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清明前夕颐和园游记.doc_第1页
2012清明前夕颐和园游记.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游记(暂定)经过了再三的考虑,我和同伴两人在清明小长假的前那个周末,当然,也是所谓淡季的最后一周去颐和园。一切准备好,坐上公交出发了,然而所谓的淡季也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途中各种的拥堵似乎差点让我失去了那份新鲜感和好奇感,经过了“千山万水”,我们到了东宫门。天气不错,也算是风和日丽吧,在道路两边的长廊休息了一会后,我们买票开始颐和园之旅。进了仁寿门,迎面就是仁寿殿。陈列着铜制的龙、凤、喷香炉、承平缸等。仁寿殿是帝后们炎天到这里来避暑时,姑且措置政事的处所,其本能机能相当于故宫的乾清宫,品级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仁寿殿”取自于论语中的“仁者寿”,即施仁政者能长寿的意思。在大殿内的后壁上,悬挂着“寿协仁符”的大匾,殿内设九龙宝座,御案及众多装饰物。大水银镜,上面有不同字体的寿字,共226个,取寿字之“多”的意思。镜子的左侧的一辐画卷上有一个很大的“寿”字,背景里有100只蝙蝠,取意“百福捧寿”。大殿偏南很不起眼的一个地方,有口被保护起来的井,叫做延年井,取延年益寿之意。据说有一年慈禧中了暑,久治不愈。一天睡午觉时梦到了一口井,便派人来挖,果然挖出一口井。慈禧太后取水喝了一碗,暑气顿消,精神气爽,非常高兴,便封其为“延年井”。以后慈禧太后经常饮用此水,并用此水沏茶,称为“延年井水沏杯茶,气得大夫满街爬”。慈禧对这口井的感情胜过金银珠宝。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从紫禁城跑到颐和园,金银珠宝丝毫未取,只是特意来喝了一碗延年井水,带上光绪皇帝匆匆西行了。我之前在查阅资料的时候还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说这件事情真应了背“井”离乡的说法了。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由于我们去的太晚,已经是下午,联票停售,也就只能在外“围观”。德和园的名字取自左传“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此戏园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此戏台最精妙的地方,是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不过因为保护古建的原因,基本是不开启了。想来当时的劳动人民智慧真是伟大,居然用一口水井就达到了扩音的作用。在仁寿殿的假山中一边拍照一边前行,终于望见了昆明湖。虽然我们去时并不是游园的最好季节,但是从那刚刚冒芽的嫩柳中还是能感受到春的气息, 坐在湖边的石头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感受微风浮过,树枝微微的晃动,似乎是体会到了湖水温度而舒展着枝体。远处也是绿影相衬,好一派湖色风光。那一刻,似乎一切烦恼的没有了。紧邻昆明湖的建筑便是玉澜堂。这是当年光绪皇帝居住的地方;后面的建筑叫宜芸馆,供皇后居住。以“湖水似玉、波澜起伏”为意境,将皇帝的居处取名为玉澜堂。之后便进入了颐和园的主人慈禧太后的住处乐寿堂。乐寿堂二字取自论语“知者乐、仁者寿”之意,就是说有学问的人很快乐,讲仁义的人能长寿,之所以取乐寿二字,是慈禧希望自己能够快乐长寿。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院中传说中的盛开的玉兰花。折返而行,本想在湖中划船游赏,可是偏巧下午园中的风开始变得很大,划船的计划也就成了炮灰。我们北科附近有知春路,而颐和园中也有个知春亭,沿着小路走到知春亭,亭中有的不是文人墨客,而是卖场的一个大叔,戴着音质似乎不太好的耳麦唱着与这周边景色不太搭调的过了气的流行歌曲,古今文化的碰撞也算是有一种别样的情趣。出了亭子,顺着昆明湖边的柏油路继续走,不远处就是文昌阁,现买了票进去,里面有拉着老北京胡气儿的老头儿,话说自从来到北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声音,有了身在老北京城中的感觉。在文昌阁外面遇到手执长笔,在地面上认认真真练字的老人,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好方法。看着他们挥洒自如的挥动着巨大的笔杵龙飞凤舞,不一会儿,一片潇洒流畅的书法诗篇就展现在过往人们的眼前。话说这文昌阁城头四隅角廊平面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1860年遭英法联军破坏,直至慈禧重修颐和园时才将其改建。改建后就变成了现在的上下两层,顶部为十字形黄琉璃绿剪边琉璃屋面。文昌阁中供奉着文昌帝君铜像,两小侍童伴其左右,旁边一匹铜骡,体态自然,传说是帝君的乘骑。站在文昌阁上,既可以远眺万寿山和西山风景,亦可俯瞰昆明湖全貌,绝对是个观景的好地方。接着我们来到了十七孔桥,貌似是人类的一种通病,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会因为他的名字而特意地查一查这桥到底有几个孔,而所有游客得出来的结论是:嗯,没错,是十七个!在桥上,拍照的,放风筝的,大家都在享受着北京那样短暂的春光,而我也想起了那个“鲁班下届帮助修十七孔桥”的传说。顺着桥就到了南湖岛,很不恰巧地碰到了最不愿意看到的施工绕行标志,但是游客们仍然有办法穿越过去,去看看广润灵雨祠,龙王庙没有开放,但是透过窗子能看到阴森庙里的龙王金身,相传龙王庙是慈禧太后因为“困龙卧堤”的事而修建的,足以看出封建社会龙王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之后,我便彻彻底底地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用了好长的时间在越来越大的风中绕着昆明湖转了颐和园大半圈,偶尔走过十分陡的拱桥,拍照之余,也在无数次地感叹帝王皇室的极度奢侈!最后在黄昏我们过了半壁桥上了那个自从进入颐和园就一直在眼前的万寿山。爬上又爬下,一座山上实实在在地集合了各种风格的建筑,绕道前景区,再到佛香阁,排云殿,智慧海,再到云中游和四大部州都体现了不同的风格,更象征着文化。再加上偶尔遇到的在山上小路旁出现的会做手艺活的艺人,更有一种穿越古今的感觉。我和同伴跟着一个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