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之六)第六讲 分 析 综 合【相关考点】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解析】1、筛选文中信息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的语言、人物、事件、道理、情感、观点、态度等信息,能够对试题提供的信息选项进行辨析和判断,或者根据试题要求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表述。这一考点考查的范围比较广,文章的结构特点、语言技巧、人物言行、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事件过程、观点依据,甚至文章的字词含义等都可以列入命题范围。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题,是将测试考生处理文本语言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来设置的。这种筛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论据,有时要求找出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有时要求根据文中的某一信息来推断某种发展趋势可能导致的结果等等。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要求考生能全面、准确、深入、透彻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所写的人物或所论述的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断概括。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有时概括没有抓住中心而选择了枝节性的内容,有时没有把握住事情的来龙去脉而因果倒置,有时没有理清人物间的错综关系而张冠李戴,有时有因为没有看清题干的要求而自以为是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因此答题时要慎之又慎。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时,要从文本的人、事、情、理入手,透过一事一物、一言一行来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透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需要强调的是,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的,是作者在文本中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考生自己完全抛开了文本来自说自话。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情感倾向有时比较直露,有时又比较含蓄;有时比较集中,有时又比较零散。因此,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抽象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加以概括。若要求考生具体评价,则要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要主观臆断,扭曲文意。或随意拔高,或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观点。要运用历史唯物观来恰如其分地评价古人,不苛求,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还要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作者思想中的精华和认识上的局限性。【真题回放】一、(10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略。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集平,科敛当减 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 B. C. D.解析:9、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是一个比喻;是编修元史,文采好;劝说梁王归顺的话。故答案选B。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解析: 10、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王祎先是晓谕梁王,迅速归顺,不然朝廷的征讨很快到来,又对梁王说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故答案选D。二、(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5.略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闻其贤者也则悦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A. B. C. D.解析:6、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表现其妻之贤惠,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故选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解析:7、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文中“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故选C。8.略三、(10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原 弊 宋 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10.略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ABCD解析:11、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是说后来的士兵;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是作者的结论。故选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解析:12、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文中“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其势不得不骄惰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逝世都没有了,后来的人未曾经历战争,士兵骄惰,禁军背军粮的任务自己不做,雇请他人来做。故选C.【文本体裁】1、文言文的体裁,大致有:传、记、论、序、文、疏、书、赋、说、表、铭、对、原、辩等等。有些文章是何种体裁,文章题目就已表明,例如张衡传岳阳楼记过秦论腾王阁序赤壁赋师说陈情表陋室铭隆中对等等。按照现代文体裁分类,可大致分为传记类、记叙类、议论类。【方法技巧】鉴于近两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多为传记类文本,其次是记叙类和议论类,下面就主要以传记类文本为例,依据考纲中说明的“分析综合”(共有三点)来进行讲解。(一)筛选文中的信息传记类文本需筛选的信息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5、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思路点拨及注意事项:1、看清题目,明确指向人物是谁,一个或几个;涉及哪些信息;全都(分别)(没有、不能)表明;分清直接、间接。2、回归原文,比较对照找到每句话在原文中的位置,准确理解句意并两相对照比较,找出异同点。3、留心陷阱,巧用排除法常见陷阱:张冠李戴、似是而非、无中生有、强加因果、时态不一、主次颠倒等。(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个考点是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的综合能力,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记人物或所述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一个思维过程。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理清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及其关系,分清人物先后获得的官职名称,准确理解人物的言行所展现的人物性格,正确把握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文章主旨。解答这类试题时,看清题目,明确是选正确项,还是选错误项。把各备选项涉及的原文处找出来,锁定区域,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判定。注意选项出错的方式,这大致可归纳为:事件杂糅、误用(强加)因果、颠倒是非、无中生有、弄错时态、张冠李戴、颠倒顺序、词语误解等等。有时还须关注文本后面的注释,因为文后注释,有的是为了解决知识问题,有的是说明写作背景和意图等等,若有,切不可视而不见。(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近几年文言文阅读,对此考点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命题:1、 作者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以及对所写人物的观点态度;2、 作者所写事件的意义以及作者对所写事件的观点态度;3、 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所表露出来的感情倾向;4、 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路点拨及注意事项:1、 要抓“人物”。史传文是为人物作传的,表现人物就是作传的意图,因而要紧扣人物性格品质这一主线,给人物定性、定位,对人物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价。2、 要抓“事件”。要分析文章的内容,在分析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要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就要分析某个事件导致的结果,尤其要分析事件内部的因果关系;还要分析把握事件本身能够说明的问题以及作者在叙事中表露出来(或暗含)的观点态度。3、 要抓“议论”。解答此类题的常用方法就是在议论性的句子上下工夫,充分理解议论性句子的含义,因为它往往包含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其它题型】一、(10年上海秋季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20第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3分)附答案:17(1)交往 (2)到 (3)一向 (4)调任 18C 19(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2)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20对僧人贿赂不以为然,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安抚僧人。21廉洁 爱民 正直 睿智二、(10年上海秋季卷)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九 疑 山 图 记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殡葬入殓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第1课 生活在信息时代-信息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辽师大版(2015)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心肺复苏(CPR+AED)培训课程理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比较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老年病临床病理分析考察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普通外科学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及解析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7.19.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说课稿)
- 2025年肿瘤科新药临床试验伦理审查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预防医学健康知识问答考试答案及解析
- 延长石油湖北发电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党史党建知识测试题库100题(含标准答案)
- 2025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
- 【MOOC】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语言学纲要(新)课件
- 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课件
- 《水工监测工》习题集最新测试题含答案
- φ108管棚施工作业指导书
- 脑卒中的功能锻炼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1课《学习伴我成长》课件
- 倪海厦X年扶阳论坛演讲
- 《一站到底》最全的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