构成要件?在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6非法经营罪应当具备哪些构成要件?在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教学书目新型经济犯罪研究,高铭暄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经济犯罪新论,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24 章 课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教学目的了解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的基本情况,掌握所介绍的本类犯罪中的各重点犯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准确分析、判断实践中发生的有关案件。教材分析重点1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2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及其实践中认定时应注意的基本问题。3强奸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及认定中应当注意的问题。4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联系和区别。5刑讯逼供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与相关犯罪的区别。难点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认定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教学设想课时安排8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及分类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特征第二节 罪种介绍一故意杀人罪(第232条)二过失致人死亡罪(第233条)三故意伤害罪(第234条)(一)概念和主要特征(二)故意伤害罪的认定(三)处罚四、强奸罪(第236条)五非法拘禁罪(第238条)六绑架罪(第239条)七、拐卖妇女、儿童罪(第240条)八侮辱罪(第246条)九刑讯逼供罪(第247条)十重婚罪(第258条)十一虐待罪(第260条)十二遗弃罪(第261条)讲授讨论作业1故意伤害罪有哪些特征?认定故意伤害罪应当注意哪些问题?2认定强奸罪中奸淫幼女行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3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的主要区别?4甲原与本公司经理乙勾搭成奸。乙觉得这样长期同甲混在一起影响自己的前途,于是提出与甲断绝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但甲要乙赔偿她“青春损失费”10万元,乙不给。某日,甲来到乙家,见乙6岁的女儿在家。甲将乙的女儿带到另一地点,当晚打电话给乙,要其携带10万元现金到指定地点赎领孩子,乙答应了她的要求。但甲害怕乙报案,事情败露,于是顿生杀死乙的女儿远走他乡的念头,便用绳子将乙的女儿勒死。问:甲的行为构成什么罪?为什么?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25 章 课题:侵犯财产罪教学目的了解侵犯财产犯罪的基本情况,掌握所介绍的本类犯罪中的各重点犯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准确分析、判断实践中发生的有关案件。教材分析重点1侵犯财产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2抢劫罪的概念、构成条件、转化型抢劫罪的成立条件及其认定中应当注意的问题。3盗窃罪的构成条件及其与以盗窃方式构成的其他犯罪的区别。难点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相互区别。教学设想课时安排6教学手段多媒体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与进程教学方法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概述一、侵犯财产罪的概念及分类二侵犯财产罪的特征第二节 罪种介绍一盗窃罪(第264条)(一)概念和主要特征(二)盗窃罪的认定(三)处罚二诈骗罪(第266条)三抢夺罪(第267条)四抢劫罪(第263条)(一)概念和主要特征(二)抢劫罪的认定(三)处罚五、侵占罪(第270条)六、职务侵占罪(第271条第1款)七敲诈勒索罪八故意毁坏财物罪(第275条)讲授作业1盗窃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在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抢夺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在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抢劫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如何正确认定转化型抢劫?4侵占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在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5敲诈勒索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在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6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构成特征是什么?在认定该罪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甲欠乙人民币3万元,经甲三请四催后乙有钱也不归还并扬言说“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一天,甲纠集自己的三个哥们持刀将乙拦截在路上并威胁说:“今天不还钱,我就叫你好看。”乙见状立即回家拿了3万元钱还给了甲。事后,乙赶快跑到公安派出所报案称甲等人抢劫了自己的财物。问:甲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为什么?5某集体企业出纳甲用自己掌握的保险柜钥匙打开保险柜,偷走保险柜内的2万元人民币。另一天晚上甲仍潜入单位财务室,因忘记带保险柜钥匙就用铁锤将保险柜砸开偷走了保险柜内的3万元人民币。问:甲的行为构成何罪?为什么?6甲因对单位领导批评不满,遂产生报复单位领导之心。一天,甲窜至单位发电间将自制炸弹放在正在发电的发电机旁引爆。结果将发电机及其房屋和在机房工作的5个工人炸死,使工厂无法正常生产6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问:甲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为什么?教学参考书目侵犯财产罪研究,赵秉志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教学后记 刑法学 教案授课对象本科法学专业授课类型(注1)理论讲授课授课主题第 26 章 课题: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教学目的了解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基本情况,掌握所介绍的本类犯罪中的各重点犯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准确分析、判断实践中发生的有关案件。教材分析重点1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2妨害公务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和认定时应当注意的问题。3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定性。难点1伪证罪与包庇罪的区别;2非法持有毒品罪中“持有”的认定;3组织卖淫罪中“组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