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课考研真题及答案整理.doc_第1页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课考研真题及答案整理.doc_第2页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课考研真题及答案整理.doc_第3页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课考研真题及答案整理.doc_第4页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课考研真题及答案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古文考研真题1从情节的叙述时间角度,论述一下它与文本艺术真实性之间的关系。(20分)(答案暂缺,参考西方文学理论)2从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接受角度,试结合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20分)答:罗兰巴特在1968 年发表了著名的作者之死。在作者之死一文中,巴特提出,作者成为作品的主宰只是近代发生的事情,作者只能与作品同时存在,“是语言而不是作者在说话;写作是通过作为先决条件的非个人化(绝对不要跟现实主义小说家的阉割观混为一谈),达到只有语言而不是我在起作用、在表演。”(1)“作者之死”后文本的自由阐释空间产生阅读是一种按照某种规则进行的游戏,巴特把传统的阅读降低到游戏的地位,取消了阅读的严肃性,使阅读处于一种轻松自如的状态,从而打破传统的作者读者界限,甚至取消作者和读者的概念,作者是个暂时的代号,读者亦然。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 都只不过是一个通向文本的途径而已。让一切语言充分自主地活跃起来,让语言自由地穿越身体,最终形成复杂而开放的文本,使之获得解放,恢复阅读的自由(主要是指生产性方面的) 。“作者之死”,从根本上来说,不是指将文本的主宰地位转让给了读者,而是指获得了一个自由的阐释空间,一个多维的、立体的阐释空间。(2)文本的自由阐释空间让语言获得重生无论是从文本构成还是文本的阐释来看,文本依然是阅读的产物。文本的解放和作者主宰地位被颠覆的同时,将主动权交回给构成文本的语言,文本的生产性是由语言的生产性决定的,语言因此而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可以在文本内部自由穿梭, 实现自身的价值。(3)作者与读者和文本融为一体作者始终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在不断变动或漂移着。正因为这样,才使得在文本的阐释过程中,不拘泥于作者,亦不受限于读者,文本自由地生产和散播其言语或内涵。总之,作者之死彻底瓦解了传统的作者主体地位,作者不再是作品唯一的主人,而仅仅是一个临时的表述者。作者死了,不是指作者的不存在,而是指作者是暗含的。同样,读者也是暗含的,读者只是一个作者形式上针对的称呼,是作者倾泻此说的对象而已,是一个不确定的虚在物,一个适于倾诉的场地。巴特寻求的只是一个空间,一个无作者亦无读者的自由的阐释空间。3鲁迅曾经评论红楼梦是在思想和写法上都冲破了以往的才子佳人小说,试谈谈你的理解。(20分)答:鲁迅所谓的思想上的“打破了”指的是“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红楼梦没有把人物写某种思想或性格的化身,更没有把人物当作说教的工具。作者以细腻的笔墨展现了生活本身所固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这便是思想上区别于以往小说的深刻内涵。写法上,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关系为中心线索,同时展开贵族大家庭的其他人物、事件的描写。在紧紧抓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恋爱、婚姻悲剧的同时,展开广阔的社会环境描写,从而写出了产生这一悲剧的社会根源。 总而言之,这部书不像水浒、三国,写的是国家大事;又不像西厢、牡丹,纯粹的小情小爱;他写的是日常的生活,却又有着深刻的含义隐藏着;他可以把无限琐碎放在故事当中而不让你烦;他写人,每个人都极有特点,性格分明,没有纯粹的好人坏人,常常让你又爱又恨,是比较真实的人物塑造,而没有把人物完美化、英雄化、脸谱化,这是对古代小说的一大突破。4刘勰曾评价离骚说“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请结合离骚,具体谈谈你的理解。(15分)答: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在屈原之前没有一个人写出象他质量上乘且数量多的诗歌。离骚是屈原最宏伟的诗篇,是他自全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全诗共373句,2477个字。诗中尖锐地抨击了昏庸王室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贞,同时也表现了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忧愁苦闷。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开创了我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伟大作品。它自觉地使用浪漫主义创作原则,用丰富的形象思维,大量地采用神话、神巫故事和寓言形式,创造出壮观的境界、奇伟高洁的人格。在这之前,只有神话下意识地运用着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而屈原第一次有意识地把这种手法运用于一种崭新的诗歌体裁之中,进而把它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艺术方法。离骚代表了楚辞中较高的创作水平: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它的比兴寄托手法,不仅运用在遣词造句上,且能开拓到篇章构思方面,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楷模。而它对其后的赋体、骈文、五七言诗的形成,又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国风、离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这首浪漫的诗歌对后人,包括李白等浪漫风格诗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唐朝是诗歌发展的又一个巅峰,其山水田园诗尤为突出。试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和艺术特色分析它的贡献。(15分)答: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成为“王孟”。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在当时已极富盛名。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人从大处落墨,格调雄浑,气势磅礴,洞庭湖壮丽雄伟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现。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变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有时刻画细腻,引人深思,有时生动逼真,有时含蓄凝练。王维还善于来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如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甚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灰白的雨幕,碧绿的草地,粉红的桃花,交错组合,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川春晓图,确实是诗中有画,令人陶醉。6简奥斯丁的作品题材范围很广,试从一两作品具体分析。(15分)答: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其实题材并不广泛,不知是否题目记忆有误。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1)讽刺手法的运用纯熟深刻奥斯丁的讽刺艺术,不仅表现在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上,也不仅表现在众多情节的喜剧性处理上,而且还融汇在整个故事的反讽构思中,让现实对人们的主观臆想进行嘲讽。男主角达西最初断定,贝内特家有那么多不利因素,几个女儿很难找到有地位的男人,可后来恰恰是他娶了伊丽莎白。而伊丽莎白呢,她曾发誓决不嫁给达西,可最后还是由她做了达西夫人。再看看那个不可一世的凯瑟琳德布尔夫人,为了阻止伊丽莎白与她外甥达西攀亲,她不辞辛劳,亲自出马,先是跑来威吓伊丽莎白,继而跑去训诫达西,殊不知正是她这次奔走为两位默默相恋的青年通了信息,促成了他们的美满结合。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这几位“智者”受到现实嘲弄的同时,书中那位最可笑的“愚人”贝内特太太,最后却被证明是最正确的。她认为:“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种荒谬与“真理”的滑稽转化,尽管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是非观念,但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索。(2)对话的运用细微精妙对话,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奥斯丁在创造人物对话时,一方面注意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善于利用说话人、听话人、读者在动机和理解上的差异,制造多层次语调,致使她的对话具有既鲜明生动、富有个性,又含意丰富、耐人寻味两大特色。例如第一卷第十章,达西趁宾利小姐弹起一支苏格兰小曲的当儿,邀请伊丽莎白跳舞:“贝内特小姐,你是不是很想抓住这个机会跳一曲里尔舞?”达西这话说得虽然有些傲慢(“很想抓住”四个字足以表明这一点),但他主观上还是想讨好伊丽莎白。可是伊丽莎白听起来却不以为然。她认为里尔舞是一种乡土舞,达西请她跳这种舞,是想蔑视她的“低级趣味”,于是正颜厉色地说道:“我压根儿不想跳里尔舞现在,你是好样的就蔑视我吧。”达西回答了一声:“实在不敢。”这句答话可能做出多层解释:伊丽莎白仅仅看作对方是在献殷勤,宾利小姐可能理解成想结“良缘”的表示,而读者只要多读几段便会发现,达西心里可能在想:“这位迷人的小姐着实厉害,我这次只得认输,以后可得谨慎从事。”类似这种微妙的对话,在小说里还有很多。7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请分析卡拉马佐夫家族的命运与悲剧的原因。(15分)答:卡拉马佐夫兄弟三人,可以被解读成全人类性格的三个基本因素:肉欲的因素,智力的因素,和精神(形而上)的因素。这种解读,为卡拉马佐夫兄弟成为一部世界性的经典,被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读者所理解提供了理由。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魔鬼和天使的综合体。有的人更多地表现出魔鬼的一面,而有的人则更多地表现出天使的一面。以下各自分析三人的命运的内在原因。德米特里这个人物,在被捕之前几乎让人看不到优点,贪婪,自私,残忍,毫无道德约束。他心安理得地随意殴打小镇上的居民,为和父亲争夺同一个女人,不惜以杀死对方来达到目的。在他身上,人性中最恶的一面暴露无遗。而伊凡就复杂得多,一方面他受过良好教育,具有文化修养,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但另一方面,他为了达到与德米特里的未婚妻结婚的目的,以及得到父亲的遗产,纵容了斯麦尔佳科夫行刺父亲的行径。伊凡身上,兼有天使之美和魔鬼之恶。说得更准确些,伊凡是一类西方社会人物的代表。他们都受过良好教育,在社会上是受人尊敬的工程师,音乐家,律师,但是在内心深处,隐藏着恶的冲动,一直在静静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刻。这一刻的来临,也许是在柏林街头冲着犹太人扔石块的那一刻,也许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瞄准无辜的孩子扣动板机的那一刹那。这并不是无聊的联系,事实上,纳粹战犯里,有的是工程师,音乐家和大学教师。在这种解读方式下,阿辽沙代表了基督教文化里“救赎”的力量。即使在今天的西方社会里,宗教所提倡的道德约束,仍然是很多人行为规范的基本道德底线。比如说十戒中的“不得占有他人的财物”,要比法律条款更能约束偷盗行为。笔者的一位美国笔友,曾经在公园坐椅上拣到一颗钻戒,他想办法还给了失主。他的理由很简单:“那不是我的。”在基督教文化里生活的作者,对宗教文化里对恶人所具有的道德约束力量,还是十分认可并推崇的。一个人虽然犯了滔天罪行,只要他最后翻然悔悟,做了忏悔,那么他仍然是一个圣徒。这就是为什么佐马西长老会给德米特里叩头的原因,因为他预见到了德米特里忏悔的一刻。在后来的情节里,德米特里被捕后,虽然他并没有杀害父亲,但是仍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忏悔,而伊凡不得不忍受脑膜炎的折磨。这些安排,不能不说是作者的道德观念在暗地里起作用。8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发生改变的原因及他的美文观念。(15分)答: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大体有“人事的评论”和以抒情、记叙为主的“美文”这两类。相应地,也就出现了“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每种风格又各有自身的特点,显示了他深湛的艺术造诣。 (1)浮躁凌厉的风格所谓浮躁凌厉的风格特色在周作人“关于人事的评论”中显得很明显。这类注重了议论、批评的杂感,触及现实,针砭时政,战斗的锋芒包藏在“湛然和蔼”的平淡叙述中。这又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在当时的文艺界中,很多人以满腔热情、激愤之词,用尖锐之词控诉一切不合理的事物。而周作人却没有因为所要表达事物的不同而改变其一贯的习文风格。依旧是那样的温文尔雅,但却在字里行间、行文之处来评时政,发感慨。我们且看他是如何展现的: 第一,对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批判,写的淋漓酣畅又亦庄亦谐。在祖先崇拜这篇一千来字的短文里,周作人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对于“在自然律上,明明是倒行逆施的封建伦理观念”进行了理直气壮的批判。但他的批判、反抗又自与别人不同,于挑战、评判的态度中又见中庸与平和。如周作人在风纪之柔脆一文极力讽刺,把道学家的荒谬与虚伪,看作是特别可笑、可恶的。第二,在讽刺军阀暴政的文章中,他所借鉴的是日本现代散文家户川秋骨的“幽默与讽刺”的写法,让被讽刺的人看了不舒服,却又挑不出刺儿来。属于非常含蓄的写法。因而他自己把这种讽刺的辛辣感比喻为芥末而不是辣椒,也就是说他的文笔称不上是鲁迅那样的“匕首”和“投枪”,但却显示了他人道主义者的正义感。一般情况下周作人都是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充满着一种素朴清淡、别致优雅的风采,但对于国民党政府对外一味妥协退让,对内加紧复古倒退的言行,周作人则显示了他个性中不可忽视的一面:尖锐泼辣。第三,周作人这种评论的笔触同时涉及了十分广泛的社会现象。触到了社会的各个阴暗角落,触到了“病态社会”的种种痼疾。如把妇女从礼教的束缚和大男子的威压中解放出来这一思想,周作人作了不懈的努力。他指出几千年的封建道德所养成的女性观是个极严重的问题,势力很大。到了宋元以后更加重了对妇女的束缚。他在旧女性观一文里列举了种种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污蔑不实之词,并加以精辟的点评。周作人所创作出的檄文,态度鲜明,说理透彻,在当时的最负盛名的每周评论、新青年发表后,影响很大,被认为是体现了“五四”文学批判精神的典范之作。 第四,在对愚昧落后的国民性鞭挞中,由于自身的“绅士气”作怪,使他对中国国民怀有很深的偏见。因而缺乏像鲁迅那样改造国民性的热情。尤其是后期对社会现实产生了一定的悲观情绪,因此这即便是周作人所着力的一方面,但却始终未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这些议论性的散文于平淡叙述中别有一种战斗力量,虽不能以寸铁杀人,却于凌厉之中显示出强烈的社会意识、盎然的战斗意气。(2)平和冲淡的风格 周作人前期的散文的确跳动着鲜活泼辣的节奏,但纵观全体呈现更多的是以冲淡为特色的抒情、叙述的散文小品。而当人们提及周作人时,首先想到的也是这种展现他闲适怀抱的“平和”的写作特色。他的文笔不是鲁迅那样的犀利,而是把一种迥异的风格特色呈现在读者面前。若从单纯的艺术审美角度来审视,这些散文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中国现代闲适文的极至。其中,无论是从自身态度上,还是从取材上,亦或是多种写作手法上都展现了他的独有的风格,引领着当时文艺界一股清新的写作特色。周作人的美文观念是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在理论上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艺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创作实践上,他从自己的个性出发,从英国随笔、明末小品、日本俳文中汲取养料,形成了独特的成熟的艺术风格。9杨朔散文的缺陷和特点。(15分)答:杨朔的散文特点非常鲜明。总体上看,他提出了诗化散文的主张,而且注重创造诗的意境,很多散文都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他的散文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