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艺术.doc_第1页
论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艺术.doc_第2页
论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艺术.doc_第3页
论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艺术.doc_第4页
论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艺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艺术引言一、选题背景 前段时间胡老师带我们去安徽宏村写生,走入皖南的乡村便如同走入了一幅古朴雅致的水墨试卷:山水风物优美,古老文化酝酿出醇厚的风土人情,走近更是感觉到了它典藏着的古老的气息,那溪山环寺、秀峰叠翠的迷蒙,掩映着轻帆斜影、粉墙黛瓦,构筑出绝妙的山光水色。穿行于古朴与雅致间,揣摩着那些窗棂雕花,品味着那厚重而独到的文化内涵,就仿佛在翻动一页页历史,耳边萦绕着那静谧的村庄里悠远的历史足音,以及从历史深处幽幽发出来的醇厚、凝重而又婉约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意韵。之所以选择徽派古民居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作为我探讨的方向,除了我对其产生的浓厚兴趣外,主要还是缘于对它深厚文化底蕴的膜拜。鸳瓦粉墙、棹楔鹅吻的徽州古民居遗存在青山碧水之间,与行商坐贾囊中银两的碰击声,共同交织着乡儒学者的吟哦,绵延不绝地倾泻出让人心动的诱惑。徽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它独特的文化气息,造就了它自然、古朴、典雅的风格特点,它既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造就出来的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的一种物质实体,又是古徽州社会历史上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经济政治以及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在物质形态和精神观念上的反映,王振忠先生曾说过,徽州作为一个独立的民俗单元,它有着稳固的地域文化和传承载体。自唐宋以来世系清楚的家族聚居,使得这里的民俗文化具有了源远流长的纵向传承,难得其传承千年仍保存完好,实可称中国明清建筑及乡土艺术的民间博物馆。二、徽派建筑的特点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结构严谨,雕刻精湛,特别是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筑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叹服。 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灵活多变;在空间结构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壁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合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三、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因素形式因素包括造型、色彩、空间、体积、材料、肌理等要素,徽州的历史悠久且文风日盛,建筑及装饰雕刻艺术风格深受文人派的影响,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高宅、深井(即天井)、大厅为居家特点,以砖雕、木雕、石雕(统称三雕)为装饰特色。形式因素包括造型、色彩、空间、体积、材料、肌理等要素,徽州的历史悠久且文风日盛,建筑及装饰雕刻艺术风格深受文人派的影响,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高宅、深井(即天井)、大厅为居家特点,以砖雕、木雕、石雕(统称三雕)为装饰特色。具有徽派风格的“三雕”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朴,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蘩复,构图、布局讲究艺术美, 画面玲珑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并赋予了特定的寓意。徽州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艺术隐含了一定艺术审美、文化思想,它们追求天、地、人统一的宇宙观;宣扬人伦、孝悌、进学的礼制观;企盼福、禄、喜、寿的生存观。企盼吉祥生活、家业兴旺的美好愿望。 1砖雕砖雕是徽州盛产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显得典雅、庄重。它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保留原材料的本色,给人以质朴、自然、和谐的美感。讲究题材的文化内涵。讲究传统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徽州乡土气息。2石雕石雕在徽州城乡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廊柱、门墙、牌坊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石雕精品比较常见的是宅居的门罩、院墙的漏窗和各种石牌坊。青石漏窗是多年在外后归隐田园的官商们借此谐音表达“出门见善”、“落叶归根”的象征喻意。这些漏窗从视觉形式上也使得墙面更为生动,给人一种闭而不绝,连而不断的意境之美。3木雕徽州木雕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遍及城乡,其分布之广在全国屈指可数。宅院内的屏风、窗楹、栏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锡联,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作为徽派建筑装饰艺术重要表现形式的“三雕”,经过现代科技手段及艺术手法的表现,仍很好的应用在现代家居中,如装饰石雕,木只的屏风、家具以及在瓷砖上雕刻的精美且有着美好象征意义的纹样等等。四、徽派建筑装饰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在建筑装饰的时空相位上无法摆脱“环境”的限定,环境决定建筑的艺术尺度,而建筑又规范着装饰的内容和语言。装饰的存在应与建筑整体和环境相适合,装饰的设计需要加入空间、环境的因素 水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的运用无疑会使建筑更添魅力。宏村的建筑依山傍水而聚,水样的灵性使它的美极为入画,溪流紧贴着老宅的外墙流过,把建筑同自然串联为一体。更令人感到惊叹的是,几百年前的建造者先建水系,后依水系建村的前瞻设计,利用山势的坡度造成落差,巧妙地利用水的流向修成水道(古称水圳),水圳九曲十弯,绕经村前的每户人家至中心的人工池塘月沼(半月湖),再流经村南的几户人家注入最南端的大型人工湖南湖,最终用于灌溉农田。落差使水能一直处于飞溅的状态,村里人在家中便有仰观山色,俯听泉声之乐。据考察,村落的布局按风水理论规划成“卧牛型”,村前的雷岗山是“牛头”,村口两棵参天古树即为“牛角”,月沼和南湖是“牛胃”,蜿蜒近千米的水圳则像“牛肠”,而通向村中的四座石桥似卧牛的蹄。完整的水系丰富了建筑景观,这样自然而又抽象的构思真可谓是人与自然共同的杰作。黄昏时分,如果驻足开阔的月沼湖畔,可见半月形的湖面水平如镜,周围曲线形环绕着的古建与湖水中的倒影浑然相连,夕阳倾射,粼光尽染,几只白鸭悠然嬉戏,划开湖中的平面,搅起道道涟漪,使水边真实建构的古典与唯美,与水面虚幻、扭曲的建筑碎片相映成趣,成为一处“虽由人作、犹如天开”的佳境,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结语 立足当代,将经过千百年发展所积淀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趣味,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加以推陈出新,成为许多室内设计师共同努力的目标。徽州古民居建筑作为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的物化形式,是塑造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格调的模型,是东方传统艺术精华与当地艺术流派的巧妙结合,蕴含了独特的建筑审美传统文化。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灵活形式,而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现代建筑的不足。它丰富的表现的形式、独特的造型规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汲取源泉的宝库,尤其是对现代模式化建筑的加工改造,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符合“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理念。 现代都市的茶馆、餐厅、酒楼、家居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古老木雕窗棂等作装饰,这种现象体现出现代人寻求一种返璞归真的时尚,他们期望在展现现代建筑风格的同时,注入一丝中国古民居式的优雅,以呈现一种融合传统与现实的人文气息,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人文环境和传统道德观。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已影响到设计的方方面面,当今室内设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